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微量元素特性及与茶叶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雅琴 屠幼英 《茶叶通讯》 2023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微量元素是茶叶中含量很低的一类无机成分,但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Mn、Zn、Cu、Se、Rb等五种重要微量元素的特性及影响其含量的因素,阐述了微量元素在成品茶中的含量及其与茶叶品质和功能的关系。本... 微量元素是茶叶中含量很低的一类无机成分,但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Mn、Zn、Cu、Se、Rb等五种重要微量元素的特性及影响其含量的因素,阐述了微量元素在成品茶中的含量及其与茶叶品质和功能的关系。本文旨在为茶园管理中合理施肥以提高茶叶品质及保健功效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微量元素 茶叶品质 保健功效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树嫁接换种技术研究成果初报
2
作者 陶仕科 郑新强 张慧萍 《茶叶》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嫁接换种是老茶园改造的一种方式,可以快速成园,提早开采,在云南被普遍应用。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在嫁接试验小组15年来在云南大叶种茶树嫁接换种技术取得的试验成果。研究表明,嫁接效果与嫁接方式、接穗、砧木和后期管理措施等有关。试验... 嫁接换种是老茶园改造的一种方式,可以快速成园,提早开采,在云南被普遍应用。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在嫁接试验小组15年来在云南大叶种茶树嫁接换种技术取得的试验成果。研究表明,嫁接效果与嫁接方式、接穗、砧木和后期管理措施等有关。试验小组创新或改良的四种新式嫁接换种方法均可以把云南大叶种茶树嫁接成活,且效果均较好。云南大叶种群体既适合做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砧木,也可以在福云6号(中叶种)茶树上嫁接换种,其亲和力强,嫁接树长势好。嫁接后适当遮阴可以提高茶树嫁接成活率,其遮光率以75%~85%为宜。四种嫁接换种方式均可以普遍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 嫁接换种 接穗 砧木 遮阴 嫁接方法
下载PDF
新版浙江省地方标准《龙井茶加工技术规程》(DB33/T 239—2023)解读
3
作者 陆德彪 龚淑英 +1 位作者 范方媛 黄伟红 《中国茶叶》 2024年第4期35-39,共5页
研究介绍了新版浙江省地方标准《龙井茶加工技术规程》(DB33/T 239—2023)修订的背景,解读了新旧版标准在内容上的异同,特别是新版标准基于鲜叶档次细化了机械加工工艺流程,优化调整了部分机制工序与参数,增加了模式图;针对当前龙井茶... 研究介绍了新版浙江省地方标准《龙井茶加工技术规程》(DB33/T 239—2023)修订的背景,解读了新旧版标准在内容上的异同,特别是新版标准基于鲜叶档次细化了机械加工工艺流程,优化调整了部分机制工序与参数,增加了模式图;针对当前龙井茶生产现状,提出了根据鲜叶档次选用合适的工艺流程,鲜叶摊放要兼顾摊放时间、失水速率和含水率,以及应把握好机械加工配套技术等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井茶 加工 标准
下载PDF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对茶叶品质的判别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美丽 唐德松 +3 位作者 张颖彬 康受姈 施梦南 龚淑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91,共8页
采用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方法分析茶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GC-MS)信号,结合感官审评对茶叶品质进行预测判断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大佛龙井、西湖龙井... 采用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方法分析茶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GC-MS)信号,结合感官审评对茶叶品质进行预测判断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大佛龙井、西湖龙井、茉莉花茶、滇红和祁红的判别效果良好,建立的判别函数经10倍交叉验证正确率达100%,回判率达100%。以茶叶等级(价格)为目标函数,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对GC-MS出峰信号进行回归分析,对大佛龙井、茉莉花茶、滇红和祁红的等级(价格)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性依次为0.98、0.94、0.99、0.98,表明利用PLSR分析结合GC-MS对茶叶等级(价格)判别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化学计量学 茶叶品质 香气 判别
下载PDF
浙江省主栽茶树品种工艺白茶的滋味成分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龚淑英 谷兆骐 +5 位作者 范方媛 李春霖 刘婉琼 徐鹏程 陈萍 毛祖法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7-284,共8页
