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41
1
作者 辛龙 张春 +3 位作者 徐卫星 钟甫华 范顺武 王振斌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3期281-285,共5页
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缺损通常缺乏自行修复能力,要求外科修复。传统外科治疗软骨损伤包括关节镜下冲洗清理术、微骨折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异体骨软骨移植术和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等方法。关节冲洗清理术去除了关节内致痛因素,操作简单,... 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缺损通常缺乏自行修复能力,要求外科修复。传统外科治疗软骨损伤包括关节镜下冲洗清理术、微骨折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异体骨软骨移植术和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等方法。关节冲洗清理术去除了关节内致痛因素,操作简单,应用广泛,早期疗效确切。微骨折术及自体骨软骨移植对小面积的软骨缺损修复较为理想,然而远期临床观察发现钻孔渗透修复的纤维软骨会降低微骨折术后疗效,相对于重建负重区关节面完整性自体骨软骨移植更具有优势。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及异体骨软骨移植适用于更大面积的软骨缺损,异体骨软骨移植术后存活率受到局部排斥反应影响,从而降低了远期疗效。软骨组织工程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的修复质量,实现修复组织接近透明软骨,但对于累及软骨下骨板、反应性骨水肿、严重骨量丢失或下肢轴线不良具有局限性。近年来许多新技术陆续应用于软骨损伤治疗领域,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快、疗效好、花费低、多技术联合应用的外科修复技术将会成为未来的治疗软骨损伤的重要手段。目前如何提高软骨修复质量,更具抗压、耐磨性,仍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损伤 外科治疗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前后关节囊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外展肌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远 端木群立 +6 位作者 杨明 林杭 何荐 何俊 童永骏 赵正旭 郝毅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 :探讨前关节囊入路和后关节囊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外展肌力及外展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共施行全髋置换术149例,随访130例,分为改良Gibson前外侧切口的前关节囊入路(A组)65例和常规Gibson后外... 目的 :探讨前关节囊入路和后关节囊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外展肌力及外展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共施行全髋置换术149例,随访130例,分为改良Gibson前外侧切口的前关节囊入路(A组)65例和常规Gibson后外侧切口的后关节囊入路(B组)65例。A组男26例,女39例;年龄(72.5±8.3)岁;体重指数(24.7±3.7)kg/m^2;健侧外展肌力(1.08±0.49)N·m/kg。B组男30例,女35例;年龄(71.6±7.1)岁;体重指数(25.5±3.9)kg/m^2;健侧外展肌力(1.05±0.51)N·m/kg。另外招募60名60~80岁志愿者作为年龄相关对照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73.1±7.5)岁;体重指数(24.2±3.8)kg/m^2;股外侧肌力(1.17±0.53)N·m/kg。A组、B组及年龄相关对照组在年龄、体重指数及健侧外展肌力(骨折患者采取健侧测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测量和记录两组术后第1、2、3、6、12个月术髋股外侧肌肌力、髋关节外展活动角度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两组手术路径进行解剖学比较,并对股外侧肌肌力、髋关节外展度及功能的恢复进行量化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1、2、3、6、12个月股外侧肌肌力A组分别为(0.53±0.13)、(0.66±0.21)、(0.85±0.15)、(0.95±0.19)、(1.03±0.13)N·m/kg,B组分别为(0.46±0.14)、(0.57±0.18)、(0.78±0.12)、(0.85±0.18)、(0.98±0.14)N·m/kg,术后前6个月A组患者股外侧肌肌力优于B组,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股外侧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3、6、12个月髋关节外展角度A组分别为(25.35±4.31)°、(36.53±5.13)°、(48.07±1.62)°、(61.53±1.77)°、(68.62±3.16)°,B组分别为(23.47±2.41)°、(33.42±4.23)°、(46.64±2.51)°、(60.96±1.75)°、(67.47±4.36)°,前3个月A组患者髋关节外展角度大于B组。术后1、2、3、6、12个月Harris评分,A组分别为72.23±2.57、79.36±3.91、84.75±3.17、88.63±2.16和95.21±1.37,B组分别为71.58±3.62、78.96±2.21、83.97±3.57、87.92±2.94和94.83±1.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A组手术入路肌肉累及和损伤少于B组,尤其是外展肌的损伤少于B组。结论:两种关节囊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改良Gibson切口前关节囊入路术中对外展肌的手术干扰更少,术后早期外展肌肌力和外展活动度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关节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众 李强 范顺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98-1799,共2页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治疗老年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集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住院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对...