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幻西方”的一种解构——阿瑟·克拉克作品中“沉默巨物”意象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岱 盛政经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作为一种以西方意识形态为背景的类型文艺,科幻小说中长期充斥着以“西方中心论”为特质的话语。而英国作家阿瑟·克拉克则在其科幻创作中,有意无意地呈现了对“科幻西方”的一种解构。这尤其鲜明地体现于他围绕“沉默巨物”意象展... 作为一种以西方意识形态为背景的类型文艺,科幻小说中长期充斥着以“西方中心论”为特质的话语。而英国作家阿瑟·克拉克则在其科幻创作中,有意无意地呈现了对“科幻西方”的一种解构。这尤其鲜明地体现于他围绕“沉默巨物”意象展开的三种美学演绎:通过重新塑造飞船悬停于城市上空的场景,克拉克将欧洲文学中的神学哲思传统与科幻题材相融合;他对外星文明遗迹的描绘,在宏大尺度上消解了西方文明的例外论;他对“太空电梯”的格外推崇,则进一步反映了他在技术时代的浪漫主义理想。以阿瑟·克拉克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真正有价值的科幻创作,需要在解构“科幻西方”的基础上实现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克拉克 科幻小说 科幻西方 意象 沉默巨物
下载PDF
伍尔夫精英主义批评观的美学问题
2
作者 徐岱 张郁茹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0-139,160,F0003,共12页
在以创作意识流小说而成为现代派文学代表人物的同时,伍尔夫以“走向纯粹”和“拥抱高雅”的精英主义文学批评观,确立了她在当代小说诗学中的重要位置。长期以来,相比对她文学创作成就的高度关注,学界在究竟如何评价其文学批评的业绩方... 在以创作意识流小说而成为现代派文学代表人物的同时,伍尔夫以“走向纯粹”和“拥抱高雅”的精英主义文学批评观,确立了她在当代小说诗学中的重要位置。长期以来,相比对她文学创作成就的高度关注,学界在究竟如何评价其文学批评的业绩方面基本停留于空泛的赞美,缺少认真深入的讨论和准确把握。由于对作为一种文化身份的“社会精英”和属于一种阶级意识的“精英主义”两个概念之差异的忽视,我们对伍尔夫精英主义批评观所存在的美学问题视而不见。事实表明,精英文化中蕴含的“超越平庸”品质固然可贵,但渊源于英国贵族文化的精英主义,在根本上是一种以借花献佛方式张扬文化霸权的“西方主义”意识形态。我们有必要对伍尔夫精英主义批评观所存在的美学问题做出认真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夫 文学批评 纯粹性 精英主义
下载PDF
是政治,还是美学?——T.J.克拉克的艺术社会史观 被引量:11
3
作者 沈语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6,共5页
传统的艺术社会史在阶级、意识形态及艺术形式之间假定了某种较为粗陋的关系(比如豪泽尔的阶级决定艺术风格论),正是这个背景衬托出了T.J.克拉克艺术社会史观的独特性:绘画并不能直接表现"阶级"和"意识形态",只有... 传统的艺术社会史在阶级、意识形态及艺术形式之间假定了某种较为粗陋的关系(比如豪泽尔的阶级决定艺术风格论),正是这个背景衬托出了T.J.克拉克艺术社会史观的独特性:绘画并不能直接表现"阶级"和"意识形态",只有当这些范畴影响到绘画的视觉结构,从而改变有关绘画的既定概念(传统和惯例)时,这一点才有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社会史 阶级 意识形态T.J.克拉克
下载PDF
范成大的休闲美学 被引量:2
4
作者 章辉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66-70,共5页
作为文人士大夫中的精英,范成大常以诗词为载体,发表对休闲的见解,其中充满了价值论、工夫论和伦理观的思考。而他本人在休闲实践中又体现了高度的美学境界和道德人格。这对于当代人的休闲文化生活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休闲美学 价值论 工夫论 伦理观 人格美
下载PDF
宜居城市的生态美学解读——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章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生态美学日益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热点。依据生态美学理论,对杭州这个宜居城市进行生态美学的个案解读,发现:杭州以引进自然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平等对话与和谐共存;杭州把自然作为基本审美范畴,重整自然生态和重建人文生态;杭州运用"... 生态美学日益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热点。依据生态美学理论,对杭州这个宜居城市进行生态美学的个案解读,发现:杭州以引进自然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平等对话与和谐共存;杭州把自然作为基本审美范畴,重整自然生态和重建人文生态;杭州运用"绿色原则"来进行日常生活的生态建设,实现了多重生态审美关系;当地居民关注休闲的"精神生态",以高度的生态智慧实现了"生态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宜居城市 休闲
