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编大学英语》课堂会话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徐尔清 应惠兰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27,共4页
本文描述性地研究了英语教学中的课堂会话,使用的教材为<新编大学英语>.课堂过程研究是课堂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正在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会话分析则是课堂过程研究的一个方面.该分析反映了师生在课堂中的共同贡献,而不仅限于... 本文描述性地研究了英语教学中的课堂会话,使用的教材为<新编大学英语>.课堂过程研究是课堂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正在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会话分析则是课堂过程研究的一个方面.该分析反映了师生在课堂中的共同贡献,而不仅限于研究教师的话语.本文分析了该英语课堂中的大量课堂会话,结果发现:(1)会话结构较为复杂,但是IRE结构仍然存在;(2)师生间的交流接近真实的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第二语言习得 课堂会话分析 会话结构 交际特征
下载PDF
英汉语言禁忌的建构与解构 被引量:14
2
作者 施晓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166-173,共8页
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和心理现象,其中语言禁忌涉及语言灵物崇拜和语言的禁用与代用(委婉语),因此尤为引人注目。研究显示,人们的禁忌文化心理支配了英汉禁忌语的出现和使用,交际的语用需要使代用形式委婉语得以传播延续。... 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和心理现象,其中语言禁忌涉及语言灵物崇拜和语言的禁用与代用(委婉语),因此尤为引人注目。研究显示,人们的禁忌文化心理支配了英汉禁忌语的出现和使用,交际的语用需要使代用形式委婉语得以传播延续。现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文化产品成为“第四媒体”,社会的价值观及经济的变化发展又促使禁忌语现象发生奇妙多彩的变化,使委婉语成为禁忌语的主要表现载体,成为社会交往中具有一定意义的润滑剂。由此可见,对英汉语言禁忌的研究不仅有益于跨文化交际研究,也有益于宏观语言研究和人类语言认知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忌 语言禁忌 委婉语 心理 文化
下载PDF
汉语节律朗读和语言双码认知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洁敏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49,共8页
汉语节律朗读可以调动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在母语和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这一方法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把朗读文本音节序列称为汉语单码认知 ,把“字里”音节的和“字外”节律的双重整合的节律朗读称双码认知。单... 汉语节律朗读可以调动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在母语和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这一方法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把朗读文本音节序列称为汉语单码认知 ,把“字里”音节的和“字外”节律的双重整合的节律朗读称双码认知。单码认知是节律朗读的基础。节律朗读必须以深刻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为前提 ,通过“字里码”和“字外节律码”的双重整合编码朗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节律朗读 字里码 字外节律码 双码认知
下载PDF
“道歉”的语用研究及对Meier“修复工作”的完善 被引量:12
4
作者 蒋景阳 胡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6期170-176,共7页
道歉行为在语用学里是一个热门话题,研究方向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礼貌/面子”理论框架上进行的;第二种持“修复”观点,以Meier为代表。后者建立在批判和继承前者的基础上,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并且沿袭了受到公认的分析道歉行为... 道歉行为在语用学里是一个热门话题,研究方向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礼貌/面子”理论框架上进行的;第二种持“修复”观点,以Meier为代表。后者建立在批判和继承前者的基础上,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并且沿袭了受到公认的分析道歉行为的理论思路。但是,Meier的“修复工作”仍旧无法完美地解释中国语境下的道歉行为。一方面,对于道歉的起因,中国式道歉可能并没有违反社会规范,或者道歉发生在违反社会规范之前;另一方面,对于道歉的结果,除了Meier提出的“修复”,中国式道歉还能达到“美化”的效果。而且中国式道歉还有可能是“反”和谐的,从而导致中国人的道歉频率比较低。总之,Meier的模型有待修改,从而适应中国式道歉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歉 Brown和Levinson “修复工作” “和谐” 中国式道歉
下载PDF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文化渊源及其语法、语用特征 被引量:27
5
作者 陶岳炼 顾明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10,32,共3页
本文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讨论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文化渊源,并从共时的角度探讨这些借词的语法和语用特征.
