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灶切除术联合化疗可改善转移性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生存
1
作者 王庆华 尹瑞华 +6 位作者 汤婉芬 李成辉 郑红娟 张霞 金霞云 应明亮 傅健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4-602,共9页
目的:评估原发灶切除术及化疗对转移性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CRNE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录的转移性CRNEC患者的资料,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1∶1匹配均衡组间差异,用... 目的:评估原发灶切除术及化疗对转移性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CRNE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录的转移性CRNEC患者的资料,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1∶1匹配均衡组间差异,用Kaplan-Meier、Log-rank等方法比较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生存差异,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的因素。选取2001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符合相同筛选条件的转移性CRNEC病例进行结果验证。结果:SEER数据库提取393例符合选择标准的转移性CRNEC患者,其中接受原发灶切除术172例,未行手术221例,倾向评分匹配后纳入的原发灶切除术患者和未手术患者各172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手术患者比较,原发灶切除术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更长(P<0.05);而与术中阳性淋巴结数8枚及以下的患者比较,术中阳性淋巴结数8枚以上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原发肿瘤部位及治疗方式是影响转移性CRNEC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对于接受原发灶切除术的CRNEC患者,直肠神经内分泌癌、阳性淋巴结数8枚及以下、原发灶切除术联合化疗的治疗方式与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更长相关(均P<0.05)。结论:原发灶切除术可为转移性CRNE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原发灶切除术联合化疗的效果优于单纯原发灶切除术,且术中阳性淋巴结数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 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 手术 化疗 预后
下载PDF
3D-CT描述胃周血管腹腔干变异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厉玲玲 罗建生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11期68-74,共7页
目的分析3D-CT描述胃周血管腹腔干变异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8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3D-CT描述胃周血管腹腔干变异情况,依据腹腔干情况分为观察组(腹腔干常见型,n=159)和对... 目的分析3D-CT描述胃周血管腹腔干变异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8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3D-CT描述胃周血管腹腔干变异情况,依据腹腔干情况分为观察组(腹腔干常见型,n=159)和对照组(腹腔干罕见型,n=26),两组均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炎性反应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去甲肾上腺素(N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前经3D-CT描述胃周血管腹腔干变异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排气、缓解围术期炎性反应,安全性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手术 3D-CT 胃周血管腹腔干变异
下载PDF
病灶周围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特征对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寒冰 刘翰卿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23期4735-4739,共5页
目的 探讨病灶周围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特征对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2∶1比例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00例)和... 目的 探讨病灶周围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特征对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2∶1比例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00例)和验证集(50例),根据病理学检查淋巴结转移结果将训练集患者进一步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所有患者均行MRI加权成像检查,提取患者病灶周围的影像学特征,并通过LASSO回归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组学特征参数,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建立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模型,并通过混淆矩阵对验证集进行验证,采用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经病理检查,训练集共发现38例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62例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阳性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阴性组,阳性组肿瘤直径>4 cm和MRI报告结果阳性的比例均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ASSO回归选择后,筛选出5个非零系数的影像组学特征,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将FIB水平、肿瘤直径、MRI报告结果纳入临床模型中,将筛选出的5个影像组学特征纳入影像组学模型中,然后形成组合模型。ROC曲线显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组合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分别为0.946、0.823及0.970,在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880、0.739及0.906。结论 基于病灶周围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在预测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预测价值 影像组学
原文传递
基于CT征象的模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寒冰 刘翰卿 张晓茹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CT征象的模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影像科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6例PTC患者作为PTC组,1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CT征象的模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影像科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6例PTC患者作为PTC组,1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患者作为NG组。PTC组中女112例,男45例,年龄(49.32±3.25)岁;NG组女104例,男52例,年龄(50.12±3.27)岁。术前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征象特点,对形态、高张力、平扫"咬饼征"、增强"咬饼征"、微钙化、增强后模糊/范围缩小、结节密度、甲状腺非对称的弥漫性增大等征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PTC鉴别模型,以ROC曲线评估模型对鉴别诊断PTC的价值。结果PTC组形态不规则、无高张力、平扫"咬饼征"、增强"咬饼征"、微钙化、增强后模糊/范围缩小、结节密度均匀、完全稍低组织密度、无囊变、甲状腺非对称的弥漫性增大比例高于NG组(χ^(2)=161.01、3.39、95.89、151.33、60.20、18.10、105.26、16.86、89.06、16.91,P<0.05),提示以上CT征象对鉴别PTC和NG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单项CT征象中,平扫"咬饼征"征象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最高,联合其他征象诊断PTC的敏感度逐渐降低,而特异度逐渐升高,同时存在平扫"咬饼征"、微钙化征象时鉴别PTC的特异性较高,任意4项及以上征象时鉴别PTC的特异性达1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形态不规则(OR=15.831,95%CI:7.444~33.670)、高张力(OR=0.162,95%CI:0.108~0.242)、平扫"咬饼征"(OR=5.601,95%CI:2.691~11.659)、微钙化(OR=4.031,95%CI:2.062~7.880)、增强后边缘模糊/范围缩小(OR=4.761,95%CI:3.126~7.260)、结节密度均匀(OR=4.778,95%CI:3.299~6.290)、非对称的弥漫性增大(OR=3.758,95%CI:1.911~7.391)是鉴别NG和PTC的重要征象(P均<0.05)。将以上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构建模型,然后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基于CT征象构建的模型鉴别PTC的曲线下面积为0.94(0.925~0.983),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37%、91.45%。结论CT征象中形态不规则、高张力、平扫"咬饼征"、微钙化、增强后边缘模糊/范围缩小征象、结节密度均匀是鉴别PTC和NG的重要征象,根据其构建的模型对鉴别PTC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征象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结节性甲状腺肿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