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后并发穿孔、出血及胰腺炎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章光锋 秦运升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期29-30,共2页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检出率越来越高。十二指肠腺瘤及不典型增生等需要积极处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较传统外科手术风险低,术后少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已成为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的首选...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检出率越来越高。十二指肠腺瘤及不典型增生等需要积极处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较传统外科手术风险低,术后少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已成为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1-2],术后同时出现多种并发症的患者较少见。现报道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穿孔及胰腺炎的患者1例,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 消化道穿孔 术中出血 胰腺炎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成像
下载PDF
纳秒脉冲电场通过破坏线粒体诱导心肌消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胜军 陈若诗 +2 位作者 陈新华 滕鹏 马量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5期25-30,共6页
目的通过纳秒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nsPEF)对体内外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探讨其对细胞凋亡及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并通过转录组研究进一步探讨机制。方法利用0~20 kV/cm场强对体外H9c2心肌细胞进行各50次电击的消融试... 目的通过纳秒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nsPEF)对体内外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探讨其对细胞凋亡及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并通过转录组研究进一步探讨机制。方法利用0~20 kV/cm场强对体外H9c2心肌细胞进行各50次电击的消融试验,确定能实现有效细胞凋亡的参数,进一步在此参数下进行小鼠心肌消融及转录组研究。结果15 kV/cm场强+50次电击体外心肌细胞在0、24、48 h的凋亡率分别为62.3%、78.8%、80.6%,可见消融区域线粒体膜结构明显破坏,诱导心肌细胞进入凋亡调控,导致心肌细胞释放细胞色素c;小鼠心肌完全消融率达76.2%。结论15 kV/cm场强+50次电击通过破坏线粒体诱导心肌凋亡并最终实现消融区域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且不影响心脏周围的其他组织,可作为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消融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电场 心肌细胞 心房颤动 线粒体 凋亡
下载PDF
纳秒脉冲电场在肝脏肿瘤消融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杜梦茹 马若男 +3 位作者 季振宇 华浅近 陈新华 庄杰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5期49-55,共7页
纳秒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sed Electric Field,nsPEF)作为一种新型的实体肿瘤消融物理因子,在肝癌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进展到临床研究阶段。大量研究表明,nsPEF不仅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消融肝脏肿瘤,还能激发机体的先天和适... 纳秒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sed Electric Field,nsPEF)作为一种新型的实体肿瘤消融物理因子,在肝癌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进展到临床研究阶段。大量研究表明,nsPEF不仅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消融肝脏肿瘤,还能激发机体的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抑制肝脏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本文对nsPEF在肝脏肿瘤消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尚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进行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nsPEF肝脏肿瘤消融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电场 肝脏肿瘤 不可逆电穿孔 非热肿瘤消融
下载PDF
肝移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60
4
作者 郑树森 俞军 张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4,共3页
作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肝移植近年在国内发展迅速。叙述了肝移植在国内的最新发展成果,包括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杭州标准的确立;挽救性肝移植及降期治疗在肝癌肝移植中的最新应用;肝移植联合人工肝技术治疗急性... 作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肝移植近年在国内发展迅速。叙述了肝移植在国内的最新发展成果,包括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杭州标准的确立;挽救性肝移植及降期治疗在肝癌肝移植中的最新应用;肝移植联合人工肝技术治疗急性重症肝衰竭的进展;活体肝移植技术创新和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移植在中国的突破性发展。面临器官短缺,应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规范的器官捐献体系,在造福于广大人民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器官移植学界在国际上的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肿瘤 肝功能衰竭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振宇 王伟林 方哲平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通过对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肝癌中表达的研究,探讨CD147和MMP-9与肝癌细胞浸润和转移以及预后之... 