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株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病毒载量变化的比较
1
作者 王璐 丁明 +5 位作者 杨喆娟 于姜标 夏培华 王秋景 张浙恩 李世波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22期2468-2471,共4页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与2020年普通株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病毒载量变化等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4月24日经舟山海关检测某国际航船上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12例,2020年1月舟山本地(8例)及...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与2020年普通株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病毒载量变化等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4月24日经舟山海关检测某国际航船上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12例,2020年1月舟山本地(8例)及舟山病例关联地区(3例)SARS-CoV-2普通株感染患者11例,比较两种毒株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病毒载量(Ct值)变化等的差异。结果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轻型及普通型8例(中位年龄35.5岁),重型4例(中位年龄39.5岁);主要症状有发热7例、咳嗽6例、嗅味觉减退或消失6例、视力下降5例、关节痛5例;暴露至第1次核酸检测阳性的时间为23.0(21.3,24.0)d;住院时间为54.5(45.8,69.5)d。普通株感染患者轻型及普通型10例(中位年龄40.0岁),重型1例(中位年龄65.0岁);主要症状有咳嗽10例、发热6例、腹泻1例、咽痛1例、咯血1例;暴露至第1次核酸检测阳性的时间为14.0(5.0,15.0)d;住院时间为14.0(10.0,20.0)d。Delta变异株、普通株感染患者入院时胸部CT检查阳性分别为9、10例,两者多表现为双肺下叶周围带斑片状影。与普通株感染患者相比,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7 d内Ct值升高更慢[β=-4.10(SE,1.27),P<0.01]。Delta变异株、普通株感染患者第7、21天核酸转阴率分别为16.7%、33.3%和72.7%、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2020年SARS-CoV-2普通株感染患者比较,国际船员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暴露至第1次核酸检测阳性时间、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病毒载量下降更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Delta变异株 船舶 病毒载量 传染病 传播
下载PDF
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与防护措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林懿 韩明芳 邱薇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0年第23期2914-2917,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与防护措施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9月,选取浙江大学舟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医护人员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防护意识与防护措施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应用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及Pearson相关...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与防护措施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9月,选取浙江大学舟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医护人员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防护意识与防护措施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应用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与防护措施相关性。结果: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得分在4分以上者43例,占71.67%;自我防护意识与防护措施有相关性(r=0.947、0.939,均P<0.01)。不同疾病的感染人数与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防护措施有相关性(r=0.794,P<0.01)。结论: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与防护措施有相关性,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培养,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提高医护人员相关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控制 医师 护士 自我护理 防护 意识 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2011—2018年舟山海岛岱山县新型布尼亚病毒相关病媒生物监测及防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秋景 李世波 +5 位作者 叶凌 王璐 王艳 杨喆娟 郑迪 郑培永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521-526,共6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舟山海岛岱山县新型布尼亚病毒相关病媒生物监测情况,探讨防控策略效果。【方法】2012—2014年采用鼠笼法监测鼠形动物;2015—2018年在岱山县有确诊病例的乡镇采用布旗法监测游离蜱密度,采用体表梳检法监测寄生蜱,所... 【目的】了解浙江省舟山海岛岱山县新型布尼亚病毒相关病媒生物监测情况,探讨防控策略效果。【方法】2012—2014年采用鼠笼法监测鼠形动物;2015—2018年在岱山县有确诊病例的乡镇采用布旗法监测游离蜱密度,采用体表梳检法监测寄生蜱,所有蜱和鼠类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2011—2015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广泛开展健康教育;2016—2018年,实施精准健康教育,化学药剂消杀等综合防控措施。【结果】捕获鼠类5种327只,其中臭鼩鼱172只,占52.60%,黄毛鼠92只,占28.13%。捕获蜱类以长角血蜱为主,占94.20%。其中寄生蜱3种135只,为长角血蜱、镰形扇头蜱和微小牛蜱;游离蜱6种382只,为长角血蜱、镰形扇头蜱、血红扇头蜱、卵形硬蜱、粒形硬蜱和中华硬蜱。2015年5—10月野外蜱密度≥50只/布旗,2016年5月—2018年采用化学药剂消杀后,蜱密度≤50只/布旗。所有蜱和鼠类标本经RT-PCR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特异核酸均为阴性。经精准健康教育后,农村地区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知晓率由32.05%提高到83.33%;预判疫情,提前发布疫情预警告知书70余份。2017年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人数逐年下降,2018年仅为8例。【结论】该地区野外环境中臭鼩鼱为优势鼠种,长角血蜱为优势蜱类。政府牵头、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健康教育、降低居住环境周边蜱密度、适时发送风险预警告示书等综合防控策略取得一定的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病媒生物监测 防控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