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陆冲断带深度剖面的建立及三维可视化研究--以酒泉盆地南缘金佛寺冲断带为例
1
作者 朱民 陈汉林 程晓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7-296,共10页
金佛寺冲断带因无法直接获取花岗岩体速度数据,且岩体本身属地震波高反射介质,导致岩体下伏深部构造在时间域与深度域地震剖面影像的形态产生较大的偏差。本文利用已获取的模拟花岗岩体地下深部温压条件下波速与深度的实验室测试数据,... 金佛寺冲断带因无法直接获取花岗岩体速度数据,且岩体本身属地震波高反射介质,导致岩体下伏深部构造在时间域与深度域地震剖面影像的形态产生较大的偏差。本文利用已获取的模拟花岗岩体地下深部温压条件下波速与深度的实验室测试数据,定量化花岗岩体地下深度与波速的关系,进行金佛寺冲断带二维地震剖面的时深转换,并进行深度域剖面与时间域剖面之间掩伏构造形态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利用gocad软件对冲断带构造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并讨论其深部构造特征,认为下伏中新生界整体为南西倾单斜,局部发育掩伏构造,掩伏构造高点埋深较大,两翼倾角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断带 金佛寺岩体 时深转换 三维地质模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时间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树新 何光玉 +8 位作者 何开泉 万里皋 刘登明 孙卫东 魏建强 吴磊 金伟峰 冯曦 林璐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0-463,474,共5页
通过地震剖面精细地质解释,对准南缘霍马吐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霍马吐构造带纵向上分三层,第一层为沿着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底部泥岩层滑脱的单斜带,第二、三层在霍尔果斯为一断层转折-复合楔状叠加褶皱,在玛纳斯为一... 通过地震剖面精细地质解释,对准南缘霍马吐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霍马吐构造带纵向上分三层,第一层为沿着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底部泥岩层滑脱的单斜带,第二、三层在霍尔果斯为一断层转折-复合楔状叠加褶皱,在玛纳斯为一断层转折-断层传播叠加褶皱,在吐谷鲁则为一断层传播-断层传播叠加褶皱,滑脱层分别为下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的煤系或泥岩.构造变形开始于塔西河组(N1t)沉积期,定型于西域组(Q1x)沉积期及之后,并大体具有"西早东晚"、"上早下晚"的构造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变形 晚新生代 霍玛吐构造带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基底显生宙岩浆热事件:来自营城组火山岩捕获锆石的SHRIMP定年证据 被引量:6
3
作者 余星 肖骏 +4 位作者 陈汉林 章凤奇 徐岩 董传万 庞彦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3-1130,共8页
盆地基底的研究对了解成盆历史及恢复区域古大地构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松辽盆地北部早白垩世营城组火山岩的显生宙基底捕获锆石入手,对其进行 SHRIMP U-Pb 定年,得到7组显生宙年龄:482~481Ma、381~350Ma、297~290Ma、252~237Ma... 盆地基底的研究对了解成盆历史及恢复区域古大地构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松辽盆地北部早白垩世营城组火山岩的显生宙基底捕获锆石入手,对其进行 SHRIMP U-Pb 定年,得到7组显生宙年龄:482~481Ma、381~350Ma、297~290Ma、252~237Ma、225~219Ma、200~189Ma、183~158Ma。研究认为松辽盆地北部显生宙基底至少经历了晚泥盆世、早二叠世早期、三叠纪和早-中侏罗世等多次大规模的岩浆热事件,其中以中生代三叠纪和侏罗纪火山活动最为频繁,中生代火成岩是松辽盆地显生宙基底花岗岩的主体。这一系列显生宙的岩浆活动可能与晚古生代额尔古纳-兴安、松嫩-张广才岭、佳木斯-兴凯等地块相互间碰撞拼合后的岩石圈伸展作用、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在二叠纪末期碰撞拼合(古亚洲洋闭合造山)后的岩石圈伸展作用、侏罗纪佳木斯地块西缘洋壳俯冲并与松嫩地块拼合作用、东北亚古亚洲洋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等古大地构造运动有关。482~481Ma 为变质成因锆石的年龄,代表了早奥陶世(Tremadocian 阶)松辽盆地基底的变质增生作用,该变质过程可能与盆地西北部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的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捕获锆石 SHRIMP U—Pb定年 显生宙基底 岩浆热事件
下载PDF
钦防海西-印支海槽西界断裂新探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光玉 吴冲龙 +4 位作者 潘家永 于星 胡安平 金伟锋 吴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26-1530,共5页
本文主要根据二维地震剖面并结合野外露头的分析认为,十万大山盆地东南缘的基底断裂是钦防海槽向北西冲断-推覆的前锋断层,断裂两侧的中、古生界在地层层位与厚度上存在明显差异。钦防海西-印支海槽的西界不应是灵山断裂,而应是十万大... 本文主要根据二维地震剖面并结合野外露头的分析认为,十万大山盆地东南缘的基底断裂是钦防海槽向北西冲断-推覆的前锋断层,断裂两侧的中、古生界在地层层位与厚度上存在明显差异。钦防海西-印支海槽的西界不应是灵山断裂,而应是十万大山盆地东南缘的基底断裂,其范围远大于现今博(白)—罗(定)—广(宁)断裂与灵山断裂之间的范围。基底断裂为一无根的推覆构造带,其下掩覆了十万大山盆地东南缘的许多区域,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断裂 十万大山盆地 钦防海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