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学生抑郁现况及对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慧 邱逸文 余运贤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3期251-255,共5页
抑郁作为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的重要心理问题之一,已引起教育部的高度重视。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医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为了解医学生的抑郁现状,本文将对新冠肺炎疫情... 抑郁作为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的重要心理问题之一,已引起教育部的高度重视。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医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为了解医学生的抑郁现状,本文将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学生的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概述,从心理学教学改革层面探索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学生抑郁的防控措施,并为类似新冠肺炎的传染病疫情暴发时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学教学工作价值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抑郁 心理学教育
下载PDF
pcDNA3.1(+)-CYP19-GFP真核表达质粒构建 被引量:5
2
作者 邵喜英 陈占红 +2 位作者 曹江 方永明 王晓稼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构建pcDNA3.1(+)-CYP19-GFP、pcDNA3.1(+)-CYP19W39R-GFP、pcDNA3.1(+)-CYP19R264C-GFP与pcDNA3.1(+)-CYP19W39R-R264C-GFP真核表达质粒,并观察pcDNA3.1(+)-CYP19-GFP质粒在MCF-7和Bcap-37细胞中的表达。方法:①采用RT-PCR技术扩增... 目的:构建pcDNA3.1(+)-CYP19-GFP、pcDNA3.1(+)-CYP19W39R-GFP、pcDNA3.1(+)-CYP19R264C-GFP与pcDNA3.1(+)-CYP19W39R-R264C-GFP真核表达质粒,并观察pcDNA3.1(+)-CYP19-GFP质粒在MCF-7和Bcap-37细胞中的表达。方法:①采用RT-PCR技术扩增CYP19 cDNA,插入pcDNA3.1(+)载体中,构建pcDNA3.1(+)-CYP19表达质粒;酶切pcDNA3.1(+)-CYP19(304bp BamHⅠ)-GFP和pcDNA3.1(+)-CYP19质粒,构建pcDNA3.1(+)-CYP19-GFP表达质粒;②以pcDNA3.1(+)-CYP19-GFP质粒为模板,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pcDNA3.1(+)-CYP19W39R-GFP和pcDNA3.1(+)-CYP19R264C-GFP及pcDNA3.1(+)-CYP19W39R-R264C-GFP表达质粒;③pcDNA3.1(+)-CYP19-GFP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MCF-7和Bcap-37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①酶切鉴定及测序验证pcDNA3.1(+)-CYP19-GFP构建成功;②测序验证pcDNA3.1(+)-CYP19W39R-GFP和pcDNA3.1(+)-CYP19R264C-GFP及pcDNA3.1(+)-CYP19W39R-R264C-GFP构建成功;③在经转染的MCF-7和Bcap-37细胞中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结论:pcDNA3.1(+)-CYP19-GFP、pcDNA3.1(+)-CYP19W39R-GFP和pcDNA3.1(+)-CYP19R264C-GFP及pcDNA3.1(+)-CYP19W39R-R264C-GFP真核表达质粒已成功构建,并证实pcDNA3.1(+)-CYP19-GFP质粒能在MCF-7和Bcap-37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CYP1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确切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遗传学 质粒 遗传载体 真核细胞 CYP19基因 真核表达质粒 GFP
下载PDF
人防御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力 徐志南 +2 位作者 方向明 吴金民 岑沛霖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1-266,共6页
人防御素是近年发现的人体内重要的内源性抗生素 ,已引起国内外生物和医学研究者的日益重视。这里综述了人防御素的组织分布、分子生物学特点、作用机理、医学及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对采用基因重组方法生产人防御素的方法进行了... 人防御素是近年发现的人体内重要的内源性抗生素 ,已引起国内外生物和医学研究者的日益重视。这里综述了人防御素的组织分布、分子生物学特点、作用机理、医学及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对采用基因重组方法生产人防御素的方法进行了评述 ,并展望了防御素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组织分布 分子生物学 作用机理 人防御素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辉 陈萍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78-479,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幽门螺杆菌 变态反应性疾病 局限性水肿 血管反应性 慢性荨麻疹 IgG抗体 IGE含量
下载PDF
尖锐湿疣皮损组织粗提蛋白对DC分泌IL-12和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芦桂青 程浩 +2 位作者 董乐 张行 沈建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41-643,651,共4页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皮损组织粗提蛋白对树突状细胞(DC)分泌IL-12水平及对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体外诱导培养的DC分别以细菌脂多糖(LPS)、CA粗提蛋白、包皮粗提蛋白和PBS溶液刺激,孵育2~14天,ELISA法分别检测上清液中...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皮损组织粗提蛋白对树突状细胞(DC)分泌IL-12水平及对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体外诱导培养的DC分别以细菌脂多糖(LPS)、CA粗提蛋白、包皮粗提蛋白和PBS溶液刺激,孵育2~14天,ELISA法分别检测上清液中IL-12和IFN-γ的水平。结果LPS组IL-12和IFN-γ表达水平分别为(262.0±18.5)pg/mL和(494.3±48.8)pg/mL,CA组分别为(146.0±38.0)pg/mL和(392.0±39.7)pg/mL,包皮组分别为(12.0±5.2)pg/mL和0 pg/mL,PBS组为(10.7±6.43)pg/mL和0 pg/mL。CA组的IL-12和IFN-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PBS组和包皮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A皮损组织粗提蛋白可能作为一种免疫原,增强DC的免疫功能,进而促进淋巴细胞的激活,为今后治疗CA的DC疫苗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树突状细胞 IL-12 IFN-Γ
