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8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矢志不渝扎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热土——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代玉启教授访谈 被引量:1
1
作者 代玉启 朱惠羽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8,161,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从“工作”到“科学”、从“科学”到“专业”、从“专业”到“学科建设”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目录下独立二级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表现出偏静态分析轻动态理解、偏...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从“工作”到“科学”、从“科学”到“专业”、从“专业”到“学科建设”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目录下独立二级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表现出偏静态分析轻动态理解、偏(微观)理论阐释轻(宏观)现实关怀、偏(内部)教育轻(外部)社会等缺憾。思想政治教育是工作形态、思想形态、学术形态的统一体,它发轫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勃兴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与科学化进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过于宏观(关注现实社会)和微观(关注理论体系)都有欠妥之处,应当聚焦思想政治教育中观层面的研究,打通抽象综合性理论同具体经验性命题两者之间的通途,为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架设一条理论“实用化”的桥梁,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更具“动感”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守正创新
下载PDF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化文明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2
作者 张新樟 《国际学术动态》 2020年第4期57-57,共1页
2019年9月13日-12月19日,浙江大学克思主义学院密集举办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化文明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包括“身份认同、移民及文明间关系”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际精神运动研究”两大系列来自德... 2019年9月13日-12月19日,浙江大学克思主义学院密集举办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化文明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包括“身份认同、移民及文明间关系”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际精神运动研究”两大系列来自德国、美国、瑞典、澳大利亚及吉尔吉斯斯坦的国际著名学者8位以及学术助理和行政人员4位分阶段参加了交流活动这次交流活动主要涉及四个相互关键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交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人类命运共同体 吉尔吉斯斯坦 浙江大学 全球化文明 成功举办
下载PDF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团在德国锡根大学讲授“中国政治与文化”研讨课
3
作者 张新樟 《国际学术动态》 2020年第4期56-57,共2页
2020年1月15~23日,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浙大马院”)讲师团一行七人,赴德闻锡根大学完成了“中国政治与文化”研究生密集研讨课程的第二次教学活动,并于3月23日完成了学生考核和成绩登记工作本次讲学活动共派出五位资深教... 2020年1月15~23日,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浙大马院”)讲师团一行七人,赴德闻锡根大学完成了“中国政治与文化”研究生密集研讨课程的第二次教学活动,并于3月23日完成了学生考核和成绩登记工作本次讲学活动共派出五位资深教师和两位年轻博士形成了一支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历史、政治思想教育、国际政治等多学科、老中青结合的实力强劲的讲师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思想教育 实力强劲 研讨课 学生考核 浙江大学 讲学活动 资深教师 研究生
下载PDF
中国奇迹“奇”在哪里?——访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教授 被引量:5
4
作者 本刊记者 刘同舫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6,共10页
历史只有在时间的反复冲刷和人们的不断追思中才能展露其真实意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回顾跨越一个世纪的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之路,历数中国共产党坚守与发展社会主义、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累累硕果,“中国... 历史只有在时间的反复冲刷和人们的不断追思中才能展露其真实意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回顾跨越一个世纪的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之路,历数中国共产党坚守与发展社会主义、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累累硕果,“中国奇迹”无疑是百年历程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映射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色和真理光辉。澄明中国奇迹究竟“奇”在哪里,有何超乎想象之处,对于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探寻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攀高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采访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百年历程 攀高峰 浙江大学 充分展示 特聘教授 真实意蕴 奇迹
原文传递
精神魅力与学术尊严中的哲学人生——记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同舫教授 被引量:1
5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3,共2页
刘同舫教授系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现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双肩挑"和多重角色集聚一身的他,一直坚持自己首先是一名教师、学者,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作为人生追... 刘同舫教授系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现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双肩挑"和多重角色集聚一身的他,一直坚持自己首先是一名教师、学者,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作为人生追求和终身事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他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大学 人生态度 学术尊严 精神魅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教授 马克思主义信仰
