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编大学英语》课堂会话研究 |
徐尔清
应惠兰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2 |
24
|
|
2
|
英汉语言禁忌的建构与解构 |
施晓伟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14
|
|
3
|
汉语节律朗读和语言双码认知 |
吴洁敏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9
|
|
4
|
“道歉”的语用研究及对Meier“修复工作”的完善 |
蒋景阳
胡蓉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5 |
12
|
|
5
|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文化渊源及其语法、语用特征 |
陶岳炼
顾明华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1 |
27
|
|
6
|
单宾语句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 |
张建理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24
|
|
7
|
日语会话中省略现象的语用分析——利奇会话原则的运用研究之一 |
马安东
王维贞
|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8
|
汉语篇章修辞结构的标注研究 |
乐明
|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7
|
|
9
|
汉语“也”的认知研究 |
张建理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9
|
|
10
|
二语学习成功者策略研究初探 |
傅政
|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1 |
38
|
|
11
|
研究随意性会话的语言学框架 |
马博森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6
|
|
12
|
国内对比语篇研究:现状与借鉴 |
马博森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13
|
汉语时体的分类和语义解释 |
瞿云华
冯志伟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8
|
|
14
|
英汉“心”的多义网络对比 |
张建理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34
|
|
15
|
中动构句选择限制的认知阐释 |
何文忠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2
|
|
16
|
英语视觉动词:概念的转换和彰显 |
张建理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5 |
12
|
|
17
|
汉语“心”的多义网络:转喻与隐喻 |
张建理
|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
2005 |
49
|
|
18
|
汉语视点体的派生现象探讨 |
瞿云华
冯志伟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19
|
试论加拿大魁北克法语词汇的特点 |
孟筱敏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20
|
法语语篇中自由间接话语的特点与判定 |
李元华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