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人文精神的提升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太贵 姚晓丽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9,共5页
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全社会重建和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对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特别是对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丰富的人文特质决定了社会主义人文... 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全社会重建和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对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特别是对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丰富的人文特质决定了社会主义人文精神的提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必然的。但同时,也必须警惕在社会主义人文精神提升过程中的“去马克思主义化”倾向。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新时期社会主义人文精神提升的关系,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哲学观──青年马克思研究的一种新视角
2
作者 郁建兴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8-32,13,共6页
论马克思的哲学观──青年马克思研究的一种新视角郁建兴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1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自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朗兹胡特和迈耶尔挑起了关于青年马克思的辩论以来,已有大量... 论马克思的哲学观──青年马克思研究的一种新视角郁建兴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1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自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朗兹胡特和迈耶尔挑起了关于青年马克思的辩论以来,已有大量的研究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的专著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新哲学 青年马克思 马克思的哲学观 费尔巴哈 青年黑格尔派 马克思哲学 哲学概念 人的自我异化 非哲学 现实世界
下载PDF
列宁与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湘舸 包松 宋红颜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8,共6页
列宁和邓小平是先后提出自己的明确社会主义观的代表人物 ,二者的社会主义观在本质、内容及作用方面 ,有许多相同之处。研究列宁和邓小平的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对于我们在 2 1世纪进一步深刻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 ,有着十分... 列宁和邓小平是先后提出自己的明确社会主义观的代表人物 ,二者的社会主义观在本质、内容及作用方面 ,有许多相同之处。研究列宁和邓小平的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对于我们在 2 1世纪进一步深刻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邓小平 比较研究 经验社会主义观 特色社会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 思想路线 思想方法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新探 被引量:1
4
作者 郁建兴 刘松林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5年第2期14-21,共8页
本文从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角度,通过探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本义,现实社会主义的演进过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与趋势等问题,考察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结合的发展轨迹,揭示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和工具理性。作者指出:社会主义与中... 本文从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角度,通过探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本义,现实社会主义的演进过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与趋势等问题,考察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结合的发展轨迹,揭示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和工具理性。作者指出: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是双向选择,互为目的与手段;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是提出了一种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现代化思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资本主义 中国现代化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 工具理性
下载PDF
“小康社会主义”探析
5
作者 陈湘舸 崔浩 《求索》 CSSCI 2003年第6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小康社会主义 邓小平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下载PDF
马克思与现代人文精神的重建 被引量:9
6
作者 郁建兴 王小章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08-118,共11页
本文首先对现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潮于现代化的反省、反叛作出内在的批评和省察,指出文化保守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作为工具理性过度膨胀背景下重建人文精神的两种基本取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但总的说来,人文主义思潮从前现代化,到反现... 本文首先对现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潮于现代化的反省、反叛作出内在的批评和省察,指出文化保守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作为工具理性过度膨胀背景下重建人文精神的两种基本取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但总的说来,人文主义思潮从前现代化,到反现代化,到后现代主义,这一不断退缩的历史奏出的只是逐渐失去的传统人文精神的挽歌。接着,本文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人文精神建构所具有的意义。现代西万人文主义思潮之所以未能完成重建人文精神的任务,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在于它们自觉不自觉地把人文精神的维持或重建,放置于现代化的对立面,从而采取一种阻止、取消、逃避现代化的立场。通过开掘人的社会性之本体论和现实性意义,马克思在历史观与价值观统一的基础上提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诸论题。他的共产主义概念蕴含了一种新人文精神,这是一种内在性和超越性相统一的人文精神。因此,马克思主义为现代人文精神的建构提供了一条可能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现代人文精神 人的社会性 马克思恩格斯 人文价值 文化保守主义 本体论意义 共产主义 价值理性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法治的道德基础 被引量:1
7
