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法学专业“土地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浙江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1
作者 曹瑞芬 苑韶峰 徐建春 《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 2019年第1期159-163,共5页
非法学专业"土地法学"课程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既有一定法学理论知识又能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具备法律职业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本文以浙江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从授课对象的... 非法学专业"土地法学"课程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既有一定法学理论知识又能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具备法律职业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本文以浙江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从授课对象的非法学专业学科背景入手,就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土地法学"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学专业 土地法学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基于粮食安全战略下的浙江省耕地保有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丽霞 俞义 苑韶峰 《上海国土资源》 2011年第3期53-56,62,共5页
依据1996~2008年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数据,采用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选取总人口、粮播比例、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和人均粮食年需求量5个指标,分析预测了2020年浙江省耕地需求量。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至少为... 依据1996~2008年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数据,采用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选取总人口、粮播比例、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和人均粮食年需求量5个指标,分析预测了2020年浙江省耕地需求量。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至少为204.9万公顷,由此可见,基于粮食安全的浙江省耕地保护任务的艰巨性,并提出了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保有量 预测研究 土地资源 耕地保护
下载PDF
我国资源利用现状及节约机制框架的构建 被引量:5
3
作者 苑韶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3,共4页
对于资源的态度无非“开源”、“节流”2种,“开源”由于其较高的成本和有限性使得“节流”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资源的可持续性是一个长期困扰人类的全球性问题,尤其对我国这样的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国度而言,更是关系到生存与发展的... 对于资源的态度无非“开源”、“节流”2种,“开源”由于其较高的成本和有限性使得“节流”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资源的可持续性是一个长期困扰人类的全球性问题,尤其对我国这样的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国度而言,更是关系到生存与发展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在分析了我国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利用特点及供求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是有效地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观点,并且构建了从法律法规、政策、经济、监督等角度建立约束机制,从产权、经济和声誉的角度建立激励机制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节约机制 政策机制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土地功能评价与相关性分析——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建春 聂路豪 章静仪 《地理信息世界》 2021年第6期117-124,共8页
以杭州市为例,利用多渠道选取的较高空间分辨率数据,对杭州市土地多功能进行精细化评价,分析各项土地功能间的相互关系。杭州市土地生产、社会、生态功能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强的聚集性,生产功能高值区聚集于杭州市中部和北部,社会功能高... 以杭州市为例,利用多渠道选取的较高空间分辨率数据,对杭州市土地多功能进行精细化评价,分析各项土地功能间的相互关系。杭州市土地生产、社会、生态功能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强的聚集性,生产功能高值区聚集于杭州市中部和北部,社会功能高值区聚集于杭州市东北部主城区,由主城区向外辐射逐渐减弱,生态功能高值区聚集于杭州市东北部和西南部区域。3大土地功能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即此消彼长此的关系。此外,各项指标间存在密切复杂的关系,即使从属于同一项土地功能,各指标也不一定具有同向性。由于土地功能和国土空间规划三线三区内涵的相互重叠,未来人们可以将土地功能的精细化、多时点研究,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多功能 评价 熵值法 空间格局 相关性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入市的农民意愿分析——以浙江省桐庐县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苑韶峰 申屠楚宁 +1 位作者 杨丽霞 唐奕钰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2期65-73,共9页
在农村宅基地相关政策的改革过程中,农民的意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235户农户的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宅基地基本信息以及对宅基地入市政策的认知程度这四方面分... 在农村宅基地相关政策的改革过程中,农民的意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235户农户的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宅基地基本信息以及对宅基地入市政策的认知程度这四方面分析农户有关宅基地使用权入市的意愿以及影响意愿的显著因素。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农户对于宅基地入市的意愿接近50%,性别、家庭人数、家庭务农人数、家庭年收入、宅基地数量和关心宅基地政策程度对农户意愿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关心宅基地政策的程度影响最为显著。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应通过提高农民对宅基地政策的认知程度、提供农民更多二三产业就业机会和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入市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基于ANN的特色小镇适宜性评价--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苑韶峰 贺丹煜 +1 位作者 毛源远 陈雅坤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2期62-69,共8页