原文传递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坤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之下,文明的本质和内核不是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要素,而是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由此确立了“富裕”作为文明标尺这一“经济事实”,从“匮乏”...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之下,文明的本质和内核不是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要素,而是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由此确立了“富裕”作为文明标尺这一“经济事实”,从“匮乏”走向“富裕”是文明演进的核心线索。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开辟的文明的“近经济”阐释的理论空间中,“文明社会”史与私有制历史同期、“富裕”与“贫困”并存成了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经济悖论,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则把这一经济悖论推向了极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基础和制度优势之下,不仅体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体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协调,破解了文明的经济悖论,实现了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伟大变革,由此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文明形态 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表达
7
作者 王英飞 段治文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是展开现代化发展实践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由“中国式”与“现代化”两个关联语词构成,就“中国式”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既要防止过度强调中国式现代...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是展开现代化发展实践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由“中国式”与“现代化”两个关联语词构成,就“中国式”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既要防止过度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意义,又要防止因对普遍性的急迫追求而脱离中国实践。就“现代化”而言,其强调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既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或因循守旧,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发展”的价值目标,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应当在人的发展中实现“中国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现代化”的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中国式”与“现代化”的有机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党的二十大 人的发展
下载PDF
党的初心使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路——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考察
8
作者 段治文 刘宏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就是持之以恒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初心使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探索的内在指引,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有机结合...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就是持之以恒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初心使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探索的内在指引,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有机结合的精神内涵。就理论逻辑而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内蕴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中,不仅表征出人民至上、民族本位及理论创新的价值意蕴与思想特质,并通过基于中国共产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革命话语”得以科学阐释。初心使命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的根本遵循,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进路,并成为通往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初心使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建构中的地位——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
9
作者 冉力文 刘同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3,159,共9页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对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构筑起作为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复归的哲学共产主义。哲学共产主义虽然使用了“本质与异化”的费尔巴哈式的话语,但不应看作是...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对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构筑起作为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复归的哲学共产主义。哲学共产主义虽然使用了“本质与异化”的费尔巴哈式的话语,但不应看作是受费尔巴哈哲学影响的产物。马克思辩证吸收黑格尔哲学关于“对象性关系”的强调及其合理内核,并将其作为哲学共产主义建构的内驱动力,以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中人与自然的“直接统一”。在哲学共产主义的具体建构中,马克思展现出“对象性关系”中自我生成的运动过程和不断发展的“中介”思维,搭建起哲学共产主义的历史性地基。“对象性关系”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之间联系的理论枢纽,也是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理论走向科学的重要理论地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共产主义 黑格尔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费尔巴哈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四重逻辑
10
作者 田重 包大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2,共7页
文艺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和全民族思想解放的重要引擎,引发了中国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多元阐释。首先是回到马克思的经典逻辑,学者们通过互文阅读、回应现实、边界勘定使马克思文艺原典在新视域、新经验的阐释中走向当代。其次是关怀人的存... 文艺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和全民族思想解放的重要引擎,引发了中国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多元阐释。首先是回到马克思的经典逻辑,学者们通过互文阅读、回应现实、边界勘定使马克思文艺原典在新视域、新经验的阐释中走向当代。其次是关怀人的存在的文化逻辑,学者们重审大众文化、反思文化危机,在艺术和审美中寻求实现自由的解放策略。再次是走向革命的政治逻辑,学者们在探讨文艺的革命功能、治理潜能和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中重构文艺的政治维度,以一种更加辩证的态度回应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最后是落脚群众的人民逻辑,学者们热切地讨论文艺为何服务人民、文艺如何服务人民的关键性问题,并提倡建构时代的、民族的、世界的人民文艺,不断谱写人民文艺新篇章。在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找准历史出发点、紧扣实践着力点、锚定人民落脚点,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论、当代文艺实践经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结合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化解放 文艺实践 人民文艺
下载PDF
重思马克思“消灭哲学”的经典论断
11