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治疗老年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集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住院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对照组只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随访进行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比较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98例患者均进行了至少6个月的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10.2±5.2)个月。观察组治疗效果满意率97.9%(47/49),对照组75.5%(37/4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5,P=0.001)。结论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进行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临床效果较确定,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同种异体骨移植 锁定钢板
下载PDF
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5
4
作者 曹武 万双林 +1 位作者 虞和君 范顺武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58-60,共3页
自椎弓根螺钉钢板用于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以来,为了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小创伤,后路复位固定、椎管减压术已是常规方法。2000年至2006年,我们采用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保留了后方韧带复合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自椎弓根螺钉钢板用于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以来,为了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小创伤,后路复位固定、椎管减压术已是常规方法。2000年至2006年,我们采用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保留了后方韧带复合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并与同期经常规手术入路手术的病例作一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 螺钉内固定治疗 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 后路复位固定 手术入路 椎管减压术 韧带复合体
下载PDF
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11
5
作者 端木群力 杨明 +3 位作者 黄东辉 赵琦辉 刘新功 武垚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观察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收治跟骨骨折22例,其中采用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12例,并对这种手术方法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和观察。结果本组随访2~19个月,平均7.6个月。术后效果评定优良率为66%。跟骨外固定支架... 目的观察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收治跟骨骨折22例,其中采用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12例,并对这种手术方法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和观察。结果本组随访2~19个月,平均7.6个月。术后效果评定优良率为66%。跟骨外固定支架有效恢复跟骨的Bohler角,无外固定支架松脱,无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结论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骨折手术简便、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后凸畸形Kümmell病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兆波 颜少峰 +3 位作者 李生鋆 刘军辉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8期694-700,共7页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后凸畸形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4例伴有后凸畸形Kümmell病患者,其中...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后凸畸形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4例伴有后凸畸形Kümmell病患者,其中男6例,女18例,年龄63~85(73.1±6.5)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受累节段矢状面Cobb角等指标以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24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15.5±3.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5.21±1.06下降至术后3 d的2.38±0.58以及末次随访时的1.71±0.75;ODI由术前的(50.4±13.5)%下降至术后3 d的(20.9±8.0)%以及末次随访时的(16.7±9.6)%;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8.0±4.2)mm恢复至术后3 d的(18.1±5.0)mm以及末次随访时的(16.8±5.1)mm;Cobb角由术前的(19.5±6.3)°下降至术后3 d的(7.6±2.1)°以及末次随访时的(8.4±1.7)°。术后3 d和末次随访VAS、ODI、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出现1例无症状骨水泥渗漏,1例浅表切口感染。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后凸畸形Kümmell病具有手术创伤相对小、临床效果优良、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后凸角度纠正满意、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伴有明显后凸畸形Kümmell病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骨折固定术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下载PDF
