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林贤丰 吴维东 +3 位作者 顾辰辉 王泓逸 范顺武 王清清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状况,并探索实践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构建方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60名学生的基本情况、教育现状、个人素质进行抽样调查,并对12名学生进行实践教育试点,评估学生自信心、...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状况,并探索实践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构建方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60名学生的基本情况、教育现状、个人素质进行抽样调查,并对12名学生进行实践教育试点,评估学生自信心、满意度和教育效果。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家庭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率为32.60%,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活动(2.28±2.36)次,周围参与过创新创业类活动的同学数为(3.96±2.87)名,61.44%的调查对象有受创新创业教育经历,有创新创业教育经历和无创新创业经历的学生的创业素质无显著性差异(u分别=5884.50、6058.50、5794.00、5835.00、6077.50,P均>0.05)。12名参与教学实践试点学生的自信心量表得分为20(19,20)分,满意度量表得分40(32,40)分,教学实践试点效果评价量表得分79(73,80)分。结论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社会和家庭支持度低、缺少实践性和多样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不成熟的问题,针对性进行案例教学和创赛实践教育可取得较高满意度,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取得创新创业教育的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模式
下载PDF
3D body解剖软件联合PACS系统在骨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建乐 徐文斌 +3 位作者 马彦 马建军 范顺武 沈舒滢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3D body解剖软件结合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在骨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轮转的60名实习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 目的探讨3D body解剖软件结合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在骨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轮转的60名实习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线上结合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3D body解剖软件联合PACS系统带教模式。在实习期结束时,对两组实习生进行闭卷理论考试与临床实践操作考核,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实习生对课程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与临床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59、4.22,P均<0.05)。实验组实习生在学习兴趣、教学难度、专业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提升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9.93、3.77、6.94、8.52,P均<0.05)。结论3D body解剖软件联合PACS系统带教模式运用到骨科实习生的临床教学中,能帮助实习生提高学习兴趣以及医患沟通能力,加强对骨科知识的掌握,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对于提升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body解剖软件 PACS系统 骨科实践 临床教学
下载PDF
科研导师制在医学本科生科研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王清清 陈鹏飞 +3 位作者 林贤丰 张宏宇 王逸宁 范顺武 《浙江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145-149,164,共6页
目的 探讨科研导师制在医学本科生(以下简称学生)科研学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地将温州医科大学2022届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按照班级划分为10个群体,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5个群体共150名学生,从中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名学... 目的 探讨科研导师制在医学本科生(以下简称学生)科研学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地将温州医科大学2022届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按照班级划分为10个群体,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5个群体共150名学生,从中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科研导师制将120名学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将实施科研导师制的50名学生设为试验组,将未实施科研导师制的70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比较两组学生在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科研素养和毕业流向方面的差异。结果 参与科研学习前,两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65,P=0.172);参与科研学习后,试验组学生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14,P=0.021)。试验组学生在科研成果方面(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课题、科研竞赛获奖)的表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644、14.445、29.575,均P<0.05);试验组学生在科研学习积极性、科研知识认知能力、科研技能掌握程度和科研学习满意度方面的表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48、3.794、8.118、6.473,均P<0.05);两组学生在科研学习效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6,P=0.317)。试验组学生的毕业流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1,P<0.05)。结论 科研导师制在医学本科生科研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升医学生的科研素养,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化医学生的毕业流向,促进医学科研人才的全方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导师制 医学本科生 科研学习 问卷调查