下载PDF
从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提取DNA并定量检测EB病毒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行 屠其华 +1 位作者 陈萍 曹江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6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定量检测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中EB病毒(EBV)的表达。方法对TES水浴DNA提取法进行了改良,从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中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淋巴瘤组织EBV。结果在60例标本中平均提取DNA量为3.97ng(10μm... 目的定量检测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中EB病毒(EBV)的表达。方法对TES水浴DNA提取法进行了改良,从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中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淋巴瘤组织EBV。结果在60例标本中平均提取DNA量为3.97ng(10μm厚切片2片),86.7%(52/60)标本DNA的纯度(260nm/280nm)≥1.6,其中50%(30/60)淋巴瘤组织EBV呈阳性表达(100~106拷贝/ngDNA)。结论采用改良TES水浴法能获取石蜡包埋组织中高质量基因组DNA,使用该新的实验技术可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标本资源进行与疾病相关科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包埋组织 EB病毒 基因组DNA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电离辐射诱导人正常角化细胞衰老死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7
作者 肖海静 董庆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人正常角化细胞的影响,探讨放射治疗引起口腔黏膜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正常人角化细胞在5 Gy辐射后,SAβ-Gal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情况,CM-H2DCF-DH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氧产生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氧化酶...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人正常角化细胞的影响,探讨放射治疗引起口腔黏膜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正常人角化细胞在5 Gy辐射后,SAβ-Gal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情况,CM-H2DCF-DH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氧产生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氧化酶基因表达情况,γ-H2AX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DNA修复能力。结果电离辐射可引起人正常角化细胞衰老死亡,细胞内活性氧大量产生,氧化酶基因表达明显增高,细胞DNA双链断裂。结论电离辐射引起的正常角化细胞衰老死亡与活性氧产生和DNA损伤有关,这可能是放射治疗引起口腔黏膜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人正常角化细胞 活性氧 DNA修复
下载PDF
海藻酸钠-聚左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包裹杂交瘤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黛坚 金一 +1 位作者 傅红兴 陈萍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35-639,共5页
目的 对海藻酸钠 聚左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微囊包裹杂交瘤细胞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用人IgG1 免疫小鼠 ,取免疫后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 0细胞融合 ,获得分泌抗人IgGκ链单克隆抗体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 ,命名为JY A1;通过... 目的 对海藻酸钠 聚左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微囊包裹杂交瘤细胞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用人IgG1 免疫小鼠 ,取免疫后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 0细胞融合 ,获得分泌抗人IgGκ链单克隆抗体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 ,命名为JY A1;通过优化制备条件 ,制备包裹杂交瘤细胞的APA微囊 ,并考察形态学 ;比较不同微囊膜的机械强度和化学强度 ;用ELISA法测定mAb的释放。小鼠腹腔注射微囊 ,不同时间回收观察。结果 相同条件下制得的微囊粒径均匀、表面光滑。体外培养条件下mAb能持续透过微囊膜。小鼠腹腔注射微囊后无异常 ,回收的微囊大部分形态完整。结论 采用高压静电成囊技术制备的APA微囊具有较高的膜强度 ,对细胞分泌产物mAb能持续稳定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聚左赖氨酸 海藻酸钠 微囊 包裹 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细胞制剂
下载PDF
人肝细胞肝癌和癌旁正常组织microRNA表达差异的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肖海静 王观宇 董庆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47-949,共3页
目的比较肝细胞肝癌和癌旁正常组织microRNA的表达差异,为研究肝癌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microRNA微阵列芯片技术研究肝细胞肝癌细胞474种miRNAs表达谱,对比癌旁正常组织筛选差异表达miRNAs。结果获得213个差异表达(P<0.01)... 目的比较肝细胞肝癌和癌旁正常组织microRNA的表达差异,为研究肝癌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microRNA微阵列芯片技术研究肝细胞肝癌细胞474种miRNAs表达谱,对比癌旁正常组织筛选差异表达miRNAs。结果获得213个差异表达(P<0.01)的miRNAs分子数据,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16个,如miR-181,miR-21,let-7e等;下调表达的有97个,如miR-199,miR-451,miR-122等。结论 miRNA可能成为肝癌的诊断工具,并对研究肝癌的致病机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微阵列芯片技术 MICRORNA