下载PDF
非物质遗产的艺术特点及成因——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章辉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113-119,共7页
美学价值是非遗的重要价值之一。浙江省国家级非遗总数居全国之冠,它们大部分以艺术作品的形态呈现,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本文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门类为经纬,分析了本省各类非遗所呈现的艺术特点,并从地域环境、社会生活、民族心理、审... 美学价值是非遗的重要价值之一。浙江省国家级非遗总数居全国之冠,它们大部分以艺术作品的形态呈现,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本文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门类为经纬,分析了本省各类非遗所呈现的艺术特点,并从地域环境、社会生活、民族心理、审美趣味等方面探寻了这些特点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艺术特点 美学价值
下载PDF
朱敦儒诗词中的休闲美学 被引量:2
7
作者 章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6-31,共6页
朱敦儒是南宋著名词人,从其诗词可以看出:他高度重视休闲的自由之价值,"出红尘"、"胸中无事"、"会良朋、逢美景"的休闲伦理观,展现了对人格美的推崇;他的人格美形态可提炼为"闲旷",并通过旅行... 朱敦儒是南宋著名词人,从其诗词可以看出:他高度重视休闲的自由之价值,"出红尘"、"胸中无事"、"会良朋、逢美景"的休闲伦理观,展现了对人格美的推崇;他的人格美形态可提炼为"闲旷",并通过旅行、游猎,赏花、种植,弹琴、垂钓,饮食、睡眠等休闲活动选择审美方式,达到了高雅而非高蹈,通俗而不庸俗的美学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美学 自由 伦理 人格美
下载PDF
从消遣到审美:英国“小说艺术观”的形成及意义
8
作者 张郁茹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5-84,共10页
现代意义上的英国小说虽然在18世纪就已兴起,但直至19世纪后期,小说才被视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英国“小说艺术观”的形成并未与小说的兴起同步发生,其形成与英国批评界对小说的价值评判有关,同时也受到小说家的“艺术意识”影响。英... 现代意义上的英国小说虽然在18世纪就已兴起,但直至19世纪后期,小说才被视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英国“小说艺术观”的形成并未与小说的兴起同步发生,其形成与英国批评界对小说的价值评判有关,同时也受到小说家的“艺术意识”影响。英国“小说艺术观”萌芽于18世纪,觉醒于维多利亚时代早中期。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小说已经正式成为英国文学界主流的文学形式,“小说艺术观”得以正式形成。梳理英国“小说艺术观”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对英国小说的发展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也能对小说艺术的审美价值、当代意义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产生更深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小说 小说艺术 小说艺术观
下载PDF
矛盾但不对立——从《名誉领事》看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美学观
9
作者 潘一禾 房岑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102,共7页