作者 刘同舫 冉力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8,共8页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消灭哲学”的经典论断。“消灭哲学”论断中的“哲学”特指黑格尔法哲学,并非针对全部西方传统哲学。“消灭哲学”论断体现了内容和方法的双重现实性,其中“消灭哲学”和对应的“实现...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消灭哲学”的经典论断。“消灭哲学”论断中的“哲学”特指黑格尔法哲学,并非针对全部西方传统哲学。“消灭哲学”论断体现了内容和方法的双重现实性,其中“消灭哲学”和对应的“实现哲学理想”在思维方式上都呈现自我否定的特征。“无产阶级”是“消灭哲学”的必要“物质武器”,“消灭哲学”的论断以“无产阶级”作为实践主体,在理论逻辑上具备可行性。“消灭哲学”的论断与现代西方哲学推崇的“哲学终结论”存有本质性差异,实现了对“哲学终结论”的根本超越。“消灭哲学”的经典论断既体现了马克思早期哲学观的精髓,也为重建当代哲学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无产阶级 消灭哲学 哲学终结论
下载PDF
重释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质
12
作者 刘同舫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204,共10页
马克思在论述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时明确指出,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然而,关于“批判”本质的本体论根基、理论指向以及在现实运用中的表现形式,学界还尚未达成共识。在特定的叙述语境中,马克思论述了“社会存在”为辩... 马克思在论述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时明确指出,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然而,关于“批判”本质的本体论根基、理论指向以及在现实运用中的表现形式,学界还尚未达成共识。在特定的叙述语境中,马克思论述了“社会存在”为辩证法的“批判”功能发挥本质性作用奠定根基,使得辩证法的批判性在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根基上获证自身的本质地位;马克思在深入社会历史总体以揭示资本主义生成逻辑的过程中,呈现了辩证法“批判”本质的理论指向在于历史总体的批判性思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运用中,马克思揭露了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本质对立,并在审视人与人之间差异性统一关系中形成了应然批判的现实运用方式。只有回到马克思的“批判”理论与实践语境中,才能获得对辩证法“批判”本质的充分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辩证法 “批判”本质 批判实践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特质 被引量:2
13
作者 代玉启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78-82,共5页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基业长青、无坚不摧的基因密码。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历程展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科学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人民情怀、“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的实践自觉、“审时度势、与时俱...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基业长青、无坚不摧的基因密码。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历程展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科学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人民情怀、“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的实践自觉、“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彰显了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的马克思主义特质。在把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推进的新征程上,需要坚持以科学性为根本指引、以人民性为价值导向、以实践性为行动遵循、以发展性为动力源泉,进一步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政治优势,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汇聚磅礴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创建“中国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可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同舫 刘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4,F0002,177,共10页
创建“中国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创建“中国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对西方中心论话语霸权的理性反思,又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总结,深刻呈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 创建“中国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创建“中国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对西方中心论话语霸权的理性反思,又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总结,深刻呈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辩证统一。创建“中国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立足中国实际的原发性理论创新,学界的理论探索为创建“中国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良好开端,但创建之路仍面临中国自主性概念和理论范畴相对欠缺,以及学界已有成果难以达成共识的现实困境。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投入与实践变化为创建“中国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深厚基础,但“中国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建从一种可能转变为现实,还必须把握学术共同体应有的内在原则,即呈现共同的理论旨趣与学术命题、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成果以及具备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创性 学术共同体 可能性 可行性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对文明冲突论的批判与世界变局的正解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江 郭采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3,共7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摆脱全球发展的困境必须准确解析世界秩序变化的内在原因。文明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要素,具有国家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的文... 马克思主义认为,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摆脱全球发展的困境必须准确解析世界秩序变化的内在原因。文明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要素,具有国家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的文明时常出现冲突并会引发地缘政治经济局势变化,然而文明的世界性特征又指引了人类未来社会发展的可能出路。文明冲突论直观体现不同生产关系的对立,无法从根本上解释世界格局的历史演化。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发展使世界范围内商品生产和交换日益扩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的旧世界体系与现实生产力的新进步越来越不相容。世界各国唯有正视顺应生产力进步,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才能积极推动全球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冲突 世界体系 金融资本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在与唯物史观的内在统一中阐发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及其理论变革——俞吾金教授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探索