下载PDF
肩关节镜手术实操在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探索
4
作者 孙雪武 施培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8期722-724,共3页
目的探究肩关节镜手术实操在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招募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参加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以肩袖损伤为教学内容,所有对象... 目的探究肩关节镜手术实操在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招募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参加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以肩袖损伤为教学内容,所有对象在入组前均接受2 h的理论学习。实验组采用全程参与肩关节镜手术的教学,对照组采用播放手术录像的方式教学。比较两组学员的课外学习时长、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课外自主学习时长≥5 h比例、手术记录考核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0.99、9.23,P均<0.05),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5)。同时实验组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2.62,P<0.05)。结论采用肩关节镜手术实操培训是提高骨科专科学员学习积极性、提升骨科专科培训效果的实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专科培训 肩袖损伤
下载PDF
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的教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清清 吴婷婷 +1 位作者 郑绿珍 邱朋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9期149-152,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中,采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9月—2017年9月(共计5年学习期)进入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的医学专业学生40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班级”分两组,对照组(共计1986名,选取20... 目的分析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中,采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9月—2017年9月(共计5年学习期)进入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的医学专业学生40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班级”分两组,对照组(共计1986名,选取200名进行研究)给予传统模式教学,观察组(共计230名,选取200名进行研究)给予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对比两组研究期间总成绩、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研究期间总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99.00%)测定值,较对照组(90.00%)呈现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个维度教学效果评分,较对照组呈现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教学,可提高其外科理论及实操能力,同时提升学生对该教学方式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系统整合课程 临床医学 本科生 教学效果 人文素养 实操能力 满意度
下载PDF
现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教学在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6
作者 陈鹏飞 范顺武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9期833-835,共3页
目的 探讨现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教学在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进行骨科专科培训的40名医师,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现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教学,对照组采用播放手术录像... 目的 探讨现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教学在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进行骨科专科培训的40名医师,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现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教学,对照组采用播放手术录像的方式教学。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骨科专科医师的考核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1,P<0.05),实验组的教学满意度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29,P<0.05)。结论 采用现场手术教学可使骨科专科医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骨科 专科医师培训
下载PDF
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慢性顽固性脓胸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刘亦杨 张春 +5 位作者 郭峭峰 沈立锋 林炳远 马苟平 黄凯 张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0-563,共4页
目的报道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慢性顽固性脓胸的疗效、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6月,应用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慢性顽固性脓胸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51.19±17.42)岁。手术均在脓腔充分清创后,... 目的报道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慢性顽固性脓胸的疗效、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6月,应用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慢性顽固性脓胸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51.19±17.42)岁。手术均在脓腔充分清创后,采用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其中双侧股外侧肌串联移植1例,其余均为单侧。结果随访(20.94±8.27)个月,1例在术后6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肌瓣全部成活,皮瓣部分坏死2例,清创后直接缝合。脓腔填塞良好,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经支气管镜封堵胸膜瘘后治愈。患者均无胸闷等不适。下肢供瓣区均直接缝合,愈合良好,行走及膝关节活动无明显影响。结论股外侧肌血管恒定,解剖清楚,肌肉形态长而宽且体积较大,能够有效填塞脓胸形成的空腔并闭合创口。这一术式不仅拓宽了股外侧肌皮瓣的应用范围,还为顽固性脓胸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肌 肌皮瓣 脓胸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OLIF技术的中国经验——十年磨剑,风华正茂