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在他最满意的小说《名誉领事》中尝试总结了他看似充满矛盾、实则充满张力的现代小说观。通过主人公阅读习惯的描写和与作家朋友的对话,《名誉领事》从观念到"实验"地体现了格林对多个对立选项如... 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在他最满意的小说《名誉领事》中尝试总结了他看似充满矛盾、实则充满张力的现代小说观。通过主人公阅读习惯的描写和与作家朋友的对话,《名誉领事》从观念到"实验"地体现了格林对多个对立选项如跨界阅读与多重身份、冒险小说与严肃文学、传统叙事与现代主义、严酷政治与温暖美学等的交替与交融。格林坚持大叙事传统、同时借鉴现代主义表现手法;汲取侦探和冒险小说的类型写作框架、又加入严肃文学关于善恶生死等重要命题的全新思考;在政治与美学二者间维持动态平衡、创造"作为高尚艺术的冒险小说";格林的小说因此拥有让传统和现代元素相互交融和彼此彰显的独特美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厄姆·格林 《名誉领事》 小说美学 张力
下载PDF
朱敦儒的休闲美学
10
作者 章辉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2年第5期21-26,共6页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打造“休闲”环境、构建休闲社会,创造休闲生活,将成为创意设计界面对的重要课题。章辉先生《朱敦儒的休闲美学》将有助于我们对当代休闲理念的思考;唐骅先生的论文,从摄影角度启示我们对休闲方...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打造“休闲”环境、构建休闲社会,创造休闲生活,将成为创意设计界面对的重要课题。章辉先生《朱敦儒的休闲美学》将有助于我们对当代休闲理念的思考;唐骅先生的论文,从摄影角度启示我们对休闲方式的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社会 朱敦儒 美学 经济文化 科学技术 休闲生活 创意设计 休闲理念
下载PDF
南宋禅法的休闲美学
11
作者 章辉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06-109,121,共5页
默照禅和看话禅是南宋的两种主要禅法。二者的理论都以除束缚、得解脱为目标,崇尚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与现代休闲美学思想相契合。前者以打坐为工夫,倡导合守默静坐与般若观照为一,以获得圆通自在的休闲审美体验。后者反对僵死的静坐,... 默照禅和看话禅是南宋的两种主要禅法。二者的理论都以除束缚、得解脱为目标,崇尚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与现代休闲美学思想相契合。前者以打坐为工夫,倡导合守默静坐与般若观照为一,以获得圆通自在的休闲审美体验。后者反对僵死的静坐,主张从公案中参"活句",明生死大事而得解脱;又反对避世的态度,主张佛儒教义不悖,更显心态圆融通脱。在禅法实践上,二者都摒弃理性思维,反对责求速效,重视从容之美,对当代人的休闲生活具有积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照禅 看话禅 休闲美学
下载PDF
谁之误读?何种出路?--“诗与哲学之争”质问“美学何为”
12
作者 宫宝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8,158,共6页
哲学与艺术之自古以来的争执,需要宗教/美学的调合。人终归是人,他必须面对生活世界,在拯救生命时,诗与哲学和好如初;关键在于,美学此时继续袒露着生命与灵魂的伤与痛。但毋需悲泣,《理想国》原本关乎个体生命质量的"理念论"... 哲学与艺术之自古以来的争执,需要宗教/美学的调合。人终归是人,他必须面对生活世界,在拯救生命时,诗与哲学和好如初;关键在于,美学此时继续袒露着生命与灵魂的伤与痛。但毋需悲泣,《理想国》原本关乎个体生命质量的"理念论",早就在等待着生命的勇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生命 哲学
下载PDF
电影《误杀》的悲剧美学分析
13
作者 刘曼 王千千 《流行色》 2020年第4期117-118,共2页
电影《误杀》是由年轻导演柯汶利执导的一部精彩类型电影,影片从主题构建、故事架构到人物设定都具有研究价值,是华语类型电影现阶段快速走向成熟的标志。影片讲述了在妻女遭遇欺辱误杀警察局局长拉韫儿子素察后,李维杰如何通过从电影... 电影《误杀》是由年轻导演柯汶利执导的一部精彩类型电影,影片从主题构建、故事架构到人物设定都具有研究价值,是华语类型电影现阶段快速走向成熟的标志。影片讲述了在妻女遭遇欺辱误杀警察局局长拉韫儿子素察后,李维杰如何通过从电影中学习的技巧保护全家的故事。形成一切的悲剧源头在于尖锐的社会阶层矛盾,李维杰一家无法通过正常法律手段获得公平,最终单个家庭的悲剧演变成了社会阶层间的对抗。影片影射了许多社会现实问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误杀》 悲剧美学 社会阶层矛盾