采摘浙农113、春雨1号、春雨2号、迎霜、鸠坑和安吉白茶6个浙江省主栽品种茶树鲜叶,按传统工艺加工白茶,跟踪测定加工过程中茶叶主要滋味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以福鼎大毫茶品种为对照,对所得产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结果表明,萎凋... 采摘浙农113、春雨1号、春雨2号、迎霜、鸠坑和安吉白茶6个浙江省主栽品种茶树鲜叶,按传统工艺加工白茶,跟踪测定加工过程中茶叶主要滋味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以福鼎大毫茶品种为对照,对所得产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结果表明,萎凋过程中茶多酚与儿茶素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升高。福鼎大毫茶的鲜度、苦度、涩度均为最强,安吉白茶甜度最强。浙农113、春雨1号、春雨2号感官审评综合品质最优,且喜好度最高。不同品种白茶间滋味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酯型儿茶素与白茶的苦度、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甜度呈显著负相关,鲜味氨基酸与鲜度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感官审评与滋味品质成分,春雨1号与传统白茶风格最为接近,浙农113与春雨2号可以用于开发浙江白茶新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白茶 滋味定量描述 滋味品质成分 相关性
下载PDF
茶叶色香味品质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陈美丽 唐德松 龚淑英 《茶叶》 2014年第1期7-12,共6页
本文从构成茶叶品质的色泽、香气和滋味三个因子出发,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运用现代仪器及模式识别技术对茶叶品质进行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对茶叶品质更为客观准确的智能化评价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 茶叶 色泽 香气 滋味 品质评价
下载PDF
茶水放置过程中茶叶品质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贾俊辉 沈生荣 《茶叶》 2003年第3期151-154,158,共5页
对茶叶在冲泡放置 2 4小时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的系统分析 ,通过测定茶汤中的茶多酚、氨基酸、茶红素、茶黄素、儿茶素等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 ,探讨茶水在放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上述相关成分 ,冲泡过程中不会造... 对茶叶在冲泡放置 2 4小时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的系统分析 ,通过测定茶汤中的茶多酚、氨基酸、茶红素、茶黄素、儿茶素等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 ,探讨茶水在放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上述相关成分 ,冲泡过程中不会造成茶叶品质的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水 放置过程 茶叶品质 成分 动态变化 冲泡放置 茶多酚 氨基酸 茶红素 茶黄素 儿茶素
下载PDF
茶叶降氟措施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高夫军 陆建良 +3 位作者 梁月荣 张凌云 吴姗 吴颖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36-38,共3页
研究了水处理不同温度和时间对茶叶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水温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 ,茶叶氟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茶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 ,尤其是咖啡因 ,也随之下降。揉捻后的茶叶经 6 0℃的水处理 1m in,茶叶氟含量显著下降 。
关键词 降氟 氟含量 茶叶 咖啡因 保留 延长 研究 品质化学 处理时间 温升高
下载PDF
茶叶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崔峰 骆耀平 陈一心 《茶叶》 2008年第1期2-5,共4页
本文介绍了茶叶贮藏过程中,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环境因素对其品质的影响,以及贮藏中茶叶品质成分,如含水量、氨基酸、茶多酚、叶绿素和维生素等的变化;并对目前生产与研究提出了初步想法。
关键词 茶叶 贮藏 因素 品质
下载PDF
茶叶中自由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圣洲 汤一 《茶叶》 2008年第2期67-69,70,共4页
茶叶不仅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其本身在加工、冲泡、辐射及贮藏过程中也会产生自由基,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之基础上,分析茶叶加工、冲泡和辐射过程中自由基含量之变化,就自由基对茶叶品质形成之影响做出探讨。
关键词 茶叶 自由基 电子自旋共振
下载PDF
茶叶精制加工过程中粉尘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温正军 申瑶 +1 位作者 何升波 赵东 《茶叶》 2017年第4期193-197,共5页
本文综述了在茶叶精制加工过程中茶尘的产生、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对人的可能影响等,分析了目前茶厂除尘设施的效果,并对茶厂除尘过程及减少茶尘产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茶叶精制 茶尘性质 除尘方式
下载PDF
EGCG改善高果糖饮食小鼠代谢紊乱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继红 陈蔚 +1 位作者 丁乐佳 王岳飞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9-410,共12页