8
作者 徐文斌 方向前 范顺武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63-469,共7页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进入中国已10年,其因独特的优势和确切的疗效而不断发展与推广。OLIF能实现椎管和椎间孔的间接减压,更好地恢复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序列,保护腰椎结构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减少对脊髓神经的影响,术中出血少,患者术...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进入中国已10年,其因独特的优势和确切的疗效而不断发展与推广。OLIF能实现椎管和椎间孔的间接减压,更好地恢复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序列,保护腰椎结构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减少对脊髓神经的影响,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即可下床行走,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随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脊柱外科团队对该项技术的理念革新和中国化改良,其技术优势进一步得以体现,同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手术安全性不断提高。笔者结合团队10年的经验,就OLIF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适应证 中国化改良 安全性
下载PDF
PBL结合CBL教学方法在骨质疏松症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9
作者 万双林 赵响得 +2 位作者 宁磊 范顺武 王强 《浙江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目的探索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方法在骨质疏松症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骨质疏松专科组见习的浙... 目的探索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方法在骨质疏松症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骨质疏松专科组见习的浙江大学医学院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8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名学生。试验组学生采用PBL结合CBL教学方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经过45学时的教学后,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和临床操作考核成绩、能力自评分数和教学满意度评分,评价两组学生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在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临床操作考核成绩,理论知识能力自评、临床操作能力自评、自主学习能力自评、团队协作能力自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师指导和学生体验等教学满意度诸多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BL结合CBL教学方法应用于骨质疏松症见习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促进教学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学习 基于案例学习 教学方法 骨质疏松症 见习教学
下载PDF
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璐 刘军辉 +2 位作者 陈意磊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8-575,共8页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盘源性腰痛、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的患者资料,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32~79岁,平均59.1±5.9岁。分为单纯OLIF组(39例)和Pivox+OLIF组(30例),评估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以及术后腰椎融合情况。以及比较两组之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0±0.3个月,两组之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节段、骨密度、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vox+OLIF组手术时间大于OLIF组(P<0.05),而两组之间切口长度、出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围手术期VAS评分、ODI比较均为术前高于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P<0.05),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时,两组之间VAS评分、O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时,Pivox+OLIF组椎间隙、椎间孔纵径和面积增加值均大于OLIF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有融合器沉降病例,OLIF组有两例发生融合器移位,Pivox+OLIF组无一例融合器移位,两组之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ivox+O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但相对于单纯OLIF,Pivox+OLIF在椎管减压以及融合器下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ox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下载PDF
超声骨钻辅助寰椎发育不良型椎弓根置钉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欧昌江 刘军辉 +4 位作者 陈意磊 单治 黄宝 张旭阳 赵凤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319,共3页