下载PDF
艺术哲学的中国“脸谱”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佳峰 《艺术学研究》 2023年第2期23-33,共11页
晚清以降,伴随着西学东渐,中国学术开启现代转型。艺术哲学这一域外新学由此登上中国学术的舞台,展开理论“旅行”,并变换着不同的“脸谱”,次第呈现出有机的艺术哲学、实证的艺术哲学和分析的艺术哲学等不同面相。艺术哲学不断更迭的... 晚清以降,伴随着西学东渐,中国学术开启现代转型。艺术哲学这一域外新学由此登上中国学术的舞台,展开理论“旅行”,并变换着不同的“脸谱”,次第呈现出有机的艺术哲学、实证的艺术哲学和分析的艺术哲学等不同面相。艺术哲学不断更迭的中国“脸谱”既是中国学界对域外新学选择性亲和的产物,也熔铸着中国传统学术因素和时代关切;既是中国现代学术新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折射出中国现代学术新传统之创构依旧是“一项尚未完成的事业”。当下艺术哲学的知识生产迈向成熟尚需在回顾中走出,在继承中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哲学 理论旅行 有机 实证 分析
下载PDF
哲理与文学——论卢梭《爱弥儿》中的小说书写策略
15
作者 李芳凝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6-131,共6页
《爱弥儿》是法国启蒙哲人卢梭的代表性哲理作品,被誉为一部“教育小说”,它融合了理论论述与小说叙事两种书写策略,在文本中呈现出一种论述拖出叙事,叙事承载论述的动态互动模式。在此模式中,小说叙事始终服务于哲理的阐发与接受,实现... 《爱弥儿》是法国启蒙哲人卢梭的代表性哲理作品,被誉为一部“教育小说”,它融合了理论论述与小说叙事两种书写策略,在文本中呈现出一种论述拖出叙事,叙事承载论述的动态互动模式。在此模式中,小说叙事始终服务于哲理的阐发与接受,实现了修辞意义上“劝说”的功能性运用。一方面,小说叙事通过演绎抽象的理论论述,用故事对理论观点进行论证。另一方面,小说叙事将文学想象与虚构内嵌在文本的整体性中,从整体上提升了哲理作品的文学性与美学价值,并借此在读者接受上发挥优势。由此,通过分析《爱弥儿》中独特的小说叙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启蒙时代哲理与文学之间的交互关系,为重估文学在启蒙中的重要价值提供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爱弥儿》 启蒙文学 小说 哲理
下载PDF
人间有味是清欢——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中的身体美学
16
作者 黄建新 《舞蹈》 2024年第5期74-82,共9页
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于2023年7月22日在上海首演,这是舞蹈家沈伟继2021年的浸入式整体艺术现场《融》后的又一力作。随后,《诗忆东坡》在杭州和北京完成了国内演出,并作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风韵”品牌年度项目,于2024年... 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于2023年7月22日在上海首演,这是舞蹈家沈伟继2021年的浸入式整体艺术现场《融》后的又一力作。随后,《诗忆东坡》在杭州和北京完成了国内演出,并作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风韵”品牌年度项目,于2024年3月8日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中心歌剧院和纽约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进行了8场演出。《诗忆东坡》自首演以来,在国内外广受媒体、专家和观众的关注和赞誉。与《融》不同的是,《诗忆东坡》回归了镜框式舞台的呈现方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超现实的视听盛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框式舞台 视听盛宴 身体美学 现代舞 超现实 整体艺术 呈现方式 浸入式
原文传递
物性的诱惑--弗雷德的现代主义立场及其对极简艺术的批判 被引量:23
17
作者 张晓剑 沈语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4-140,146,共8页
现代主义内部运行着不断自我批判的辩证法。但极简艺术走向了"实在主义",将艺术还原到"物性"上;其实质,乃是为了达到一种新型的"剧场性",从而背叛了现代主义。弗雷德由此认为,实在主义乃是在现代主义内... 现代主义内部运行着不断自我批判的辩证法。但极简艺术走向了"实在主义",将艺术还原到"物性"上;其实质,乃是为了达到一种新型的"剧场性",从而背叛了现代主义。弗雷德由此认为,实在主义乃是在现代主义内部产生的对"现代主义辩证法"的误读,其理论根源在于格林伯格的还原论倾向中。从审美现代性这个大背景出发,能更好理解弗雷德的现代主义立场及其对极简艺术的批判,并把握其惯例论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 剧场性 在场性 极简艺术 现代主义
