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版在哪里?——基于书史研究的粗浅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旦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共12页
书史研究学科林立,各自割据一方:达恩顿的书籍社会传播模式有整合之意,且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也遭到了同道批评;基此,亚当斯与巴克提出一个重书籍自身而不是传播的新研究范式。这些不同的研究及其范式,恰可为我们思考出版提供启示。正是... 书史研究学科林立,各自割据一方:达恩顿的书籍社会传播模式有整合之意,且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也遭到了同道批评;基此,亚当斯与巴克提出一个重书籍自身而不是传播的新研究范式。这些不同的研究及其范式,恰可为我们思考出版提供启示。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通过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不同出版模式做一辨析,同时分析我国出版研究与书史研究的某些同异,提出以“出版性”为视野,以出版物质技术为条件,既看到出版的共性,又关注到不同物质技术带来的出版范式之不同,由此可以从历史观照现实,将传播出版化,探索构建数字时代的出版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 书籍 书史 传播
下载PDF
城市形象的变迁:以沟通为视角
2
作者 黄旦 《国际大都市发展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1期82-85,76,77,共6页
城市形象与城市自然条件、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传统有关,与媒介所起的作用有关,媒介关涉城市社会的交往、秩序、关系、生活,包括城市文化的构建和传承。正因如此,城市形象深深受到媒介及其沟通机制的强力牵引。如何超越“景观”,创造新... 城市形象与城市自然条件、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传统有关,与媒介所起的作用有关,媒介关涉城市社会的交往、秩序、关系、生活,包括城市文化的构建和传承。正因如此,城市形象深深受到媒介及其沟通机制的强力牵引。如何超越“景观”,创造新的“沟通”,去构建数字城市的多元面貌,这是需要大家思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 媒介 城市形象 数字城市
下载PDF
中国数字城市品牌传播影响力解析
3
作者 吴红雨 《上海广播电视研究》 2024年第2期63-74,共12页
城市品牌塑造、传播及影响力打造是当前城市发展与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本文以《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报告(2023)》与《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2023)》两份报告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国内外双视角分析我国主要城市品牌影响力的现状... 城市品牌塑造、传播及影响力打造是当前城市发展与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本文以《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报告(2023)》与《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2023)》两份报告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国内外双视角分析我国主要城市品牌影响力的现状、年度特征、优势与劣势,并针对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的五个维度进一步探讨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传播声量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品牌 国际传播 影响力
下载PDF
基于高阶信息的网络相似性比较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浩宇 徐涛 +2 位作者 刘闯 张子柯 詹秀秀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6-356,共11页
量化复杂网络之间的结构相似性是网络科学中一个基本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网络比较方法通常基于简单的结构特征,例如节点度分布、最短路径长度等,这些方法可能无法充分捕捉网络的全... 量化复杂网络之间的结构相似性是网络科学中一个基本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网络比较方法通常基于简单的结构特征,例如节点度分布、最短路径长度等,这些方法可能无法充分捕捉网络的全局结构信息,导致得到的网络相似性不精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信息的网络相似性比较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网络的全局结构和局部结构.具体而言,通过构建网络节点的高阶聚类系数分布和节点间距离分布,并利用基于这两个分布的Jensen-Shannon散度来量化网络之间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基线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能高效地比较不同网络的相似性,且在对真实网络进行扰动的过程中也表现出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相似性 高阶聚类系数 距离分布