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是目前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主要手术策略,手术安全性良好,融合率高[1、2]。寰椎螺钉的置钉方法主要有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与侧块螺钉相比,椎弓根螺钉具有更多优势,如更好的生物力学强度[3]、更少的椎旁静脉丛出血、避... 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是目前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主要手术策略,手术安全性良好,融合率高[1、2]。寰椎螺钉的置钉方法主要有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与侧块螺钉相比,椎弓根螺钉具有更多优势,如更好的生物力学强度[3]、更少的椎旁静脉丛出血、避免对C2神经根的骚扰导致术后枕部神经痛等[4]。椎动脉沟位于寰椎椎弓根上方,与椎动脉和C1神经根紧邻,当椎动脉沟处椎弓根高度(vertebral artery groove height,VAGH)较低时,使用高速磨钻经椎弓根置钉存在较大的神经和血管损伤风险[5、6],尤其当VAGH≤3.5mm时,经椎弓根置入3.5mm的螺钉难度大,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2021年8月~2023年7月,笔者的手术团队使用超声骨钻完成12例寰枢椎不稳共24枚寰椎椎弓根置钉,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置钉 寰椎 椎动脉沟 侧块螺钉 后枕部 寰枢椎脱位 神经根 骨钻
下载PDF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原因分析
12
作者 曾忠友 陈平泉 +9 位作者 赵兴 吴宏飞 张建乔 方向前 宋永兴 俞伟 裴斐 范顺武 宋国浩 范时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3-44,共12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1例;年龄20~81(60.90±10.06)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7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腰椎管狭窄症3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28例,腰椎内固定术后邻椎病11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椎间隙炎7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5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57例,骨密度正常87例。融合节段数:单节段124例,2节段11例,3节段8例,4节段1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40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104例。记录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对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融合器沉降对于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数99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6 ml;术中发生终板损伤30例,合并椎体骨折5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14.57±7.14)个月。随访过程中除原发性腰椎间隙炎病例、部分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病例,其余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器沉降现象,其中正常沉降119例,异常沉降25例(Ⅰ级23例,Ⅱ级2例)。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9.48±1.84) mm恢复至术后3~5 d的(12.65±2.03) mm及末次随访时的(10.51±1.81) mm,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3~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为94.4%(136/144)。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由术前的(6.55±2.29)、(4.72±1.49)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0±0.82)、(0.60±0.03)分(P<0.000 1);ODI由术前的(38.50±6.9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1.30±3.2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5/144),再手术率9.72%(14/144),其中因融合器沉降或移位而再次手术8例,占再手术的57.14%(8/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组、Stand-alone OLIF组、2节段或以上融合组、终板损伤组中其异常沉降例数分别高于骨量正常组、O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单节段融合组、终板无损伤组。结论:融合器沉降是OLIF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术前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Stand-alone OLIF应用、2节段或以上融合和术中终板损伤可能是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重要因素。虽然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但存在融合器移位的风险,需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因融合器沉降而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固定 椎间融合 终板损伤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再手术
下载PDF
超声骨刀辅助下单侧入路对侧潜行减压治疗退变性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郝璐 刘军辉 +2 位作者 陈意磊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694,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辅助下单侧入路对侧潜行减压治疗退变性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1年6月超声骨刀辅助下单侧入路对侧潜行减压治疗退变性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74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对侧潜行减压)经...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辅助下单侧入路对侧潜行减压治疗退变性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1年6月超声骨刀辅助下单侧入路对侧潜行减压治疗退变性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74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对侧潜行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组,A组],对比同期行双侧经椎间孔减压患者129例(双侧小切口TLIF组,B组),比较两组之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参数,行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检查评估肌肉破坏情况,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疗效,并比较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和融合情况。