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CD评分法预测神经内科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美真 吴擎 +2 位作者 周蓉靖 吴王芳 杨峻皓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692-695,共4页
目的分析ABCD评分法对神经内科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脑病科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神经内科头晕患者280例,就诊时根据ABCD评分法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与低危组,统... 目的分析ABCD评分法对神经内科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脑病科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神经内科头晕患者280例,就诊时根据ABCD评分法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与低危组,统计各组别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并对缺血性脑卒中、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80例患者中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72例,占比25.71%。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依次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合并高血压患者、有吸烟史者、有脑卒中病史者等占比及ABCD评分、年龄明显高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经多因素分析,ABCD评分、吸烟史、脑卒中病史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BCD评分法能够对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进行预测,有助于头晕患者及时获得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头晕 诊断技术和方法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慢性酒精中毒性神经病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宇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2年第2X期131-132,共2页
慢性酒精中毒性神经病(CAND)目前逐渐增多,CAND表现为四肢麻木、癫痫发作、头晕、平衡障碍、精神异常等,尤其以头晕、平衡障碍为临床表现的患者易与其他小脑性疾病相混淆.现报道CAND50例,对其临床、电生理、及头颅MRI作系统分析.
关键词 酒精中毒性神经病 临床分析 电生理学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心房粘液瘤并发脑梗塞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陆逸仙 董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并发症 治疗 病例报告 心房粘液瘤 脑梗塞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5年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芳 姚治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期67-70,82,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5年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造能够预测复发的预后指数模型,为脑梗死患者的复发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确诊的280例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在20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5年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造能够预测复发的预后指数模型,为脑梗死患者的复发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确诊的280例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在2016年12月完成全部的随访工作。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整体的复发率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构建复发模型和个体预后指数(PI)。结果随访结束后共有38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患者的1年复发率为4.8/人年,2年复发率为5.6/人年,3年复发率为7.5/人年,4年复发率为9.7/人年,5年复发率为10.5/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_1,RR=1.302;95%CI:1.018~1.652)、高血压史(X_2,RR=0.682;95%CI:1.015~3.862)、心脏病史(X_3,RR=1.765;95%CI:1.126~2.865)、总胆固醇(X_4,RR=2.136;95%CI:1.412~3.267)、家族卒中史(X_5,RR=2.657;95%CI:1.172~5.864)是影响脑梗死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复发模型的PI方程,PI=0.025X_1+0.681X_2+0.581X_3+0.395X_4+0.973X_5。结论年龄、高血压史、心脏病史、总胆固醇、家族卒中史是影响脑梗死患者中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5年内复发的脑梗死PI方程效果尚好,对脑梗死的复发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 危险因素 COX回归模型 预后指数
下载PDF
生物电反馈与生物电穴位刺激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力群 王新文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7期741-742,共2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增高.估计目前我国有脑卒中病人600~700万人,其中3/4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需长期护理[1].本研究旨在观察生物电反馈和生物电结合经络治疗中风偏瘫疗效.
关键词 生物电反馈 生物电穴位刺激治疗 中风偏瘫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被引量:15
6
作者 郑佩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147-148,共2页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恢复效果。方法对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康复组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及护理,常规组无系统的训练方法,只进行常规护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法为评定标准...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恢复效果。方法对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康复组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及护理,常规组无系统的训练方法,只进行常规护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法为评定标准。结果4周后康复组吞咽能力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困难 康复护理
下载PDF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董力群 程源深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年第12期773-773,共1页
关键词 中央髓鞘溶解症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酷似脑梗死的低血糖反应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红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5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低血糖反应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董俭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5期87-87,共1页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起病24h内测定空腹血糖增高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47例,然后根据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二组,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值。结果 47例患者中,有糖尿病史20例,糖化血红蛋...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起病24h内测定空腹血糖增高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47例,然后根据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二组,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值。结果 47例患者中,有糖尿病史20例,糖化血红蛋白增高18例;无糖尿病史27例,糖化血红蛋白增高6例。统计学上采用校正卡方检验,二组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意义。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有助于判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糖增高是应激性的血糖增高,还是糖尿病所致的血糖升高,从而能更好地指导治疗和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急性脑血管疾病 HBA1C 空腹血糖 糖尿病
下载PDF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亚儿 吴宇飞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6期55-56,共2页