下载PDF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双微体的表达意义
10
作者 胡晓彤 徐伟珍 顾文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24-125,共4页
目的 研究双微体(double minutes,DM)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正常对照组 15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术前术后组各14例,采用外周静脉血全血培养,常规染色体准备,检测DM的表达,采用统计... 目的 研究双微体(double minutes,DM)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正常对照组 15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术前术后组各14例,采用外周静脉血全血培养,常规染色体准备,检测DM的表达,采用统计学x2检验。对DM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无DM检出,术前术后组分别有35和 31对DM检出,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别(P<0.01),且集中于两例DM阳性病例,但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DM可作为癌基因扩增的一项独立的预后指标,DM阳性患者,预后差,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双微体 预后
全文增补中
FAK抑制剂PF573228负调控CD15s抑制肝癌细胞侵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华宏军 陈萍 +1 位作者 叶晓华 丁进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600-605,I0005,共7页
目的探讨黏着蛋白激酶(FAK)抑制剂PF573228对肝癌(HCC)细胞的抑制效果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不同浓度PF573228(0、0.01、0.1、1、10μM)对HCC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相对活力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对HCC... 目的探讨黏着蛋白激酶(FAK)抑制剂PF573228对肝癌(HCC)细胞的抑制效果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不同浓度PF573228(0、0.01、0.1、1、10μM)对HCC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相对活力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对HCC细胞转染pcDNA-CD15s质粒进行过表达处理,分为pcDNA-CD15s组、PF573228组、PF573228+pcDNA-CD15s组,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15s相对表达量及钙黏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FAK、磷酸化FAK(FAK397)及CD15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PF573228浓度增加,两种HCC细胞相对活力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细胞侵袭数随PF573228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均P<0.05);PF573228组与pcDNA-CD15s组相比,细胞侵袭数显著降低,而PF573228+pcDNA-CD15s组与PF573228组相比,细胞侵袭数有所回升(均P<0.05)。与H-pcDNA-EGFP组、S-pcDNA-EGFP组比较,H-pcDNA-CD15s组、S-pcDNA-CD15s组中CD15s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随PF573228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均P<0.05);而FAK397及CD15s蛋白表达水平均随PF573228药物浓度的升高而不断下降(均P<0.05),不同浓度组FAK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F573228组比较,PF573228+pcDNA-CD15s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有所降低,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增加(均P<0.05)。结论PF573228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同时具有浓度依赖性,这种现象是通过负调控CD15s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蛋白激酶 肝癌 CD15S 侵袭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ARMCX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润梅 彭发全 陈萍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22期2403-2407,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ARM重复X连锁蛋白2(ARMCX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K-ras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87例,并留取距结直肠癌组织边缘>3 cm的...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ARM重复X连锁蛋白2(ARMCX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K-ras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87例,并留取距结直肠癌组织边缘>3 cm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癌旁组织)87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RMCX2表达和结直肠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ARMCX2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ARMCX2阳性表达率为51.7%,高于癌旁组织的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为43.7%。