目的:通过对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肝癌中表达的研究,探讨CD147和MMP-9与肝癌细胞浸润和转移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47和MMP-9在83例肝细胞肝癌标本及15例正常肝脏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MMP-9和CD147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和68.7%,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6.7%和0%,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7和MMP-9的表达与肝癌的肿块大小、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的表达水平及Child-Pugh分级无相关性。CD147和MMP-9表达为阳性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低于表达为阴性患者的生存期。CD147在肝癌中的表达与MMp-9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MMP-9和CD14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呈正相关,通过检测它们的表达将有助于综合判断肝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 CD147 明胶酶B
下载PDF
纳秒脉冲电场肿瘤电消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岑超 陈新华 郑树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8-683,共6页
近年来,纳秒脉冲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不断深入与发展,但是其治疗的细胞学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在学术界存在各种假说和理论。研究证实,纳秒脉冲电场可以穿透细胞膜形成纳米孔,引起钙离子内流;也可作用于细胞内膜,引起内质网损伤... 近年来,纳秒脉冲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不断深入与发展,但是其治疗的细胞学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在学术界存在各种假说和理论。研究证实,纳秒脉冲电场可以穿透细胞膜形成纳米孔,引起钙离子内流;也可作用于细胞内膜,引起内质网损伤、线粒体膜电位差的改变;进一步还可以损伤细胞微丝骨架,导致细胞形态的变化。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围绕纳秒脉冲电场对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电穿孔 辐射 电离 激光 细胞/辐射效应 综述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地塞米松致严重过敏性皮炎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4
7
作者 卞丽芳 陈黎明 罗旭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0期57-58,共2页
地塞米松作为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它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抗休克、免疫抑制等作用。该药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包括骨质疏松、库欣综合征、消化性溃疡、精神症状、低血钾综合征等等;但短期使用的不良反应... 地塞米松作为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它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抗休克、免疫抑制等作用。该药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包括骨质疏松、库欣综合征、消化性溃疡、精神症状、低血钾综合征等等;但短期使用的不良反应很少被发现。地塞米松具有强抗过敏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敏反应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因而在临床用药时易忽视由于其药物本身导致的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栓塞术 地塞米松过敏 皮炎 护理
下载PDF
胰管结石85例的内镜诊治 被引量:3
8
作者 秦运升 李兆申 +3 位作者 孙振兴 吴仁培 王娜 姚银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1754-1755,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行胰管造影(ERCP)在胰管结石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1998-07/2003-12经ERCP诊治的85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 结果:85例患者共行137次ERCP检查,诊断准确100%. 59例胰管结石经乳头括...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行胰管造影(ERCP)在胰管结石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1998-07/2003-12经ERCP诊治的85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 结果:85例患者共行137次ERCP检查,诊断准确100%. 59例胰管结石经乳头括约肌切开(EPST)或胰管括约肌切开(EPS)取石或置入胰管支架而得到成功治疗.18例经ERCP 结石取净,腹痛近期缓解率为88.9%,远期缓解率为81.2%; 26例置入支架患者的腹痛近期缓解率80.7%,远期缓解率66.7%;10例EPST后探条扩张、部分取石、ENPD引流患者的近期缓解率70%.并发症发生率为9.4%(8/85),1例发生术后胰腺炎. 结论:ERCP是诊断胰管结石的主要手段,经ERCP治疗胰管结石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特点,可作为胰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管结石 内镜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3对胰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敬强 林胜璋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08-311,322,共5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甙Rg3对胰腺癌血管生成拟态作用。方法体外用鼠尾I型胶原蛋白建立三维培养体系,观察胰腺癌SW-1990、Panc-1、Bxpc-3、MiaPaCa-2四株细胞株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能力,应用PASR染色筛选出能够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细胞株;用该株... 目的探究人参皂甙Rg3对胰腺癌血管生成拟态作用。