下载PDF
“北京奥运yyds”:媒介事件的数字重访与连接记忆的激荡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馨月 李红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39,共12页
2020年东京奥运开幕式触发了中国网友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追忆,掀起了一场对过往媒介事件的大规模数字重访。数以万计网民投入其间的记忆实践,展现出自发连接与集体追忆之间的张力,也在连接记忆和事件链的脉络中揭示出媒介事件的追忆机... 2020年东京奥运开幕式触发了中国网友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追忆,掀起了一场对过往媒介事件的大规模数字重访。数以万计网民投入其间的记忆实践,展现出自发连接与集体追忆之间的张力,也在连接记忆和事件链的脉络中揭示出媒介事件的追忆机制及其后果。围绕着对2008年奥运开幕式影像的重温,以个体为核心的参与者在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上抚今追昔,合力构造出追忆的热点时刻。由此展开的跨平台连接性记忆实践在行动、叙事和情感层面相互交汇、激荡,彰显出鲜明的集体性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由是观之,连接记忆与集体记忆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呈现出复杂的交错、互动与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事件 奥运会开幕式 事件链 数字追忆 民族认同
下载PDF
算法时代的音乐品味:网易云平台的歌单策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剑 章心仪 《上海文化》 2024年第4期57-67,共11页
21世纪以来,音乐流媒体平台的兴起不仅为个人展示音乐品味提供了更多空间,而且通过新机制塑造了数字时代的文化分歧和等级制度。通过与数字策展概念的整合,歌单策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并引入流行音乐平台系统之中。此外,平台通过接... 21世纪以来,音乐流媒体平台的兴起不仅为个人展示音乐品味提供了更多空间,而且通过新机制塑造了数字时代的文化分歧和等级制度。通过与数字策展概念的整合,歌单策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并引入流行音乐平台系统之中。此外,平台通过接管音乐策展的劳动并压缩音乐欣赏所需的时间,干预用户的原始策展行为,从而重新塑造了实现区别的方式。与西方流媒体平台相比,中国的音乐流媒体平台更受传统文化和平台机制的影响。本研究引入了用户与平台之间互动的动态视角,具体分析平台对劳动的控制和用户的主体性如何在歌单策展中展开。本研究旨在调查与西方平台显著不同的中国音乐平台,为相关研究提供额外的视角,并测试和扩展流行音乐研究领域的现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品味 音乐流媒体平台 歌单策展
原文传递
数字“瘟疫年纪事”:连接性见证与灾难马拉松的公共记忆 被引量:5
7
作者 韩婕 李红涛 刘于思 《国际新闻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31,共26页
作为一场旷日持久的“灾难马拉松”,新冠肺炎疫情几乎触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众多个体的亲身经验在社交媒体上汇聚成多声部的疫情叙事,蕴含着巨大的公共记忆潜能。从数字记忆和见证书写的研究视角出发,本文借助“连接性见证”的概念,... 作为一场旷日持久的“灾难马拉松”,新冠肺炎疫情几乎触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众多个体的亲身经验在社交媒体上汇聚成多声部的疫情叙事,蕴含着巨大的公共记忆潜能。从数字记忆和见证书写的研究视角出发,本文借助“连接性见证”的概念,通过对豆瓣话题“#和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记忆”的分析,揭示个体如何见证、书写疫情,个体经验如何相互勾连,生成公共记忆。研究发现,身处疫情中心和世界各地的个体在豆瓣平台上展开多模态的记忆实践,接力完成了一场马拉松式的瘟疫书写。经由个体和社区层面的连接机制,这些书写转化为平台化的公共记忆。数字“瘟疫年纪事”构造出一份兼具韧性和脆弱性的新冠档案,也激发出以个体为单位、以连接为机制的弥漫性的数字记忆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灾难马拉松 连接性见证 公共记忆 记忆伦理
原文传递
文化生产的平台化:对权变性文化商品的理论分析
8
作者 +1 位作者 章宏(译) 胡颢琛(译)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12,共13页
