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数字人文:发展现状、核心问题与多维价值——浙江大学文学院徐永明教授访谈实录
1
作者 徐永明 张世海 《数字出版研究》 2024年第2期10-17,共8页
数字人文的理念和技术引入中国以来,对传统人文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内多个团队在数据库建设领域开展的独立的、具有竞争性的研究和开发有利于数字人文的整体繁荣和多种互补性系列产品的发展,但是在基础和通用性数据库建设方面还存在... 数字人文的理念和技术引入中国以来,对传统人文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内多个团队在数据库建设领域开展的独立的、具有竞争性的研究和开发有利于数字人文的整体繁荣和多种互补性系列产品的发展,但是在基础和通用性数据库建设方面还存在力量过度分散、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数字人文事业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和广阔的商业前景,事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建构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完成基础性数据库建设,支持数字人文学科教育,鼓励学术共同体和产业界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数字出版研究》专访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徐永明,探讨中国数字人文领域的发展现状、核心问题与多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学术共同体 支持体系 多维价值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史料编纂与“十七年”作家的历史评价——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兼谈现实主义再认识问题
2
作者 吴秀明 葛舒沁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52,共14页
在近些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渐成气候,并向时段、地域、形态、传媒等全方位铺开之际,有一套研究资料似乎有必要引起关注,即1978年提出设想后陆续出版,一直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结束,总计有近90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以下简称... 在近些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渐成气候,并向时段、地域、形态、传媒等全方位铺开之际,有一套研究资料似乎有必要引起关注,即1978年提出设想后陆续出版,一直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结束,总计有近90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集体合作的大型丛书,不仅对后来的史料编纂及其批评和研究产生了影响,而且其本身就具有重要文献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大型丛书 集体合作 当代文学史料 史料编纂 现实主义 十七年
下载PDF
九十年代文学研究的时间起始、空间场域与参照性问题——基于“年代学”的一种思考
3
作者 吴秀明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九十年代文学在当下日益明显地受到重视,以致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但真正按照年代学理论对之进行探讨的,似尚未有之。本文据此,从时间起止、空间范畴和参照性等方面展开考察,其意是想从最基础和最基本问题切入,来表达... 九十年代文学在当下日益明显地受到重视,以致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但真正按照年代学理论对之进行探讨的,似尚未有之。本文据此,从时间起止、空间范畴和参照性等方面展开考察,其意是想从最基础和最基本问题切入,来表达对如何规范和推进九十年代文学研究的想法。而这些研究,不仅具有学科自律的意义,而且也内在地蕴含了对九十年代文学的整体判断及其对九十年代性的理解。因此,应该有必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十年代文学研究 时间起始 空间场域 参照性问题
下载PDF
明清易代与江南文学版图之重构
4
作者 周明初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9,160,共14页
在明代至清代康熙前期,苏州无疑是整个江南地区文学创作和活动的中心。明末清初,杭州和常州的文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康熙中后期以来与苏州形成了鼎立的局面。江南其他地区的文学发展,在明清两朝也各自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江南地区的... 在明代至清代康熙前期,苏州无疑是整个江南地区文学创作和活动的中心。明末清初,杭州和常州的文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康熙中后期以来与苏州形成了鼎立的局面。江南其他地区的文学发展,在明清两朝也各自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江南地区的文学版图在清代得到重构。这一局面的出现与明清易代有着根本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文学版图 明清易代 重构
