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帝国转向”述评——兼论帝国史与世界史的关系
1
作者 王加丰 《经济社会史评论》 CSSCI 2022年第2期16-29,126,共15页
20世纪末以来,西方学术界掀起所谓“帝国转向”,即关注现实和历史上的帝国,书写“新帝国史”并带动帝国史全面复兴。这一“转向”的产生,既因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美国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在弱化,世界面临一系列重要的新问... 20世纪末以来,西方学术界掀起所谓“帝国转向”,即关注现实和历史上的帝国,书写“新帝国史”并带动帝国史全面复兴。这一“转向”的产生,既因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美国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在弱化,世界面临一系列重要的新问题;也因为受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新文化史等思潮的影响,人们开始从新的角度解释历史上和现实中帝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帝国”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常常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大国。历史上的帝国在国内治理和对外关系上留下了许多经验和教训,有的仍然值得借鉴。由于这一波帝国转向与美国的行为越来越表现出帝国的特点密切相关,所以当前的帝国热可说是密切围绕未来民族国家的命运和世界演变趋势展开的,值得我们关注。帝国史不等于世界史,弄清它与世界史的关系,会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人类文明的演变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 “帝国转向” “新帝国史” 帝国史复兴 世界史
下载PDF
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薛琦 《丽水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21-123,共3页
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今后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种基本取向。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够弥补中学历史学科国家课程的不足,全文阐述了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并从中学历史... 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今后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种基本取向。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够弥补中学历史学科国家课程的不足,全文阐述了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并从中学历史的学科角度探讨了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科 课程开发 中学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 教育课程 校本课程
下载PDF
抗战时期央地关系重组与中苏关系演变——基于新疆省中央运输委员会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建勇 丁一瀚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新疆成为了转运苏联物资的孔道,为主持运输及配合工作,新疆省中央运输委员会应运而生。1937—1941年“中运会”虽替国民政府转运了大量物资,但几乎不受中央掌控,且央地双方在相关问题上屡生龃龉。而苏联则趁...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新疆成为了转运苏联物资的孔道,为主持运输及配合工作,新疆省中央运输委员会应运而生。1937—1941年“中运会”虽替国民政府转运了大量物资,但几乎不受中央掌控,且央地双方在相关问题上屡生龃龉。而苏联则趁机以“中运会”之名不断在新疆扩大影响,侵害我主权。1942年新疆“内向”后,外交部驻新特派员吴泽湘与新疆督署、省府先是破获了“中运会”苏车偷运枪弹一案,而后相继拟定《新疆省商旅货物交通器具暂行检查规则及施行细则》与《中央运输委员会汽车通行规则》,并在国民政府的配合下,最终使苏联接受了边境检查办法,成功维护了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省中央运输委员会 边境检查 新疆统合 中苏关系
下载PDF
