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与血栓危害因子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于小妹 李铎 +5 位作者 谢海宝 张永华 王强 周筱琼 于澎 王丽君 《浙江检验医学》 2006年第4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杭州地区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栓危害因子以及与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的相关性。方法对高脂血症组(81例)和正常血脂对照组(65例),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各种甲酯化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的含量,用标准方法测定血液中血栓形成危害因子,血... 目的研究杭州地区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栓危害因子以及与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的相关性。方法对高脂血症组(81例)和正常血脂对照组(65例),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各种甲酯化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的含量,用标准方法测定血液中血栓形成危害因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11-脱氢血栓素B2(TXB2),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血小板磷脂膜廿二碳六烯酸(2∶6n-3)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呈明显负相关(P【0.01)。TXB2与花生四稀酸(20∶4n-6)呈正相关(P【0.05)、与廿碳五烯酸(20∶5n-3)、廿二碳六烯酸(22∶6n-3)和n-3/n-6呈明显负相关(P【0.05、P【0.01)。结论提高血小板磷脂膜n-3PUFA/n-6PUFA的值有利于降低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的危险因子Hcy和TXB2的生成,为选择饮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脂肪酸类 血栓危害因子
下载PDF
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与血栓危害因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于小妹 李铎 +5 位作者 谢海宝 张永华 王强 周筱琼 于澎 王丽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杭州地区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栓危害因子与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的相关性。方法对高脂血症组(81例)和正常血脂对照组(65例),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各种甲酯化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的含量,用标准方法测定血液中血栓危害因子血清同型半胱... 目的研究杭州地区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栓危害因子与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的相关性。方法对高脂血症组(81例)和正常血脂对照组(65例),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各种甲酯化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的含量,用标准方法测定血液中血栓危害因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栓素 B_2(TXB_2),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 与血小板磷脂膜廿二碳六烯酸(DHA)、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 n-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n-3 PUFA/n-6 PUFA)呈明显负相关(r=-0.277、-0.231,均P<0.01)。TXB_2与花生四烯酸呈正相关(r=0.176,P<0.05),与 DHA、廿碳五烯酸(EPA)和 n-3PUFA/n-6 PUFA 呈明显负相关(r=-0.209、-0.194、-0.238,P<0.01、0.05、0.01)。结论提高血小板磷脂膜 n-3 PUFA/n-6 PUFA 值有利于降低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的危险因子 Hcy 和 TXB_2的生成,为选择饮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脂肪酸类 血栓危害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