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身体话语”与“概念话语”的融合进路看“教-学”活动的共生格局——一种基于梅洛-庞蒂语言现象学的教育哲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沈宇彬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33,共9页
梅洛-庞蒂的语言现象学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学思想。基于身体现象学的实存立场,梅洛-庞蒂以“处境化”原则通过对“概念话语”与“身体话语”的结构性还原,试图摆脱二元向度下传统表象主义语言观和教育观。这种实存现象学的教育观将“教... 梅洛-庞蒂的语言现象学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学思想。基于身体现象学的实存立场,梅洛-庞蒂以“处境化”原则通过对“概念话语”与“身体话语”的结构性还原,试图摆脱二元向度下传统表象主义语言观和教育观。这种实存现象学的教育观将“教”“学”活动还原并锚定于情境化的知觉场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学活动中“概念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在养成机制方面的固有张力。与此同时,在学生的知识谱系从“机械记忆”到“逻辑记忆”的建构路径中,“身体话语”所触发的诸种教学理念也将得到哲学层面的理论证成,最终在教与学的共生面相中形成从“教学”到“教育”的本质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语言现象学 教育哲学 身体话语
下载PDF
高校学位授予非学术标准的理论澄清与规范展开——兼论学位授予标准的正当性逻辑 被引量:4
2
作者 董储超 沈霄鹏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学位授予非学术标准在各高校的文件中内容差异较大,司法领域未实现同案同判,《学位法草案》亦未对非学术标准展开详细列明。设定非学术标准满足社会对于学位的道德期许,符合我国国家学位制度的施行逻辑,也是域外法治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 学位授予非学术标准在各高校的文件中内容差异较大,司法领域未实现同案同判,《学位法草案》亦未对非学术标准展开详细列明。设定非学术标准满足社会对于学位的道德期许,符合我国国家学位制度的施行逻辑,也是域外法治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既有理论对非学术标准的正当性来源存在误读,因此未来学位法应通过构建“双重正当逻辑”,将非学术标准的正当性定位于立法授权,将学术标准的正当性定位于学术自治。在此基础上,应将政治标准严格地限定于不得违反《刑法》“危害国家安全罪”这一章之规定,提升其可操作性;逐条归纳列举“违反法律”“非学术性学术不端”行为,删除“违反校纪”类标准,划定其合理范畴;应当前述两项标准界定道德标准的范畴,避免其泛化适用。高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应遵循法律保留尤其是正当程序原则,实现非学术标准实践的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授予 非学术标准 “双重正当逻辑” 品行标准 正当程序
下载PDF
论陶行知的教育实践
3
作者 王蕊 胡璐露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通过办学献身中国教育事业。在其丰富多彩的一生中,总结并积累了丰硕的教学、育人、管理经验并不断地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南京安徽公学、晓庄师范学校、山海文工团以及重庆育才学校作为陶行知教育实践中的代表性单位,...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通过办学献身中国教育事业。在其丰富多彩的一生中,总结并积累了丰硕的教学、育人、管理经验并不断地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南京安徽公学、晓庄师范学校、山海文工团以及重庆育才学校作为陶行知教育实践中的代表性单位,见证了其办学生涯中相关思想理论的形成、丰富、完善和实践的历程。系统分析陶行知在以上四校的教育实践,有助于厘清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演变及升华历程,对我们今天立足新时代基本国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下载PDF
东亚文学与文化在全球化视野中的宏观思考——评《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第一辑)》
4
作者 秦威威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5期I0003-I0003,共1页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东亚文学与文化逐渐展现出其深厚的底蕴与鲜活的生命力。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东亚文学与文化不再局限于地域性的解读,而是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影响。《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第一辑)》一书以其深厚...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东亚文学与文化逐渐展现出其深厚的底蕴与鲜活的生命力。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东亚文学与文化不再局限于地域性的解读,而是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影响。《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第一辑)》一书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宽广的研究视野,呈现了一幅东亚文学与文化的丰富画卷。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该书不仅梳理了东亚各国文学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与文化 宏观思考 全球化视野 交流与影响 文学的发展 学术积淀 地域性 研究视野