5-HT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尼莫地平于脊髓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凤东 王坤正 +3 位作者 范顺武 赵凯 党晓谦 白明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 :评估尼莫地平对夹挫式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 30只 ,动脉瘤夹压迫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 ,使近于全瘫 ,随机分尼莫地平治疗组及对照组 ,饲养 4周 ,于 4周末行Tarlov评分及斜板试验、脊髓体感诱发电位 (SCEP)检测 ... 目的 :评估尼莫地平对夹挫式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 30只 ,动脉瘤夹压迫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 ,使近于全瘫 ,随机分尼莫地平治疗组及对照组 ,饲养 4周 ,于 4周末行Tarlov评分及斜板试验、脊髓体感诱发电位 (SCEP)检测 ,取材行HE、Cajal银染色并行计算机图像分析 ,损伤段下方行 5 H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Tarlov评分及斜板试验结果 :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 (P <0 .0 1) ,SCEP恢复百分率及图像分析残留组织百分率均显示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5 HT免疫组化染色 :治疗组前角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脊髓损伤 5-羟色胺
下载PDF
尺桡骨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黄东辉 端木群力 +2 位作者 张春 杨明 赵琦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7期602-603,共2页
关键词 尺骨 桡骨 骨折 髓内钉
下载PDF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评价方法与标准 被引量:19
9
作者 蔡宏歆 范顺武 赵凤东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腰椎椎间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腰椎滑脱和各种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手术节段融合状况的评价标准对判断临床疗效十分重要,且有助于对不同手术方法和器械的疗效比较。目前报道有多种术后腰椎椎间融合评价方法和标准,但迄今仍无一种公认统一... 腰椎椎间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腰椎滑脱和各种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手术节段融合状况的评价标准对判断临床疗效十分重要,且有助于对不同手术方法和器械的疗效比较。目前报道有多种术后腰椎椎间融合评价方法和标准,但迄今仍无一种公认统一的标准。该文就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各种腰椎椎间融合评价方法和标准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融合 评价
下载PDF
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庆丰 范顺武 +1 位作者 潘浩 周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观察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新鲜单节段胸腰椎骨折,采用体外过伸手法复位,结合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通过伤椎椎弓根注射自固化人工骨水泥,根据术前、术后... 目的:观察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新鲜单节段胸腰椎骨折,采用体外过伸手法复位,结合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通过伤椎椎弓根注射自固化人工骨水泥,根据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后凸角,并计算椎体高度的压缩率及后凸角恢复率。结果:31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48h腰背创口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3~8个月自固化人工骨水泥降解骨化,平均13个月拆除内固定,椎体前中柱高度明显恢复,后凸角得到矫正。结论: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手术创伤小,能恢复伤椎前中柱的力学强度,减少椎弓根钉的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隙 椎弓根钉 椎体成形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治现状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子昂 范顺武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05-408,共4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全球最常见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一直在稳步上升。美国每年约有750000名成年人患有OVCFs[1]。欧洲每年有5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全球最常见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一直在稳步上升。美国每年约有750000名成年人患有OVCFs[1]。欧洲每年有500000例有症状的OVCFs患者,据统计其中8%的女性年龄超过50岁,27%的男性和女性年龄超过65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腰痛
下载PDF