在线平台经济及其基础设施在网络空间不断扩展,它们对文化内容的生产、发行与流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平台化意味着大型平台公司主导的复杂多边平台配置取代了双边市场结构。文化内容生产者必须不断应对看似偶然的平台治理变化,这些变化... 在线平台经济及其基础设施在网络空间不断扩展,它们对文化内容的生产、发行与流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平台化意味着大型平台公司主导的复杂多边平台配置取代了双边市场结构。文化内容生产者必须不断应对看似偶然的平台治理变化,这些变化涵盖了从内容策展到定价策略等各个层面。同时,这些生产者被新的平台服务和基础设施变化吸引,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商品从根本上变得具有“权变性”,即在设计上越来越模块化,并根据数据化的用户反馈不断重新加工和包装。为进一步深入思考文化产业的政治经济学在平台化趋势下所发生的变化,在商业研究、政治经济学和软件研究三个领域之间展开跨学科的批判性对话显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产 多边市场 平台化 政治经济学 软件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时序网络节点嵌入的影响力最大化算法
9
作者 詹秀秀 谢晓雯 +2 位作者 张恺悦 刘闯 张子柯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6,共12页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影响力最大化算法在病毒营销、谣言遏制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旨在搜索一个指定规模的种子节点集,以实现影响力传播范围最大化.尽管已有许多影响力最大化算法被提出,复杂系统的时序特征却鲜有被纳入考量.为了...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影响力最大化算法在病毒营销、谣言遏制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旨在搜索一个指定规模的种子节点集,以实现影响力传播范围最大化.尽管已有许多影响力最大化算法被提出,复杂系统的时序特征却鲜有被纳入考量.为了解决时序网络中的影响力最大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网络节点嵌入的影响力最大化算法(Micro-and Macro-based Clustering,MMC).该算法能够通过节点嵌入有效地学习时序网络中的微观和宏观维度上的动力学特征.基于嵌入向量,对时序网络进行簇聚类,以降低影响力最大化算法的复杂度,减小种子节点集间的影响力范围重叠,从而进一步提升算法的效果.为了验证MMC的有效性,本文在真实时序网络中进行了影响力传播实验与相似性比较.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5种对比算法,MMC筛选出的种子节点在保证较好的传播效果的同时,能够跳出既有算法的框架.参数敏感性的分析表明,节点聚类过程有效地提升了算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力最大化 时序网络 节点嵌入 簇聚类 传播模型
原文传递
领会报刊之“魅”——也谈报刊与历史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旦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共5页
在阿莱特·法尔热眼里,档案充满自身之"魅"。阅读档案好像驻足于一片黑压压没有空地的森林,影影绰绰,游移不定。印刷材料则不同,它是一种专门针对公众的文本,无论曲笔或直书,都有自己的意图,目的就是被他人阅读。司法档... 在阿莱特·法尔热眼里,档案充满自身之"魅"。阅读档案好像驻足于一片黑压压没有空地的森林,影影绰绰,游移不定。印刷材料则不同,它是一种专门针对公众的文本,无论曲笔或直书,都有自己的意图,目的就是被他人阅读。司法档案虽有着许多人的生活轨迹,但不是他们要求被记录的,更不必说公之于众。所以,任何印刷材料,无论多么陌生,都不能与档案相媲美,尤其是那种身临其境之感。(1)档案与印刷材料是否能相媲美(为什么非得相媲美呢?),这是另一个问题,但她所指出的"无名"与"有名"——即印刷材料有意并有指向地让人阅读,从而缺少芸芸众生活色生香的气息和体感,说明印刷材料是有不同于档案之"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临其境之感 阅读档案 司法档案 印刷材料 游移不定 活色生香 生活轨迹
原文传递
作为人类文明进程动因的媒介--从ChatGPT说开去 被引量:21
11
作者 黄旦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0,共8页
人类文明的进程是在媒介的转接作用下,人类和非人类群体、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相互混合,以一种相继次序的方式而流动的绵延,不同的媒介酿就不同的文明,本文正是试图以此为考察ChatGPT提供一个新的视野。从人类文明演变可以看出,文字让口语... 人类文明的进程是在媒介的转接作用下,人类和非人类群体、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相互混合,以一种相继次序的方式而流动的绵延,不同的媒介酿就不同的文明,本文正是试图以此为考察ChatGPT提供一个新的视野。从人类文明演变可以看出,文字让口语时代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消亡;机械复制为知识生产和繁殖提供了新的条件,普及了知识,也搅乱了已有的知识格局和社会阶层划分,由点到面的放射,形成了一种“公共交谈”及其知识形态,人的线性“阅读大脑”形成,社会成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ChatGPT之类的数字复制,属于其内在的操作程序,是本体论意义上的知识构成之要素。人与ChatGPT就是通过应答痕迹而相互捕捉的展演,“思”被取消,知识的世界成为算力的“实在”,立等可取。人类告别了机械复制的“展示”,“阅读脑”将变成“数字脑”,新的即兴的演示或展演的文明已经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文明进程 媒介 ChatGPT