关键词 汉语借词 社会文化渊源 语法、语用特征
下载PDF
单宾语句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建理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82-189,共8页
构式是语言象征单位,是在使用中固化了的形义匹配体。用认知构式语法来观察汉语单宾语句,可以发现它有两大类构式:(1)基本构式,为相对封闭的微观动词实体构式;(2)复杂构式,为相对开放的宏观功能构式。所有构式都可能泛化而形成一构多义... 构式是语言象征单位,是在使用中固化了的形义匹配体。用认知构式语法来观察汉语单宾语句,可以发现它有两大类构式:(1)基本构式,为相对封闭的微观动词实体构式;(2)复杂构式,为相对开放的宏观功能构式。所有构式都可能泛化而形成一构多义。基本构式可以独立构句,也可与复杂构式整合起来共同构句,整合过程中双方有复杂的互动作用。因为单宾语句中有很多复杂构式可以介入,所以句子呈现出多样的题元配置,是汉语构式网络中独特的复杂局域。从历时上来看,构式的形成和发展与使用有关。用认知构式语法可以对语言运作系统做出独特的全面观察和统一解释,也可以看到汉语运作系统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构式语法 基于使用理论 语法结构 动词研究 汉语单宾语句
下载PDF
日语会话中省略现象的语用分析——利奇会话原则的运用研究之一 被引量:6
7
作者 马安东 王维贞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3-86,共4页
日语会话中常见的省略现象有 :主语的省略、助词的省略、句子后半部分的省略等等。本文拟运用利奇会话原则中的简练原则 ,探讨日语会话中句子后半部分省略现象以及它的语用条件和语用作用 。
关键词 省略现象 简练原则 清楚原则 礼貌原则
下载PDF
汉语篇章修辞结构的标注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乐明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23,42,共6页
汉语篇章修辞结构标注项目CJPL采用大陆主要媒体的财经评论文章为语料,依据修辞结构理论(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RST),定义了以标点符号为边界的篇章修辞分析基本单元和47种区分核心性单元的汉语修辞关系集,并草拟了近60页的篇... 汉语篇章修辞结构标注项目CJPL采用大陆主要媒体的财经评论文章为语料,依据修辞结构理论(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RST),定义了以标点符号为边界的篇章修辞分析基本单元和47种区分核心性单元的汉语修辞关系集,并草拟了近60页的篇章结构标注工作守则。这一工作目前完成了对97篇财经评论文章的修辞结构标注,在较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检验了修辞结构理论及其形式化方法在汉语篇章分析中的可移用性。树库所带有的修辞关系信息以及三类篇章提示标记的篇章用法特征,可以为篇章层级的中文信息处理提供一些浅层语言形式标记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 汉语语料库 篇章标注 修辞结构理论
下载PDF
汉语“也”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建理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44-151,共8页
汉语高频词"也"所指代的概念为"大同小异",在不同的句式中此概念的语义分别为"异畴类同"及"同畴个异"。这一"类同"的定位及程度由讲者自己判定。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含"也"... 汉语高频词"也"所指代的概念为"大同小异",在不同的句式中此概念的语义分别为"异畴类同"及"同畴个异"。这一"类同"的定位及程度由讲者自己判定。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含"也"的自然语料进行分析,可以细致地拟构听者的动态认知过程。"也"字既携带程序信息,也携带概念信息,听者通过前者的指引可以找到相关的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概念整合理论 多义性 汉语关联副词
下载PDF
二语学习成功者策略研究初探 被引量:38
10
作者 傅政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26,共4页
二语学习成功者策略研究是二语学习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试图对近二十年来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概括说明 ,以探讨决定第二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 。
关键词 二语学习 语言学习成功者(GLL) 学习策略
下载PDF
研究随意性会话的语言学框架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博森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38,共7页
