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ZnO纳米结构的荧光增强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天宁 李佳 +2 位作者 李翔 隋成华 吴惠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4-408,共5页
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了Ag纳米线和ZnO量子点。对这两种纳米结构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g纳米线和ZnO量子点均为单晶结构,平均直径分别为160 nm和5 nm左右。将Ag纳米线混入ZnO量子点可以使其紫外荧... 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了Ag纳米线和ZnO量子点。对这两种纳米结构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g纳米线和ZnO量子点均为单晶结构,平均直径分别为160 nm和5 nm左右。将Ag纳米线混入ZnO量子点可以使其紫外荧光显著增强,其中位于345 nm和383 nm的荧光分别增强30倍和12倍。这与Ag纳米线和ZnO量子点混合体系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吸收峰位相一致,说明该体系存在两种共振耦合模式。该研究结果为将来开发ZnO基纳米发光器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量子点 AG纳米线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
下载PDF
氧化铟薄膜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原子健 朱夏明 +5 位作者 王雄 张莹莹 万正芬 邱东江 吴惠桢 杜滨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4,共4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氧化铟薄膜,通过测试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及霍尔效应,研究了氧化铟薄膜的结构和光、电特性.实验发现,氧化铟薄膜表面粗糙度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而增大.X射...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氧化铟薄膜,通过测试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及霍尔效应,研究了氧化铟薄膜的结构和光、电特性.实验发现,氧化铟薄膜表面粗糙度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而增大.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薄膜为立方结构的多晶体,并且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可以看到氧化铟薄膜的晶粒变大以及半高宽减小,这也说明结晶质量的改善.在可见光范围的透射率超过90%.同时,在氩气氛围下制备的薄膜迁移率最大,其电阻率、霍尔迁移率和电子浓度分别达到了0.31Ω.cm、9.69 cm2/(V.s)和1×1018cm-3.退火处理可以改善氩氧氛围下制备的薄膜的电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铟 射频磁控溅射 表面形貌 X射线衍射 电学特性
下载PDF
PbSe外延薄膜空穴迁移率及其声子散射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斯剑霄 吴惠桢 +1 位作者 徐天宁 曹春芳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99-102,共4页
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了非人为掺杂的PbSe单晶薄膜,研究了薄膜中声子散射对空穴迁移率的影响.并用霍尔效应和变温电阻率测量方法分析了电学特性,得到PbSe薄膜均具有P型导电性,载流子浓度为(5~8)×1017cm-3,室温空穴迁移率为~300... 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了非人为掺杂的PbSe单晶薄膜,研究了薄膜中声子散射对空穴迁移率的影响.并用霍尔效应和变温电阻率测量方法分析了电学特性,得到PbSe薄膜均具有P型导电性,载流子浓度为(5~8)×1017cm-3,室温空穴迁移率为~300cm2/(V·s),随温度降低迁移率增大,77K温度下的迁移率达到3×10cm2/(V·s).通过对PbSe薄膜中的载流子散射机理的理论分析,表明在77~295K温度范围内,PbSe的长纵光学波散射是影响载流子迁移率的主要机制.同时,Raman光谱测量显示,在温度≥203K时,不仅观察到了PbSe长纵光学声子散射LO(Г),还观察到了其他光学声子的散射,这些观察到的声子散射影响了PbSe的空穴迁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e薄膜 迁移率 光学波散射
下载PDF
Al/ZnO:Al薄膜结构的荧光增强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天宁 卢忠 +1 位作者 隋成华 吴惠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6-360,共5页
利用物理气相沉积设备制备了Al/ZnO∶Al薄膜样品,研究了该薄膜结构的发光特性。结果表明,在ZnO∶Al薄膜表面镀一层Al岛薄膜可以增强其带边荧光,同时在475 nm附近产生蓝光峰。通过在Al岛薄膜和ZnO∶Al薄膜之间引入一层5 nm的Ta2O5绝缘层... 利用物理气相沉积设备制备了Al/ZnO∶Al薄膜样品,研究了该薄膜结构的发光特性。结果表明,在ZnO∶Al薄膜表面镀一层Al岛薄膜可以增强其带边荧光,同时在475 nm附近产生蓝光峰。通过在Al岛薄膜和ZnO∶Al薄膜之间引入一层5 nm的Ta2O5绝缘层可以使ZnO∶Al薄膜的带边荧光和蓝光显著增强,并随着Ta2O5绝缘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弱。通过对Al/ZnO∶Al样品进行退火处理可以使带边荧光和蓝光峰分别增强9倍和83倍。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理论,计算了Al/ZnO∶Al纳米结构的光学散射和吸收截面曲线。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Al薄膜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 荧光增强
下载PDF
