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麦注射液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钱健 朱建华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6期475-477,共3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血管环的直接作用;对苯肾上腺素(PE)或氯化钾(KCl)所引发血管收缩作用的影响;对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所引发血管收缩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血管环的直接作用;对苯肾上腺素(PE)或氯化钾(KCl)所引发血管收缩作用的影响;对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所引发血管收缩作用的影响;对乙酰胆碱(ACh)所引发血管舒张作用的影响。结果参麦注射液对血管环无明显的直接作用;对PE和KCl引发的收缩均有明显的抑制(P<0.05或<0.01);对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所引发收缩作用均有明显的抑制(P<0.01);对ACh所引发的舒张作用有明显的抑制(P<0.05或<0.01)。结论参麦注射液既能抑制PE和KCl对血管环所引起的收缩作用,又能抑制ACh对血管环所引起的舒张作用,有双向调节血管张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主动脉
下载PDF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对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来蕾 陈君柱 +2 位作者 尚云鹏 王兴祥 张芙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对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成功施行PBMV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窦性心律21例,心房颤动9例)术前、术后20 min及术后24 h的血浆BNP浓度,与8例对照者比较,并将BNP浓度与血... 目的:观察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对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成功施行PBMV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窦性心律21例,心房颤动9例)术前、术后20 min及术后24 h的血浆BNP浓度,与8例对照者比较,并将BNP浓度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术前3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者(P<0.01);且与平均左心房压(r=0.441,P< 0.05)和肺动脉压(r=0.488,P<0.01)呈正相关。心房颤动患者与窦性心律患者BNP浓度无明显差异。术后20 mim及术后24 h窦性心律患者BNP浓度较术前显著下降(P均<0.05),术后24 h左心室舒张末容量(P<0.01)和每搏输出量(P<0.05)较术前相应增加,左心室舒张末压不变;术后20 min的BNP浓度变化与平均左心房压变化(r=0.696,P <0.01)及肺动脉压变化(r=0.456,P<0.05)呈正相关。术后心房颤动患者BNP浓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左心室舒张末容量和每搏输出量相应不变,左心室舒张末压术后20 min较术前增加(P<0.01)。结论: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NP浓度升高和左心房压及肺动脉压升高相关。心脏节律对球囊扩张术后血浆BNP的变化起重要作用,BNP是反映窦性心律患者球囊扩张术后左心房压及肺动脉压变化的敏感指标,但这一指标不适用于心房颤动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B型利钠肽
下载PDF
防治血栓,该选华法林还是阿司匹林
3
作者 田颖 来江涛 +1 位作者 周联生 杨春霞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6年第11期36-39,共4页
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阿司医林和华法林都是经常听闻甚或要经常用到的药物。二者均是抗血栓药物,但作用机制不一样。那么,同样是预防血栓,什么情况下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什么情况下需要服用华法林呢?阿司匹林和华法林能不能互相... 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阿司医林和华法林都是经常听闻甚或要经常用到的药物。二者均是抗血栓药物,但作用机制不一样。那么,同样是预防血栓,什么情况下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什么情况下需要服用华法林呢?阿司匹林和华法林能不能互相替换?两种药能不能一起吃呢?本期专家评药,我们聚焦这两种抗血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药物 阿司匹林 华法林 防治 脑血管病患者 防血栓 服用
下载PDF
普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蓝建明 夏淑东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75-676,共2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壁炎症反应,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过程。普伐他汀是一种新型的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近年来研究已证实,... 近年来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壁炎症反应,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过程。普伐他汀是一种新型的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近年来研究已证实,其辅助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不良反应轻,但其对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国内外鲜有报道。本文通过观察普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炎性细胞因子 普伐他汀 血浆 血脂正常 血管壁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水平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Bayés综合征:房间传导阻滞与室上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2
5
作者 林雪琪 郑良荣 严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148-151,共4页
房间传导阻滞不仅是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临床病症,目前认为其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尽管有证据表明早期治疗房间传导阻滞可能有益,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现系统性回顾Bayés综合征的临床基本情况。
关键词 Bayés综合征 房间传导阻滞 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下载PDF
Ang-(1-12)/Chymase轴:新型胞内分泌机制为治疗开辟新方向
6
作者 吴佳欣 谢旭东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8期1090-1094,共5页
随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肽谱的逐渐丰富,传统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正在经历重大的修正。研究发现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对心脏疾病的有益作用低于预期,这导致新的由非肾素途径介导的、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组织/细胞依... 随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肽谱的逐渐丰富,传统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正在经历重大的修正。研究发现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对心脏疾病的有益作用低于预期,这导致新的由非肾素途径介导的、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组织/细胞依赖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形成机制的提出。现综述血管紧张素-(1-12)是细胞内血管紧张素Ⅱ的主要替代底物,独立于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糜蛋白酶作为转化酶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12) 糜蛋白酶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肽 胞内分泌
下载PDF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
7
作者 王齐增 夏淑东 +2 位作者 邵健智 郑琳 范宸榕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06-407,410,共3页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间的相关性,为临床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纳入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入院健...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间的相关性,为临床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纳入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入院健康且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20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并统计各基因频率。结果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基因频数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显性遗传模式分析提示,研究组A等位基因型(AA+AG)频率46.0%较对照组58.0%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6,P=0.01;研究组AG基因型频率14.0%明显低于对照组26.0%,χ~2=26.20,P=0.00;研究组GG基因型频率54.0%明显高于对照组42.0%,χ~2=5.76,P=0.01;研究组G基因频率62.0%与对照组56.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基因频率38.0%与对照组4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AA基因频率30.0%与对照组3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A/G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发病存在紧密联系,且A等位基因可能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 基因多态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蓝建明 夏淑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19期2976-2978,共3页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CHF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强心、利尿和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CHF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强心、利尿和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初始剂量3.125 ag,2次/d,逐渐递增加量,直至维持量25mg,2次/d,连用1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血浆TNF-α、IL-1和IL-6均较前明显下降(t=3.02、3.17、2.97、2.26、2.25、2.21,均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t =2.32、2.35、2.29,均P<0.05);同时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x2 =4.18,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再次住院率(6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6.11%)(x2=4.50,P<0.05),但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P>0.05).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CHF安全有效,能降低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6水平,减少患者的再次住院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细胞因子类 卡维地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