随意性会话研究是会话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这类研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尝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探讨Eggins & Slade 所建立起来的研究随意性会话的语言学框架。此外,文章还述及了造成国内会话研究滞后的... 随意性会话研究是会话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这类研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尝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探讨Eggins & Slade 所建立起来的研究随意性会话的语言学框架。此外,文章还述及了造成国内会话研究滞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话 语言学 文章 随意性 遗憾 宏观 微观 尝试 层面
原文传递
国内对比语篇研究:现状与借鉴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博森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7-40,46,共5页
对比语篇研究是对比语言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之后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首先评介近20年来我国对比语篇研究者在这一领域探索的成果,然后探讨国外语篇研究理论对对比语篇研究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对比语篇研究 国内 述评
下载PDF
汉语时体的分类和语义解释 被引量:8
13
作者 瞿云华 冯志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169-175,共7页
英汉语在时体分类和对时间看法上存在的差异,使英汉语时体分类和语义解释难以一一对应,因而对汉语时体进行语义解释不能直接延用英语的语义解释方式,而必须对汉语时体的语义特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中间语言形式化地描述语义特性... 英汉语在时体分类和对时间看法上存在的差异,使英汉语时体分类和语义解释难以一一对应,因而对汉语时体进行语义解释不能直接延用英语的语义解释方式,而必须对汉语时体的语义特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中间语言形式化地描述语义特性,才能有效地解决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时体处理问题。汉语的“了”、“过”、“在”、“着”、“起来”和“下去”,在语义上相对应,是常用的典型时体标记,以它们为例进行语义对比分析,以时态逻辑为形式化描述手段,较好地体现了汉语时体之间的语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翻译 汉语时体 语义解释 时态逻辑谓词 汉语
下载PDF
英汉“心”的多义网络对比 被引量:34
14
作者 张建理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161-168,共8页
英语的“heart”和汉语的“心”为对等人体词,均为多义词。细致调查这两个词并进行分类研究,可以展示人们借助不同的认知方式所派生的复杂多义网络。两词在认知上均以转喻为主,隐喻为辅。英汉语所显示的这种类似性典型地反映了人类认知... 英语的“heart”和汉语的“心”为对等人体词,均为多义词。细致调查这两个词并进行分类研究,可以展示人们借助不同的认知方式所派生的复杂多义网络。两词在认知上均以转喻为主,隐喻为辅。英汉语所显示的这种类似性典型地反映了人类认知的选择倾向性;而从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中则可以找到其受文化和语言个性影响的理据。这种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心”比“heart”能产性更高,使用更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隐喻 一词多义 人体词 英语 汉语
下载PDF
中动构句选择限制的认知阐释 被引量:42
15
作者 何文忠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1,共6页
中动构句过程中对于动词和副词/形容词存在选择限制,即一方面选择满足体式条件的事件动词,另一方面选择语义上不是由施事自主控制的副词或形容词。这两种选择限制是由中动结构的认知功能决定的,中动结构虽然并不报道具体事件,但它描述... 中动构句过程中对于动词和副词/形容词存在选择限制,即一方面选择满足体式条件的事件动词,另一方面选择语义上不是由施事自主控制的副词或形容词。这两种选择限制是由中动结构的认知功能决定的,中动结构虽然并不报道具体事件,但它描述虚拟事件的特性,因此动词必须是事件动词;同时中动结构之意图是弱化施事的作用而强化被动参与者在事件中的积极作用,因而一个语义上由施事自主控制的形容词或副词必然又会突显施事的作用,这与中动结构的认知动因是相矛盾的。中动构句的选择限制只有通过解析其认知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结构 选择限制 认知功能 自主性 体式条件
下载PDF