五边形截面的Ag纳米线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天宁 李翔 +2 位作者 贾文旺 隋成华 吴惠桢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60-265,共6页
五边形截面的单晶Ag纳米线对ZnO量子点荧光具有增强的现象.为解释这一现象,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五边形截面的Ag纳米线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进行了理论模拟.结果表明,五边形截面的Ag纳米线在紫外区域存在两个消光峰,分别由Ag纳米... 五边形截面的单晶Ag纳米线对ZnO量子点荧光具有增强的现象.为解释这一现象,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五边形截面的Ag纳米线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进行了理论模拟.结果表明,五边形截面的Ag纳米线在紫外区域存在两个消光峰,分别由Ag纳米线的横向偶极共振(340nm)和四极共振(375nm)引起;这两个消光峰与ZnO量子点荧光增强峰相一致,而且随着Ag纳米线的半径增大而红移;消光峰对应的共振模式取决于Ag纳米线的截面形状;根据Ag纳米线电场增强倍数与激发光波长变化关系曲线可知,最大增强电场位于五边形截面的顶点处,而边线处电场增强较小.理论模拟的结果较好地解释了Ag纳米线/ZnO量子点体系的荧光增强现象,也为Ag纳米线在提高半导体材料发光效率、生物探测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纳米线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 时域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Si_3N_4/Si表面Ge生长过程的STM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汪雷 唐景昌 +1 位作者 胡艳芳 王学森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3-86,共4页
利用STM和LEED分析了Ge在Si3 N4 /Si(111)和Si3 N4 /Si(10 0 )表面生长过程的结构演变。在生长早期 ,Ge在两种衬底表面上都形成高密度的三维纳米团簇 ,这些团簇的大小均在几个纳米范围内 ,并在高温退火时体积增大。当生长继续时 ,Ge的... 利用STM和LEED分析了Ge在Si3 N4 /Si(111)和Si3 N4 /Si(10 0 )表面生长过程的结构演变。在生长早期 ,Ge在两种衬底表面上都形成高密度的三维纳米团簇 ,这些团簇的大小均在几个纳米范围内 ,并在高温退火时体积增大。当生长继续时 ,Ge的晶体小面开始显现。在晶态的Si3 N4 (0 0 0 1) /Si(111)表面 ,Ge的 (111)晶向的小面生长比其他方向优先。最后在大范围内形成以 (111)方向为主的晶面。相反 ,在非晶的Si3 N4 表面 ,即Si3 N4 /Si(10 0 ) ,Ge晶体的高指数侧面生长较顶面快 ,最终形成金字塔形的岛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扫描隧道显微镜 表面生长过程 气相沉积 薄膜
下载PDF
YbBi··YIG磁光电流传感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渭忠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4-248,共5页
采用高温助熔剂熔盐生长出了复合掺杂 Yb Bi:YIG磁光石榴石单晶 ,并应用于磁光光纤电流传感器研制 .此单晶的比法拉弟旋转为 - 40 4deg/ cm,磁光优值为 2 5 .8deg/ d B,饱和磁化场为 140 0 Oe,温度系数为 4.2× 10 - 4 K- 1(室温 ,... 采用高温助熔剂熔盐生长出了复合掺杂 Yb Bi:YIG磁光石榴石单晶 ,并应用于磁光光纤电流传感器研制 .此单晶的比法拉弟旋转为 - 40 4deg/ cm,磁光优值为 2 5 .8deg/ d B,饱和磁化场为 140 0 Oe,温度系数为 4.2× 10 - 4 K- 1(室温 ,λ=1.5 5μm ) .与纯 YIG相比具有较好的磁光性能 ,有更高的比法拉弟旋转角和磁光优值以及较小的温度依赖性 .用此单晶作为法拉弟转子材料 ,建立了单光路结构的磁光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实验原型 ,测试了它在测量5 0 Hz交变电流时的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光晶体 法拉弟旋转 光纤传感器 电流传感器
下载PDF
遗传算法在低能电子衍射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8
作者 何江平 唐景昌 唐叔贤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503-507,共5页
提出了一种在低能电子衍射 ( LEED)结构分析中自动搜寻最佳模型的优化方法——遗传算法和张量 LEED相结合的联合方法 .这种新方法的特点是能在全部参数变化范围内自动搜寻 ,避免了陷入“局域”优化模型的困难中 .本文给出了这一方法的... 提出了一种在低能电子衍射 ( LEED)结构分析中自动搜寻最佳模型的优化方法——遗传算法和张量 LEED相结合的联合方法 .这种新方法的特点是能在全部参数变化范围内自动搜寻 ,避免了陷入“局域”优化模型的困难中 .本文给出了这一方法的应用实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低能电子衍射 表面结构分析 LEED
下载PDF
低能电子衍射表面结构分析中引入全局优化算法——遗传算法的研究
9
作者 何江平 唐景昌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78-684,共7页
将遗传算法 (GAs)应用到低能电子衍射 (LEED)表面结构分析方法中 ,编制了GAs LEED结构自动搜寻的计算程序 ,并以Pt( 111) p( 2× 2 )O吸附系统为例 。
关键词 遗传算法 低能电子衍射 表面结构 自动搜寻
下载PDF
铁锰铝铬合金局域结构的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研究
10
作者 陈才金 刘卫丽 +6 位作者 唐景昌 汪雷 徐纯一 何江平 胡晓风 胡天斗 刘涛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6期784-790,共7页
利用同步辐射X光测量了Fe-Mn-Al-Cr合金的MnlsNEXAFS谱,多重散射团簇(MSC)理论分析显示合金基体中的Mn和Fe分别以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微晶的形态存在,它们之间的耦合保证了合金是一种稳定的奥氏体钢.
