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西北两类金矿田的高钾-钾质脉岩元素地球化学与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孙景贵 胡受奚 +1 位作者 凌洪飞 叶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重点研究了胶西北玲珑、大尹格庄两类金矿田的高钾-钾质脉岩,根据地质产状、岩性及与金矿化的时空 关系,该脉岩可分为三类:(1)煌斑岩;(2)安山玢岩;(3)英安玢岩类,它们分别形成于金矿化早期、同期、晚期。 元素地球化学... 重点研究了胶西北玲珑、大尹格庄两类金矿田的高钾-钾质脉岩,根据地质产状、岩性及与金矿化的时空 关系,该脉岩可分为三类:(1)煌斑岩;(2)安山玢岩;(3)英安玢岩类,它们分别形成于金矿化早期、同期、晚期。 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主要氧化物成分变异具岩浆分离结晶的一般规律,早期以辉石为主、晚期以角门石和斜长 石为主的矿物相分离结晶作用控制岩浆成分的演化。岩石富碱、高钾低钛,微量和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大离子元素Ba、 Sr、Rb和LREE,亏损过渡元素Cr、Ni等,Rb相对Ba和Sr亏损,Rb/Sr低,且富含挥发组分,揭示初始岩浆来源于 进入地壳深部或上地幔与地壳物质发生强烈交换的变质俯冲洋壳,弧后拉张阶段退变质过程岩石发生低程度部分 熔融。低熔程度、就位环境不同可能是导致两矿区成岩成矿作用有一定差别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钾-钾质脉岩 元素地球化学 金矿床 成岩作用
下载PDF
钦杭结合带(东段)晚中生代挤压-伸展构造的岩浆活动与成矿记录 被引量:15
2
作者 毛建仁 叶海敏 +5 位作者 厉子龙 刘凯 邱瑞昭 胡逸州 赵希林 周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0-31,共2页
钦杭结合带位于华夏陆块和扬子陆块之间,西南起自钦州湾经湘东北和赣中,北东延伸至杭州湾,整体呈NE向反S展布,全长近2000 km,宽约80~100 km,。钦杭带又称"十-杭带",是指从杭州市通过华南内陆的江西中部和广西省南部十万大山... 钦杭结合带位于华夏陆块和扬子陆块之间,西南起自钦州湾经湘东北和赣中,北东延伸至杭州湾,整体呈NE向反S展布,全长近2000 km,宽约80~100 km,。钦杭带又称"十-杭带",是指从杭州市通过华南内陆的江西中部和广西省南部十万大山的一条花岗质岩带(Gilder et al.,1996),带内花岗质岩石具有相对较高的εN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岩浆活动 晚中生代 结合带 扬子陆块 花岗质 岩石圈 岩带 赣东北 岩石特征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与西南日本白垩纪-古近纪火山-侵入岩带的地球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毛建仁 叶海敏 +4 位作者 Yutaka Takahashi 厉子龙 Weon-Seo KEE 赵希林 刘凯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4年第3期157-168,共12页
本文讨论了中国东南沿海和西南日本两条白垩纪-古近纪火山-侵入岩带的地球动力学特征。两条火山-侵入岩带的下火山岩系岩石经受了左旋走滑的韧性剪切变形而形成片理或片麻理构造。中国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活动的起始时间、动力变形和结束... 本文讨论了中国东南沿海和西南日本两条白垩纪-古近纪火山-侵入岩带的地球动力学特征。两条火山-侵入岩带的下火山岩系岩石经受了左旋走滑的韧性剪切变形而形成片理或片麻理构造。中国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活动的起始时间、动力变形和结束时间都早于日本约30Ma。西南日本高镁安山岩和埃达克岩(120~105Ma)是在大面积白垩纪岩浆作用的起始阶段由大洋俯冲板片在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火山-侵入活动的结束标志中国东南沿海岩浆岩带是板内环境的晶洞A型花岗岩和以流纹岩为主的双峰式火山岩;在西南日本岩浆岩带是年轻地壳挤压重熔的S型过铝质石榴石/白云母细粒花岗岩和流纹岩,不存在类似华南的壳源S型花岗岩,中国东南沿海没有代表洋壳俯冲的弧岩浆岩。两条火山-侵入岩带的源区都以幔源为主并有前寒武纪再旋回地壳物质加入,它们的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随时间推移,中国东南沿海火山-侵入岩中幔源组分增加,而西南日本则相反。华南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开始(170&#177;5Ma)是在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背景下,大陆岩石圈减薄,陆内深断裂再活化的结果。东亚大陆边缘在晚中生代(120Ma)进入古太平洋板块正向俯冲构造体系,但不同地段的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变形 岩浆活动 白垩纪-古近纪火山-侵入岩带 中国东南沿海岩浆岩带 西南日本岩浆岩带 古太平洋板块 俯冲
