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耐药结核分枝杆菌katG、rpoB、embB基因突变特点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敏 范玉美 +2 位作者 盛国平 李君 李锋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耐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结核分枝杆菌katG、rpoB、embB基因突变特点。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PCR-DS)技术检测100株耐... 目的了解浙江省耐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结核分枝杆菌katG、rpoB、embB基因突变特点。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PCR-DS)技术检测100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katG、rpoB、embB基因。结果经PCR-DS检测katG基因突变率达54.8%,以Ser315Thr突变最常见(40.3%);在耐利福平菌株中,rpoB基因突变率达88.9%,以526、531位氨基酸改变最常见,总突变率达77.8%(63/81);在耐乙胺丁醇菌株中,embB基因突变率达60%,以Met306VaI改变最常见(28.9%)。结论PCR-SSCP技术操作简单、检测快速,可作为临床耐药检测的辅助手段;浙江省结核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同国内研究基本一致,各位点突变形式所占比例有自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分布 被引量:3
2
作者 杜鑫淼 冯玉麟 +2 位作者 俞云松 陈文昭 周华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特点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异帕米星、卡那霉素6种抗生素对23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特点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异帕米星、卡那霉素6种抗生素对23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结果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对23株铜绿假单胞菌MIC50、MIC90均为256 mg/L,耐药率分别为100%和91.3%。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妥布霉素及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6.6%、65.2%、69.6%和78.3%。23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4种修饰酶基因,其中aac(3)-Ⅱ基因型12株,aac(6′)-Ⅰ基因型11株,ant(2″)-Ⅰ基因型6株,ant(3″)-Ⅰ基因型9株;12株菌株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基因型,1株菌株同时具有4种基因型。结论成都地区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高,主要有aac(3)-Ⅱ、aac(6′)-Ⅰ、ant(2″)-Ⅰ和ant(3″)-Ⅰ四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耐药性
下载PDF
注射用前列地尔与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早期慢性重型肝炎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连豫苞 何剑琴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81-883,共3页
目的 :观察注射用前列地尔 (PGE1 CD)与前列地尔注射液 (Lipo PEG1)治疗早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4 3例早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病人分 3组 ,3组病人均予相同的基础治疗。Lipo PGE1组 5 0例 ,加用Lipo PGE12 0 μg +5 %葡萄... 目的 :观察注射用前列地尔 (PGE1 CD)与前列地尔注射液 (Lipo PEG1)治疗早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4 3例早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病人分 3组 ,3组病人均予相同的基础治疗。Lipo PGE1组 5 0例 ,加用Lipo PGE12 0 μg +5 %葡萄糖注射液 4 0mL ,微泵静脉注射 ,qd×2 8d。PGE1 CD组 5 3例 ,加用PGE1 CD 0 .1mg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 ,iv ,gtt ,qd× 2 8d。对照组 4 0例 ,仅予基础治疗。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Lipo PGE1组为 6 6 % ,PGE1 CD组为 5 6 % ,对照组为 35 %。Lipo PGE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1)。不良反应率Lipo PGE1组为 18% ,PGE1 CD组为 5 7% ,对照组为 0。 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PGE1 CD与Lipo PGE1治疗早期慢性重型肝炎安全而有效 ,而Li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前列腺素E类 前列地尔 微球体
下载PDF
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菌群和内毒素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兰娟 肖党生 +3 位作者 吴仲文 杨青 傅素珍 陈春雷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菌群及内毒素的动态变化。 方法 腹腔注射半乳糖胺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10只;B组12只,C组18只(均为肝衰竭大鼠)。实验开始时(A组)、造模后24 h(B组)和48 h(C组)分别处死... 目的 研究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菌群及内毒素的动态变化。 方法 腹腔注射半乳糖胺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10只;B组12只,C组18只(均为肝衰竭大鼠)。实验开始时(A组)、造模后24 h(B组)和48 h(C组)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并检测肝功能,定性、定量分析空肠、回肠及结肠菌群,定量测定门静脉、右心室血,回肠及结肠内毒素。 结果 肝功能检测显示:B组大鼠的肝脏损伤最为严重;与B组相比,C组大鼠的肝功能开始好转。肠道菌群分析显示:B组大鼠肠道内肠杆菌科细菌显著增加(空肠、回肠间,P<0.01;结肠间,P<0.05)、乳酸杆菌下降(P<0.01);与B组相比,C组空肠和结肠内的肠杆菌科细菌出现下降(P<0.05)、乳酸杆菌增加,以空肠为显著(P<0.05)。内毒素测定表明B组回肠内毒素增加(P<0.05);C组空肠和回肠内毒素继续增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门静脉内内毒素在B组最高,与A、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存在菌群失调、肠杆菌科细菌过度生长,菌群失调程度与肝损伤程度有关;肠道菌群失调伴有回肠和结肠内内毒素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大鼠 肠道菌群 内毒素 检测 肝功能
原文传递
血清降钙素原与内毒素对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立 盛吉芳 +2 位作者 郑春华 邵婷婷 金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内毒素(ETX)水平对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的诊断效果,为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于医院治疗的134例肝硬化伴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腹水细菌培养结果,分为腹水感染...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内毒素(ETX)水平对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的诊断效果,为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于医院治疗的134例肝硬化伴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腹水细菌培养结果,分为腹水感染组61例及非腹水感染组73例,采用ELISA方法和偶氮显色基质法检测两组患者的PCT及ETX水平;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61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肝硬化腹水患者,检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为主;腹水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及ETX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腹水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确定PCT及ETX的诊断阈值分别为0.5ng/ml、10pg/ml;PCT及ETX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为93.44%、81.97%,特异度分别为为84.93%、90.91%;PCT及LPS在诊断腹水感染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3、0.901。结论血清PCT和ETX水平对腹水感染的诊断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诊断腹水感染快速而准确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内毒素 肝硬化 腹水感染
