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分支形态的影像学及流态功能改变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丽华 张文普 +1 位作者 姜卫香 钱玉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4-601,633,共9页
目的:利用MDCT的CTPA图像和超声肺动脉测压数据,模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状态下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内流动状态;了解肺动脉分支直径随压力变化的情况和敏感度。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进行胸部... 目的:利用MDCT的CTPA图像和超声肺动脉测压数据,模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状态下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内流动状态;了解肺动脉分支直径随压力变化的情况和敏感度。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进行胸部心电门控CTPA检查,同时收集超声心动图测量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近端双期血流参数。对CTPA原始图像分别进行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期薄层MPR重建,测量肺动脉分支的直径和长度;利用坐标网格,生成二维网格,导入Fluent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和二维流态模拟。结果:共进行13例COPD患者研究,CTPA显示,主肺动脉分叉前和左、右肺动脉近端直径在收缩期均较舒张期小。右上叶前段动脉舒张期直径较收缩期增大,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的长度在收缩期和舒张期都无显著性差异,而主肺动脉右肺动脉的弯曲度和跨度间距在舒张期均较收缩期增大。COPD比较正常对照组的右肺动脉近端、远端及左肺动脉近端,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直径均增大,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舒张期仅主肺动脉分叉前出现直径增大;收缩期后基底段动脉,左后基底段动脉COPD组较正常变细;两组间长度未见显著性差异。流态分析显示,COPD舒张期高压场较正常组扩散的趋势更明显,影响范围更大。右下叶动脉出口压力收缩期最高,舒张期也较左下叶动脉高,是所有动脉出口中承受压力最高且波动最大者,出口流速变化差异最大。结论:利用CTPA重建MPR图像和相关模拟软件结合,是研究肺动脉分支内血流变化的可行方法。CTPA测量右肺动脉远端直径可能成为肺动脉高压诊断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放射摄影术 肺动脉/放射摄影术 高血压 肺性/病理生理学 肺动脉 血流模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0
2
作者 邓丽萍 裘敏剑 章士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表现,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资料,结合病理表现及文献资料对其影像... 目的:对比分析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表现,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资料,结合病理表现及文献资料对其影像特征进行讨论。结果:5例病人均接受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有延迟扫描。2例脾肿大,4例表现为脾脏散在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病灶,绝大多数病灶直径<2cm,1例表现为脾脏巨大肿块。CT平扫所有病灶密度与正常脾脏组织差异微小,病灶显示不清,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显示清晰,表现为边缘清晰的低密度结节或肿块,病灶部分稍有强化,延迟期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密度与正常脾组织接近,病灶基本消失。1例巨块形肿块病人还接受了腹部MRI检查,病灶T_1WI显示不明显,T_2WI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信号肿块,其中心部分有轮辐状高信号区;FSPGR动态增强扫描,病灶随着时间延迟,强化程度逐渐增强,增强早、中期中心表现为轮辐状低信号区,于延迟期病灶完全强化,其中心轮辐状低信号区域信号反而略高出周围组织信号。肿瘤病理:肿瘤都是由类似于脾窦吻合的血管腔组成,部分区域呈囊状扩张,内衬单排立方或柱状内皮上皮,细胞无异型或核分裂,可见吞噬含铁血黄素。结论:病灶延迟强化填充、MRI T_2WI低信号的特征,有助于对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窦岸细胞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诊断腹膜后纤维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翔 章士正 赵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评价CT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9例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9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行后处理。结果所有患者CT平扫表现腹膜后近似于肌肉密度的不规则形软组织病变,包绕腹膜后... 目的评价CT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9例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9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行后处理。结果所有患者CT平扫表现腹膜后近似于肌肉密度的不规则形软组织病变,包绕腹膜后大血管,6例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增强扫描示8例病变不同程度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结论CT能很好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病变的各种表现,当腹膜后病变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合并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时应考虑到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纤维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的旁正中矢状面CT影像学 被引量:3
4