结果:两组间比较,两侧切口平均长度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A组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PK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d、3d时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5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d、1个月、3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显著改善,术后3d、1个月、3个月、12个月时VAS评分和ODI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时A组ODI和VAS评分均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硬膜撕裂、切口脂肪液化、脑脊液漏、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出现下肢麻木加重,和臀部/下肢症状反跳的患者比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组均小于双侧小切口TLI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组有12例尚未融合,双侧小切口TLIF组有8例未融合,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小切口TLIF手术相比,超声骨刀辅助下单侧入路对侧潜行减压治疗退变性重度腰椎管狭窄症亦可取得较好疗效,具有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临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超声骨刀 潜行减压
下载PDF
超声评估踝关节骨折患者距腓前韧带及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损伤的价值
14
作者 吕盼盼 刘超 李世岩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418,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估踝关节骨折患者距腓前韧带(ATFL)及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ATiFL-DF)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踝关节骨折就诊,临床怀疑韧带损伤,术前行踝关节超声检查,并予...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估踝关节骨折患者距腓前韧带(ATFL)及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ATiFL-DF)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踝关节骨折就诊,临床怀疑韧带损伤,术前行踝关节超声检查,并予以踝关节镜探查的患者。以踝关节镜下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评估韧带损伤分级,统计分析超声诊断ATFL及ATiFL-DF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共收集病例51例。超声诊断ATFL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2.3%,阳性预测值为92.6%,阴性预测值为100.0%,超声与踝关节镜检查结果一致性佳(kappa=0.849)。超声诊断ATiFL-DF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33.3%,阳性预测值为90.7%,阴性预测值为25.0%,超声与踝关节镜检查结果一致性差(kappa=0.168)。结论:超声检查是评价踝关节骨折患者ATFL损伤的可靠的检查方式,但对ATiFL-DF损伤的评估特异性较差,因此ATiFL-DF损伤超声检查阴性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仍有必要行踝关节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前韧带 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 超声检查 关节镜检查 诊断
下载PDF
慢性骨髓炎患者骨组织的转录组特征分析
15
作者 张扬 刘亦杨 +4 位作者 沈立锋 林炳远 寿旦 郭峭峰 张春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19-526,共8页
目的:采集和分析慢性骨髓炎患者骨组织的转录组信息,为探究慢性骨髓炎发病的分子机制,明确MAPK信号通路在慢性骨髓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四肢创伤性骨髓炎4例,病灶骨样本(Necrosis组)以及正常骨组织(... 目的:采集和分析慢性骨髓炎患者骨组织的转录组信息,为探究慢性骨髓炎发病的分子机制,明确MAPK信号通路在慢性骨髓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四肢创伤性骨髓炎4例,病灶骨样本(Necrosis组)以及正常骨组织(Control组),使用Illumina HiSeq Xten高通量测序平台采集转录组信息,并采用FPKM方法计算基因在骨组织中的表达量。通过对比病灶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转录本水平,筛选差异基因,并进行GO富集和KEGG富集。采用大鼠骨髓炎动物模型,选取细胞外信号调节酶MAP3K7(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3kinase 7)、活化T细胞核因子1 (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1,NFATC1)做差异靶点的免疫组化学的验证。结果:高通量测序共获得5 548个差异基因,其中Necrosis组上调2 701个,下调2 847个。筛选正常骨组织和病灶骨的差异基因中富集到MAPK信号通路的基因,并与破骨细胞分化(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取交集,共有基因为核因子κB激酶亚基β抑制剂IκBKβ(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kinase subunit beta)、MAP3K7、NFATC1、核因子κB亚基2(nuclear factor kappa B subunit 2,NFκB2)。在大鼠骨髓炎模型中,MAP3K7、NFATC1在骨髓以及损伤骨组织周围高表达。结论:基于转录组学分析显示慢性骨髓炎的发病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IκBKβ、MAP3K7、NFATC1、NFκB2有可能成为新的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学 慢性骨髓炎 MAPK信号通路 破骨细胞分化信号通路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是骨组织再生修复的潜在作用靶点
16
作者 潘闻政 何勇 黄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3,共7页