为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高果糖饮食诱导代谢紊乱的作用功效及机制,将15只雄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NCD)、高果糖饮食组(HFD)和高果糖补充1%EGCG饮食组(HFE)。饲喂8周后测定小鼠的体质量、能量利用率... 为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高果糖饮食诱导代谢紊乱的作用功效及机制,将15只雄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NCD)、高果糖饮食组(HFD)和高果糖补充1%EGCG饮食组(HFE)。饲喂8周后测定小鼠的体质量、能量利用率、ALT和AST含量及组织形态学染色等参数。ELISA检测肝脏TNF-α、IL-1β、IL-6和肠道IL-6炎症因子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Srebp-1c、Tlr4、Myd88及肠道Zo-1、Tlr4、Myd88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ZO-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试验表明,膳食补充EGCG能够有效抑制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小鼠体重增加、脂肪积累、肝脏及肠道炎症因子释放,并可上调肠壁完整性相关的Zo-1基因表达水平和ZO-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下调肝脏中脂质代谢相关的Srebp-1c基因表达水平,下调肠道和肝脏中炎症相关的Tlr4、Myd88基因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膳食补充EGCG对高果糖饮食诱导的代谢障碍和炎症反应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机理可能与TLR4/MyD88信号通路介导的肠-肝轴调控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食源性肥胖 炎症反应 脂质代谢 肠-肝轴
下载PDF
茶叶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乔如颖 郑新强 +1 位作者 李清声 梁月荣 《茶叶》 2016年第3期135-142,共8页
挥发性化合物不仅是茶叶香气的重要组分,也是影响茶叶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不同茶类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茶叶挥发性化合物形成的重要因素,如茶树品种、生长环境和栽培管理措施、加工工艺及贮藏方式等。文中对茶叶... 挥发性化合物不仅是茶叶香气的重要组分,也是影响茶叶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不同茶类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茶叶挥发性化合物形成的重要因素,如茶树品种、生长环境和栽培管理措施、加工工艺及贮藏方式等。文中对茶叶挥发性化合物的定量检测方法和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与茶叶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香气 感官品质 绿茶 乌龙茶 红茶 白茶
下载PDF
基于地域特征的大叶种茶产业发展研究——以海南五指山为例
14
作者 彭伟伟 王岳飞 周玉景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09-116,共8页
海南五指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不仅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茶叶产区,且是黎苗族核心聚居区,具有典型的地域优势。文章基于五指山的地域特征,分析影响五指山大叶种茶产业发展的外部和内部要素;运用产业融合理论,探索性提出了结合... 海南五指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不仅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茶叶产区,且是黎苗族核心聚居区,具有典型的地域优势。文章基于五指山的地域特征,分析影响五指山大叶种茶产业发展的外部和内部要素;运用产业融合理论,探索性提出了结合地域特征、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国际旅游消费中心4个产业维度,推进五指山大叶种茶在产业结构转型、茶旅融合发展和大叶种茶品牌塑造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为海南五指山大叶种茶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 大叶种茶 地域特征 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联苯菊酯等菊酯类农药在茶叶上使用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瑜 张友炯 +1 位作者 任明兴 卢健 《茶叶》 2015年第4期207-211,217,共6页
不规范使用农药,容易造成茶叶中农药残留,危害茶园环境,影响消费者健康。联苯菊酯是茶园中较为常用的农药。有研究表明,菊酯类农药在茶树上降解量的约45%是由生长稀释引起的。按照推荐浓度施用,7天安全间隔期后残留量可以降低至安全限量... 不规范使用农药,容易造成茶叶中农药残留,危害茶园环境,影响消费者健康。联苯菊酯是茶园中较为常用的农药。有研究表明,菊酯类农药在茶树上降解量的约45%是由生长稀释引起的。按照推荐浓度施用,7天安全间隔期后残留量可以降低至安全限量(5 mg/kg)以下。加工过程中联苯菊酯降低24%左右,主要发生在干燥工序。茶叶中的菊酯类农药在茶汤中浸出较少,绿茶和红碎茶中联苯菊酯在冲泡中分别溶出4.4%和4.6%。通过田间喷施降解剂(包括微生物制剂、氧化剂等)、辐照处理干茶等也有进一步降解联苯菊酯残留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菊酯 残留 降解 安全性
下载PDF
茶叶籽油的品质化学、保健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淑娜 王凯茜 +6 位作者 于飞 陈聪 王飞权 吴媛媛 何普明 屠幼英 李博 《中国茶叶》 2021年第2期10-17,共8页
茶叶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多酚、生育酚、植物甾醇、角鲨烯等活性成分,具有降脂减肥、抗氧化、调节免疫、保护皮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既是一种高营养的健康食用油,也在食品、医药、日化、农业环境、生物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茶叶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多酚、生育酚、植物甾醇、角鲨烯等活性成分,具有降脂减肥、抗氧化、调节免疫、保护皮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既是一种高营养的健康食用油,也在食品、医药、日化、农业环境、生物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就茶叶籽油的理化性质、品质成分、保健功能、应用领域进行综述,以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品质化学 保健功能 应用 综述
