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别现代与元现代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洪岳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84,共10页
别现代理论是中国当代文论家王建疆针对西方后现代理论和中国混合现代性而提出的新文论话语,受到美欧学者的关注。别现代是一种具有杂糅性和混合性的社会形态,而别现代主义是对别现代状况的反思,是一种关于中国未来现代性的理论建构,两... 别现代理论是中国当代文论家王建疆针对西方后现代理论和中国混合现代性而提出的新文论话语,受到美欧学者的关注。别现代是一种具有杂糅性和混合性的社会形态,而别现代主义是对别现代状况的反思,是一种关于中国未来现代性的理论建构,两者在话语层面上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一理论是我国学者在改革开放到深水区时提出的具有原创性的新文论。元现代理论是“后现代之后”的西方文论话语创新的产物,并由中国学者结合当代文论进行了丰富发展的理论形态。元现代指向后现代之后的社会层面和形态,元现代主义指向文艺和审美感性结构,但两者旨意是一致的。元现代理论是一种承认既有文化艺术、审美感性结构中原本对立的因素并力图使之融合于一体的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现代 别现代主义 元现代 元现代主义 文论话语
下载PDF
中国现代话剧的“复旦传统”与“场域”——以复旦剧社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付建舟 汤吉红 《天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作为学校剧社,复旦剧社从1925年创立到1949年的二十多年间,上演了数十种戏剧。该剧社处于诸种不同“场域”中,或受影响,或受益处,不断发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剧传统:因“学校场域”而形成注重导演的表演传统,因“剧坛场域”而形成内外... 作为学校剧社,复旦剧社从1925年创立到1949年的二十多年间,上演了数十种戏剧。该剧社处于诸种不同“场域”中,或受影响,或受益处,不断发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剧传统:因“学校场域”而形成注重导演的表演传统,因“剧坛场域”而形成内外结合的操作传统,因“喜剧游戏场域”而形成侧重喜剧的风格传统,因“社会场域”而形成因时而变的内涵传统,而其本质是“自由传统”和“进步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话剧 场域 复旦剧社 复旦传统
原文传递
路遥之后,如何书写城乡交叉地带——论俞胜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洪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1-136,共6页
40年多前,路遥就开始了对中国城乡交叉地带的文学书写。他创作了一系列描写这一独特地带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中篇小说《人生》和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写出了农村出生的一代知识青年艰难悲壮的人生探索之路,写... 40年多前,路遥就开始了对中国城乡交叉地带的文学书写。他创作了一系列描写这一独特地带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中篇小说《人生》和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写出了农村出生的一代知识青年艰难悲壮的人生探索之路,写出了当年现代化进程初期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人的奋斗、挣扎、坎坷、屈辱和欢欣,写出了乡民的淳朴、善良和愚昧、自私相伴而生的人性侧面和社会发展的复杂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人生》 路遥 城乡交叉地带 文学书写 城乡二元结构 探索之路 小说创作
下载PDF
越文化底蕴:鲁迅文学精神生成的重要“内源性”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嘉良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120,共7页
鲁迅文学精神生成,涉及多种文化接受,其中地域文化——越文化精神的深刻影响不可低估。越文化内质蕴含着充满张力的反叛旧传统的变革因素,这既源于自强不息、耻为人后的古越文化精神积淀,更缘于晚近浙东人文传统中勇于对抗旧传统的精神... 鲁迅文学精神生成,涉及多种文化接受,其中地域文化——越文化精神的深刻影响不可低估。越文化内质蕴含着充满张力的反叛旧传统的变革因素,这既源于自强不息、耻为人后的古越文化精神积淀,更缘于晚近浙东人文传统中勇于对抗旧传统的精神呈现,确是值得后人承传的"固有之血脉"。注重变革是促成我国文学现代转型的重要因素,鲁迅于越文化自觉承传、受益甚多,可见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是其新文学精神生成的重要"内源性"机制。鲁迅的新文学思想建构,如启蒙文学思想的独到建树,"人学"理论的率先提出,新文学观的首创者之功等,很大程度上受到越文化变革精神的感染。而其为新文学提供的种种创造,诸如颠覆传统文学观念致力于新文体创造,其创作的"土性"思维显出显著的越文化色彩,越文化土壤孕育鲁迅刚韧劲直文风,也显见有越文化精神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学精神 越文化内涵 文学转型
原文传递
论文体新变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从越文化“内源性”视角的透视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嘉良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130,共8页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接受世界文化新潮因素不可或缺,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样不能低估,这可从汲取地域文化--越文化精神促成文体新变中找到印证。越文化蕴含的叛逆传统、注重变革的文化精神,在我国近现代文化思潮中长时期处于领先...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接受世界文化新潮因素不可或缺,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样不能低估,这可从汲取地域文化--越文化精神促成文体新变中找到印证。越文化蕴含的叛逆传统、注重变革的文化精神,在我国近现代文化思潮中长时期处于领先地位,而出于越地的以鲁迅领衔的新文学作家群体在开创中国新文学中做出广泛建树,其中文体新变尤为突出,因此从这两者的同构对应关系中探究文学转型便是颇有意义的话题。文体新变包括文体理念的更新、新文学各种文体(样式、体制)的创造以及新文学文风的刷新,这些都可在越地新文学作家的文体变革实践中得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文化 文体新变 文风刷新 文学转型
原文传递
论小说形态更新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以越文化视阈内的小说变革为例
6
作者 王嘉良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113,共8页
探讨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小说领域突破传统观念的桎梏,实现小说形态的根本性转换是一个重要研究视角。越文化的深厚积淀,崛起了由鲁迅领衔的新文学作家群,引领中国现代小说变革潮流,为文学转型提供了范例。透过越地作家随着现代小说意... 探讨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小说领域突破传统观念的桎梏,实现小说形态的根本性转换是一个重要研究视角。越文化的深厚积淀,崛起了由鲁迅领衔的新文学作家群,引领中国现代小说变革潮流,为文学转型提供了范例。透过越地作家随着现代小说意义的被发现、被充分演绎而逐层推进的小说内涵更新,及其汲取外来文艺思潮造就小说形态创新,当能从小说形态转型视角确切阐释文学转型的必然性、可能性及其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新变 内涵提升 形态转换 文学转型
原文传递
“人学”思潮演进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从“越文化”视阈的透视
7
作者 王嘉良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108,共9页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人学”思潮的累积、递变与转换是一个重要审视点。越文化的启蒙思潮甚炽,与此相关联的是人本主义思潮的高涨,遂有越地经久不息的“人学”理论积淀。中国新文学以“人的文学”为导向,促成了文学新变,这个格局由越...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人学”思潮的累积、递变与转换是一个重要审视点。越文化的启蒙思潮甚炽,与此相关联的是人本主义思潮的高涨,遂有越地经久不息的“人学”理论积淀。中国新文学以“人的文学”为导向,促成了文学新变,这个格局由越地新文学作家率先垂范,恰好与越地以鲁迅领衔的作家群体承续传统、开创中国新文学形成同构对应关系,也促成了对世界文化新潮的有效汲取。新文学作家创建的“人学”理论又从多方面实现了对传统“人学”观的超越,由此不难认定,从“人学”理论切入确实能为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文化 “人学”思潮 文学转型 “人学”观新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