方法体外用鼠尾I型胶原蛋白建立三维培养体系,观察胰腺癌SW-1990、Panc-1、Bxpc-3、MiaPaCa-2四株细胞株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能力,应用PASR染色筛选出能够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细胞株;用该株细胞建立体外模型,不同浓度人参皂甙Rg3(0、25、50、100、200μmol/L)处理模型,观察人参皂甙Rg3对该细胞株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进一步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管生成拟态相关指标MMP-2、MMP-9表达。结果胰腺癌SW-1990、Panc-1、Bxpc-3、MiaPaCa-2四株细胞株中,SW-1990在体外用鼠尾I型胶原蛋白建立三维培养体系中培养72 h后能够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荧光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MMP-2和MMP-9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下降:与空白组相比,各用药组MMP-2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25μmol/L组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0μmol/L组、100μmol/L组、200μmol/L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能够抑制胰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下调MMP-2和MMP-9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细胞株 血管生成拟态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建荣 刘天奇 +1 位作者 郑树森 董小锋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6期529-533,共5页
肝癌的复发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血管包绕肿瘤细胞巢(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的转移方式无法用上皮-间质转化(EMT)理论来解释,其可以内皮细胞包绕肿瘤细胞团的形式发生整体转移,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不会发生EMT,VETC癌巢型肝细胞... 肝癌的复发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血管包绕肿瘤细胞巢(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的转移方式无法用上皮-间质转化(EMT)理论来解释,其可以内皮细胞包绕肿瘤细胞团的形式发生整体转移,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不会发生EMT,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更易发生转移,转移效率更高,术后更易复发,预后更差。该文对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的分型、分子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评价和介绍,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及研究人员对该类肝癌诊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包绕肿瘤细胞巢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早期凋亡的T淋巴细胞诱导生成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文瑾 郑树森 谢海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17-1822,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凋亡T淋巴细胞的抑制性免疫调节性能。方法:采用定时紫外线照射诱导T淋巴细胞早期凋亡,深低温反复冻融获得坏死T淋巴细胞。体外诱导、纯化并培养骨髓源性不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imDCs分别和早期凋亡或坏死T淋巴细胞共... 目的:探讨早期凋亡T淋巴细胞的抑制性免疫调节性能。方法:采用定时紫外线照射诱导T淋巴细胞早期凋亡,深低温反复冻融获得坏死T淋巴细胞。体外诱导、纯化并培养骨髓源性不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imDCs分别和早期凋亡或坏死T淋巴细胞共培养。用流式细胞仪、双夹心ELISA、[3H]掺入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方法分析imDCs吞噬早期凋亡或坏死T淋巴细胞后,在不同处理条件下,MHC-Ⅱ、CD40、CD80、CD86的表达水平、分泌IL-12p70以及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结果:imDCs和坏死细胞碎片共培养后明显趋于成熟,其MHCⅡ和CD40、CD80、CD86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分泌较高水平的IL-12p70;和同种异体处女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显著刺激处女T淋巴细胞增殖。imDCs和早期凋亡的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其MHC-Ⅱ、CD40、CD80和CD86的表达维持较低水平;仅分泌较低水平IL-12p70;和同种异体处女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不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此外,早期凋亡的T淋巴细胞孵育上清显著抑制了吞噬坏死细胞碎片后的imDCs表达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当TGFβ1中和抗体和早期凋亡T淋巴细胞同加入imDCs,在表达MHC-Ⅱ、CD40、CD80、CD86,分泌IL-12p70,刺激处女T淋巴细胞增殖等方面和吞噬坏死T淋巴细的DCs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凋亡T淋巴细胞通过释放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诱导imDCs呈现出耐受性DCs(TolDCs)的免疫表型及生物学特征,从而发挥抑制性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T淋巴细胞 树突细胞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脯氨酸羟化酶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巧妹 王伟林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脯氨酸羟化酶3(prolyl hydroxylase 3,PHD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103例HCC...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脯氨酸羟化酶3(prolyl hydroxylase 3,PHD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103例HCC组织、14例癌旁肝组织和13例正常肝组织中HIF-1α和PHD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间的关系。结果:HIF-1α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其阳性表达与肿瘤最大径、脉管瘤栓、术后2年生存率、肿瘤分级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正常肝组织不表达HIF-1α。PHD3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其在HCC中阳性表达与脉管瘤栓、肿瘤分级和术后2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HIF-1α和PHD3阳性表达组病人术后生存期较阴性表达组明显缩短。COX多因素分析显示,HIF-1α和PHD3阳性表达是HC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HIF-1α和PHD3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对HCC中HIF-1α、PHD3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判断HCC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缺氧诱导因子 脯氨酸羟化酶 预后