正确把握微创理念,创新发展脊柱融合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顺武 胡志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4期293-296,共4页
脊柱融合手术是脊柱外科的一项基本技术,自Hibbs[1]和Albee[2]首次报道脊柱融合手术以来,随着手术入路、器械和植骨材料等不断发展,脊柱融合手术已成为脊柱疾患治疗的一个金标准术式,广泛应用于脊柱创伤、脊柱退变性疾患、脊柱感染和脊... 脊柱融合手术是脊柱外科的一项基本技术,自Hibbs[1]和Albee[2]首次报道脊柱融合手术以来,随着手术入路、器械和植骨材料等不断发展,脊柱融合手术已成为脊柱疾患治疗的一个金标准术式,广泛应用于脊柱创伤、脊柱退变性疾患、脊柱感染和脊柱肿瘤等。20世纪80年代,脊柱融合开始引入微创手术理念:通过最小组织损伤途径,用最精确的内植物对脊柱进行手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软组织的损伤,减轻了术后疼痛,加快了术后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为脊柱融合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就本期刊出的相关论文[3-6]及文献回顾,就目前临床常用的脊柱微创融合技术的发展历史做一述评,以期为临床规范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患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Grosse-Kempf带锁髓内钉在股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万双林 赵凯 +3 位作者 施培华 张剑 黄悦 方向前 《浙江医学》 CAS 1999年第1期30-31,共2页
自1996年9月~1998年3月我科采用国产及进口Grosse—Kempf带锁髓内钉(简称GK钉)治疗股骨、胫骨闭合性骨折56例,经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胫骨骨折 GROSSE-KEMPF 髓内钉
下载PDF
非特异性下腰痛中治疗作用靶点--信号素Sema3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辛龙 徐卫星 +5 位作者 王健 宋红浦 刘建 王瑾 范顺武 杨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89-592,共4页
神经长入和炎症反应是非特异痛性椎间盘最显著的病理改变。信号素Sema3A(Semaphorin3A)是一类跨膜蛋白家族,通过与NRP-1/plexinA受体复合,调控Sema3A-NRP-1-plexinA信号通路,在神经元发育、损伤与修复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化学趋化及导向... 神经长入和炎症反应是非特异痛性椎间盘最显著的病理改变。信号素Sema3A(Semaphorin3A)是一类跨膜蛋白家族,通过与NRP-1/plexinA受体复合,调控Sema3A-NRP-1-plexinA信号通路,在神经元发育、损伤与修复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化学趋化及导向作用。近来研究发现Sema3A抑制DRG(dorsal root ganglion)神经元轴突生长,退变椎间盘中Sema3A显著下降,诱导外围神经长入纤维环内层及髓核。此外,Sema3A可抑制KLF5(Krüppel-like factor 5)介导的炎性反应,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性,导致新生血管受阻,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发展。因此,通过Sema3A调节退变椎间盘病理性神经血管长入及炎症反应成为一个新的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椎间盘退行性变 SEMA3A
下载PDF
股骨交锁髓内钉手术并发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换强 范顺武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股骨交锁髓内钉手术并发股骨颈骨折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7例因股骨干骨折行交锁髓内钉手术而并发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影象学资料、内固定材料、手术操作过程、术后行走锻炼、下肢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3例由器械因素及操作... 目的 探讨股骨交锁髓内钉手术并发股骨颈骨折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7例因股骨干骨折行交锁髓内钉手术而并发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影象学资料、内固定材料、手术操作过程、术后行走锻炼、下肢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3例由器械因素及操作不当引起,2例因漏诊隐匿股骨颈骨折导致,2例系术后过早行走锻炼所致。并发的股骨颈骨折分别以股骨重建钉或斯氏针内固定,5例闭合复位,2例开放复位。平均随访35个月(15~48个月),7例骨折均愈合,未发现股骨头坏死,下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杜绝隐匿股骨颈骨折的漏诊、规范熟练的手术操作及术后适当的延迟负重行走是减少该类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手术后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退变腰椎黄韧带的病理改变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毛兆光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4期254-256,共3页
腰椎黄韧带的生理性和病理性退变主要包括黄韧带肥厚、钙化和骨化,其主要表现为弹力纤维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显著增加,并且出现钙化、骨化及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的增生等,从而黄韧带的弹性明显下降且肥厚。一般认为黄韧带的退... 腰椎黄韧带的生理性和病理性退变主要包括黄韧带肥厚、钙化和骨化,其主要表现为弹力纤维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显著增加,并且出现钙化、骨化及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的增生等,从而黄韧带的弹性明显下降且肥厚。一般认为黄韧带的退行性改变同机体的老化、创伤、代谢异常和家族遗传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TGFβs)、S-100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成纤维生长因子(FGF)等生长因子在黄韧带退变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机制 病理改变 腰椎 S-100蛋白 成纤维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 黄韧带肥厚 成纤维细胞 退行性改变 弹力纤维 主要表现 胶原纤维 软骨细胞 毛细血管 家族遗传 代谢异常 TGFβ 病理过程 韧带退变 病理性
