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初步应用
1
作者 许志剑 陈华辉 +3 位作者 杨帆 王从晓 胡效坤 童民锋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82-286,291,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并与手术联合常规放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9年1月浙江大学附属金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复发高级别胶质瘤63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粒...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并与手术联合常规放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9年1月浙江大学附属金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复发高级别胶质瘤63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粒子组(n=27)和对照组(n=36)。所有患者均行开颅肿瘤切除,粒子组患者术中在黄荧光和神经导航引导下根据术前TPS方案植入^(125)I放射粒子,对照组术后则行常规放疗,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KP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粒子组术后6个月KPS评分(t=1.143,P=0.023)、2年生存率(X^(2)=4.855,P=0.028)更高,中位生存时间(X^(2)=1.570,P<0.001)更长。结论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是一种可行且安全的治疗方式,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总体生存率,并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 高级别胶质瘤 显微手术 ^(125)I放射性粒子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影响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许志剑 杨帆 +3 位作者 郑照 童民锋 周格知 袁坚列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1月浙江大学附属金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aSAH老年患者112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IV~V级)43例和预后不良组(I... 目的探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1月浙江大学附属金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aSAH老年患者112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IV~V级)43例和预后不良组(I~III级)69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瘤的位置、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和并发症因素的差异,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aSAH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高血压比例、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手术时机和脑积水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改良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均是重症a SA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高改良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可增加重症aSA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治疗此类高风险患者时应格外谨慎,采用合理的个体化评估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HUNT-HESS分级 预后
下载PDF
优质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血糖、血脂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卢斌华 邵盼 童民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4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方案对颅脑外伤患者的血糖、血脂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大学附属金华医院脑外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1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参照颅脑外伤基础护理指南,给予常规脑外科护理方案:入院后评估伤情,无手术指征者,...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方案对颅脑外伤患者的血糖、血脂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大学附属金华医院脑外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1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参照颅脑外伤基础护理指南,给予常规脑外科护理方案:入院后评估伤情,无手术指征者,在神经外科监护室(NICU)救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需手术者术后送入NICU,进行多系统综合监护,即患者平卧位或头部抬高15°-30°卧位,促进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及时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内分泌物、呕吐物等;吸痰并避免肺内感染;给予连续监测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动脉血氧分压(Pa O2)、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Sp O2)。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优质的护理方案,日间每2小时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运动方案,控制血糖、血脂,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糖及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后,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4.7±0.8)mmol/L]、三酰甘油[(1.7±0.9)mmol/L]较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7.2±1.1)mmol/L]、三酰甘油[(3.2±1.2)mmol/L]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治疗后,实验组空腹血糖[(7.4±1.1)mmol/L]较对照组空腹血糖[(12.7±1.7)mmol/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方案,可降低患者血糖及血脂的水平,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颅脑外伤 凝血功能 血糖 血脂
下载PDF
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预见性护理 被引量:7
4
作者 卢斌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3年第8期36-37,共2页
目的总结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预见性护理经验。方法对48例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实施尼莫同扩张血管,腰池置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及三高疗法,同时有效地运用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及相关护理措施干预。结果48例患者出... 目的总结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预见性护理经验。方法对48例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实施尼莫同扩张血管,腰池置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及三高疗法,同时有效地运用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及相关护理措施干预。结果48例患者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6例,5例经用药治疗及对症护理后,意识障碍及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恢复良好;自动出院1例。结论严密观察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病情,并做好相应护理,可防止脑血管痉挛发生,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动脉瘤栓塞术 脑血管痉挛 观察 护理
下载PDF
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相关对比剂脑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7例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华建军 应明亮 +2 位作者 杨文婷 蒋烽烽 鲁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0-214,共5页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相关对比剂脑病(CIE)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因脑血管病接受介入治疗后发生CIE患者,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7例介入治疗包括4例动脉瘤栓塞术、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介入取栓术、1例左侧大脑...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相关对比剂脑病(CIE)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因脑血管病接受介入治疗后发生CIE患者,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7例介入治疗包括4例动脉瘤栓塞术、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介入取栓术、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取栓术联合球囊扩张成形术及1例颈内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12 h内6例新发偏瘫、1例偏瘫加重,出现癫痫及视力障碍(皮质盲)各4例,意识障碍3例,失语1例;影像学表现包括MRI显示术侧大脑皮层肿胀、脑组织呈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3例、两侧枕额叶DWI高信号1例,CT显示3例术侧脑沟高密度影。经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2~5天后新发症状消失,2~14天后体征好转或消失;6例治疗后9~48 h、1例治疗后5天复查显示上述异常征象减弱或消失,脑血管MR造影(MRA)颅内动脉均未见狭窄及闭塞。结论CIE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异性,及时确诊并给予相应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脑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气管插管内吸氧管固定装置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卢斌华 陈慧卿 +3 位作者 李茹芳 蔡丹丹 吕佩娟 郑竹青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5期710-710,共1页
为保证危重患者气道通畅,给予其充足的供氧,气管插管技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被广泛使用.气管插管内给氧导管的妥善固定是供氧的基本保障.目前临床中通常运用布胶或纸胶固定,在更换后容易有残胶,不易清洁;且残胶很容易导致气管插管与呼... 为保证危重患者气道通畅,给予其充足的供氧,气管插管技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被广泛使用.气管插管内给氧导管的妥善固定是供氧的基本保障.目前临床中通常运用布胶或纸胶固定,在更换后容易有残胶,不易清洁;且残胶很容易导致气管插管与呼吸皮囊或呼吸机螺纹管接口连接不紧密,严重影响患者的抢救;布胶或纸胶常因吸痰等需要反复粘贴或痰液、湿化液的污染而黏性缺失,导致吸氧导管滑脱;且在固定的过程中导管插入过浅则容易弹出,过深则易折管,给用氧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为此本院自行设计并制作的气管插管内吸氧管的固定装置,起到了妥善固定的作用,解决了吸氧导管置入过深、过浅、滑脱、折管及残胶等问题,保障了用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内 固定装置 吸氧管 制作 呼吸机螺纹管 应用 危重患者 气管插管技术
原文传递
患者转运车氧气瓶固定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卢斌华 陈惠卿 +1 位作者 倪淑红 卢丽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10期1413-1414,共2页
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是一个护送、监护、治疗的过程,是急诊科救治与病房诊治连续性的关键环节[1].转运途中意味着患者仅靠有限的氧气、药物和部分便携式设备(如人工呼吸机)来维持生命[2].有研究显示 , 高达71%的危重症患者在转运... 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是一个护送、监护、治疗的过程,是急诊科救治与病房诊治连续性的关键环节[1].转运途中意味着患者仅靠有限的氧气、药物和部分便携式设备(如人工呼吸机)来维持生命[2].有研究显示 , 高达71%的危重症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 , 转运患者的病死率比正常高 9.6%[3],如何安全地转运患者,保障用氧安全成了转运过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医学会危重症专业委员会相关指南中明确提出,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转运必须使用储氧瓶[4],氧气筒的供氧,避免了患者转运期间给氧不足或中断[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新推广 氧气瓶 固定装置 患者转运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