下载PDF
2015年世界肿瘤介入大会热点解读
13
作者 靳勇 孙军辉 +1 位作者 土尔干·艾力 陈新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4-356,共3页
世界肿瘤介入大会( World ConferenceInterventional Oncology, WCIO)是代表世界肿瘤介入治疗领域最高水平的会议之一,每年召开一次。2015 年5 月6—9 日2015 年世界肿瘤介入学术大会(WCIO2015)在纽约中城希尔顿大酒店举行。本届... 世界肿瘤介入大会( World ConferenceInterventional Oncology, WCIO)是代表世界肿瘤介入治疗领域最高水平的会议之一,每年召开一次。2015 年5 月6—9 日2015 年世界肿瘤介入学术大会(WCIO2015)在纽约中城希尔顿大酒店举行。本届会议由日本放射学会、韩国放射学会、亚太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会和美国放射介入学会共同主办,邀请了来自美国、欧洲及亚太地区在肿瘤介入诊疗领域享有盛誉的顶级专家进行主题演讲,展示了目前肿瘤介入以及相关领域最新治疗指南、学术进展和临床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肿瘤 肝肿瘤 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9
14
作者 沈庆华 蒋智军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缙云分院2003年7月至2016年1月LC术后胆漏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胆漏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缙云分院2003年7月至2016年1月LC术后胆漏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胆漏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中,9例经过非手术治疗好转,10例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3例放置鼻胆管引流,3例行再次腹腔镜下探查处理、2例行乳头切开,1例放置鼻胆管引流术后合并有胆道狭窄,给予行ERCP放置胆道支架治疗后好转,2例合并有严重胆道损伤,再次手术后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均治愈出院。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或钛夹脱落、迷走胆管损伤、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漏、副肝管损伤、肝外胆管损伤等是导致LC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结论术中对于胆囊管、肝总管等部位解剖,术前常规MRCP以及必要时术中胆道造影,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可有效减少LC术后胆漏的发生,术后及时B超介入下的穿刺引流以及ERCP是目前处理胆漏的最主要的方式。再次腹腔镜下探查手术处理也是很好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漏 处理措施
下载PDF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方向——注重质量、严格规范、谋求精准、融汇大数据
15
作者 郑树森 《手术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1-2,7,共3页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2015年中国的器官移植又走过了发展的一年。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数代人的艰辛努力,中国器官移植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数量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的器官移植发展迈人了新的历史阶段。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行业管理 精准医疗 大数据
下载PDF
预防Whipple术后鼻空肠营养管堵管的集束化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艳 陈黎明 卞丽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9期55-56,共2页
总结了对2014年1月~4月本院肝胆胰外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鼻空肠营养治疗的患者采取一系列集束化护理策略以防止鼻空肠营养管堵管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专业知识宣教和护理安全培训、导管护理、使用肠内营养输液泵、妥善固定鼻空肠营... 总结了对2014年1月~4月本院肝胆胰外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鼻空肠营养治疗的患者采取一系列集束化护理策略以防止鼻空肠营养管堵管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专业知识宣教和护理安全培训、导管护理、使用肠内营养输液泵、妥善固定鼻空肠营养管、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等。认为采取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防止胰十二指肠术后鼻空肠营养管堵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PPLE术 鼻空肠营养管 堵管 集束化护理
下载PDF
吸刮-辨认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吴卫林 盛步南 +2 位作者 祝慧鹏 蒋三发 黄邦保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30-1331,共2页
目的介绍吸刮-辨认技术在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应用。方法 2004年11月~2010年6月,采用此方法共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46例,每例患者利用普通吸引器对胆囊三角进行吸刮钝性解剖,再通过"象鼻征"辨认胆囊管,即明确... 目的介绍吸刮-辨认技术在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应用。方法 2004年11月~2010年6月,采用此方法共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46例,每例患者利用普通吸引器对胆囊三角进行吸刮钝性解剖,再通过"象鼻征"辨认胆囊管,即明确肝总管和胆总管后再离断胆囊管。结果该组患者无胆道损伤发生;13例中转开腹,随访3个月~3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利用普通吸引器采用吸刮-辨认技术能效防止术中胆道损伤,这种方法简单易学,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中胆道损伤 吸刮-辨认技术