下载PDF
元明之际浙东文人的文学史观与复古旨归
5
作者 黄鹏程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20,159,共12页
元明之际,浙东文人的文学复古与立身志意融合统一。首先,浙东文人以体、法浑融的三代之文为起点,建构起宗经、尊古而审时的文学史观,“文”的历时叙述与“时”的现实关切紧密结合。其次,浙东文人聚焦古律之变,提倡诗歌音调的尚古。尊尚... 元明之际,浙东文人的文学复古与立身志意融合统一。首先,浙东文人以体、法浑融的三代之文为起点,建构起宗经、尊古而审时的文学史观,“文”的历时叙述与“时”的现实关切紧密结合。其次,浙东文人聚焦古律之变,提倡诗歌音调的尚古。尊尚古体诗的创作风气与讲求协和音调、反对诗歌律化的理论旨趣相辅相成,寄寓了浙东文人的政治理想。再次,浙东文人的立身志意与文学正变观念相互交织,君子之志彰显文学师古的主体价值,形成“人”与“文”的精神同构。最后,“流而为文人”、正变诗风、复古气象等论说,关涉明代文学复古路径的意、辞分衍。元明之际,浙东文人的文学复古与明中后期转向审美化、精细化的文学复古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之际 浙东文人 文学史观 文学复古
下载PDF
大学人文学科的人才培养与独特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6
6
作者 吴秀明 严晓蔚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5年第4期10-12,共3页
一、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与尖子培养.大学人文学科的办学,核心是人才培养。这也是衡量和确立人文学科水平及地位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而人才培养,首先就不能不涉及它的总体目标问题。它当然有既定或预设的成分,但无疑应建立在对... 一、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与尖子培养.大学人文学科的办学,核心是人才培养。这也是衡量和确立人文学科水平及地位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而人才培养,首先就不能不涉及它的总体目标问题。它当然有既定或预设的成分,但无疑应建立在对我国文化、国情和未来教育发展的理解认识的基础之上,因此,具有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品性。具体而论,可分以下两种不同的培养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人文学科 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 教学体系 素质教育
下载PDF
自我的“解离”:残雪文学创作精神密码新解
7
作者 姚晓雷 陈莹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2-167,共6页
残雪是先锋作家中在新世纪坚持文学实验道路的孤勇者。她提出“新实验”文学的理论,以自身的灵魂为实验对象,进行“灵魂探险”。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作家灵魂的象征,他们是家庭、小社会中的困兽,在变态的人际关系中精神异化,既疏远外界,也... 残雪是先锋作家中在新世纪坚持文学实验道路的孤勇者。她提出“新实验”文学的理论,以自身的灵魂为实验对象,进行“灵魂探险”。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作家灵魂的象征,他们是家庭、小社会中的困兽,在变态的人际关系中精神异化,既疏远外界,也疏远自己的内心。他们看似虚妄、封闭,其实拥有比一般人更复杂、剧烈的内心冲突。“自动写作”不是出于巫性的神秘力量,而是借助“解离”,有保护地接近潜意识,并释放内心冲突的过程。残雪借助“解离”来开启叙事,既满足了自恋,又接近了创伤,使写作成为一种自我圆融的表达性艺术。然而,由于在自恋的闭环中迷失,残雪“灵魂探险”的实际意义也在自我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雪 解离 自动写作
下载PDF
《历史文学》与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文学
8
作者 吴秀明 陈璧君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4,共9页
《历史文学》是由花城出版社主办的一份刊物,创刊于1983年,于1986年年底停刊。在众多的中国当代文学期刊中,《历史文学》也许微不足道,其忽兴与忽衰并未引起多少人关注,甚至不少人至今还不知有其存在,但作为第一份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份... 《历史文学》是由花城出版社主办的一份刊物,创刊于1983年,于1986年年底停刊。在众多的中国当代文学期刊中,《历史文学》也许微不足道,其忽兴与忽衰并未引起多少人关注,甚至不少人至今还不知有其存在,但作为第一份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份以历史文学创作为宗旨的文学刊物,它自有其办刊思路与理念。它通过发表小说、诗歌、电影、电视、戏剧、随笔、札记、译作、评论、研究等,与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由爆热到逐渐降温而趋于平缓的历史文学思潮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城出版社 文学思潮 文学刊物 办刊思路 文学创作 20世纪80年代 当代文学期刊