结直肠癌组织中ARMCX2阳性表达与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淋巴管侵犯和TNM分期均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和分化程度均无关(均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RMCX2与BAX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P<0.01),与Bcl-2、PC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35和0.70,均P<0.05)。有K-ras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组织中ARMCX2阳性表达率为85.7%,高于无K-ras基因突变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10~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生存分析显示ARMCX2的表达与生存时间有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ARMCX2表达升高,其高表达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过程中有重要作用。ARMCX2与K-ras基因突变有关。ARMCX2可能是结直肠癌重要的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ARM重复X连锁蛋白2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对人舌癌细胞体内致瘤力的影响
13
作者 童晓艳 赵士芳 +1 位作者 方进华 陈萍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基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转染人舌癌细胞系Tca8113后,对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裸鼠体内致瘤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iNOS/Tca转染入舌癌细胞系Tca8113,得到高表达iNOS的细胞系pCMV-iNOS/... 目的研究外源性基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转染人舌癌细胞系Tca8113后,对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裸鼠体内致瘤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iNOS/Tca转染入舌癌细胞系Tca8113,得到高表达iNOS的细胞系pCMV-iNOS/Tca,转染空白质粒的细胞系pCMV-Tca,并以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转染效果。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通过裸鼠成瘤实验,比较转染前后体内成瘤能力的差别。结果与未转染组和转染空白载体组比较,pCMV-iNOS/Tca组的细胞生长速度比Tca组快(P>0.05),细胞周期中G2/M和S期比例增加(P<0.05)。体内成瘤能力试验结果显示,pCMV-Tca、pCMV-iNOS/Tca组和Tca组平均瘤重分别为(1.1±0.24)g、(2.5±0.48)g和(1.3±0.32)g,pCMV-iNOS/Tca组的成瘤力高于pCMV-Tca和Tca组(P<0.01)。结论转染iNOS基因后,Tca8113细胞具有更强的体外增殖能力和体内致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鳞状细胞癌 一氧化氮 增殖癌基因
下载PDF
淋病奈瑟菌外膜Porin I蛋白基因的构建、表达和鉴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岑建萍 程浩 +5 位作者 曾凤英 方永明 周强 叶俊 高锦程 王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构建、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orinI(PI)蛋白基因,并进行表达、纯化和鉴定。方法用PCR法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基因,再与pGEX-4T-2载体连接成表达重组体pGEX-4T-2/PI;经大肠杆菌P2392表达后,用SDS-PAGE、切胶、电洗脱回收等方法纯化... 目的构建、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orinI(PI)蛋白基因,并进行表达、纯化和鉴定。方法用PCR法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基因,再与pGEX-4T-2载体连接成表达重组体pGEX-4T-2/PI;经大肠杆菌P2392表达后,用SDS-PAGE、切胶、电洗脱回收等方法纯化GST-PI融合蛋白;然后用特异性淋球菌外膜PI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鉴定该蛋白。结果成功地获取了pGEX-4T-2/PI表达重组体,经诱导表达后能获得高表达的GST-PI融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0;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显示其为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特异性的。结论本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细菌外膜蛋白质 斑点免疫层析试验 重组融合蛋白质 基因构建 基因表达 淋病 诊断 鉴定
原文传递
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陆远强 蔡秀军 +2 位作者 王琦 顾琳慧 鲍德国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6-99,i001,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 ,制成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 ,随机分成对照组、NF组 (无液体复苏组 )、NS4 0组 (限制性液体复苏组 )和NS80组 (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 ) ,检...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 ,制成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 ,随机分成对照组、NF组 (无液体复苏组 )、NS4 0组 (限制性液体复苏组 )和NS80组 (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 ) ,检测和比较失血 /复苏 /急救后各组存活大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液体输注可显著降低大鼠的早期死亡率 ;各组大鼠中存活者的小肠黏膜细胞均有大量凋亡发生 ,其中与NF组和NS4 0组相比较 ,NS80组存活大鼠的小肠黏膜细胞凋亡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在上述液体复苏方式中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显著降低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早期死亡率和小肠黏膜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 复苏 失血性休克 大鼠 小肠黏膜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娥 应可净 +4 位作者 韩东方 洪武军 王海云 王琦 陈萍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0-362,共3页
