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截骨矫形对腰椎退行性后凸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于亮 顾勇杰 +4 位作者 赵刘军 张吉辉 蒋伟宇 马维虎 徐荣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截骨矫形对腰椎退行性后凸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截骨手术治疗的21例腰椎退行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16例;年龄55~76(66.24±5.13)岁。手术前后均... 目的:探讨后路截骨矫形对腰椎退行性后凸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截骨手术治疗的21例腰椎退行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16例;年龄55~76(66.24±5.13)岁。手术前后均拍摄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90 min(160~22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0 ml(800~1900 ml)。术前与术后1年各项参数分别为,TK由(31.67±21.13)°增加到(34.67±11.60)°,LL从(4.76±3.17)°矫正至(37.41±6.28)°,PT从(33.94±5.01)°恢复至(20.12±5.36)°,SS从(18.47±2.60)°增至(31.71±4.30)°,SVA从(13.24±3.60)cm恢复至(2.82±1.33)cm,所有参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截骨矫形手术能够有效地重建腰椎退行性后凸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腰椎前凸及骶骨倾斜角的恢复与重建矢状面平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后凸 截骨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倒退旋转法穿刺技术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于亮 顾勇杰 +4 位作者 蒋伟宇 赵刘军 张吉辉 马维虎 徐荣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9期814-819,共6页
目的:探讨倒退旋转法穿刺技术辅助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 目的:探讨倒退旋转法穿刺技术辅助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取经皮穿刺球囊撑开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穿刺位置不良的100例OVCFs患者,均为单节段骨折,受伤或出现明显腰痛时间<1个月,伴有局部压痛、叩击痛,胸腰部活动受限。根据术中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倒退旋转法穿刺组及传统穿刺组,每组各50例。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放射透视次数、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0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随访均超过1年。倒退旋转法穿刺组手术时间(21.5±5.9)min,术中穿刺C形臂X线透视(7.7±1.3)次,每椎骨水泥注入量(4.6±0.8)ml;术前VAS评分为8.3±0.9,术后1年为2.3±0.8。传统穿刺组手术时间(30.2±7.5)min,术中穿刺C形臂X线透视(14.3±2.0)次,骨水泥注入量(4.3±1.0)ml;术前VAS评分为8.1±1.0,术后1年为2.6±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穿刺C形臂X线透视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KP手术中对于首次穿刺位置不良者,运用倒退旋转法穿刺技术可以快速改变穿刺针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达到理想穿刺靶点,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侧卧位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合并全身性疾病的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3
3
作者 姜吉宏 李纯志 +1 位作者 赵昌明 徐荣明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1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合并全身疾病的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伴全身系统疾病高龄患者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70~86(77.5±3.5)岁,病程3周~... 目的:探讨侧卧位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合并全身疾病的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伴全身系统疾病高龄患者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70~86(77.5±3.5)岁,病程3周~6个月。通过侧卧位局麻下侧后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术后采用直腿抬高度数变化及Nakai标准评定手术效果,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JO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存的内科疾患未加重,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直腿抬高角度较术前改善明显。末次随访时,按照Nakai标准评定:优42例,良2例。末次随访VAS评分明显下降,JOA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采用患者容易耐受、呼吸循环影响小、便于观察处置的侧卧位局部麻醉实施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合并全身疾病的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安全可行,临床疗效确切。多学科协同合作围手术期控制好并存疾病对于此类患者早期康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检查 老年人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治疗的热点问题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荣明 吕亮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3-196,共4页
胸腰椎骨折的诊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无论手术效果、致残率控制的满意度均较以往都有大幅的提升。但是在专业的诊治中仍存在种种分歧,无法得到明确的统一。现就存在的部分热点问题尝试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治疗 手术效果 满意度 致残率 诊治
原文传递
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生物力学特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蒋伟宇 于亮 +6 位作者 顾勇杰 马维虎 胡旭栋 阮超越 陈云琳 赵刘军 徐荣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85-1888,共4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评价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1名2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层厚1 mm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获得C0-C2节段CT数据,应用Mimics、Freeform和Ansys软件建立正常人体寰枢椎三维有限元...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评价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1名2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层厚1 mm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获得C0-C2节段CT数据,应用Mimics、Freeform和Ansys软件建立正常人体寰枢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再分别建立固定模型与动态固定模型,比较两组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载荷下固定整体的活动范围和应力特点,分析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生物力学性能。结果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在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各活动状态下的三维运动范围分别为8.9°、8.2°、2.8°及10.4°,均优于普通固定系统,分别增加21.9%、10.8%、12.0%及126.9%;动态固定系统螺钉应力较固定系统大,分别为1 410、1 410、1 410、1 520 mPa,平均应力值高出普通固定系统将近3倍,应力最集中处位于寰枢椎钉座底部;在前屈、后伸状态下固定模型的椎体骨质应力比动态模型高;连接棒在固定状态下比动态固定状态下应力更加集中。结论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可靠,能够有效保留寰枢椎的部分活动度;寰枢椎钉座底部易产生应力集中,为可能的断钉部位,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动态固定系统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