英语视觉动词:概念的转换和彰显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建理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6期161-169,共9页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视觉因果事件可以细分为多个阶段,这些次事件在英语中可以用LOOK、WATCH和SEE来分别彰显。根据不同次事件认知的需求,参与者和与动词有关的认知因子产生各种互动关系。因此,这三个动词有不同的视窗开启方式,...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视觉因果事件可以细分为多个阶段,这些次事件在英语中可以用LOOK、WATCH和SEE来分别彰显。根据不同次事件认知的需求,参与者和与动词有关的认知因子产生各种互动关系。因此,这三个动词有不同的视窗开启方式,并在突显性、详细度、视角方面有不同的表现。这些宏观和微观的认知描述可以很好地解释视觉动词的不同句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因果事件框架 突显原则 词汇化 视觉动词
下载PDF
汉语“心”的多义网络:转喻与隐喻 被引量:49
17
作者 张建理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3,共4页
汉语“心”的词义组成一个多义网络,这一网络节点间的关系通过认知语义学的观点来加以解释,可以部分揭示人类的认知方式和结果。研究显示,“心”的一些词义引申分别涉及隐喻和转喻认知,很多其他词义的引申同时涉及两者。在这一个案中,... 汉语“心”的词义组成一个多义网络,这一网络节点间的关系通过认知语义学的观点来加以解释,可以部分揭示人类的认知方式和结果。研究显示,“心”的一些词义引申分别涉及隐喻和转喻认知,很多其他词义的引申同时涉及两者。在这一个案中,转喻是主导的,隐喻是辅助的。这一判断可以用认知体验性和认知功能性观点来加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义 转喻 汉语 隐喻 词义引申 认知语义 解释 揭示 观点 关系
下载PDF
汉语视点体的派生现象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瞿云华 冯志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73-181,共9页
汉语视点体的下位概念有未完整体、进行体、完整体、完成体。主要视点体标记有"着"、"正"、"正在"、"在"、"了"、"过"、"来着"、"来"、"来了&qu... 汉语视点体的下位概念有未完整体、进行体、完整体、完成体。主要视点体标记有"着"、"正"、"正在"、"在"、"了"、"过"、"来着"、"来"、"来了"等。对双语语料库中抽取的汉英视点体对应语句的分析表明了汉语视点体的类型有时会发生变化,存在着派生现象。如:带有进行体标记"在"的句子不一定都是进行体,有时会是未完整体、完成体或完成进行体。这种派生现象的成因是汉语句子中存在着时间状语,这些具有词汇意义的时间状语对具有语法意义的"视点体标记+动词"产生了冲击作用,使汉语句子的视点体意义发生了变异,成为其他类型的视点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点体 时间状语 视点体派生原则
下载PDF
试论加拿大魁北克法语词汇的特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筱敏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7-19,共3页
在加拿大,法语和英语都是官方语言,而在魁北克省,唯一法定的官方语言是法语.魁北克法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谈谈魁北克法语词汇的特点,对了解魁北克的社会,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促进中国与加拿大以及魁北... 在加拿大,法语和英语都是官方语言,而在魁北克省,唯一法定的官方语言是法语.魁北克法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谈谈魁北克法语词汇的特点,对了解魁北克的社会,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促进中国与加拿大以及魁北克省的交往都可以说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魁北克省 法语 词汇 地方词
下载PDF
法语语篇中自由间接话语的特点与判定
20
作者 李元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6-20,共5页
自由间接话语是转述语的主要类型之一.尽管它看上去没有专门的和明显的语言标记及印刷标记,但仍具有不同于直接话语和间接话语的特点.本文利用表述理论,根据自由间接话语与语境的关系、人称标记、动词时态的转移、时空耦合词的使用等方... 自由间接话语是转述语的主要类型之一.尽管它看上去没有专门的和明显的语言标记及印刷标记,但仍具有不同于直接话语和间接话语的特点.本文利用表述理论,根据自由间接话语与语境的关系、人称标记、动词时态的转移、时空耦合词的使用等方面总结其特点,并尝试提出判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间接话语 叙事者 发话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