明嘉靖间上供物料折银与工部白银财政的建立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义琼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嘉靖时期,白银财政不断拓展,重要表现之一便是上供物料逐渐实现大规模折银,其折银主要原因包括革除实物财政体制下物料税收的弊端,将加派实物物料通过折银变为工部财政收入的固定类项等。上供物料折银中的四司料银入贮京师顶级库藏之一... 嘉靖时期,白银财政不断拓展,重要表现之一便是上供物料逐渐实现大规模折银,其折银主要原因包括革除实物财政体制下物料税收的弊端,将加派实物物料通过折银变为工部财政收入的固定类项等。上供物料折银中的四司料银入贮京师顶级库藏之一的节慎库。节慎库是工部银库,不受户部管辖,是独立于传统户部财政之外的体系。这说明:其一,上供物料折银是工部白银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二,明代中央财政内部并未实现所谓的集权,而是分权。嘉靖十六年(1537)的营建大工事件,是中央各部协作完成的结果,但因试图加派,导致户、工二部尚书被罢黜。可见,工部财政的运作是牵动中央各部财赋和政局的复杂事件,也说明明代财政运作因缺乏统一领导机构而效率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时期 上供物料折银 节慎库 工部财政
下载PDF
宋代江南城镇的物资供应与消费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国灿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3年第1期36-43,共8页
宋代江南州县城市的物资供应总体上分为官方和民间两个系统 ,每个系统具体又包括多种途径和形式 ,而且不同类型城市物资供应的结构和形态是有所差异的。在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方面 ,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贫富分化十分明显。就商业市镇... 宋代江南州县城市的物资供应总体上分为官方和民间两个系统 ,每个系统具体又包括多种途径和形式 ,而且不同类型城市物资供应的结构和形态是有所差异的。在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方面 ,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贫富分化十分明显。就商业市镇而言 ,其物资供应主要依赖于民间工商业 ;工商业及相关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居民消费以日用品为主 ,对奢侈品的需求较为有限。江南城镇的物资供应与消费状况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江南城镇 物资供应 消费 城市 供应结构
下载PDF
唐代骠国献乐考 被引量:5
6
作者 许序雅 李晓亮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8-122,共5页
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年),骠国沿古代西南丝道赴长安献乐。骠国献乐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也构成了唐代中后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作者对骠国献乐的经过和骠国所献乐器、乐曲、乐工及其 乐舞表演的基本情况作了梳... 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年),骠国沿古代西南丝道赴长安献乐。骠国献乐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也构成了唐代中后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作者对骠国献乐的经过和骠国所献乐器、乐曲、乐工及其 乐舞表演的基本情况作了梳理;分析了骠国献乐产生的政治、文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骠国 音乐 社会影响
下载PDF
论宋代城市流浪人员的官方救助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国灿 刘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4,共6页
入宋以后,随着城市社会贫富分化的不断加剧,流浪人员问题日益突出,宋朝官方逐渐建立起相应的救助体制。其救助内容及方式主要有济和养两方面,前者重在饥寒、养病等方面的救济,后者则是集中收容和济养。从实际情况来看,宋廷颁布的相关政... 入宋以后,随着城市社会贫富分化的不断加剧,流浪人员问题日益突出,宋朝官方逐渐建立起相应的救助体制。其救助内容及方式主要有济和养两方面,前者重在饥寒、养病等方面的救济,后者则是集中收容和济养。从实际情况来看,宋廷颁布的相关政策与条令在北宋中后期实施效果相对较好,南渡后逐渐流于形式;地方自主性救助在南宋时日显活跃,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缺乏稳定性等局限。宋朝官方对城市流浪人员救助的制度化趋向,既反映了城市发展和转型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某种初步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城市 流浪人员 救助
下载PDF
简析明清时期浙北地区市镇城市化现象 被引量:1
8
作者 姚培锋 陈国灿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4年第3期48-53,共6页
