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对胃肠道外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邓雪英 陈小启 +3 位作者 王付言 李清海 宋春瑶 丁建平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对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GIST CT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包括...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对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GIST CT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结束后在GE ADW4.4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和强化程度,肿块周围和(或)内部有无血管影.肿块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分析肿块的来源与性质。结果:8例EGIST中,位于腹膜后3例,肠系膜3例,小网膜1例,肝脏1例。肿瘤最大径平均(11.0±2.4)(7.7~15.0)cm,圆形或卵圆形4例,分叶状3例,不规则形1例。平扫肿块内密度不均。见斑片状、瘢痕状及大片状坏死囊变区,囊变坏死部分CT值为25。28HU,实性部分CT值为34-47HU,增强后动脉期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3例。CT值较平扫增加15~22HU: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CT值较平扫增加40-55HU。门静脉期渐进性强化6例.CT值较动脉期增加10-25HU。坏死区未见强化。增强后肿瘤周围和(或)内部可见线状扭曲血管影6例。结论:EGIS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结合MPR对于EGIST的定位与定性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建议为术前常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外间质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多平面重建
下载PDF
MRI联合多排螺旋CT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外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永魁 谭延斌 +1 位作者 徐敏 朱翔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672-676,共5页
目的探讨MRI联合多排螺旋CT(MDCT)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甲状腺外侵犯(ET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进行手术切除的PTC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非ETE组(46例)和ETE组(34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MRI常... 目的探讨MRI联合多排螺旋CT(MDCT)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甲状腺外侵犯(ET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进行手术切除的PTC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非ETE组(46例)和ETE组(34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MRI常规检查、动态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扫描,获得表观弥散系数(ADC)、分布扩散系数(DDC)及拉伸因子(α)值。结果ETE组患者ADC、DDC及α值均低于非ETE组患者(P<0.05)。ETE组患者PS/ES值低于非ETE组患者(P<0.05),△CT值高于非ETE组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DDC及α值诊断PTC患者发生ET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0.895和0.759,三者联合诊断PTC患者发生ETE的曲线下面积为0.951,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高达92.50%;而PS/ES和△CT值诊断PTC患者发生ET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和0.840,两者联合诊断PTC患者发生ETE的曲线下面积为0.901,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85.00%。MRI联合MDCT指标诊断PTC患者发生ETE的曲线下面积为0.982,高于MDCT指标联合及各单独指标检测。结论术前MRI检查测量的ADC、DDC、α值及MDCT检查测量的PS/ES、△CT值,均可作为评估PTC患者有无ETE的参考指标,其中MRI联合MDCT指标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外侵犯 磁共振成像 多排螺旋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