下载PDF
论城邦的自然性与政治变革——基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分析
5
作者 李佳新 陈郑双 《大连干部学刊》 2024年第3期25-29,共5页
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诸多基底性政治预设中,城邦的自然性是重要内容。城邦自然性指向的公民至善生活与政治变革形成了巨大张力,自然适合城邦生活的人不断破坏着城邦的稳定。从学理上审视亚里士多德的城邦自然性在政治层面的内涵和... 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诸多基底性政治预设中,城邦的自然性是重要内容。城邦自然性指向的公民至善生活与政治变革形成了巨大张力,自然适合城邦生活的人不断破坏着城邦的稳定。从学理上审视亚里士多德的城邦自然性在政治层面的内涵和目的,探究为实现城邦的至善而构成的政治共同体走向政治变革的原因,将作为政治变革主要原因的正义观分歧纳入自然正当理论之中,以自然正当理论中的可变易性作为切口,贯通自然正当理论与城邦自然性的脉络,是解决政治变革与城邦自然性之间矛盾的切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正当 亚里士多德 政治变革 《政治学》
下载PDF
探寻江户时代出版物背后的化妆文化
6
作者 粟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7期69-73,共5页
日本平安时代,以贵族为中心的国风文化诞生,独特的化妆文化开始萌芽,日本贵族们奠定了白红黑传统化妆三原色。至平安时代后期,这种独特化妆手法在男性间开始流行,男子打扮成女性模样之风渐及公卿。同时,化妆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表现与权... 日本平安时代,以贵族为中心的国风文化诞生,独特的化妆文化开始萌芽,日本贵族们奠定了白红黑传统化妆三原色。至平安时代后期,这种独特化妆手法在男性间开始流行,男子打扮成女性模样之风渐及公卿。同时,化妆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表现与权力的象征随着政权的更替,由公家向武家扩散,并且渗透到庶民阶层。至江户时代,化妆文化在武家礼法与身份制度的双重规制下,逐渐在女性中普及并成为她们有限度展现个性的方式,这也是江户时代女性化妆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在化妆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往来物”、美容指南书和浮世绘等出版物扮演了重要角色。该文深入分析这些出版物的具体内涵,重点关注它们如何塑造和影响了化妆观念,从而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化妆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时代 化妆文化 出版物 女子用往来物 化妆书 浮世绘
下载PDF
虚拟场域下青年群体极化研究
7
作者 唐雨轩 沈霄鹏 《全媒体探索》 2024年第9期85-87,共3页
“网生一代”的青年对虚拟场域的依赖性强,与互联网的黏度高。“舆情快闪”的背景下,青年群体易受到个体、媒体、群体的情绪煽动和引导,极易产生群体极化现象。文章以青年为对象,以“舆情快闪”为触发点,探讨青年群体极化的呈现方式,分... “网生一代”的青年对虚拟场域的依赖性强,与互联网的黏度高。“舆情快闪”的背景下,青年群体易受到个体、媒体、群体的情绪煽动和引导,极易产生群体极化现象。文章以青年为对象,以“舆情快闪”为触发点,探讨青年群体极化的呈现方式,分析虚拟场域传播机制下青年群体极化的消减与反复,思考青年群体极化的风险防控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场域 青年群体极化 舆情快闪 公共热点事件 舆情风险防控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常州文旅休闲品牌的塑造及对策研究
8
作者 裘学洋 《统计学与应用》 2024年第5期1620-1627,共8页
常州拥有5A景区、古建筑遗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众多文化资源,在文化旅游资源上品质较高,但是对文化挖掘的深度不够,特色化、个性化不够鲜明,与周边城市存在同质化竞争。文旅融合背景下,观光旅游阶段向休闲体验阶段的转型升级是... 常州拥有5A景区、古建筑遗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众多文化资源,在文化旅游资源上品质较高,但是对文化挖掘的深度不够,特色化、个性化不够鲜明,与周边城市存在同质化竞争。文旅融合背景下,观光旅游阶段向休闲体验阶段的转型升级是市场需求,也是常州建设旅游明星城市的迫切需求。通过对常州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概况进行系统梳理,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发现加强宣传营销、创新营销体系等是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式。