关键词 铁锰铝铬合金 X射线吸收谱 精细结构 局域结构
下载PDF
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磁光记录用的铋代钇铁石榴石薄膜(英文)
11
作者 黄敏 《光学仪器》 1999年第4期195-199,共5页
研究了在GGG基底上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的铋代钇铁石榴石单晶薄膜的磁光法拉弟效应与铋的替代量之间的关系。该膜层是以低于液相外延300℃左右的660℃在大气中退火4 小时制得的。最大的铋的置换量为x= 2.7,实验发现石... 研究了在GGG基底上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的铋代钇铁石榴石单晶薄膜的磁光法拉弟效应与铋的替代量之间的关系。该膜层是以低于液相外延300℃左右的660℃在大气中退火4 小时制得的。最大的铋的置换量为x= 2.7,实验发现石榴石相的晶化温度随x 的增大而降低。且薄膜有很强的法拉弟效应,在λ= 0.633μm 的波长,可达- 8.1×104deg/c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代石榴石 薄膜 磁光记录 溶胶-凝胶
下载PDF
CO在NiO(100)面上吸附的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理论分析
12
作者 庄飞 程成 +2 位作者 汪雷 何江平 唐景昌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5-41,共7页
用多重散射团簇 (MSC)理论对 CO在 Ni O(10 0 )面吸附的碳 1s近边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实验谱进行了定量分析 ,研究了该系统可能出现的吸附模型 .MSC方法分析表明 CO是以 C原子朝下 ,吸附在衬底的 Ni- O键桥上 ,R- factor(可靠性... 用多重散射团簇 (MSC)理论对 CO在 Ni O(10 0 )面吸附的碳 1s近边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实验谱进行了定量分析 ,研究了该系统可能出现的吸附模型 .MSC方法分析表明 CO是以 C原子朝下 ,吸附在衬底的 Ni- O键桥上 ,R- factor(可靠性因子 )计算显示 C原子的吸附位置距 Ni原子0 .0 9nm,CO分子中 C原子距衬底的吸附高度为 0 .31± 0 .0 1nm.本文讨论了在 Ni O表面吸附的 CO分子σ键的物理本质 .与 CO在过渡金属 Ni,Cu等表面吸附不同 ,σ共振对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多重散射团簇理论 可靠性因子 一氧化碳 氧化镍 表面吸附 半导体表面结构
下载PDF
Na在Si(111)表面(3×1)有序吸附结构的光电子能谱研究
13
作者 张训生 范朝阳 +5 位作者 隋华 鲍世宁 徐亚伯 徐世红 潘海斌 徐彭寿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1244-1248,共5页
分析了Si(111)7×7表面上Na(3×1)有序吸附的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的变化,并与Paggel等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光电子能谱比较,得出Na吸附在类余留原子(rest atom)的位置,支持Mnch的模型,与室温下无序吸附Na的光电子能谱相比较,得出Na... 分析了Si(111)7×7表面上Na(3×1)有序吸附的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的变化,并与Paggel等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光电子能谱比较,得出Na吸附在类余留原子(rest atom)的位置,支持Mnch的模型,与室温下无序吸附Na的光电子能谱相比较,得出Na-Si界面肖特基势垒形成是由Na与Si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与表面构形是否有序关系不大,势垒高度与MIGS理论预计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表面 有序吸附结构 半导体 光电子能谱
原文传递
Na/Si(111)3×1表面的NEXAFS研究
14
作者 范朝阳 张训生 +5 位作者 唐景昌 隋华 徐亚伯 徐世红 潘海斌 徐彭寿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53-958,共6页
利用同步辐射光源测量Na2s二次电子部分产额谱得到Na诱导Si(111)3×1结构的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谱,并用原子集团多重散射方法对几种可能的模型进行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认为Na/Si(11... 利用同步辐射光源测量Na2s二次电子部分产额谱得到Na诱导Si(111)3×1结构的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谱,并用原子集团多重散射方法对几种可能的模型进行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认为Na/Si(111)3×1吸附结构与Mnch模型相一致.Na原子吸附在Si的顶位,Na—Si键长为0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半导体接触 半导体结构 NEXAFS
原文传递
高剂量As离子注入对高阻Si电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贺 张兵坡 +3 位作者 王淼 胡古今 戴宁 吴惠桢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20-326,共7页