明清时期,浙北地区的市镇发展呈现明显的城市化特征,工商业者和雇工构成了市镇居民的主体,市镇布局和管理完善,文化教育发达,社会风俗与府县城市差异日益缩小。本文拟就该地区市镇城市化的原因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状况的变化作客观分... 明清时期,浙北地区的市镇发展呈现明显的城市化特征,工商业者和雇工构成了市镇居民的主体,市镇布局和管理完善,文化教育发达,社会风俗与府县城市差异日益缩小。本文拟就该地区市镇城市化的原因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状况的变化作客观分析,以揭示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市镇社会嬗变的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浙北地区 市镇城市化 雇佣关系
下载PDF
诗词文章如江河之流——驳“(陈)亮平生不能诗” 被引量:3
9
作者 方如金 黄宗海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陈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史学理论家和军事谋略家,还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状元思想家,留下文集40卷、外集(词)4卷。学界对陈亮的抗金统一、事功思想、批程朱理学、人格精神及政论词章等的研究文论颇丰... 陈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史学理论家和军事谋略家,还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状元思想家,留下文集40卷、外集(词)4卷。学界对陈亮的抗金统一、事功思想、批程朱理学、人格精神及政论词章等的研究文论颇丰,然少有论及其诗之作。究其原因当是受"亮平生不能诗"及邓广铭点校的《陈亮集》(增订本)仅收录陈亮诗作4首等因素影响。但是从陈亮诗歌成就,陈亮为他人诗集作序,陈亮的诗歌创作标准,陈亮生活的时代环境及其诗词创作偏重于词的原因等方面考察,陈亮不仅能诗,而且有很高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亮 诗歌 艺术成就
下载PDF
《民法大全》与基督教影响的扩大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建华 《历史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6-50,共5页
<民法大全>是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主持编纂的一部法典.它不仅是一部规范商品生产的私法,而且也包含了有关宗教内容的公法.通过这部法律赋予了基督教大量特权及对异教徒的严厉制裁,使基督教影响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民法大全》 基督教 商品生产 罗马法 查士丁尼
下载PDF
文化取向与帝国崛起的成败
11
作者 王加丰 《经济社会史评论》 CSSCI 2021年第1期50-64,M0004,共16页
文化取向或价值导向是任何帝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帝国在兴起时,随着治理范围的扩大和帝国的成长,一般都会面临修正或改变原有价值导向的问题。它们或强制推行征服者的宗教或意识形态,或对其他信仰采取有条件的宽容。一些著名的历... 文化取向或价值导向是任何帝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帝国在兴起时,随着治理范围的扩大和帝国的成长,一般都会面临修正或改变原有价值导向的问题。它们或强制推行征服者的宗教或意识形态,或对其他信仰采取有条件的宽容。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为后人所称道,在于他们能更多地考虑征服的代价和统治的稳定,有能力力排众议,不受世俗偏见的左右而做出比较正确的选择,在文化取向上采取灵活政策,并坚决付诸实施,从而以较小的牺牲或破坏达到征服的目标,使帝国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强盛和巩固。到了近现代,人的权利或是否以人为本成为人们的基本追求,帝国的命运也与这方面的政策密切相关,德意志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的灭亡就是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取向 选择 帝国 崛起 失败
下载PDF
底图内斯库去职原因评析
12
作者 周旭东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78-80,共3页
1936年 8月 ,主张集体安全的罗马尼亚外长底图内斯库去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内阁成员变动 ,而是有深刻原因的。他的去职是 30年代欧洲国际舞台与罗马尼亚国内法西斯势力猖獗所造成的 。
关键词 底图内斯库 罗尼尼亚 外交部长 离职原因 德国
下载PDF
论浙东学派骨干中坚人物唐仲友——兼析朱熹劾唐六状
13
作者 方如金 《宋史研究论丛》 2023年第4期230-240,共11页