原文传递
理解媒介的威力——重识媒介与历史 被引量:47
12
作者 黄旦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148,180,共8页
媒介的本义是"居中",具有调和、组织、转化、生成的作用,由此形成其双重含义:具体的媒介;共有的媒介性--调节或交转。各个媒介的物质特性不同,调节的方式及所带来的形态也有所区别。由此,在媒介与历史的关系中,不能仅仅将媒... 媒介的本义是"居中",具有调和、组织、转化、生成的作用,由此形成其双重含义:具体的媒介;共有的媒介性--调节或交转。各个媒介的物质特性不同,调节的方式及所带来的形态也有所区别。由此,在媒介与历史的关系中,不能仅仅将媒介作为历史研究的对象,更重要的是考察历史的视角。媒介的变迁展示出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由于媒介是构成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一种新媒介的诞生就生成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和文化形态,因而媒介史也就成为人类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历史 居中 调节
原文传递
延伸:麦克卢汉的“身体”——重新理解媒介 被引量:40
13
作者 黄旦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3,共11页
本文是对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梳理和解读。从中发现,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的延伸",意味着媒介与人体的一体化,是技术对肉身的单向度牵拉,重点则是感官,由此带来的心理和社会后果,即是麦克卢汉所谓的"讯息"。与此相应... 本文是对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梳理和解读。从中发现,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的延伸",意味着媒介与人体的一体化,是技术对肉身的单向度牵拉,重点则是感官,由此带来的心理和社会后果,即是麦克卢汉所谓的"讯息"。与此相应,技术特性和人的感知相统一,构成了社会和生活环境。于是就有口头言说时代的原始部落,拼音文字和印刷术所切割的线性的、分裂的社会,电子媒介造就的再部落化——感官重新达致平衡和互动。揭示媒介对人的感官乃至人的塑造,这是麦克卢汉媒介研究的重大贡献。麦克卢汉的缺陷是只有技术没有媒介,看不到媒介是居间的交互性运作,是人与技术的互为中介,这就不免陷入技术决定论。在今天的情势下,在理论上如何再媒介化麦克卢汉,是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身体 延伸 环境
原文传递
媒介考古:与小人儿捉迷藏?——读《媒介考古学:方法、路径与意涵》 被引量:20
14
作者 黄旦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104,共15页
媒介与考古,是媒介考古学的两个关键词;如何理解这两个概念,直接关系到"媒介考古学"的路径、方法及其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媒介考古学》做了分析和解读。该书将"考古"解释为一种多元的历史书写,在"媒介"... 媒介与考古,是媒介考古学的两个关键词;如何理解这两个概念,直接关系到"媒介考古学"的路径、方法及其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媒介考古学》做了分析和解读。该书将"考古"解释为一种多元的历史书写,在"媒介"的处理上,则是听任自然,不做必要的诠释。正是因此,全书缺少统一的概念框架,给人的总体印象不是在"媒介考古",而是在"考古媒介",发掘出各种不同的"媒介"——好比"与小人儿捉迷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考古 媒介考古学
原文传递
何来“真正的媒介社会学”?——兼论媒介社会学的“连续统”观念与诠释社群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顺铭 李红涛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29,共22页
《从“十字路口”到“中间地带”》可以被视为对英美学界围绕媒介社会学的“反思式话语实践”的元话语分析,这项聚焦“实然”的研究却被姚文苑和胡翼青在“应然”层面误读为文章作者“失效”的边界工作。与这一根本性的误读相呼应,他们... 《从“十字路口”到“中间地带”》可以被视为对英美学界围绕媒介社会学的“反思式话语实践”的元话语分析,这项聚焦“实然”的研究却被姚文苑和胡翼青在“应然”层面误读为文章作者“失效”的边界工作。与这一根本性的误读相呼应,他们还对过往的媒介社会学传统予以传播学本位的、“去历史化”的评判,并力倡以“媒介化理论”为核心的“真正的媒介社会学”。在回应商榷的基础上,本文强调,媒介社会学乃是一项历史性的事业,不宜定于一尊,而应被置于“连续统”的观念中加以考察,以便批判地继承或创造性地转化传统,并在数字时代激发出跨学科的想象力,理解“媒介的社会逻辑”与“社会的媒介逻辑”之间的交错与渗透。此外,本文还利用调查数据,示例性地检视了中国媒介社会学者围绕媒介社会学的“定义”与“议题”等问题之“诠释社群”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学 边界工作 “连续统”观念 诠释社群 跨学科想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