目的 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通过病史、神经系 统体征及影象学检查了解其临床特点。结果 8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均以中脑、小脑、丘脑等部位损伤为核 心,可单侧也... 目的 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通过病史、神经系 统体征及影象学检查了解其临床特点。结果 8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均以中脑、小脑、丘脑等部位损伤为核 心,可单侧也可双侧同时受累。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以基底动脉尖端血管闭塞为主的一组脑血管病,即以基底功脉供血分 布区域内,幕上、幕下、双侧或左右交叉出现的多部位同时联合受损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双侧 患者 临床特点 部位 供血 血分 影象学检查 单侧 神经系统体征
下载PDF
脑寄生虫病4例分析
11
作者 吴宇飞 冯孝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919-919,共1页
关键词 脑寄生虫病 诊断 治疗 误诊 病例分析 脑囊虫 脑包虫
下载PDF
椎管内肿瘤卒中1例报告
12
作者 董力群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89年第4期224-224,共1页
男性,45岁,入院前6天无任何诱因颈部呈刀割,电灼样疼痛,向两肩部放射,咳嗽,转头时加剧,伴两上肢针刺样麻木,尿潴留,大便不畅,既往史无殊。查体:神清,颅神经(一),颈项僵硬,呈强迫性左后头位,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增高,左下肢痛触觉减退,双... 男性,45岁,入院前6天无任何诱因颈部呈刀割,电灼样疼痛,向两肩部放射,咳嗽,转头时加剧,伴两上肢针刺样麻木,尿潴留,大便不畅,既往史无殊。查体:神清,颅神经(一),颈项僵硬,呈强迫性左后头位,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增高,左下肢痛触觉减退,双髌,踝阵挛(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踝阵挛 触觉减退 强迫性 电灼 肌张力 下肢痛 针刺样 四肢肌 神经纤维瘤
下载PDF
以卒中起病的老年脑肿瘤与脑梗死临床比较
13
作者 叶芝花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44-445,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脑肿瘤 脑梗死 临床症状 比较
下载PDF
巴曲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临床观察
14
作者 俞鸣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8期97-98,共2页
目的临床观察巴曲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70例给予巴曲酶+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组80例给予巴曲酶+丁苯酞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2.5%,对照组为62.... 目的临床观察巴曲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70例给予巴曲酶+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组80例给予巴曲酶+丁苯酞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2.5%,对照组为62.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巴曲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考虑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巴曲酶 急性脑梗死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脑地形图在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董俭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23-24,共2页
目的 探讨脑地形图(BEAM)在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24h内先螺旋CT扫描,再进行MRI、DWI及BEAM检查。结果 58例患者在发病24h内,未见异常51例,显示低密度灶7例。再经过MRI和DWI检查,发... 目的 探讨脑地形图(BEAM)在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24h内先螺旋CT扫描,再进行MRI、DWI及BEAM检查。结果 58例患者在发病24h内,未见异常51例,显示低密度灶7例。再经过MRI和DWI检查,发现皮质梗死20例,皮质下梗死38例。以此作为分组依据,分为皮质梗死组和皮质下梗死组,BEAM在皮质梗死组20例中,19例有病变侧的局限性慢波功率明显增高;皮质下梗死组38例中,仅4例有局限性慢波功率增高,其他34例均属于正常范围脑地形图。经校正卡方检验,二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BEAM能够早期发现皮质脑梗死,有助于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以便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地形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先螺旋CT扫描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红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365-1366,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眩晕4例、耳鸣2例、颈项强...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眩晕4例、耳鸣2例、颈项强直15例。16例行腰穿检查,脑脊液(CSF)压力均<70mmH2O。13例患者CSF中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升高,1例患者为血性CSF。治疗以大剂量补充生理盐水为主,2例腰穿时行CSF置换,均痊愈。结论: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腰穿CSF测压检查可确诊。本病一般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低压 脊椎穿刺 脑脊液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徐瑶 吴宇飞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2-337,共6页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宁波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68例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将其分为脑微出血阴性组(199例)和脑微出血阳性组...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宁波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68例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将其分为脑微出血阴性组(199例)和脑微出血阳性组(69例).对于脑微出血阳性组患者,根据脑微出血的数量将其分为:1级(1~5个)和2级(≥6个).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各组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 脑微出血阳性组患者MoCA总分和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2个分项认知领域评分分别为(20.95±4.53)、(2.53±1.09)、(3.83±0.97)分,均显著低于脑微出血阴性组患者[分别为(26.82±1.25)、(3.16±1.24)、(4.91±0.84)分;t=16.59、3.75、8.83,均P〈0.01].脑微出血1级患者MoCA总分和注意这个分项认知领域的评分分别为(21.53±4.61)、(4.11±0.91)分,均显著低于脑微出血阴性组患者(t=14.09、14.23,均P〈0.01).而脑微出血1级患者MoCA总分和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定向3个分项认知领域的评分分别为(21.53±4.61)、(2.88±1.06)、(4.11±0.91)、(4.96±0.40)分,均显著高于脑微出血2级患者[分别为(18.58±3.08)、(2.23±0.95)、(3.63±1.01)、(3.85±0.39)分;t=2.85、P〈0.01,t=2.54、P〈0.05,t=5.63、P〈0.01,t=2.58、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oCA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脑微出血阳性(OR=3.15,95% CI 1.28~5.12,P=0.005)及脑微出血数量(OR=1.73,95% CI 1.08~2.32,P=0.031).结论 脑微出血及其数量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独立相关,随着脑微出血数量的增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某些方面的认知功能损害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出血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运用品管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佩君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z1期-,共2页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反复的进行的,最具有共性的和最必要的基本活动.人口的老龄化使脑卒中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约85%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脑卒中的高发...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反复的进行的,最具有共性的和最必要的基本活动.人口的老龄化使脑卒中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约85%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其沉重的负担.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全称品质管理圈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和管理[1],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2].为了切实地提高脑卒中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我科于2014年2~10月开展了QCC活动,确立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为活动主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无环鸟苷、清开灵注射液和新鲜血浆联合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19
作者 叶芝花 董俭 《中国综合临床》 2000年第2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无环鸟苷 清开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