下载PDF
仙居幅卫片上环形体的火山构造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福祥 张登荣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3期465-473,共9页
仙居幅MSS和TM图像上显示的大量环形影像体可分为单圆环块、多圈环带、大型综合环块和弧形线环群四种类型。前三看又可进一步分为正向和负向两个亚类。本文具体剖析了它们的影像特征、地质内涵和所对应的火山构造(或机构)、区域展布格... 仙居幅MSS和TM图像上显示的大量环形影像体可分为单圆环块、多圈环带、大型综合环块和弧形线环群四种类型。前三看又可进一步分为正向和负向两个亚类。本文具体剖析了它们的影像特征、地质内涵和所对应的火山构造(或机构)、区域展布格局以及同矿产的关系。研究结果有力证明:卫星影像环体分析对查明中生代火山岩大面积覆盖地区的区域构造及指导找矿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构造 卫星影像 环形体 古火山
下载PDF
珠江口海区碳酸钙的海洋化学 被引量:1
5
作者 韩舞鹰 王均德 《地球化学》 CAS 1988年第2期136-142,共7页
根据50个测站点101个样品的分析结果,文章描述了珠江口海区碳酸盐各组分的比例随pH的变化。求得∑CO_2在珠江不同入海口与盐度的关系式、钙与盐度的关系式。并计算了珠江钙的年输送量和珠江口海区方解石和文石饱和度。
关键词 海洋化学 碳酸钙 珠江口 碳酸盐
下载PDF
河流污泥中砷的积累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翁焕新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1期49-56,共8页
本文以我国大运河(杭州段)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来源的砷进入河流后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砷在河流污泥中的积累过程。通过对河流两侧土壤和地下水中砷的含量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对受砷污染影响区儿童健康的调查资料,讨论了河流污... 本文以我国大运河(杭州段)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来源的砷进入河流后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砷在河流污泥中的积累过程。通过对河流两侧土壤和地下水中砷的含量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对受砷污染影响区儿童健康的调查资料,讨论了河流污泥中砷的积累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为治理受砷污染的河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累 环境效应 河流 污泥
下载PDF
钱塘江和信江间的越岭运河试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祝示康 王宗涛 +2 位作者 赵洛金 王成农 张福祥 《地理研究》 1988年第4期54-63,共10页
本文从钱塘江与信江间的沟通与河系网络关系,分析了越岭运河的重要意义。对择选区的自然条件作了评述,并对选择路线和运河型式的不同方案作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 钱塘江 信江 越岭运河
下载PDF
徐湾—石头岗花岗闪长岩体对围岩的热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朱雄飞 茆德俊 +1 位作者 肖深耀 董传万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95-400,共6页
对徐海—石头岗花岗闪长岩体围岩中黑云母及有机质变质程度的研究发现:距岩体580m范围内的接触带岩石皆具有角岩化现象。黑云母含量受原岩成分影响,其鳞片粒径与岩体距离密切有关。围岩中镜质组反射率,(R_(mas))值与岩体距离之间有十分... 对徐海—石头岗花岗闪长岩体围岩中黑云母及有机质变质程度的研究发现:距岩体580m范围内的接触带岩石皆具有角岩化现象。黑云母含量受原岩成分影响,其鳞片粒径与岩体距离密切有关。围岩中镜质组反射率,(R_(mas))值与岩体距离之间有十分明显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围岩 热影响
