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通气在机械通气撤离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葛慧青 袁月华 +2 位作者 应可净 骆荣华 熊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在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流程中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ICU入选的71例急性呼吸衰竭...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在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流程中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ICU入选的71例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h后,达到临床撤机条件,但未能完成自主呼吸试验,排除NPPV禁忌证,将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无创通气序贯撤机(NPPV组,n=36)和传统撤机方法(IPPV组,n=35)两组。NPPV组拔管前予提高压力支持水平休息30min,拔管后立即给予NPPV作为撤机方法;IPPV组传统方法撤机。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呼吸试验前后呼吸力学参数、动脉血气、循环指标的变化,以及分组后两组机械通气2h后的心肺参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转归。结果分组后机械通气2h后心肺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PPV组相比,NPPV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14.88±3.76)dvs.(20.68±2.79)d,P〈0.01);(14.16±3.45)dVS.(2.57±7.71)d,P〈0.01);IPPV组分别为(23.39±5.19)d vs.(33.89±8.58)d,P〈0.01)],NPPV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IPPV组(22.9%VS.72.2%,P〈0.01),特别是肺部感染发生率较低(6.1%vs.36.1%,P〈0.01)。结论NPPV适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的撤机过程。把握无创通气NPPV的适应证,以及在撤机过程中及早进行NPPV干预,可以提高NPPV在序贯撤机中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有创通气 无创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撤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