There are numerous cultural resources in Changzhou, such as 5A scenic spots, ancient architectural sites and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The quality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Changzhou is high, but the depth of cultural excavation is not yet enough. The specificity and individuality are also not clear enough. There is homogeneous competition between Changzhou and surrounding c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rom the stage of sightseeing tourism to the stage of leisure experience is what the market demands, which is also the urgent demand for Changzhou to build a star city in tourism. By systematically sorting out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e and tourism resources in Changzhou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can be found that strengthening publicity and marketing and innovating marketing system are highly feasible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品牌塑造 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
下载PDF
基于接受美学视角浅析林纾译作《不如归》
9
作者 娄茜煜 《炫动漫》 2024年第13期0232-0234,共3页
清末民初,林纾尝试通过译介外文作品传播西方先进的思想。由于林纾本人并不会外语,因此他的译作中存在许多误译、漏译等文化误读现象。但也正是因为他的创造性翻译,反而助推了其译介作品在我国社会的广泛传播。究其根本,是林纾牢牢把握... 清末民初,林纾尝试通过译介外文作品传播西方先进的思想。由于林纾本人并不会外语,因此他的译作中存在许多误译、漏译等文化误读现象。但也正是因为他的创造性翻译,反而助推了其译介作品在我国社会的广泛传播。究其根本,是林纾牢牢把握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他通过积极发挥译者主体性,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迎合了时代的需求。本文试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分析林纾译介作品《不如归》中的翻译策略,以期更深层次理解译作内涵、时代背景及译者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林纾 不如归 中日甲午海战
下载PDF
从胜境到圣域:东亚视域下的天童十境
10
作者 郭万平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281-290,共10页
宋元时期,作为“临海依山而寺”的宁波天童寺,吸引了日本、高丽东亚诸国的高僧前来参禅问道,天童寺高僧也东渡弘法,天童寺逐渐成为东亚诸国曹洞宗的祖庭和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中心,同时也形成了“青山捧出梵王宫”“笑出海云飞一锡”独具... 宋元时期,作为“临海依山而寺”的宁波天童寺,吸引了日本、高丽东亚诸国的高僧前来参禅问道,天童寺高僧也东渡弘法,天童寺逐渐成为东亚诸国曹洞宗的祖庭和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中心,同时也形成了“青山捧出梵王宫”“笑出海云飞一锡”独具特色的天童山宗教人文景观。在这一宗教人文景观的形成过程中,帝王、士大夫、中外禅僧等扮演了不同的重要角色。本文拟从中国学者较少论及的禅院“境致”视角,通过梳理中日两国“天童十境”的相关文献,初步分析天童名山从人文胜境到神圣空间的形成过程,以期对天童山禅宗文化的当代利用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童十境 别源圆旨 舒亶 王安石 《建撕记》
下载PDF
军转干部人才安置成效及提升策略探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泛波 沈霄鹏 《中国人事科学》 2023年第5期9-18,共10页
文章以2019年以来安置到H市168家行政、事业单位的315名军转干部为样本,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从安置的工作满意度结构、现状及影响机制三个角度来探索军转干部人才安置成效,得出以下结论:(1)H市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满意度由安置情... 文章以2019年以来安置到H市168家行政、事业单位的315名军转干部为样本,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从安置的工作满意度结构、现状及影响机制三个角度来探索军转干部人才安置成效,得出以下结论:(1)H市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满意度由安置情况、工作回报、制度环境、人际关系、社会尊重、理想追求、工作压力7个维度构成;(2)H市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仍有较大改善空间;(3)不同个体特征的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满意度存在差异,有15项个人基本属性对整体满意度有显著影响;(4)7个维度与整体工作满意度显著正相关,6个维度对整体工作满意度均有显著性影响,起到很好的预测作用。调研表明,提高军转人才满意度,应健全完善政策,改善收入待遇,拓宽晋升机制,增强组织归属,加强分类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转业干部 满意度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下载PDF
田园城市理论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翔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3年第3期63-67,共5页