下载PDF
王梵志诗的文学史意义
9
作者 戴莹莹 邹知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不同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王梵志诗的创作实践呈现出一种“前人没有注意的传统”。这种传统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取材选题、语言系统、描写技法、意象编联、体式韵律。从诗歌内部来看,它“零距离”地描摹、刻画唐代民间... 不同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王梵志诗的创作实践呈现出一种“前人没有注意的传统”。这种传统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取材选题、语言系统、描写技法、意象编联、体式韵律。从诗歌内部来看,它“零距离”地描摹、刻画唐代民间下层社会中的人与事,纤毫毕现地展现下层百姓的精神世界,还原了下层社会的语言系统。从文学史和学术史来看,它破坏了唐诗的普遍性和规约性,拓宽了诗歌史的书写空间,为唐代诗歌文献的整理研究打开了多重视野,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学术影响,对当下俗文学研究、佛教文学研究及文学史的重构与书写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 白话诗 俗文学 宗教文学 文学史
下载PDF
诗词写作课程与大学生古典审美素养的提升
10
作者 陶然 陈玄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1,共7页
诗词写作课程是新形态写作课程的进阶模块,是写作课程体系与文学经典课程群之间的桥梁。这类课程应以讲授与实践相结合为基本方式,以诗社词社化的课堂构建为主要途径,以教师、助教与学生的深入交流为特色手段,协同推进大学生对中国传统... 诗词写作课程是新形态写作课程的进阶模块,是写作课程体系与文学经典课程群之间的桥梁。这类课程应以讲授与实践相结合为基本方式,以诗社词社化的课堂构建为主要途径,以教师、助教与学生的深入交流为特色手段,协同推进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认,加强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格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写作 课程 审美素养
下载PDF
主持人语——华语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11
作者 金进 《华文文学》 2023年第1期5-5,共1页
2022年6月10日至12日,由浙江大学文学院、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海外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浙江大学—哈佛大学世界文学工作坊华语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的新方向”在浙江大学紫金港... 2022年6月10日至12日,由浙江大学文学院、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海外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浙江大学—哈佛大学世界文学工作坊华语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的新方向”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文学院成均苑4幢100报告厅如期举行,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坊 华语文学 亚洲研究中心 文化研究中心 报告厅 哈佛大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浙江大学
下载PDF
与“多面鲁迅”复调对话的“人国”忧思与革命新解——2023年中国鲁迅研究会年会“二十年代鲁迅的思想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12
作者 唐秀清 陈力君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7-103,共7页
百年鲁迅研究是一种“杰出的精神文化现象”。在鲁迅的生命历程中,20世纪20年代是思想、角色和空间转换的重大转折时期。为深入探讨这一历史阶段鲁迅的精神世界与文学创作,2023年10月20-22日,2023年中国鲁迅研究会年会 “二十年代鲁迅... 百年鲁迅研究是一种“杰出的精神文化现象”。在鲁迅的生命历程中,20世纪20年代是思想、角色和空间转换的重大转折时期。为深入探讨这一历史阶段鲁迅的精神世界与文学创作,2023年10月20-22日,2023年中国鲁迅研究会年会 “二十年代鲁迅的思想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鲁迅研究会、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主办,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鲁迅研究会 鲁迅研究 精神文化现象 空间转换 文学创作 复调对话 生命历程 人国
下载PDF
青年文学动员与“未完成”的文青梦:以《丑小鸭》杂志阅读史为中心(1982—1986)
13