下载PDF
茶叶酰基化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蕾玉 葛志伟 +4 位作者 黄艳梅 李博 何普明 屠幼英 吴媛媛 《茶叶》 2020年第1期11-15,共5页
黄酮的酰基化结构可增强产物的稳定性和功效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茶树中酰基化黄酮苷成分不断被分离、纯化和鉴定,其生物活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茶树体中的酰基化黄酮种类、化学结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及其生物... 黄酮的酰基化结构可增强产物的稳定性和功效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茶树中酰基化黄酮苷成分不断被分离、纯化和鉴定,其生物活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茶树体中的酰基化黄酮种类、化学结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及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化黄酮 茶叶 生物活性 分离纯化
下载PDF
开发茶叶多酚类生物化学改良途径的遗传控制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Edward GMamati 梁月荣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89,共9页
茶叶的特征性成分是茶多酚、类黄酮衍生物和咖啡因,茶多酚的基本组成是类黄酮衍生化合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儿茶素;儿茶素与其它类黄酮化合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享有共性,因而具有相似的合成机制。多种植物的广泛研究表明,该生物合成途... 茶叶的特征性成分是茶多酚、类黄酮衍生物和咖啡因,茶多酚的基本组成是类黄酮衍生化合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儿茶素;儿茶素与其它类黄酮化合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享有共性,因而具有相似的合成机制。多种植物的广泛研究表明,该生物合成途径受到决定主要产物的一系列结构和调控基因的严格控制。欲在茶树遗传改良产生最大价值,必须了解茶多酚合成途径的生物化学、分子和遗传控制。本文综述了儿茶素合成过程中类黄酮化合物合成途径和关键基因的最新研究结果,并列举了该途径的知识潜力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儿茶素类 基因表达 生物合成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茶树新梢识别和叶面积计算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丹瑜 金子晶 +5 位作者 陆璐 何卫中 疏再发 邵静娜 叶俭慧 梁月荣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1-702,共12页
基于田间采集的大量茶树春梢生育图片,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利用目标检测算法YOLOv5构建茶树新梢不同生育阶段的识别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进一步探究了Image-J软件处理以及基于Gray值、RGB值、HSV值的阈值切割图... 基于田间采集的大量茶树春梢生育图片,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利用目标检测算法YOLOv5构建茶树新梢不同生育阶段的识别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进一步探究了Image-J软件处理以及基于Gray值、RGB值、HSV值的阈值切割图像处理方法在茶叶面积处理方面的应用,比较了不同方法的准确度和运行效率。结果表明,基于HSV阈值切割法的茶树叶片面积算法准确率在94%以上,表现优于RGB阈值切割法。研究结果为开发茶树新梢生育进度智能识别模型和叶片性状信息提取算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采茶机械的茶芽自动识别模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YOLO 茶树新梢 生育阶段 叶面积 模型构建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茶树类黄酮合成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菲菲 戴彬炜 +5 位作者 陈玮璇 刘俊生 李博 何普明 屠幼英 吴媛媛 《中国茶叶》 2023年第3期8-18,共11页
类黄酮化合物是茶树中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不仅对茶树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还具有抗氧化、降脂减肥、保护肝脏等多种健康功能,是茶叶重要的功能成分。茶树类黄酮组成及含量受环境因素影响显著,并与结构基因及转录因子密切相关。本文围... 类黄酮化合物是茶树中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不仅对茶树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还具有抗氧化、降脂减肥、保护肝脏等多种健康功能,是茶叶重要的功能成分。茶树类黄酮组成及含量受环境因素影响显著,并与结构基因及转录因子密切相关。本文围绕茶树类黄酮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涉及的光照、温度和干旱这3个重要环境因子,从3个层次系统探讨了其对茶树类黄酮物质合成的影响及分子调控机制,为高效利用茶树类黄酮物质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黄酮 茶树 环境因子 结构基因 转录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