确定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是特色小镇开发的基础,探索各县市地形条件对不同类特色小镇的适宜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如何从宏观角度针对各地区特色小镇发展作适宜性评价意义重大。本研究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根据产业类型将特色小镇分... 确定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是特色小镇开发的基础,探索各县市地形条件对不同类特色小镇的适宜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如何从宏观角度针对各地区特色小镇发展作适宜性评价意义重大。本研究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根据产业类型将特色小镇分为四类:文化旅游型、金融型、高端制造型以及智能创新型小镇。依据浙江省市县经济社会特征构建基础指标,根据四类特色小镇分别构建特色指标,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县域就不同类型特色小镇的适宜性进行拟合运算,结果显示,ANN适宜性评价中,绝对值平均误差为10%左右,不同地形地貌对于适宜发展的小镇类型存在明显差别。地形为平原的县域中,高度适宜发展的小镇类型中智能创新型占50%;地形为丘陵的县域中,高度适宜发展的小镇类型中高端制造型小镇占41%;地形为山地的县域,高度适宜发展的小镇类型中智能创新型占100%;地形为滨海的县域,高度适宜发展的小镇类型中文化旅游型占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产业类型划分 人工神经网络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不同雨强条件下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土壤磷素的径流特征 被引量:55
7
作者 杨丽霞 杨桂山 +1 位作者 苑韶峰 吴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63-1769,共7页
以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无锡市近郊区鸿声镇的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对菜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的增大呈幂函数减小(R^2=0.99),径流量在... 以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无锡市近郊区鸿声镇的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对菜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的增大呈幂函数减小(R^2=0.99),径流量在雨强较小时,缓慢上升,但随着雨强的增大急剧上升,在雨强0.83、1.17和1.67mm·min^-1时,总磷(TP)和颗粒态磷(PP)都表现为初始流失浓度较高,随降雨历时延长略有下降,最终趋于稳定,而在大雨强2.50mm·min^-1时,TP和PP呈现波浪式起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在整个降雨-径流过程中,溶解态磷(DP)变化比较平缓,占TP的比例为20%-32%,而PP占TP的比例为68%。80%,其变化规律与TP相一致,由此可见,PP是土壤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通过对比不同雨强下不同形态磷素的流失率,发现1’P的流失率,大雨强2.50mm·min^-1是小雨强0.83mm·min^-1的20倍,而DP的流失率,却是33倍,这表明随着雨强的增加,加速土壤PP流失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DP的流失,主要原因是降雨前表施磷肥,使得磷肥中大量的无机态磷溶解释放到水环境中,增加了DP的流失,从而会加重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强 土壤磷素 径流 人工模拟降雨 磷素流失速率
下载PDF
数学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72
8
作者 杨丽霞 杨桂山 苑韶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7-291,共5页
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一项重要的控制性指标。人口规模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到未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准确地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和人口布局方案具... 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一项重要的控制性指标。人口规模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到未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准确地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和人口布局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运用马尔萨斯人口模型、Logistic增长模型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利用《江苏统计年鉴》人口数据对江苏省2005~2020年的人口发展规模做出预测。预测结果显示。3种模型均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但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和Logistic增长模型的模拟精度比线性回归更理想。在模型的验证过程中。前两者的平均相对误差较小。分别为0.35%和0.12%,而线性回归为2.25%,故采用两种非线性预测值的平均值作为预测结果。结果为2010年达到7695.19万人。2020年达到7919.20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统计 人口预测 马尔萨斯人口模型 LOGISTIC增长模型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国农村住房发展:成就与挑战 被引量:16
9
作者 顾杰 徐建春 卢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2-68,共7页