关键词 血浆组织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临床意义 水平检测 肺癌患者 老年 酶联免疫吸附 临床病理资料 研究发现 恶性肿瘤 恶性程度 肿瘤组织 预后相关 肿瘤分期 TF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CEA蛋白系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涛 陈大方 +1 位作者 顾琳慧 陆远强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4-215,共2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15年间,我国城乡妇女乳腺癌年龄调整发病率、死亡率及绝对患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乳腺发育来自于内胚层,而癌胚抗原(CEA)作为一种上皮源性细胞肿瘤标志物,与胚胎期内胚层发育密切相关。我...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15年间,我国城乡妇女乳腺癌年龄调整发病率、死亡率及绝对患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乳腺发育来自于内胚层,而癌胚抗原(CEA)作为一种上皮源性细胞肿瘤标志物,与胚胎期内胚层发育密切相关。我们检测了68例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EA mRNA—CEA蛋白系统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治方面的l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癌胚抗原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巨细胞病毒增强子提高人甲胎蛋白启动子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景佳 陈萍 +3 位作者 贾振宇 李春春 陈丽红 曹江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6-493,共8页
人巨细胞病毒(CMV)早期转录增强子能够提高其他基因启动子的转录启动效率。CMV早期转录增强子对人甲胎蛋白(AFP)启动子的转录增强的作用及特异性的影响,将决定其是否适用于肝癌靶向性基因治疗。作者利用PCR法分别克隆了人AFP增强子、启... 人巨细胞病毒(CMV)早期转录增强子能够提高其他基因启动子的转录启动效率。CMV早期转录增强子对人甲胎蛋白(AFP)启动子的转录增强的作用及特异性的影响,将决定其是否适用于肝癌靶向性基因治疗。作者利用PCR法分别克隆了人AFP增强子、启动子和CMV早期转录增强子,构建了相应的pGL4.10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与内参照pGL4.74质粒共转染人肝癌细胞Hep3B、HepG2、SMMC7721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乳腺癌细胞Bcap37,利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分析了这些细胞中AFP增强子—启动子的效率。结果表明,CMV早期转录增强子能够明显增强AFP增强子—启动子在肝癌细胞中的效率(在Hep3B、HepG2和SMMC7721细胞中分别提高33.07、134.22和465.18倍),但是也能提高AFP增强子—启动子在非肝癌细胞中的效率(在HeLa和Bcap37细胞中分别提高335.73和1096.81倍)。因此,CMV增强子虽然可以大大提高AFP增强子—启动子的效率,但无特异性,直接将其用于靶向AFP的肝癌基因治疗时可能会产生由于治疗基因在正常组织中的非特异表达而引起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特异性启动子 甲胎蛋白 巨病毒早期转录增强子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钙网蛋白基因120片段和人乳头瘤病毒6bE7基因诱导的小鼠细胞免疫反应
19
作者 徐妍 程浩 +5 位作者 赵可佳 叶俊 张行 宋韬 陈民利 王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55-758,共4页
目的研究嵌合DNA疫苗钙网蛋白基因120片段(CRT120)和人乳头瘤病毒6b型E7基因(HPV6bE7)的免疫学特性。方法克隆、构建重组质粒即嵌合DNA疫苗pcDNA3.1-GFP-CRT120/ HPV6bE7、pcDNA3.1-GFP-HPV6bE7、pcDNA3.1-GFP-CRT120;经脂质体转染... 目的研究嵌合DNA疫苗钙网蛋白基因120片段(CRT120)和人乳头瘤病毒6b型E7基因(HPV6bE7)的免疫学特性。方法克隆、构建重组质粒即嵌合DNA疫苗pcDNA3.1-GFP-CRT120/ HPV6bE7、pcDNA3.1-GFP-HPV6bE7、pcDNA3.1-GFP-CRT120;经脂质体转染获得HPV6bE7转染阳性 B16细胞株;用肌内注射法对C57BL/6小鼠进行重组质粒DNA疫苗免疫;检测免疫小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小鼠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以及与靶细胞共孵育后白介素2和干扰素γ的分泌水平。结果获得构建正确的嵌合DNA疫苗pcDNA3.1-GFP-CRT120/HPV6bE7以及稳定表达HPV6bE7 的阳性细胞株。CRT120/HPV6bE7较之HPV6bE7能引起免疫小鼠外周血中CD8+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和 TCRγδ T细胞上调(P<0.05),脾淋巴细胞与靶细胞共孵育上清液中白介素2和干扰素γ的浓度也明显高于HPV6bE7和CRT120组(P<0.05);CRT120/HPV6bE7免疫的小鼠淋巴细胞对靶细胞B16/HPV6bE7 有明显的杀伤活性。结论 CRT120/HPV6bE7嵌合DNA疫苗能够诱导免疫小鼠的病毒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疫苗 DNA 钙网蛋白
原文传递
i(17q)和双微体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20
作者 胡晓彤 顾文祥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1-283,共3页
目的 探讨i(17q)和双微体 (doubleminutes ,DM )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正常对照组 15例 ,肿瘤术前组、术后组各 14例 ,采集术前、术后外周静脉血全血培养 ,常规染色体制备 ,检测i(17q)和DM的表达 ,并与临床病... 目的 探讨i(17q)和双微体 (doubleminutes ,DM )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正常对照组 15例 ,肿瘤术前组、术后组各 14例 ,采集术前、术后外周静脉血全血培养 ,常规染色体制备 ,检测i(17q)和DM的表达 ,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正常对照组无DM检出 ,肿瘤术前组和术后组分别检出 35对和 31对DM ,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且集中于 2例DM阳性病例 ,但术前组与术后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其中病理级别最高的 1例患者手术后外周血出现同时具有i(17q)和DM的分裂相。  结论 DM可作为癌基因扩增的一项独立的预后指标 ,DM阳性患者预后差 ,易复发。DM受累基因估计位于 17号染色体长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癌 外周血 双微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