创伤、感染、肿瘤或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的节段性骨缺损和骨折不愈合具有成骨范围局限、骨骼愈合周期长等特点。骨组织再生代谢调节因子可加速骨组织修复和高效重建骨缺损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作为一种去乙酰化酶和核苷酸转移... 创伤、感染、肿瘤或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的节段性骨缺损和骨折不愈合具有成骨范围局限、骨骼愈合周期长等特点。骨组织再生代谢调节因子可加速骨组织修复和高效重建骨缺损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作为一种去乙酰化酶和核苷酸转移酶,广泛参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等骨细胞的分化、凋亡、代谢和炎症反应的调节,是骨代谢调节的重要因子。SIRT6通过与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形成复合体,并下调核因子κB通路表达,促进雌激素受体α-Fas配体轴信号表达,以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成熟分化,从而阻碍骨吸收,导致骨组织骨量增加。另外,SIRT6能通过激活Akt-mTOR途径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水平和成骨能力,并抑制成骨细胞内糖酵解和活性氧生成,通过CREB/CCN1/COX2途径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加骨的形成,加速骨组织骨再生修复。本文综述了SIRT6参与骨再生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揭示其可能作为骨组织修复潜在治疗靶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 骨代谢 骨再生 修复 综述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肠内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17
作者 杨金 黄敬英 +1 位作者 许苗苗 祁海鸥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747-755,共9页
目的 系统评价危重症患者肠内喂养不耐受(enteral feeding intolerance,EFI)风险预测模型,为后期模型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 目的 系统评价危重症患者肠内喂养不耐受(enteral feeding intolerance,EFI)风险预测模型,为后期模型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截至2023年11月19日发表的危重症患者EFI风险预测模型相关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使用PROBAST工具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包含24个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0~0.940。重复报告现频次最高的预测因子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腹内压和白蛋白水平。纳入研究的总体适用性较好,但总体偏倚风险较高,主要体现在基于回顾性数据来源、结局定义包含预测因子、样本量偏小、连续性变量和缺失数据处理不当、单因素分析法筛选因子和模型性能评估不全。结论 现有的危重症患者EFI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尚处在发展阶段,模型开发和验证中存在部分方法学缺陷,未来需要引入更敏感和可重复的胃肠道功能障碍评价指标,并根据个体预后或诊断多变量预测模型透明报告规范报告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骨科住院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被引量:7
18
作者 万双林 赵凯 +1 位作者 施培华 范顺武 《浙江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椎基静脉孔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19
作者 李生鋆 赵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49,共7页
椎基静脉孔是椎体后壁的皮质缺损区域,在人类及常见哺乳动物中均有存在,是椎基静脉、腰动脉分支、脊神经返支等结构进出椎体的天然孔道,其存在改变了椎体局部微结构,导致椎体中部区域皮质骨缺损及骨小梁稀疏,进而影响了椎体的生物力学特... 椎基静脉孔是椎体后壁的皮质缺损区域,在人类及常见哺乳动物中均有存在,是椎基静脉、腰动脉分支、脊神经返支等结构进出椎体的天然孔道,其存在改变了椎体局部微结构,导致椎体中部区域皮质骨缺损及骨小梁稀疏,进而影响了椎体的生物力学特征,使椎体中部成为椎体的一个“薄弱”区域。在椎体内,部分特征性损伤的产生与椎基静脉孔有关,如椎体压缩性骨折及骨折不愈合产生的椎体裂隙征、椎体爆裂性骨折及椎体后上缘骨折块,以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骨水泥漏等。本文就椎基静脉孔的解剖学特征、发育生物学特征、椎基静脉孔对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椎基静脉孔相关的椎体疾病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椎体骨折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静脉孔 解剖学 生物力学 椎体疾病 综述
下载PDF
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修复肢体较大创面临床研究
20
作者 朱海锋 杨晓东 +1 位作者 王海涛 沈立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10,共10页
目的:对比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肢体较大创面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肢体较大创面缺损共38例患者(缺损面积达到11 cm×39 ... 目的:对比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肢体较大创面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肢体较大创面缺损共38例患者(缺损面积达到11 cm×39 cm~16 cm×65 cm)的临床资料。按照修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跨区皮瓣修复组(18例)和传统皮瓣修复组(20例)。跨区皮瓣修复组采用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旋髂浅动脉皮瓣(ALTP-SCIAP)治疗,传统皮瓣修复组采用单侧或双侧股前外侧皮瓣,必要时联合植皮。比较两组术后皮瓣存活情况、供区修复情况、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跨区皮瓣修复组中,切取移植皮瓣18例次,瓣宽(9.9±2.0)cm,瓣长(44.2±3.5)cm,存活面积(343.2±79.9)cm^(2)。传统皮瓣修复组中,切取移植皮瓣29例次,瓣宽(11.0±2.8)cm,瓣长(21.7±3.2)cm,存活面积(186.4±49.2)cm^(2)。瓣长和存活面积跨区皮瓣修复组显著大于传统皮瓣修复组(t=22.365和8.345,均P<0.05)。跨区皮瓣修复组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11例次,皮肤牵拉器辅助下缝合6例次,部分植皮修复1例次。传统皮瓣修复组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12例次,皮肤牵拉器辅助下缝合11例次,部分植皮修复6例次。两组皮瓣供区修复的植皮率分别为5.6%(1/18)和20.7%(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7,P>0.05)。跨区皮瓣修复组中出现并发症1例(5.6%),患者满意度达到94.4%;而传统皮瓣修复组中出现并发症7例35.0%,患者满意度为70.0%。相比传统皮瓣修复组,跨区皮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χ^(2)=4.942,P<0.05),患者满意度升高(χ^(2)=4.448,P<0.05)。结论: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比较,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切取面积更大,皮瓣供区大多可Ⅰ期直接缝合,不需要植皮修复,并发症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修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旋髂浅动脉皮瓣 内增压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