全文增补中
超大型矿床密集区的成因及预测 被引量:8
9
作者 柳志清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89年第6期21-36,共16页
首次提出地球上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主要与太阳系的起源有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的幔,主要分别由E群、H群、L群、LL群和C群陨石物质组成的星子聚合而成、由此造成行星幔横向不均匀性及幔表层矿产资源不均匀性的基础。由... 首次提出地球上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主要与太阳系的起源有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的幔,主要分别由E群、H群、L群、LL群和C群陨石物质组成的星子聚合而成、由此造成行星幔横向不均匀性及幔表层矿产资源不均匀性的基础。由于不同元素在各类星子中分布的不均匀性程度不同,它们对超大型矿床密集区的控制也不一样。富含成矿元素的星子被吸积于上地幔表层,形成了原始矿源区。当地壳形成后,大陆岩石圈没有被软流层的对流作用均匀化,虽经几十亿年的地质作用改造,这一原始矿源区依然存在。通过分析不同群的球粒陨石组分等特征,并结合成矿时代、成矿带及成矿作用改造特征等,可以对超大型矿床密集区进行远景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矿床 矿源区 太阳系 陨石
下载PDF
信息函数与牙形石古生态研究
10
作者 王安德 汪恒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2-190,共9页
本文以苏浙皖毗邻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地层为岩石单元,该单元从研究区东南向西北依次划分为近滩潮坪相、浅水碳酸盐台地相、台前碳酸盐凹陷相及近台边缘硅质岩盆地相。对该岩石单元不同相带剖面牙形石产出量进行研究,用信息函数论方法对... 本文以苏浙皖毗邻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地层为岩石单元,该单元从研究区东南向西北依次划分为近滩潮坪相、浅水碳酸盐台地相、台前碳酸盐凹陷相及近台边缘硅质岩盆地相。对该岩石单元不同相带剖面牙形石产出量进行研究,用信息函数论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发现研究区不同相带牙形石产出频率、分异度、产出量、均衡度及牙形石种类和形态等与沉积相、共生矿物、水深、盐度水动力条件等有密切关系。通过综合研究得出:(1)最适合牙形石动物繁衍生息的环境是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相和台前凹陷相,尤以台前凹陷相最宜。(2)水体较浅的近滩潮坪相和水体较深的近台边缘硅质岩盆地相则不适宜牙形石动物生存。(3)广布的单分子器官属Neogondolella营浮游生态类型。分布局限的多分子器官属Prioniodella、Hibbardella、Enantiognathus,为底栖底游生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函数 牙形石 古生态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二次压裂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言娥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6年第6期47-48,共2页
油田开发中,二类油层是指有效厚度在1~4m,渗透率在100~400μm2之间,河道砂不能成片发育的油层。随着三元溶液的注入,二类油层采出井的产液能力大幅度下降,针对部分一次压裂后无效或失效的采出井,通过二次压裂的方式,提高其产液产油能力... 油田开发中,二类油层是指有效厚度在1~4m,渗透率在100~400μm2之间,河道砂不能成片发育的油层。随着三元溶液的注入,二类油层采出井的产液能力大幅度下降,针对部分一次压裂后无效或失效的采出井,通过二次压裂的方式,提高其产液产油能力。本文分析一次压裂失效原因,优化二次压裂方案,通过对二次压裂的选井选层及压裂工艺等方面的优选,对部分采出井实施二次压裂,分析总结了二次压裂取得的增油增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层 三元复合驱 二次压裂 压裂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