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IR在磁共振软组织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钱玉娥 林 伟 +1 位作者 章士正 方松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STIR像在磁共振软组织检查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选择了35例软组织疾患者同时行磁共振STIR像和FSE T2加权像的扫描。结果:STIR像35例病人均检出病灶,而FSE T2加权像检出 34例。对病灶边界的显示STIR像明显优于FSE T2加权像,其... 目的:探讨STIR像在磁共振软组织检查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选择了35例软组织疾患者同时行磁共振STIR像和FSE T2加权像的扫描。结果:STIR像35例病人均检出病灶,而FSE T2加权像检出 34例。对病灶边界的显示STIR像明显优于FSE T2加权像,其中STIR像清楚显示病灶边界32例,FSE T2加权像清楚显示9例。结论:STIR像对软组织病灶的检出率及对病灶边界的显示状况均优于FSE T2加权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STIR 软组织 应用
下载PDF
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并存对非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CT诊断价值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姚克林 胡红杰 +2 位作者 夏瑞明 胡吉波 王亮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6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同一病灶内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并存现象在非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PC)C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PC患者的CT图像,观察同一病灶内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并存的PC患者的CT图像特点。结果65例PC... 目的探讨同一病灶内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并存现象在非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PC)C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PC患者的CT图像,观察同一病灶内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并存的PC患者的CT图像特点。结果65例PC中非结节肿块型PC有41例,该组中10例患者的CT图像上同一病灶内并存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出现率为24.4%。根据CT影像PC分为3种类型:结节或肿块型、斑片浸润型、混合型,其中该现象存在于斑片浸润型中6例、存在于混合型中4例,未出现在结节或肿块型;同时存在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的病灶均位于肺的下叶,左右肺下叶各5例。出现空气支气管征时舍气支气管走行自然、管壁光滑,未见局部扩张、狭窄、迂曲;出现空泡时7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空泡,多发空泡的2例散在分布、1例部分融合。两者位置关系为空泡位于支气管远端7例、近端1例、并行2例。两者均不相通。空泡内径均大于伴行支气管内径。结论同一病灶内并存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可能是非结节肿块型PC一个特殊的CT征象,在PC与其它肺部病变的鉴别上可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空气支气管征 空泡征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胆囊癌45例CT分析
3
作者 缪锦芬 王超英 +2 位作者 刘奕青 郑伟良 冯国灿 《浙江临床医学》 2000年第8期571-571,共1页
关键词 胆囊肿瘤 CT
下载PDF
脑功能成像与解剖成像图像融合技术
4
作者 楼岑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0年第3期139-142,共4页
通过SPECT或PET的脑功能图像与CT或MRI的脑解剖图像迭加融合,确定功能性脑成像中异常改变所对应的准确的解剖结构,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疗效现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存在多种图像融合方法,目的均在于将来源不同的图像进行数据转换... 通过SPECT或PET的脑功能图像与CT或MRI的脑解剖图像迭加融合,确定功能性脑成像中异常改变所对应的准确的解剖结构,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疗效现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存在多种图像融合方法,目的均在于将来源不同的图像进行数据转换和精确图像对位,使图像匹配,确保空间描述上的一致性,并要求操作简便易行。目前,各方法尚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CT 脑功能成像 解剖成像图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罗银丽 陶方依 +1 位作者 陈小维 陈顺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47-50,56,共5页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左心室Tei指数,探讨其在早期发现乳腺癌患者化疗药物所致心肌功能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1例乳腺癌术后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女性患者,于化疗前(T0)及第1周期化疗末(T1)、...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左心室Tei指数,探讨其在早期发现乳腺癌患者化疗药物所致心肌功能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1例乳腺癌术后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女性患者,于化疗前(T0)及第1周期化疗末(T1)、第2周期化疗末(T2)、第4周期化疗末(T3)、第6周期化疗末(T4)测量常规超声参数及左心室Tei指数。结果:化疗前与化疗后各时点(T1、T2、T3、T4)各常规超声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Tei指数T1、T2时点与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点高于T0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较常规超声心动图可更早、更准确地评价蒽环类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亚临床心肌功能损害,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TEI指数 心室功能 组织多普勒
下载PDF
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膈顶部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丽莉 方勇 +5 位作者 王凯峰 梁霄 陈仁彪 李世岩 田素明 潘宏铭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探讨经肝而非经肺的CT引导射频消融(CT-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CT-RFA)治疗膈项部肝脏恶性肿瘤的技术路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9月-2012年10月本科收治的50例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的59个膈顶病灶进行CT-RF... 目的:探讨经肝而非经肺的CT引导射频消融(CT-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CT-RFA)治疗膈项部肝脏恶性肿瘤的技术路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9月-2012年10月本科收治的50例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的59个膈顶病灶进行CT-RFA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和总结CT-RFA治疗膈顶部肝脏恶性肿瘤的技术路线,并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应用"立方体"模型,建立三维定向CT-RFA治疗膈顶部肝癌的穿刺路径。59个膈顶病灶的RFA治疗成功率和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4.92%(56/59)和84.75%(50/59)。完全消融病灶患者的中位局部无复发时间为12.05个月,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为14.23个月,转移性肝癌患者为8.0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3例患者在RFA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大小是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相关因素(P=0.028)。结论:经肝而非经肺的CT-RFA治疗膈顶部肝癌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肿瘤大小是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射频消融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膈顶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