田园城市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英国人霍华德撰写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该理论提出的通过建设城乡一体的新型城市继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社会改革思想,不仅在当时的英国掀起了一股潮流,甚至在当时也为远在东亚的日本带来了社会发展... 田园城市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英国人霍华德撰写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该理论提出的通过建设城乡一体的新型城市继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社会改革思想,不仅在当时的英国掀起了一股潮流,甚至在当时也为远在东亚的日本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新思路,该影响一直延绵至今。通过探寻田园城市理论在日本的传播情况以及对日本的施政影响,希望为我国在新时代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都市构想 数字田园都市构想
下载PDF
日本社区理论与文化嬗变研究
13
作者 曾翔 《西部学刊》 2023年第4期72-76,共5页
“社区”概念最早源自于斐迪南·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但现代意义的社区概念却最终成型于以帕克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二战结束以后,日本社会学界继承了美国的“地域社区”研究范式,着重以日本的地域社区作为研究重点,在此... “社区”概念最早源自于斐迪南·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但现代意义的社区概念却最终成型于以帕克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二战结束以后,日本社会学界继承了美国的“地域社区”研究范式,着重以日本的地域社区作为研究重点,在此之前日本学界的研究重点则是以乡村地主制度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学。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二战后日本社会经历了经济复苏、高速增长以及泡沫经济崩溃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域社区研究也诞生出了诸如“福利社区”“创造性社区”以及“社区经济”等多种适应时代发展的地域社区理论,这些理论着重研究社区内的人际关系以及社区活力,同时地域社区延伸出的社区文化也为社区内生活的个体营造出和谐稳定的生活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的“社区文化”:(一)住民组织主导下的社区治理;(二)以“互助”“忠诚”为原则的邻里规范;(三)町内住民的文化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社区 社区文化 住民组织
下载PDF
梅洛-庞蒂早期哲学的“不纯粹”现象学动机
14
作者 沈宇彬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梅洛-庞蒂对现象学的接近并不是“纯粹的”,而是以其知觉哲学问题为动机的。相较于《知觉现象学》,《行为的结构》和早期文稿更能体现梅洛-庞蒂在身心关系问题、知觉哲学、格式塔心理学等多维张力下的初始心路历程。现象学因素在此阶段... 梅洛-庞蒂对现象学的接近并不是“纯粹的”,而是以其知觉哲学问题为动机的。相较于《知觉现象学》,《行为的结构》和早期文稿更能体现梅洛-庞蒂在身心关系问题、知觉哲学、格式塔心理学等多维张力下的初始心路历程。现象学因素在此阶段扮演着“工具性”角色。梅洛-庞蒂原有的知觉哲学旨趣与现象学方法的潜在结合加速推动了其哲学的“知觉现象学”转向。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梅洛-庞蒂通过“自然的现象学化”策略对传统心身二元论的解题思路予以转换,并基于此试图“切中”现象学与自然主义共同秉持的理论锚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现象学 格式塔心理学 知觉 自然主义
原文传递
“赤子之心”的时代意蕴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5
作者 沈霄鹏 娄嘉萱 《大学(思政教研)》 202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赤子之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不论是孟子的“赤子之心”、罗汝芳的“赤子良心”、李贽与龚自珍的“童心”,皆寄托着对人、对社会教育的深意,而发展到今天则具体表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饱含对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 “赤子之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不论是孟子的“赤子之心”、罗汝芳的“赤子良心”、李贽与龚自珍的“童心”,皆寄托着对人、对社会教育的深意,而发展到今天则具体表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饱含对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使命感。“赤子之心”因其原初至善的特性、丰富的时代内涵与实践价值,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原则上坚持引导与反思,在方法上关注受教育者的体悟与实践,在内容上重视历史党史与榜样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之心 初心 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下载PDF
韩国“慢综艺”节目的兴起与发展
16
作者 陈芷祎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第10期138-140,共3页