作者 阚玉篇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第2期142-157,共16页
20世纪80年代,青年文学期刊《丑小鸭》刊名的期许与强者文学理念的提出,使其与当时无数怀揣文学梦想的青年达成了心灵共识,创刊初始便备受青年读者青睐,来稿踊跃,奠定了良好的动员基础;在具体的办刊实践中,刊物主要通过扶植青年作品、... 20世纪80年代,青年文学期刊《丑小鸭》刊名的期许与强者文学理念的提出,使其与当时无数怀揣文学梦想的青年达成了心灵共识,创刊初始便备受青年读者青睐,来稿踊跃,奠定了良好的动员基础;在具体的办刊实践中,刊物主要通过扶植青年作品、搭建文学社交网络、组织创作辅导活动等方式动员青年,达到了广泛动员的效果。从阅读主体来看,当时围绕在《丑小鸭》杂志周围的多是文学青年,他们基于热爱文学、获取知识、参与社交、希翼通过文学走向文坛等阅读动机,积极参与刊物建构,通过感谢类、辩护类以及监督类的书信表达着各自的心灵体悟与阅读趋向,共同编织了阅读刊物的意义之网。客观而言,《丑小鸭》1987年停刊,从时间向度上刊物所营构的文青梦暂歇了,而就阅读绵长的意义而言,刊物调动了彼时文学青年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一代热爱文学、关心刊物发展且具备监督意识的青年读者群。由此,《丑小鸭》这本在80年代昙花一现的青年文学期刊,形构了一个戛然而止却也挥之不去的文青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文学动员 “未完成” 文青梦 《丑小鸭》 阅读史
下载PDF
汇通中西,凝聚共识——“华语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的新方向”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4
作者 朱钰婷 《华文文学》 2023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探讨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的新方向是当前华语文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此次国际学术会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以丰富的理论视阈,围绕环境主义、后人类主义、民族主义、文学伦理学、人类学以及学科建设等层面展...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探讨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的新方向是当前华语文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此次国际学术会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以丰富的理论视阈,围绕环境主义、后人类主义、民族主义、文学伦理学、人类学以及学科建设等层面展开学术争鸣。二、关注创作主体的审美选择,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个人创作理念展开对话。三、聚焦于共同体叙事语境下批评实践的多向探索,从注重对不同学科学术前沿成果的借鉴,重释经典作家作品,反映当前作家创作和新作,聚焦期刊研究四个方向深入拓展批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文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论建构 批评实践
下载PDF
元代杭州雅集活动之兴衰与杭州文学地位之升降
15
作者 马颖杰 戴辰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7-67,共11页
元代杭州雅集之风大盛。杭地文人延续着南宋以来的文学传统,以群体的形式集会赋诗、观书题画。雅集活动是元代文人生活史的一部分,其所反映的主题和情感内涵的变迁,是展示元代杭地文人雅趣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杭地雅集活动在元... 元代杭州雅集之风大盛。杭地文人延续着南宋以来的文学传统,以群体的形式集会赋诗、观书题画。雅集活动是元代文人生活史的一部分,其所反映的主题和情感内涵的变迁,是展示元代杭地文人雅趣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杭地雅集活动在元前期尤为兴盛,发展至顺帝至正年间走向衰落,雅集活动的兴衰背后,是杭州文学地位的浮沉变幻,也正是在其趋向衰落的过程中,伴随着吴中玉山雅集发展至鼎盛,元代南方文学中心完成了从杭州至吴中的转移。这对于研究元代南方文艺活动,十分具有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杭州 雅集 文学中心
下载PDF
论科学主义与草创期中国文论建构
16
作者 朱首献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31,159,共12页
科学主义以自然科学为价值鹄的,笃信科学万能,推行学科归约逻辑,取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域限,将实验归纳和进化方法提升为研究诸学之“息壤”。草创期中国文论在价值论、学科论、方法论等方面的建构上深受科学主义影响,形成其以... 科学主义以自然科学为价值鹄的,笃信科学万能,推行学科归约逻辑,取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域限,将实验归纳和进化方法提升为研究诸学之“息壤”。草创期中国文论在价值论、学科论、方法论等方面的建构上深受科学主义影响,形成其以自然科学价值取代文论特殊价值,将文论归入自然科学范畴,将实证、归纳、进化术提升为文论普遍方法等特征。科学主义在推动草创期中国文论知识体系细化、文学分门别类研究、扬弃整体直观的印象式浑言立论而导向深入细致的析言研究等方面有其积极意义。但它在为草创期中国文论提供学科建构理念、发掘学术增长点之余,也给此后中国文论的建构和发展留下了至今依然未能完全超越的学科之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 草创期 中国文论 建构
