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使命 被引量:13
1
作者 严毛新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107,共4页
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和研究,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长远目标已基本明晰,但今后5至10年的阶段性使命仍有待明确。中国社会创业教育的总体环境良好,中国民众创业热情高涨,但身处其中的中国高校贡献度很低,高校为中小创业者服务能力很弱,绝大部... 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和研究,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长远目标已基本明晰,但今后5至10年的阶段性使命仍有待明确。中国社会创业教育的总体环境良好,中国民众创业热情高涨,但身处其中的中国高校贡献度很低,高校为中小创业者服务能力很弱,绝大部分教师尚不具备指导创业者开展创业的"真才实学",这是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症结。因此,应当把"提升高校创业教育能力"作为现阶段使命。全体教师创业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是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高校应在调整教师创业教育价值观的同时,积极调整学生的创业观和学习观。使教师理解每个人都可以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出力,使学生理解每个人只要努力都可以创业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创业教育 使命
下载PDF
精准脱贫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 被引量:3
2
作者 狄瑞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5,共4页
全面建成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精准脱贫是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途径。就现实功能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脱贫精准化的先入抓手,是阻断贫... 全面建成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精准脱贫是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途径。就现实功能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脱贫精准化的先入抓手,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举措,是铺就可持续脱贫的坚固基石,更是脱贫方式变革创新的动力之源。应积极实施“机制嵌入”“主体协同”“认同深化”“多维整合”四项策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精准脱贫的全过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精准脱贫中的常态化、专业化、特色化、开放化发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利器,打好“精神脱贫”“扶志扶德”的精准脱贫核心攻坚战、保卫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脱贫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意蕴 融入策略
下载PDF
论道德困境消解的优先级排序原则 被引量:2
3
作者 狄瑞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4,共4页
文章立足中外学者研究道德困境状况,厘清道德困境的客观存在性,并揭示利益性困境、角色性困境是道德困境产生的间接原因,道德规范的多样性是道德困境产生的直接原因。建立优先级排序原则,依据"保留"与"取窄"以及添... 文章立足中外学者研究道德困境状况,厘清道德困境的客观存在性,并揭示利益性困境、角色性困境是道德困境产生的间接原因,道德规范的多样性是道德困境产生的直接原因。建立优先级排序原则,依据"保留"与"取窄"以及添加第三规范消解标准,构建具有严密性、层次性的道德规范系统。进而探讨道德信仰、道德原则、道德准则内涵,将自下而上的道德体系作为优先级排序原则范式。另外,横向研究各个道德规范系统内部优先级原则,探究全方位、合理化的道德困境消解路径,对新时代我国道德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困境 规范 标准 优先原则
下载PDF
政府推动型创业教育: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历程及成因 被引量:79
4
作者 严毛新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48,共4页
与美国"高校需求型创业教育"道路不同,中国在过去十余年中,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多表现为政府努力推动,高校则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走过的是一条"政府推动型创业教育"道路。资金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和大学毕业生经验... 与美国"高校需求型创业教育"道路不同,中国在过去十余年中,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多表现为政府努力推动,高校则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走过的是一条"政府推动型创业教育"道路。资金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和大学毕业生经验不足等因素,并不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低、失败率高的最根本原因。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没有紧迫的外在压力,缺乏强烈的内在动力,高校没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创业精神的人,才是问题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高等教育
原文传递
高校创业文化的内涵、价值及培育路径 被引量:19
5
作者 严毛新 徐蕾 +1 位作者 何扬飞 姚垚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65,共5页
高校创业教育需要重视文化引领,需要强化价值观、使命感教育。加强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能够使创业参与者更具自觉性,使现实或潜在的创业者的创业行为选择更具方向感,使高校创业教育更具普适性与个性化。高校创业文化是高校在创业活动中各... 高校创业教育需要重视文化引领,需要强化价值观、使命感教育。加强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能够使创业参与者更具自觉性,使现实或潜在的创业者的创业行为选择更具方向感,使高校创业教育更具普适性与个性化。高校创业文化是高校在创业活动中各主体之间的物质和精神活动的倾向性,即各类主体在创业问题上的一种群体性自觉。各类主体间的互动模式对高校创业文化会产生直接影响,高校的类型定位与办学理念对高校创业文化也有重要影响。此外,区域文化背景对高校创业文化也会产生深刻影响。培育高校创业文化应从高校创业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创业文化 创业教育 高校