下载PDF
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组合的GPC3双夹心化学发光法在临床的初步应用
18
作者 谢春梅 张轩煜 +1 位作者 王从容 徐伟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300,共8页
目的:探讨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双夹心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试剂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肝细胞癌(HCC)血清学的临床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本课题前期研制的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GPC3夹心化学发光法诊断试剂检测HCC、肝... 目的:探讨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双夹心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试剂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肝细胞癌(HCC)血清学的临床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本课题前期研制的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GPC3夹心化学发光法诊断试剂检测HCC、肝内胆管癌、胃癌、肺癌、乳腺癌、正常人群等患者血清GPC3水平,同时用GPC3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上述疾病患者的肿瘤组织,同时分析甲胎蛋白(AFP)和本实验方法对HCC的诊断效能,进一步分析GPC3表达于不同细胞结构部位与血清水平关系.结果: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GPC3双夹心化学发光试剂盒检测HCC组GPC3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21倍,P值均小于0.01),与GPC3 IHC结果相一致.联合GPC3和AF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明显高于单一标志物(GPC3和AFP的AUC分别为0.899和0.821,P值均小于0.05)的诊断价值.GPC3主要表达于胞膜和混合表达(胞膜和胞质),且所有胞膜和混合表达阳性患者血清样本的GPC3均高水平表达.结论: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GPC3双夹心化学发光试剂盒具有良好的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有可能用于HCC的鉴别诊断,且对分析GPC3胞膜型HCC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提供更多诊断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 肝细胞癌 化学发光法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改善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临床诊断和治疗——附病理确诊74例临床资料分层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剑 李仲洋 +4 位作者 孙亚辉 黎东明 张启逸 王北 黄业宁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临床面临的诊治困惑和改善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8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临床资料齐全,肝CT、MRI平扫增强或超声造影(以下称CT、MRI、造影)三项之一或以上检查符合的肝FN...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临床面临的诊治困惑和改善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8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临床资料齐全,肝CT、MRI平扫增强或超声造影(以下称CT、MRI、造影)三项之一或以上检查符合的肝FNH病例,分析总结其诊疗临床特点和改善措施。结果筛选出74例,男性占66.22%(49例),仅1例女性有服避孕药史。15~35岁占68.92%(51例),91.89%(68例)无症状。按照影像提示或首先怀疑肝FNH来界定B超、CT、MRI和造影阳性诊断率,则分别为36.49%,57.47%、55.81%和80.77%,MRI联合CT为61.90%,其他联合达80%以上;其临床阳性诊断率为68.92%(51例)。回顾分析肝FNH特征性表现,获CT和MRI校正阳性诊断率分别为80.85%(χ^2=6.034,P<0.05)和88.37%(χ^2=11.328,P<0.01),临床校正阳性诊断率则达到87.84%(65例)(χ^2=7.815.P<0.01),较校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患者年轻(<35岁),无肝炎、无肝硬化,肿瘤标志物和肝功能正常等与血管瘤、肝癌等鉴别,高度提示肝FNH的临床诊断率达93.24%(69例)。结论提高临床和影像医生对肝FNH的综合认识,以影像特征表现为主线,结合患者年轻,无症状,无肝炎、无肝硬化,肿瘤标志物和肝功能正常,必要时联合影像检査,可最大限度获得临床诊断,从而大大改善肝FNH的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肝肿瘤 肝血管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老年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
20
作者 陈希希 《益寿宝典》 2021年第30期5-7,共3页
综合分析老年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 方法:随机选择 2020 年 2 月 ~2021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老年肝癌患者,随访患者 1 年的疾病复发情况,确诊依据为影像学检查明确存在肿块,对患者术... 综合分析老年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 方法:随机选择 2020 年 2 月 ~2021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老年肝癌患者,随访患者 1 年的疾病复发情况,确诊依据为影像学检查明确存在肿块,对患者术后复发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60 例患者中有 12 例患者一年后复发,复发率为 20.00% 。 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包膜以及血管侵犯、肿瘤直径是影响老年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纳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发现,上述四个因素是老年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复发的独立高危因素。 结论:多种因素都会导致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疾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根治性切除术 复发 高危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