下载PDF
后路经侧块关节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
17
作者 阮建伟 范顺武 +5 位作者 方向前 王海宝 乔黎桠 陈滔 赵小平 韩建华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评价Magerl法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寰枢椎不稳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7~62岁,平均38.6岁。均实施后路复位,Magerl法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14例患者共植入经关节螺钉28枚。所有患者获随访... 目的:评价Magerl法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寰枢椎不稳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7~62岁,平均38.6岁。均实施后路复位,Magerl法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14例患者共植入经关节螺钉28枚。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9~35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13.8~15.8分,平均(14.50±0.66)分。改善率平均(76.12±4.94)%。术后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发生,植骨全部融合。结论:Magerl法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良好方法之一,无须加用结构性植骨和辅助内固定,自体颗粒状松质骨植骨即可实现有效的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融合 经关节螺钉 内固定器 寰枢椎不稳
下载PDF
大鼠骶髂关节传入神经通路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洪盾 顾海锋 +2 位作者 方向前 陈海啸 范顺武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通过逆行神经追踪法研究大鼠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通路。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非交感神经切除组(A组)和交感神经切除组(B组),每组15只,交感神经切除组切除左侧L1以下椎旁交感干。两组左侧骶髂关节注入30%的辣根... 目的:通过逆行神经追踪法研究大鼠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通路。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非交感神经切除组(A组)和交感神经切除组(B组),每组15只,交感神经切除组切除左侧L1以下椎旁交感干。两组左侧骶髂关节注入30%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20μl,72h后取出双侧的L1-S1背根神经节(DRG),TMB法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RP阳性神经元细胞并计数。结果:两组左侧L1、L2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HRP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左侧L3-S1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1-S1神经节含有支配同侧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元,同侧椎旁交感干可能是骶髂关节到L1-L2神经节重要的传入神经旁路,而不是到L3-L5神经节的传入旁路或重要的传入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神经支配 背根神经节 辣根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TGF-β3对PLGA支架3-D培养兔髓核细胞影响的体外研究
19
作者 辛龙 徐卫星 +3 位作者 俞雷钧 宋洪浦 范顺武 王振斌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30-35,共6页
目的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3)对兔髓核细胞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支架3-D培养的影响。方法应用粒子沥滤法制备多孔PLGA支架培养兔髓核细胞(1×106/PLGA),分... 目的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3)对兔髓核细胞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支架3-D培养的影响。方法应用粒子沥滤法制备多孔PLGA支架培养兔髓核细胞(1×106/PLGA),分为100ng/m L TGF-β3/PLGA,500 ng/m L TGF-β3/PLGA,1μg/m L TGF-β3/PLGA,PLGA对照组。通过MTT分析细胞增殖分化,1,9-二甲基亚甲蓝(DMMB)法检测糖胺多糖(GAG),q PCR检测Ⅱ型胶原(COLⅡ)、Aggrean差异,组织学观察TGF-β3对兔髓核细胞在PLGA支架微孔环境生长形态学改变。结果培养7、14、21 d后TGF-β3/PLGA组的髓核细胞活性、GAG产量、COL II及Aggrecan mRNA表达均高于PLGA对照组(P<0.05)。随着TGF-β3浓度递增,细胞活性及基质表达有显著增加(P<0.05)。21 d组织学HE染色显示TGF-β3/PLGA组较PLGA对照组中微孔支架吸附、积聚更多髓核细胞生长。结论 TGF-β3对PLGA三维培养髓核细胞更好提高分化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基质分泌。TGF-β3/PLGA支架可作为生物学治疗退变椎间盘病变潜在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3 PLGA支架 兔髓核细胞 3-D培养
下载PDF
神经节和下腰部神经支配模式与下腰腿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洪盾 范顺武 陈海啸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6-188,共3页
关键词 神经节 下腰部 神经支配 下腰腿痛 腰椎间盘病变 神经根压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