下载PDF
图像与反叙事侵入——罗莎琳·克劳斯的结构主义批评 被引量:8
18
作者 沈语冰 陶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4,共8页
罗莎琳·克劳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经历了"结构主义"转向,将图像纳入"结构"的系统,对图像的形式系统内部的差异性和共时性的强调,与格林伯格目的论式的对现代主义本质的叙说区分开来,并将论说拓展至... 罗莎琳·克劳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经历了"结构主义"转向,将图像纳入"结构"的系统,对图像的形式系统内部的差异性和共时性的强调,与格林伯格目的论式的对现代主义本质的叙说区分开来,并将论说拓展至后现代主义的畛域。她避免将图像诉诸"意图"、"起源"、"作者身份"等概念,试图提升易受忽视的结构主义批评的方法论地位。如果我们不以"反叙事仍然是某种叙事"的本质主义观点来看待克劳斯的研究,那么她的批评方法将显露出一种"历史瞬间的意识"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反叙事 后现代主义 罗莎琳·克劳斯
下载PDF
水平性何以成为新媒介——克劳斯论波洛克满幅绘画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语冰 毛秋月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6-163,共8页
学者罗萨琳·克劳斯认为,杰克逊·波洛克通过在满幅绘画中创造出摆脱具体形象的水平性空间,开创了新的艺术媒介。这一媒介脱离物质的实体层面,成为一套持续发挥效用的模型,启发了之后的极简主义及波普艺术。克劳斯的批评并未完... 学者罗萨琳·克劳斯认为,杰克逊·波洛克通过在满幅绘画中创造出摆脱具体形象的水平性空间,开创了新的艺术媒介。这一媒介脱离物质的实体层面,成为一套持续发挥效用的模型,启发了之后的极简主义及波普艺术。克劳斯的批评并未完全脱离现代主义的经典理论范式,但同时亦呈现为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侧重形式分析的结构主义叙事。其对艺术品的讨论涉及创作者、环境与作品的共同参与,因此显示出比现代主义理论更大的包容性和更强的阐释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克逊·波洛克 罗萨琳·克劳斯 格林伯格 水平性 视觉性 媒介
下载PDF
帝国“遗民”的悲怆与救赎——关于小说《长日留痕》的文化反思 被引量:10
20
作者 丁纾寒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1-136,160,共7页
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在小说《长日留痕》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史蒂文斯是一类极为特殊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帝国"遗民"形象。一方面,他们是旧时代的亲历者和缔造者,参与了那个时代的政治运作和制度运行,见证着帝国的辉煌与成就,也分享... 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在小说《长日留痕》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史蒂文斯是一类极为特殊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帝国"遗民"形象。一方面,他们是旧时代的亲历者和缔造者,参与了那个时代的政治运作和制度运行,见证着帝国的辉煌与成就,也分享其价值与荣耀;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面对时代的没落、文化的更迭,逐步发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虚幻性,逐渐走出过去的阴影,寻求个体的救赎与新生。石黑一雄透过史蒂文斯这样一位帝国"遗民"的心路历程,对一个消逝的时代和文明进行了生动刻画。既对20世纪的人类政治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又对现代性的矛盾与悖论有所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长日留痕》 帝国遗民 文化反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