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阴性原因浅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任燕红 翁少翔 +3 位作者 何方田 李成 李则林 吴晓卯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5期396-398,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Ⅰ(cTnⅠ)对AMI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具有极高的价值。但部分患者因检测窗口期、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强等因素影响,临床上拟诊A...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Ⅰ(cTnⅠ)对AMI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具有极高的价值。但部分患者因检测窗口期、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强等因素影响,临床上拟诊AMI,尤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时,部分患者急诊心电图可显示AMI特征性改变,而生化标志物检查是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标志物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Ⅰ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与药物室率控制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建伟 蒋汝红 +2 位作者 刘强 盛夏 蒋晨阳 《心电与循环》 2013年第5期382-384,392,共4页
目的比较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的节律控制与药物室率控制对心房颤动患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入选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5例(消融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心房颤动类型、基础疾病、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 目的比较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的节律控制与药物室率控制对心房颤动患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入选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5例(消融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心房颤动类型、基础疾病、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相匹配的药物室率控制加抗凝治疗的患者35例(室率控制组)。结果随访(24±12)个月,消融术后,57%(20/35)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消融组与药物室率控制组比较,其中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5.71%vs 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2.86%vs 20.00%),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68.57%vs 31.43%),LAD改变幅度[(-8±8)mm vs(9±12)mm],LVEDd改变幅度[(-5±7)mm vs(0±7)mm],LVEF提高幅度[(21%±12)%vs(1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结论合并心力衰竭的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消融的节律控制优于药物室率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导管消融 室率控制
下载PDF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抗凝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何帆 肖锡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96-901,共6页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终身抗凝治疗,血栓栓塞及抗凝相关的出血事件仍占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绝大部分,大多数则发生于术后半年之内。因此,术后早期的抗凝治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指南主要针对术后远期抗凝治疗方案的制定,对...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终身抗凝治疗,血栓栓塞及抗凝相关的出血事件仍占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绝大部分,大多数则发生于术后半年之内。因此,术后早期的抗凝治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指南主要针对术后远期抗凝治疗方案的制定,对于早期的抗凝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相关抗凝研究,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的抗凝治疗方案的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瓣置换 早期抗凝 华法林
原文传递
TTR及FTTR评价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 被引量:13
4
作者 何帆 任荣 +3 位作者 刘关键 邓云丹 林富顺 肖锡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目的采用治疗范围时间(TTR)及治疗范围时间分数(FTTR)评价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以期为进一步改善这些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提供证据。方法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门诊随访时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采用目标国... 目的采用治疗范围时间(TTR)及治疗范围时间分数(FTTR)评价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以期为进一步改善这些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提供证据。方法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门诊随访时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采用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范围为1.60~2.20、可接受的INR范围为1.50~2.30及以每周为单位的华法林剂量调整方案,当INR超出可接受的INR范围时进行相应的华法林剂量调整。分析患者术后6个月内与抗凝治疗相关的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TTR和FTTR评价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抗凝治疗质量。结果共纳入机械瓣置换手术患者477例,随访总时间为78 918 d,收集患者INR检测结果共2 755份,INR检测值范围为0.92~7.72(1.83±0.64)。在目标INR范围内(1.60~2.20)患者所服用的华法林剂量为5.00~35.00(18.15±3.99)mg/周,在可接受的INR范围内(1.50~2.30)患者所服用华法林剂量为5.00~39.38(18.29±4.08)mg/周。随访期间在目标INR及可接受的INR范围内其TTR分别为36.85%(27 079.5 d/78 918.0 d),49.84%(39 331.5 d/78 918.0 d);FTTR则分别为37.31%(1 028次/2 755次),50.01%(1 378次/2 755次)。在本研究术后随访达到6个月的患者的目标INR及可接受的INR范围内的TTR分别为46.04%(3 902.5 d/8 475.5 d),59.49%(5 042.0 d/8 475.5 d);而这些患者的FTTR则分别为46.81%(206次/440次),60.45%(266次/440次)。本研究纳入的患者随访期间3例脑梗塞均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1例术后2个月出现短暂性肢体活动障碍,1例术后6个月常规超声心动图复查发现存在左房血栓,其余患者未发现出血及死亡事件。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抗凝治疗策略对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是适当的。为进一步改善这些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术后尽早开始抗凝治疗、加强患者抗凝知识的教育及适当增加INR检测频率均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瓣置换 早期抗凝 华法林 治疗范围时间 治疗范围时间分数
原文传递
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何帆 任荣 +3 位作者 刘关键 邓云丹 林富顺 肖锡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63-368,共6页
目的对影响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指导患者术后早期的抗凝治疗。方法 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门诊随访时登记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6个月)288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 目的对影响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指导患者术后早期的抗凝治疗。方法 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门诊随访时登记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6个月)288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一般临床资料(心功能、心律、手术方式等)及门诊复查时的抗凝治疗相关数据,其中男93例、女195例,年龄21~68(47.30±9.31)岁。本研究所采用的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范围为1.60~2.20,可接受的INR范围为1.50~2.30。以周为单位进行华法林剂量的调整,当INR超出可接受的范围时进行相应的华法林剂量调整。以纳入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及相关临床因素为观察指标,分析这些指标与术后早期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性。结果性别是影响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因素之一(P<0.05),女性患者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所需的华法林稳定剂量低于男性患者。而在不同年龄、心律、心功能、手术方式的患者之间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合并的疾病对患者早期华法林稳定剂量无显著影响(P>0.05);同期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则其术后所需的华法林稳定剂量显著低于那些未同期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P<0.05)。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与华法林稳定剂量之间有相关性,其影响程度(R2)分别为1.2%,3.2%,3.5%,1.1%,4.2%;以华法林稳定剂量为因变量,以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方程可解释6.1%的华法林稳定剂量。结论在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给予患者抗凝治疗时应考虑不同的术前因素、药物因素及人口学因素对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华法林稳定剂量与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具有相关性,但只能解释6.1%的华法林稳定剂量,并不能很好地指导这些患者术后的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瓣置换 早期抗凝 华法林剂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