作者 林伟 陈彬 章士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提高对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在旁正中矢状面CT改变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对100例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病人进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旁正中矢状面CT重建,在腰椎旁正中矢状面观察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在... 目的:提高对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在旁正中矢状面CT改变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对100例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病人进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旁正中矢状面CT重建,在腰椎旁正中矢状面观察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在旁正中矢状面CT图像上表现为:①椎间隙变窄,造成椎间孔上下变窄,占63%。②上关节突增生、肥大及骨赘形成,造成椎间孔上隐窝前后变窄,占20%。③椎体上、下缘骨赘形成,造成椎间孔上隐窝变窄,占10%。④椎体前下滑移,导致椎间孔上下隐窝错位,引起椎间孔上隐窝狭窄,占7%。结论:旁正中矢状面CT重建图像在观察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比常规CT横断面更敏感。能充分显示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的形态学改变,为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孔 上隐窝 神经根 螺旋CT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与夹闭术的效价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潘婕 章士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45-748,共4页
目的了解颅内动脉瘤栓塞术(AE)与动脉瘤夹闭术(AC)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上费用及疗效差别,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照分析49例采取AE(AE组)和97例采用Ac(Ac组)方法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1:1配对),配对观察的指标为... 目的了解颅内动脉瘤栓塞术(AE)与动脉瘤夹闭术(AC)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上费用及疗效差别,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照分析49例采取AE(AE组)和97例采用Ac(Ac组)方法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1:1配对),配对观察的指标为年龄、性别、居住地、动脉瘤大小、动脉瘤位置及神经系统评分。调查以病历统计为主,辅以电话及信件随访,计算2组的手术费用、术后相关费用以及生存质量改善的年份,数据统计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并对2种手术方式的费用效益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C组的住院费用为(54945±16946)元,AE组为(63768±12665)元,AE组高于AC组(t=1.71,P〈0.05);误工费AE组为200元,AC组为650元,AE组明显低于AC组(z=2.57,P〈0.01);复诊费AE组为1200元,AC组为1950元,AE组低于AC组(z=1.82,P〈0.05);费用效益AE组:3805形年,AC组:3028形年,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P〉0.05)。结论对于非巨大动脉瘤患者,虽然AE术和AC术费用效益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E术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神经外科手术 费用效益分析
原文传递
颈椎终板Modic改变在颈肩痛病例中的分布和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剑 赵凤东 +2 位作者 范顺武 任宏 胡志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2-496,共5页
目的 探讨颈椎终板Modic改变在颈肩痛病例中的临床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一年内因颈肩痛而在本院行颈椎MR和常规X线检查的患者共1023例,回顾性分析颈椎MR中所表现的Modic改变在人群、椎间盘节段、年龄、... 目的 探讨颈椎终板Modic改变在颈肩痛病例中的临床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一年内因颈肩痛而在本院行颈椎MR和常规X线检查的患者共1023例,回顾性分析颈椎MR中所表现的Modic改变在人群、椎间盘节段、年龄、颈椎曲度和椎间盘退变分级中的分布特点以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023例共计6138个颈椎椎间盘中90例(8.8%),108(1.8%)个椎间盘邻近终板发生Modic改变。Ⅰ型32例(3.1%),34个椎间盘(0.6%);Ⅱ型55例(5.4%),71个椎间盘(1.2%)Ⅲ型3例(0.3%),3个椎间盘(0.06%)。按照各个椎间盘节段发病数统计,C2-3 0个、C3-4 10个、C4-5 18个、C5-6 52个、C6-7 23个、C7T1 5个,发病率分别为0%、0.2%、0.4%、1.0%、0.4%、0.1%。Modic改变和椎间盘退变明显相关(P=0.000)。40岁以上是Modic改变发生较多的年龄段(P=0.000)。通过Binary Logistic检验逐步回归法得出回归方程为Y=-15.514+3.047D+0.684C+0.210L+0.152A(Y为Modic改变、A为年龄、三为椎间盘节段、D为椎间盘退变程度、C为Cobb角分组),P=0.000,EXP值,D=21.048,C=1.982,L=1.233,A=1.164。结论 颈椎终板Modic改变发生率较腰椎低,其发生和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节段、年龄和颈椎曲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椎间盘退变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Ⅱ型最为多见,Ⅰ型次之,Ⅲ型最为少见,多发生于C5-6椎间盘。40岁以上是Modic改变易发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双源CTFlashSpiral技术在胸部扫描中的应用和防护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月俏 任宏 沈国惠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0-371,共2页
胸部CT扫描已逐渐成为临床诊治和术前的常规检查,相比普通胸部X射线摄片,CT扫描在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受检人群的总体受辐射剂量水平。因此,CT扫描时应严格控制辐射剂量。本研究用双源CT在保证... 胸部CT扫描已逐渐成为临床诊治和术前的常规检查,相比普通胸部X射线摄片,CT扫描在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受检人群的总体受辐射剂量水平。因此,CT扫描时应严格控制辐射剂量。本研究用双源CT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探讨FlashSpiral(炫速图像采集)这种新技术在胸部扫描中应用的可行性和防护价值,以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扫描 价值 防护 应用 胸部CT扫描 临床诊治 辐射剂量 X射线摄片
原文传递
