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运气”存在吗?——基于一份实验哲学报告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喨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36,共7页
"道德运气"是与道德事件相关的、超出行动者认知和控制的因素。笔者所做的实验报告以"懒惰的约翰"为基础,考察"道德运气"的构成、特征,以及与"道德事件"的相互关系,构造"约翰没有救人&quo... "道德运气"是与道德事件相关的、超出行动者认知和控制的因素。笔者所做的实验报告以"懒惰的约翰"为基础,考察"道德运气"的构成、特征,以及与"道德事件"的相互关系,构造"约翰没有救人"(A)、"约翰没有救人且鲨鱼存在"(B)和"约翰没有救人且鲨鱼存在,但鲨鱼并不吃人"(C)等三种情境,进行总量为218个被试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实证结果在定性的层面肯定"懈怠的责任"之存在,在定量的层面否定原来"责任的大小"与"懈怠的程度"之间线性的关系。对比公众在判断三种情境中约翰所需负责任的大小,可以看出,(1)道德事实总是具体的,不存在"A—A’—A’’……—An’"这样的道德事件序列,只存在"A—B—C—……—N"这样的道德事件序列;(2)"道德运气"并不独立存在,而是以一种"预置"的方式介入道德事件,道德运气与道德事件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运气 道德事件 道德事实 懈怠的责任
原文传递
混合公开宣告逻辑
2
作者 何键枫 王轶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41-57,共17页
人类在思考问题时,常常伴随着对各种可能情形的审视。在经典公开宣告逻辑中,排除掉不可能的情形即实现对信念的修正。为了能够在语言中直接表达可能情形,本文探讨公开宣告逻辑的混合化,即增加用于指称可能情形的专名。结合对直接和间接... 人类在思考问题时,常常伴随着对各种可能情形的审视。在经典公开宣告逻辑中,排除掉不可能的情形即实现对信念的修正。为了能够在语言中直接表达可能情形,本文探讨公开宣告逻辑的混合化,即增加用于指称可能情形的专名。结合对直接和间接宣告的区分,引入三个不同的语言。公开宣告逻辑的混合化会导致技术上的困难,为防止专名失去指称,本文采取基于K45模型的“删链”语义学。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宣告须真和宣告可假两种语义设定,共引入五个混合公开宣告逻辑,对比它们的表达能力,并给出可靠且完全的公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逻辑 混合逻辑 模态逻辑 公开宣告逻辑 直接宣告 间接宣告
下载PDF
当代意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恒威 张静 《科学中国人》 2015年第5期78-80,共3页
除了无梦睡眠的那段时间外,每个正常人在一天中都会处于意识状态。意识是人类每天最亲熟、最不可怀疑的实在,但又似乎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怪异的“事物”,因为理解意识是一件自递归的(self--recursive)事情:我们需要意识来理解意... 除了无梦睡眠的那段时间外,每个正常人在一天中都会处于意识状态。意识是人类每天最亲熟、最不可怀疑的实在,但又似乎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怪异的“事物”,因为理解意识是一件自递归的(self--recursive)事情:我们需要意识来理解意识,我们需要有意识的体验、内省、观察、思考和实验活动来建立关于意识的理论。当我们试着理解、澄清或抓住意识时,我们就好像走在一条怪异的埃舍尔(Escher)楼梯上——尽管好像我们在越来越近接解开意识之谜,但实际上我们又回到最初的困惑。意识的这个自递归悖论所带来关于理解意识本性的困难曾被哲学家叔本华称为“世界之结”。然而,意识的怪异之处也正是它的魅力和重要性之所在,它总是不断激起人类理智的惊异和热情,让人去一探究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活动 正常人 哲学家 人类 递归
下载PDF
意识研究五十年 被引量:3
4
作者 阿尼尔·K.赛斯 李恒威(译) +1 位作者 蔡诗灵(译) 曹旭婷(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9-64,共6页
心智和脑科学是从将意识作为一个中心问题开始的。但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对意识形态和方法论的关注使得意识的实证研究被边缘化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意识研究重新获得了合法性和动力,这与意识作为我们心智生活的首要特征的地位... 心智和脑科学是从将意识作为一个中心问题开始的。但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对意识形态和方法论的关注使得意识的实证研究被边缘化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意识研究重新获得了合法性和动力,这与意识作为我们心智生活的首要特征的地位相称。如今,意识科学已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科学研究特点的阵营,汇集了包括哲学、理论、计算、实证和临床上的诸多视角,并以神经科学作为中心学科。现在,研究者已经掌握了关于意识全局状态神经机制、有意识与无意识知觉之间的区别以及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的大量知识。下一步进展将取决于在(第一人称主观的)现象学描述与(第三人称客观的)神经机制(具身的和嵌入的)之间给出的明确的解释映射。这些研究将有助于重建我们对人类自身在自然中之地位的理解,并促进各种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意识的神经相关物 自我 意愿 预测编码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威胁与心智考古学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恒威 王昊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6-83,共8页
人工智能是否对人类构成了威胁?目前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笔者在此所做的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是:(1)根据目前人们所谈的人工智能威胁论的语义,对人工智能威胁论进行分类,澄清让一些人真正忧虑和恐惧的究竟是哪一种类型的威胁。(2)基于潘... 人工智能是否对人类构成了威胁?目前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笔者在此所做的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是:(1)根据目前人们所谈的人工智能威胁论的语义,对人工智能威胁论进行分类,澄清让一些人真正忧虑和恐惧的究竟是哪一种类型的威胁。(2)基于潘克塞普(J.Panksepp)的心智考古学(archaeology of mind)以及马图拉纳(H.Maturana)和瓦雷拉(F.Varela)的生物自创生(autopoiesis)理论所提供的生命发生(genesis)和演化的一般框架,我们的论证将表明,让某些人真正忧虑和恐惧的人工智能的威胁事实上缺乏坚实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说这种忧虑和恐惧是对人工智能带来威胁的拟人化的扩展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工具性威胁 适应性威胁 观念性威胁 生存性威胁 心智结构
原文传递
建构意识科学的第一人称方法
6
作者 李恒威 徐怡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2期13-14,共2页
意识的第一人称方法在最近20年间不但再次在意识科学界取得了合法性,而且出现了一些关于它的新观念和新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第一人称方法 建构意识 合法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