基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和其他统计资料,从住房特征(结构特征、邻里特征、区位特征)角度构建农村住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农村住房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全国范围的分析,并提出可供选择的对策思路。数据分析显示:随着经济与... 基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和其他统计资料,从住房特征(结构特征、邻里特征、区位特征)角度构建农村住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农村住房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全国范围的分析,并提出可供选择的对策思路。数据分析显示: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住房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居住水平得到了超前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住房领域的深层次问题亦逐渐显露,这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居住分化的日益突出、土地资源浪费,基础设施和村居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变革农村住房制度,加强规划管理,促进村庄集聚,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和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是全面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居住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住房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住房特征 成就 挑战
下载PDF
我国南方水资源问题与对策——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苑韶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0-843,共4页
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我国南方存在的水资源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并从水制度和管理、水质污染的控制和治理以及水利工程技术改进三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南方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水资源 干旱 水质 污染
原文传递
精伊霍铁路工程建设的土壤侵蚀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苑韶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1期77-80,共4页
精伊霍铁路所经地区地处西部干旱内陆,生态环境恶劣、脆弱,对人类扰动极其敏感。敦煌铁路的建设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沿线地区的土壤侵蚀现象。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野外调查分析结果,编制了精伊霍铁路两侧30 km范围土壤侵... 精伊霍铁路所经地区地处西部干旱内陆,生态环境恶劣、脆弱,对人类扰动极其敏感。敦煌铁路的建设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沿线地区的土壤侵蚀现象。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野外调查分析结果,编制了精伊霍铁路两侧30 km范围土壤侵蚀现状图。根据铁路沿线土地退化现状和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表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对施工期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的变化以及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进行了预测,据此分析了工程可能造成的土地退化危害,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遥感 土地退化 生态环境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公共交通改善期望对住房价格及其价格空间结构的影响——基于杭州地铁规划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顾杰 贾生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0-1024,1034,共6页
以杭州地铁项目为例,基于大样本住房交易跨期综列数据,构建扩展的特征价格模型,通过比较期望交通改善和非改善区域在地铁项目传言、立项前后住房价格的变化,分析了公共交通改善期望对附近住房价格及其价格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以杭州地铁项目为例,基于大样本住房交易跨期综列数据,构建扩展的特征价格模型,通过比较期望交通改善和非改善区域在地铁项目传言、立项前后住房价格的变化,分析了公共交通改善期望对附近住房价格及其价格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公共交通改善期望对住房价格和价格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效应,且影响效应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从空间上看,期望交通改善对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远郊区影响最为明显,而对于繁华的市区影响却不显著。从时间上看,地铁开始传言和地铁规划批准使得远郊和近郊住房价格有较大的上涨,且地铁规划获批准后的增值效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改善期望 住房价格 扩展的特征价格模型
原文传递
城乡融合评价研究综述:内涵辨识、理论认知与体系重构 被引量:75
13
作者 周德 戚佳玲 钟文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34-2651,共18页
科学的城乡融合评价是城乡融合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的基础。以"内涵辨识—理论认知—体系重构"为逻辑主线,从城乡融合的概念内涵、基础理论、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尺度及演化机理等方面,开展城乡... 科学的城乡融合评价是城乡融合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的基础。以"内涵辨识—理论认知—体系重构"为逻辑主线,从城乡融合的概念内涵、基础理论、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尺度及演化机理等方面,开展城乡融合评价综述。研究表明:学界对城乡融合概念与内涵的认识基本一致,且已有一定理论基础;城乡融合评价指标选取呈现多维化、多属性化特征,但指标体系构建尚未突破静态性层面;定量评价方法较为单一;研究尺度整体偏向中宏观,缺少微观视角下的量化以及不同融合模式对比研究;城乡融合的时空分异格局及其机理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化。对此,提出了以下五点展望:(1)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完善系统研究框架构建;(2)优化多维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城乡融合发展模式;(3)深化城乡要素流动机制,推动城乡空间均衡发展;(4)加强微观尺度细节挖掘,健全城乡融合推进机制;(5)强化数字经济赋能作用,创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评价 内涵辨识 理论认知 体系重构 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