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青少年脊柱侧弯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任宏 林伟 +1 位作者 戎悦 沈国惠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1-332,共2页
脊柱侧弯多发生于6-14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往通过传统x线平片来达到诊断目的,但由于这些平面图像存在着变形、放大、影像重叠、无立体感的缺点,使骨科医生对脊柱侧弯畸形的定位、测量、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的疗效评估造成一定困... 脊柱侧弯多发生于6-14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往通过传统x线平片来达到诊断目的,但由于这些平面图像存在着变形、放大、影像重叠、无立体感的缺点,使骨科医生对脊柱侧弯畸形的定位、测量、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的疗效评估造成一定困难,而螺旋CT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本研究用16层螺旋CT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畸形 青少年 低剂量扫描 螺旋CT 16层螺旋CT 病变 图像质量 学龄儿童
原文传递
下肢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二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丽华 马可云 章士正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3-504,共2页
病例1患者女,41岁。1年前左臀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行切除术后8个月复发5cm肿块,10个月后肿大至整个左臀部。体检:左臀部约15cm肿块,质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无明显压痛,左下肢有胀痛感,神经根刺激征(-)。中上腹部多发体表结节... 病例1患者女,41岁。1年前左臀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行切除术后8个月复发5cm肿块,10个月后肿大至整个左臀部。体检:左臀部约15cm肿块,质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无明显压痛,左下肢有胀痛感,神经根刺激征(-)。中上腹部多发体表结节。MRI平扫示左侧臀部臀大肌内及周围可见巨大软组织肿块最大径约70mm×108mm×107mm,T1WI为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局部边界不清,肿块向前方肌间隙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鞘瘤 左下肢 恶性 软组织肿块 周围组织 左臀部 MRI平扫 切除术后
原文传递
线粒体脑肌病一例
10
作者 胡吉波 董旦君 +1 位作者 章士正 胡红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463-1463,共1页
患者男,20岁,因反复发作性肢体抽搐、意识丧失4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疲劳后于睡眠中出现全身抽搐,摔倒在地,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急送当地医院就诊。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脑电图重度异常。予安定10mg静脉... 患者男,20岁,因反复发作性肢体抽搐、意识丧失4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疲劳后于睡眠中出现全身抽搐,摔倒在地,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急送当地医院就诊。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脑电图重度异常。予安定10mg静脉推注后抽搐停止,但意识模糊、言语错乱持续存在。当天上述症状再发2次,每次持续5mi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 头颅CT检查 肢体抽搐 反复发作性 意识丧失 全身抽搐 牙关紧闭 小便失禁
原文传递
腹膜后淋巴管平滑肌瘤二例
11
作者 胡吉波 何健 +1 位作者 任宏 章士正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88-789,共2页
患者1,女性,42岁。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后腹膜肿块15d,无腹痛、元发热,无尿频、尿急及尿痛。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腹部B超于左侧腹膜后探及一8.9cm×5.0cm×7.7cm不均质囊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胸部X线检查... 患者1,女性,42岁。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后腹膜肿块15d,无腹痛、元发热,无尿频、尿急及尿痛。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腹部B超于左侧腹膜后探及一8.9cm×5.0cm×7.7cm不均质囊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胸部X线检查,左心缘旁见2.4cm×1.9cm类圆形薄壁透亮影。腹部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平滑肌瘤 腹膜后 胸部X线检查 腹部CT检查 后腹膜肿块 实验室检查 B超检查 异常发现
原文传递
眼眶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
12
作者 胡吉波 章士正 +1 位作者 任宏 董旦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7期3381-3382,共2页
患者女,49岁,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左内侧眼角出现红肉样小肿块,约4mm×4mm,常觉眼角发痒。9年前至当地医院就诊,行组织活检诊断为“良性肿瘤”(具体不详),未做进一步治疗。近5年来肿块逐渐增大达指节大小,
关键词 眼眶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医院就诊 良性肿瘤 组织活检 肿块 眼角
原文传递
CT分段重建在减少头颅外伤性移动伪影及辐射剂量的作用
13
作者 任宏 苗英 +1 位作者 林伟 沈国惠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9-420,共2页
多层螺旋CT检查中常因外伤患者躁动不安的移动而引起头颅移动伪影,而影响临床诊断。CT分段重建是一种新的重建技术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头颅移动伪影对CT扫描图像的干扰,提供快速而正确的CT诊断结果,同时有利于患者的放射防护,本研究... 多层螺旋CT检查中常因外伤患者躁动不安的移动而引起头颅移动伪影,而影响临床诊断。CT分段重建是一种新的重建技术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头颅移动伪影对CT扫描图像的干扰,提供快速而正确的CT诊断结果,同时有利于患者的放射防护,本研究对50例(含66个出血灶)有头颅移动伪影的患者进行CT扫描分段重建,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检查 移动伪影 头颅 辐射剂量 分段 外伤性 CT扫描图像 躁动不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