作者 万斌 吴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1-46,156,共6页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最终之工具,其内在的道德品质即法律的德性基础影响并制约着法律自身的权威性和社会调节的效力,也决定着和谐社会实现的可能性。从实践的角度看,"无公正即无秩序",恶法之治势必无法实现...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最终之工具,其内在的道德品质即法律的德性基础影响并制约着法律自身的权威性和社会调节的效力,也决定着和谐社会实现的可能性。从实践的角度看,"无公正即无秩序",恶法之治势必无法实现社会之和谐。法治唯有与道德紧密契合,执法者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才能大大降低公众对法治行为的反对意见,从而有助于提升法治本身的合法性基础以及社会调节功能的实现,无疑也能发挥法律社会调节的实际功能。本文着重分析了法与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法治过程中德性匮乏的突出问题,最后就强化法的德性基础,增强法的有效性与社会调节功能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法治 道德基础 公平性
下载PDF
走向新世纪──中国改革五年展望
8
作者 万斌 郁建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1期10-15,共6页
走向新世纪──中国改革五年展望万斌,郁建兴在以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新时期历史中,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改革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呈现出勃勃生机。改革十六年,是我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十六... 走向新世纪──中国改革五年展望万斌,郁建兴在以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新时期历史中,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改革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呈现出勃勃生机。改革十六年,是我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十六年。而在今后五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改革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世纪 收入差距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价值观建设 主体形象
下载PDF
中国改革今后五年展望
9
作者 万斌 郁建兴 +2 位作者 吴光 张仁寿 徐斌 《学习与思考》 1994年第4期14-16,共3页
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未来五年前景如何?问题何在?怎样解决?日前.我省理论界的十几位中青年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题讨论。现将座谈择要整理发表如下: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 主要体现 社会稳定 主体地位 价值系统 经济发展 执法系统 矛盾运动 问题
下载PDF
论毛泽东的现代化观
10
作者 郁建兴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995年第1期5-16,33,共13页
论毛泽东的现代化观郁建兴追求现代化是涵盖了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这既表明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艰巨性,同时也体现出中国现代化事业所具有的惊人的历史连续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理论,作为中国近代以来... 论毛泽东的现代化观郁建兴追求现代化是涵盖了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这既表明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艰巨性,同时也体现出中国现代化事业所具有的惊人的历史连续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理论,作为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思想的集大成。已经并将继续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 现代化思想 目标模式 资本主义 历史主题 中国现代化 中国工业化道路
下载PDF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湘舸 包松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11,共8页
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 ,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思想是 :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走自己的路”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三农”问题 ;“同人民一起商量着... 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 ,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思想是 :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走自己的路”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三农”问题 ;“同人民一起商量着办事” ;以及发展和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根据这些基本思想 ,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要创建推进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新体制 ,始终重视和抓紧农业 ,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心课题” ,集中力量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三农”问题 中国 农民负担 农村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全面小康社会
原文传递
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湘舸 阮晓莺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3-88,共6页
邓小平一直十分关注我国的“三农”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与战略举措。主要是强调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与工作方法,走“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由此决定发... 邓小平一直十分关注我国的“三农”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与战略举措。主要是强调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与工作方法,走“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由此决定发展农业生产、农村经济要有“两个飞跃”,并且走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由之路”,以及先富带后富将成为“中心课题”等。邓小平有关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在新时期进一步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三农”问题 “两个飞跃” 农村
原文传递
毛泽东边区经济“改革计划”探析
13
作者 陈湘舸 李林军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0,共5页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对经济实施了系列"改革计划"。实践证明,毛泽东关于边区工业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计划",是基本符合经济规律的,是行之有效的。其中关于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党的工作的性质、地位与任务的思想;关...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对经济实施了系列"改革计划"。实践证明,毛泽东关于边区工业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计划",是基本符合经济规律的,是行之有效的。其中关于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党的工作的性质、地位与任务的思想;关于公营企业实行自负盈亏、关停并转的思想;关于公有企业实行"合作式方式"和"企业化"的思想等,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看待和处理好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的关系、党务工作者与经营管理者的关系,以及实行破产法和股份化等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边区经济 政策计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