原文传递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大商科创业型人才培养 被引量:53
6
作者 陈寿灿 严毛新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6-100,共5页
如何做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大商科创业型人才培养是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可选路径之一。该路径并非是指将财经类院校的商科类专业在数量上做大,而是指充分利用财经类院... 如何做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大商科创业型人才培养是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可选路径之一。该路径并非是指将财经类院校的商科类专业在数量上做大,而是指充分利用财经类院校在商科类专业的优势师资,在面上做强"商科创业通识课程",扩大全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受益总量;在点上做精"专业方向创业融合课程",使高校内外的各专业初始创业者共同受益。积极鼓励师生开展"技术型创业实践"和"校内小微创业实践",引导更多学生在"做中学";同时运用"校外精英进课堂"与"校内课堂开放制"等措施实现内外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教育 专业创业融合课程 商科创业通识课程 大商科创业型人才
原文传递
走向差异:高校创业教育的应有格局 被引量:44
7
作者 严毛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2,共5页
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在具体的实践路径选择上高度趋同,呈外置附加型特征,尚未能总结出一种适用于各类高校的"通用型创业教育模式",也没有探索出若干种对其特征和实效认可度高的"特色型创业教育模式"。高校应当通过将... 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在具体的实践路径选择上高度趋同,呈外置附加型特征,尚未能总结出一种适用于各类高校的"通用型创业教育模式",也没有探索出若干种对其特征和实效认可度高的"特色型创业教育模式"。高校应当通过将创业教育植根于专业教育之中,将教师创业教育与学生创业教育并重,同时更好实现创业教育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互融,方能实现高校创业教育差异化发展,提升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模式 差异化 高等教育
原文传递
创业教育的中国经验 被引量:15
8
作者 严毛新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0-75,共6页
中国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具有本土创造性。我国创业教育推进过程中注重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公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并重,汇聚民间、政府"共推力";着力突出现实问题导向... 中国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具有本土创造性。我国创业教育推进过程中注重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公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并重,汇聚民间、政府"共推力";着力突出现实问题导向,强化社会"认同感";持续坚持"先外围再中心",在积累经验基础上不断推广。关注创业教育"中国经验"有助于着眼现实,为继续深化创业教育奠定基础;切实立足本土,更加理性地与国外经验相互借鉴;推广中国经验,提高中国高校办学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教育 中国经验 地方性知识
原文传递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论析——基于马克思“人与环境关系论”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狄瑞波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4,共6页
爱国主义教育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实践活动,它关涉人与环境两个基本维度。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人与环境的对象性存在关系,发挥人的主体性,结合环境的社会实践性,运用人与环境交互作用机理,突出爱国... 爱国主义教育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实践活动,它关涉人与环境两个基本维度。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人与环境的对象性存在关系,发挥人的主体性,结合环境的社会实践性,运用人与环境交互作用机理,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能动性,增强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性和社会性,构建人与环境协同的教育机制,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 人与环境关系论
原文传递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习胜 狄瑞波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1-138,共8页
共同富裕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也包含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不仅体现为人民群众共同拥有和享有的丰裕的精神文化资源,更在总体上体现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内容的充盈与精神境界的更高层次。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内容... 共同富裕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也包含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不仅体现为人民群众共同拥有和享有的丰裕的精神文化资源,更在总体上体现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内容的充盈与精神境界的更高层次。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内容充盈与境界更高层次,又集中体现为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积极与进取,政治观、法治观和道德观的正确与高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科学与进步。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和重要任务就是引导与塑造受教育者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尚、展现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建构充盈高尚的精神世界,因此,在“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发挥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思想政治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