原文传递
粪便DNA抽提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仲文 韩樱 +3 位作者 鲁海峰 李兰娟 盛吉芳 左健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比较国际主要微生态实验室4种常用的核酸抽提方法获得的粪便 DNA 的质量。方法采用针对目的细菌(总细菌、类杆菌.普氏杆菌属组、双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及肠球菌)16s rDNA 的特异性引物及实时定量 PCR 方法,分析 QIAamp粪便 DNA 试... 目的比较国际主要微生态实验室4种常用的核酸抽提方法获得的粪便 DNA 的质量。方法采用针对目的细菌(总细菌、类杆菌.普氏杆菌属组、双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及肠球菌)16s rDNA 的特异性引物及实时定量 PCR 方法,分析 QIAamp粪便 DNA 试剂盒法(QIA 法)、FastDNAKit 试剂盒法(Fast 法)、酚-氯仿-玻璃珠击打法(酚-氯仿-玻珠法)及 QIAampDNA 粪便试剂盒+玻璃珠击打法(QIA+玻珠法)4种方法抽提获得的10份人粪便 DNA 的质与量。结果通用引物特异性扩增粪便总 DNA,发现4/10份由酚-氯仿-玻珠法获得的粪便 DNA 中存在 PCR 抑制剂,过柱纯化后 PCR 抑制现象消失。实时定量 PCR 检测粪便总细菌量,以 QIA 法与 QIA+玻珠法获得的量最高(分别为12.16±0.18,12.05±0.48),而 Fast 法与酚-氯仿-玻珠法获得的粪便细菌量(分别为11.26±0.40,11.21±0.16)与 QIA 法相比显著低下(均 P<0.05)。采用 QIA 法(11.63±O.23,8.68±0.51)及 QIA+玻珠法(11.67±0.56,8.77±0.56)抽提获得的粪便类杆菌-普氏杆菌及肠杆菌科细菌的 DNA 量显著高于 Fast 法(10.67±0.47,7.39±0.51)及酚-氯仿-玻珠法(10.65±0.33,7.40±0.18)(均 P<0.05)。对于双歧杆菌,酚-氯仿-玻珠法获得的量显著低下。但对肠球菌而言,以 Fast法获得的量最高。结论实时定量 PCR 检测结果表明,QIA 法及 QIA+玻珠法获得的粪便 DNA 质与量总体上优于 Fast 法及酚-氯仿-玻珠法,但根据不同的目的细菌群对象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DNA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前S2基因变异的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兰娟 吴炜 +1 位作者 陈瑜 盛吉芳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3-303,共1页
关键词 重型乙型肝炎 血清 HBV S2基因变异 观察
原文传递
Treatment of hepatic failure with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兰娟 杨芊 +6 位作者 黄建荣 徐小微 陈月美 陈亚冈 马伟杭 陈智 傅素贞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9期45-49,106,共6页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failure. Methods 235 cases of hepatic failure were treated with ALSS in our hospital. All data were ...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failure. Methods 235 cases of hepatic failure were treated with ALSS in our hospital. All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The effectiveness of ALSS treatment was compar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ages (i.e., early, middle and end stages). Results 108 patients survived after therapy of ALSS. After each ALSS treatment, the liver function of these patients was greatly improved, the serum endotoxin and HBV-DNA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aromatic amino acids (AAA) such as methionine decreased while the ratio of 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 and aromatic amino acids (BCAA/AAA ratio) increased; patients treated with ALSS in the early or middle stages of disease had much higher survival rates than patients in the end stage of disease.Conclusion ALSS is a reliable therapy for advanced liver diseases and treatment at early or middle stages is appropri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liver · hepatic failure · treatment
原文传递
骨髓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宏 范骏 +5 位作者 张旋 陈晓明 胡建华 高海女 杨美芳 马伟杭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1-582,共2页
自20世纪50~60年代成功开展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手术以来,骨髓移植为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经过半过多世纪的发展,骨髓移植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配型困难、医疗费用高昂和移植后相关的并发... 自20世纪50~60年代成功开展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手术以来,骨髓移植为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经过半过多世纪的发展,骨髓移植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配型困难、医疗费用高昂和移植后相关的并发症。其中移植后相关的并发症中,除移植物抗宿主的排斥反应外,又以感染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骨髓移植手术 实验室检测 移植术后 血液系统疾病 移植物抗宿主 同种异体 医疗费用
原文传递
生物人工肝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滟珊 李兰娟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生物人工肝(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BAL)是将肝细胞培养在体外生物反应器中,当患者血流流过反应器时,通过半透膜或直接接触的方式与培养的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使其中的肝细胞发挥解毒、合成、生物转化等功能,从而达到支持和治疗... 生物人工肝(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BAL)是将肝细胞培养在体外生物反应器中,当患者血流流过反应器时,通过半透膜或直接接触的方式与培养的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使其中的肝细胞发挥解毒、合成、生物转化等功能,从而达到支持和治疗目的。它不仅具有肝特异性解毒功能,而且还能参与三大物质代谢、分泌促进肝细胞生长的物质等,可有效替代肝脏的解毒功能和合成功能,并可预防肝性脑病、肝昏迷和脑水肿,可作为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前的过渡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人工肝 肝细胞 细胞培养 生物反应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