为了实现低电阻率厚度为纳米级的红外探测器电极材料,通过离子注入的方法将高浓度的As掺入高阻单晶硅,并经过快速退火处理,获得了厚度~200 nm、电阻率为10-4?·cm的Si:As电极层.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离子注入的样品表面依然... 为了实现低电阻率厚度为纳米级的红外探测器电极材料,通过离子注入的方法将高浓度的As掺入高阻单晶硅,并经过快速退火处理,获得了厚度~200 nm、电阻率为10-4?·cm的Si:As电极层.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离子注入的样品表面依然较平整,表面均方根粗糙度仅为0.5 nm.使用聚焦离子束设备(FIB)制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样品,高浓度的As掺入虽然会损伤Si晶格、引入大量的缺陷,但是HRTEM观察表明合适的退火工艺能够使得完整晶格得到恢复,而且霍尔效应和扩展电阻的测量分析表明,用离子注入方法制备的Si:As层载流子浓度达到2.5×1020cm-3、电子迁移率高于40 cm2/V·s,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适合用作各种Si基光电器件的背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电极材料 离子注入 低电阻率 微观结构
原文传递
多重散射团簇理论对CO/NiO(100),NO/NiO(100)吸附系统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庄飞 唐景昌 +1 位作者 何江平 汪雷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70-576,共7页
用多重散射团簇(MSC)理论对CO/NiO(100)和NO/NiO(100)吸附系统的C1s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和N1sNEXAFS谱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理论计算表明CO/NiO(100)是弱物理吸附,CO分子与表面的多极静电相互作用很弱,σ共振不依赖C—O键... 用多重散射团簇(MSC)理论对CO/NiO(100)和NO/NiO(100)吸附系统的C1s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和N1sNEXAFS谱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理论计算表明CO/NiO(100)是弱物理吸附,CO分子与表面的多极静电相互作用很弱,σ共振不依赖C—O键长的变化,MSC方法分析表明,CO是以C原子朝下,吸附在衬底的Ni—O键桥上,可靠性因子计算显示C原子的吸附位置距Ni原子009nm,CO分子中C原子距衬底的吸附高度为031±001nm,CO分子倾斜角不大于25°.理论计算证实NO/NiO(100)是弱化学吸附,σ共振明显地依赖N—O键长而变化,NO分子倾斜角的范围为35°—55°,NO键长为0118nm,NO分子的吸附高度为020nm.分析了CO/NiO(100)C1sNEXAFS谱中共振峰的物理起因,讨论了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物理机制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散射团族理论 CO/NiO NO/NiO 吸附
原文传递
阻挡杂质带甚长波红外探测器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昌翊 牟浩 +5 位作者 张祎 殷子薇 姚尧 邓惠勇 吴惠桢 戴宁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7,共15页
阻挡杂质带(Blocked Impurity Band,BIB)探测器是从杂质带光电导(Impurity Band Conduction,IBC)探测器发展而来,利用杂质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可以探测光子能量远小于半导体禁带宽度的低能光子.BIB探测器的探测波长主要由衬底和掺杂杂质决... 阻挡杂质带(Blocked Impurity Band,BIB)探测器是从杂质带光电导(Impurity Band Conduction,IBC)探测器发展而来,利用杂质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可以探测光子能量远小于半导体禁带宽度的低能光子.BIB探测器的探测波长主要由衬底和掺杂杂质决定,可以覆盖5–300μm波段范围.得益于探测波长长、探测率高和抗辐射性好等优点,BIB探测器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大量研究,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天文基红外探测平台上.目前,Si基BIB探测器发展迅速,但是Ge基和GaAs基BIB探测器的发展相对缓慢.BIB探测器对于推动天文和相关科学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欧美等发达国家在BIB探测器上的科研投入巨大.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科研人员急切盼望国产BIB探测器可以早日投入使用.本文主要针对BIB探测器物理模型、制备方法、测试手段和国内外发展现状等方面展开讨论,探究BIB探测器的主要工作机制以及器件研发的关键技术,帮助相关研究人员快速了解BIB探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挡杂质带 BIB 红外探测 天文探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