16
作者 贺来 彭双贞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1期56-70,共15页
将唯物史观把握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内容,并在辩证法与唯物史观内在统一中理解和阐释马克思辩证法及其理论变革,这是俞吾金教授在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研究上的重要贡献。俞吾金教授认为,把马克思的辩证法理论与其唯物史观外在割裂,必然导致... 将唯物史观把握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内容,并在辩证法与唯物史观内在统一中理解和阐释马克思辩证法及其理论变革,这是俞吾金教授在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研究上的重要贡献。俞吾金教授认为,把马克思的辩证法理论与其唯物史观外在割裂,必然导致对马克思辩证法理论本质的“遮蔽”。基于这一理论反思和自觉,俞吾金教授在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内在统一中开启了“问题域的转换”,揭示了马克思在辩证法与唯物论上所实现的双重转换,使被抽象化解读的辩证法回归“生存论的本体论”的思想地平。俞吾金教授提出的“向生活世界的辩证法复归”构成了他理解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理论纲领,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俞吾金教授对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探索是其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缩影,为推进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提供了一个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辩证法 生存论本体论 生活世界的辩证法
下载PDF
意识形态的真假性、功能及建构——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
17
作者 陈希颜 代玉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20,159,共14页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系统阐述了意识形态的真假性、功能以及建构问题,其间既有继承又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在真假性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都是一种掩饰性、颠倒性的“虚假的意识”,而列宁则认为意识形态“并不必然是虚假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系统阐述了意识形态的真假性、功能以及建构问题,其间既有继承又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在真假性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都是一种掩饰性、颠倒性的“虚假的意识”,而列宁则认为意识形态“并不必然是虚假意识”。在功能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意识形态作为统治阶级辩护体系的“合法化”和“自然化”功能,以及“教化”功能,列宁则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批判引领、社会整合”功能。在建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强调通过“理论武装”使工人阶级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列宁则主张用“灌输”手段塑造工人阶级的“自觉”意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意识形态真假性、功能以及建构问题的系统阐述,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真假性 功能 建构
下载PDF
重思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概念
18
作者 冉力文 成龙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7,共8页
“异化”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议题,但“异化”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一笔记本”和“第三笔记本”中存在差异,《穆勒评注》构成“第一笔记本”和“第三笔记本”之间马克思异化观转换的中介。在“第一... “异化”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议题,但“异化”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一笔记本”和“第三笔记本”中存在差异,《穆勒评注》构成“第一笔记本”和“第三笔记本”之间马克思异化观转换的中介。在“第一笔记本”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现象的积极批判遵循的是主客二分的自我异化逻辑,而并非费尔巴哈式消极异化概念的应用。马克思在《穆勒评注》中揭示出隐藏在经济关系背后的交往异化,力图以此扬弃“第一笔记本”中对异化劳动现象主客二分式的自我异化逻辑。在“第三笔记本”中,马克思将感性个人视为社会存在物,在社会场域的“对象性关系”中搭建起异化复归的实践逻辑,在对黑格尔哲学的重新关注中完善异化复归的理论逻辑,实现了对《穆勒评注》中异化逻辑的理论延续与现实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
下载PDF
马克思“自然形成的共同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19
作者 赵永帅 桑扎 常华仁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8,130,共10页
马克思“自然形成的共同体”以具有“实践”特征与“历史”样貌的方式关切“生存发展”这一话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承继“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内含的人的实践主体同一关系、人与自然互构整体关系、民族生存共生关系等,生成民族、民族与国... 马克思“自然形成的共同体”以具有“实践”特征与“历史”样貌的方式关切“生存发展”这一话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承继“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内含的人的实践主体同一关系、人与自然互构整体关系、民族生存共生关系等,生成民族、民族与国家、民族国家与世界发展的基础命题,其“有形”与“无形”的在与不在都以“使命历史”与“历史使命”的方式指向生存、生产和生活状态的实现。通过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典型形态的还原,从历史路径起点把握人类社会初始样貌与出场逻辑;在人与自然关系原点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关切生命生活与生存发展的时代表征与议题;扬弃“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客观实在与解放意蕴,中华民族共同体坚守生命一体化、发展共通性、价值共同性的实现立场。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其有形的解体与无形的样态与旨向,在趋向文明的共同体演进中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形式和追求的价值内容带来正义的一致性、进步的共同性和整全的共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典型形态 人的解放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丹 崔浩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8期76-79,共4页
马克思对以往的人学思想进行了辩证的"扬弃",从社会实践活动和历史发展进程中研究人,对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价值等进行了阐释。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培养大学生踏实笃行的人格品质、构建诚信友善的人... 马克思对以往的人学思想进行了辩证的"扬弃",从社会实践活动和历史发展进程中研究人,对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价值等进行了阐释。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培养大学生踏实笃行的人格品质、构建诚信友善的人际交往关系、塑造勇于创新的人格个性和胸怀天下的人格气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学思想 大学生 健全人格 人的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