“慢综艺”是相对于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快”所提出的慢生活类真人秀节目的简称。广义上来说,包含非竞技类、叙事节奏较为舒缓的真人秀节目;狭义上讲,可分为情景体验式、旅行类的真人秀节目。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综... “慢综艺”是相对于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快”所提出的慢生活类真人秀节目的简称。广义上来说,包含非竞技类、叙事节奏较为舒缓的真人秀节目;狭义上讲,可分为情景体验式、旅行类的真人秀节目。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综艺节目发展成熟且种类多样,在“慢综艺”节目领域也具有较强的开拓性,代表作品有《三时三餐》系列及《孝利家民宿》《我独自生活》《尹食堂》等。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制作组提前规划了节目的大致框架与走向后,便不再过多参与。这类节目不设主持人,嘉宾对白语速正常,背景音乐设置轻松,氛围缓和,同时也没有紧张激烈的游戏环节,主要以长镜头为主进行纪实性的录制。 展开更多
下载PDF
伦理视域下的王阳明禅学批判研究
17
作者 丁建华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9-13,共5页
王阳明虽常为人称“出入佛老”,但他是自觉地站在儒学角度上批判禅宗。王阳明对禅宗的批判,主要是立足于伦理维度,他认为,禅宗执着空寂,抛弃人伦,不分善恶,不顾家国天下,陷于自私自利的一己私求,虽也明心,但禅宗所明之心因缺乏经世致用... 王阳明虽常为人称“出入佛老”,但他是自觉地站在儒学角度上批判禅宗。王阳明对禅宗的批判,主要是立足于伦理维度,他认为,禅宗执着空寂,抛弃人伦,不分善恶,不顾家国天下,陷于自私自利的一己私求,虽也明心,但禅宗所明之心因缺乏经世致用而并非是真正的“心”。王阳明这一批禅的伦理维度,与佛教内部对禅宗的批判维度基本保持一致。以慈愍慧日与宗喀巴为例,慧日与宗喀巴对禅宗的批判是围绕佛教最核心的伦理概念“业”展开的,因禅宗执空而使得以“业”Karma为基础的善恶果报不能安立,客观上消解了善、恶,进而否定了作为超越因果的佛教思想与实践本身。通过对比佛教内部的批判与王阳明对禅宗的批判可以发现,他们基本采用的伦理维度是一致的,就是对于世间善恶的破坏,而王阳明批禅伦理维度的意趣是指向儒学思想目标的,即通过破斥禅学之“偏”来显儒学之“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批禅 伦理维度
下载PDF
论僧传中神异叙事的内在理论逻辑——以《宋高僧传》为例
18
作者 丁建华 《唐都学刊》 2022年第3期88-92,共5页
作为宗教的重要组成元素,神异事迹一直备受重视,频繁出现于僧传中,反映了作者乃至社会普遍的认知。不论是对于记录者、叙述者、传播者,还是对于读者、信众而言,神异叙事都是传递佛教思想的媒介。在僧传中,一方面神异叙事往往以主角的怪... 作为宗教的重要组成元素,神异事迹一直备受重视,频繁出现于僧传中,反映了作者乃至社会普遍的认知。不论是对于记录者、叙述者、传播者,还是对于读者、信众而言,神异叙事都是传递佛教思想的媒介。在僧传中,一方面神异叙事往往以主角的怪异言行为特征,如《宋高僧传》中万迴的怪异表现为忽视差异性,体现佛教思想之真谛(缘起性空)所表现出来的平等理念;另一方面,神异叙事最后又必然回到寻常的日常生活中,实现从“怪异”向“神异”的转变,反映真谛并不违背俗谛(世俗认知)。僧传中也存在看似违背佛教,比如《宋高僧传》对难陀的记载,但往往又能通过“究竟”与“方便”的理论架构进行合理诠释,从而使神异叙事完全贴合佛教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异叙事 《宋高僧传》 方便 佛教理论
下载PDF
空有之争视域下净土宗思想呈现--以省庵思齐为例
19
作者 丁建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在空有之争的视域下,将省庵所代表的净土宗思想放在整个佛教发展过程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净土宗一方面通过“空”强调自宗所推崇的净土法门圆具佛教核心思想,另一方面,又在“空”的基础上,通过延展“空”所具有的积极的一面,进一步肯... 在空有之争的视域下,将省庵所代表的净土宗思想放在整个佛教发展过程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净土宗一方面通过“空”强调自宗所推崇的净土法门圆具佛教核心思想,另一方面,又在“空”的基础上,通过延展“空”所具有的积极的一面,进一步肯定“空”原本没有肯定的“妙有”。由此,“空”本来所指向的对自性的否定,一变而为对自性(佛性)的肯定,从而实现了从“空”向“有”的转变。在空与有的张力中,净土法门成为了沟通外在与内在、佛教理论与主体自性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有之争 净土宗 省庵思齐
下载PDF
根据外延构建论辩框架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康 廖备水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41-67,共27页
抽象论辩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依据论辩框架的结构,求取论辩语义;一是依据论辩语义,构建论辩框架。第一个方向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很少学者关注第二个研究方向。本文着手于论辩框架的构建及其应用:给定一个论证... 抽象论辩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依据论辩框架的结构,求取论辩语义;一是依据论辩语义,构建论辩框架。第一个方向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很少学者关注第二个研究方向。本文着手于论辩框架的构建及其应用:给定一个论证集合,找寻以此集合为外延的论辩框架,描述他们的结构特征,而后,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抽象论辩的动态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延 集合 动态性 结构特征 论辩 关注 抽象 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