下载PDF
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17
作者 陈洁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4,共9页
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纳入国家战略规划背景下,处于数字化浪潮中的中国出版业面临产销技术、业务模式、组织机构等多方面的冲突与转型。在完成从数字出版到融合出版的过渡后,出版深度融合成为当下我国出版业面向未来生态建设的全新趋势... 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纳入国家战略规划背景下,处于数字化浪潮中的中国出版业面临产销技术、业务模式、组织机构等多方面的冲突与转型。在完成从数字出版到融合出版的过渡后,出版深度融合成为当下我国出版业面向未来生态建设的全新趋势。本课题紧密结合数字化环境下的新出版传播体系,以全媒体传播视角审视出版产业的深度融合问题,探讨出版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以传统出版转型为立足点,构建多维度、系统化、针对性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和生态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传播体系 出版深度融合 出版理论体系 出版保障体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下载PDF
崔骃《四巡颂》与东汉洛阳为“天下之中”的地理观
18
作者 王德华 方嘉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1-29,共9页
东汉崔骃《四巡颂》是对汉章帝元和年间四次巡狩的颂美。《四巡颂》的文本序列和出巡时间,反映了章帝顺时出巡对阴阳中和之气的尊奉;对章帝巡狩时敬天保民的书写,构建了天人和合的宇宙秩序,体现了东汉对“中和”的神圣王权空间的建构;... 东汉崔骃《四巡颂》是对汉章帝元和年间四次巡狩的颂美。《四巡颂》的文本序列和出巡时间,反映了章帝顺时出巡对阴阳中和之气的尊奉;对章帝巡狩时敬天保民的书写,构建了天人和合的宇宙秩序,体现了东汉对“中和”的神圣王权空间的建构;巡历之地的历史感怀,始终贯穿着洛阳为“天下之中”的地理文化的审视视角。崔骃《四巡颂》以上三个方面的书写,反映了东汉洛阳为“天下之中”的地理观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骃 《四巡颂》 汉章帝 洛阳 天下之中 巡狩文学
下载PDF
建构中国数字出版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内涵与路径遵循
19
作者 陈洁 豆雨浓 郑梦琦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4,共6页
建构中国数字出版自主知识体系是以增强出版学科自主性为基础点,协同兼顾中国特色与数字化特色的出版学科建设工作。数字出版作为中国数字出版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概念,与编辑出版学具有内源联系,同时具备不同的研究内涵与外延,需在出版... 建构中国数字出版自主知识体系是以增强出版学科自主性为基础点,协同兼顾中国特色与数字化特色的出版学科建设工作。数字出版作为中国数字出版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概念,与编辑出版学具有内源联系,同时具备不同的研究内涵与外延,需在出版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建构自身的自主知识体系。政府、业界、学界应一同发力,从技术、人才、学术三方面出发,通过加强数字出版基础设施建设,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出版复合型人才,完善数字出版学术治理体系,全方位、多领域、切实可行地建构数字出版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字出版 自主知识体系 学科自主
下载PDF
阿尔瓦罗·穆蒂斯的短篇小说
20
作者 许志强 《艺术广角》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阿尔瓦罗·穆蒂斯的短篇小说,以蒙太奇特写为主要创作手法,注入象征主义诗学精神;其对神话和历史的书写,反映了作家的自由人文主义世界观,通过跨文化、跨时空的想象显示宏观的历史和个体的感受之间的张力;其对历史、宗教、神话等多... 阿尔瓦罗·穆蒂斯的短篇小说,以蒙太奇特写为主要创作手法,注入象征主义诗学精神;其对神话和历史的书写,反映了作家的自由人文主义世界观,通过跨文化、跨时空的想象显示宏观的历史和个体的感受之间的张力;其对历史、宗教、神话等多重寓意的描绘,不是试图传达既定的教义和观念,而是要使思想能够自由地畅游于事实的领域和价值的领域,进入一种纯文学性质的小说创作。此种创作反映了现代小说家的技巧和关注,即试图将人的历史和人的戏剧中的怪异性元素突显出来,以混搭风格和语言游戏编织一种奇想的魅力,而对怪异性元素和奇想风格的强调正是当代拉美文学的典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蒂斯 短篇小说 蒙太奇特写 自由人文主义 奇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