“朱唐交奏”这段历史公案历来备受争议。朱熹是著名的儒学大师,其在中国学界的地位自不必多说,相比之下唐仲友则因受到朱熹及其门人的打压而被冷落。束景南先生在其大作《朱子大传:“性”的救赎之路·六劾唐仲友的“人间喜剧”》... “朱唐交奏”这段历史公案历来备受争议。朱熹是著名的儒学大师,其在中国学界的地位自不必多说,相比之下唐仲友则因受到朱熹及其门人的打压而被冷落。束景南先生在其大作《朱子大传:“性”的救赎之路·六劾唐仲友的“人间喜剧”》中更是把唐仲友说得一无是处,说他不仅卑鄙,而且目无法纪,任意妄为。然而事实究竟如何?本文将从朱熹弹劾唐仲友的时间、内容、来历,束文中朱熹弹劾唐仲友罪行的真实性考证进行论证,说明朱熹弹劾唐仲友的罪行是违背事实的。朱熹与唐仲友在学术上有分歧,加上唐属于浙东学派,而朱熹对浙东学派的事功思想极其厌恶,所以编织了若干条罪状诬陷唐仲友,束文更在此基础上把唐仲友批判得体无完肤。其实,唐仲友不仅不是贪官、恶霸,还是南宋浙东学派的重要人物,其著作有八百余卷,因受打压传世很少,但他讲究“经制之学”,提倡脚踏实地,注重现实功效,其学术思想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学派 公案 朱熹 唐仲友 罪行
下载PDF
陈亮交游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方如金 姜鹏 《温州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22-27,共6页
任何一种思想,无论是在其形成过程中,抑或是发展过程中,都不会是封闭状态下的产物。思想的交流是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陈亮作为南宋浙东学派乃至整个南宋学术界、思想界及政论界的重要人物,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充分注意。但从思想交流... 任何一种思想,无论是在其形成过程中,抑或是发展过程中,都不会是封闭状态下的产物。思想的交流是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陈亮作为南宋浙东学派乃至整个南宋学术界、思想界及政论界的重要人物,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充分注意。但从思想交流的角度来探讨陈亮及其周边环境的文章却很少,全面具体地从思想交流的角度来讨论陈亮的思想的历史的文章更是阙如。笔者有感于此,试从这一角度着眼,综述陈亮一生重要的交游活动,意于籍此为陈亮的思想作一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亮 南宋 浙东学派 思想交流 交游 考证
下载PDF
关于陈亮著作版本的几个问题——兼及陈亮部分佚作辑补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国灿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年第5期36-42,共7页
关于陈亮的著作版本 ,学术界已有不少考证。本文根据有关家谱和地方志等资料 ,进一步就明成化本《龙川文集》的编刊者情况及修编时间与过程、《龙川水心二先生文粹》的选编者等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 ,认为成化本《龙川文集》是永康人朱彦... 关于陈亮的著作版本 ,学术界已有不少考证。本文根据有关家谱和地方志等资料 ,进一步就明成化本《龙川文集》的编刊者情况及修编时间与过程、《龙川水心二先生文粹》的选编者等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 ,认为成化本《龙川文集》是永康人朱彦宗、朱彦霖兄弟于成化七年前后相继主持编刊而成 ;书中附录一目诸文为朱彦霖刊刻时删去 ;《龙川水心二先生文粹》很可能源自陈亮曾外孙吴思齐所编的《陈亮叶适二家文选》。另又辑录了陈亮的 4首佚诗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亮 《龙川文集》 《龙川水心二先生文粹》 辑补
全文增补中
税制与乌尔第三王朝的国家治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昌玉 《古代文明》 CSSCI 2021年第1期3-10,M0003,共9页
乌尔第三王朝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赋税制度是乌尔第三王朝统治者实现其国家治理、巩固中央集权制政权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从第二王舒尔吉时期税制的建立,到第三王阿马尔辛时期税制的微调,再到第四王舒辛时期税制的变革,乌尔... 乌尔第三王朝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赋税制度是乌尔第三王朝统治者实现其国家治理、巩固中央集权制政权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从第二王舒尔吉时期税制的建立,到第三王阿马尔辛时期税制的微调,再到第四王舒辛时期税制的变革,乌尔第三王朝的赋税政策经历了由主动进取到被动冒进的演变。这三位国王统治时期的税制演变,不仅影响了乌尔第三王朝财政政策的执行与经济政策的制定,更加体现了乌尔第三王朝的国家治理模式与特征,为重新认识人类文明早期国家的构建提供了直接证据和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第三王朝 税制 国家治理
下载PDF
特纳与拉铁摩尔之边疆史观比较研究
17
作者 张莹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20期80-81,共2页
特纳与拉铁摩尔都是边疆史研究的主要推动者。特纳作为边疆学派的创始人,其学术贡献主要是以边疆为切入点,来研究美国历史。将拉铁摩尔的学术思想与其作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拉氏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特纳学说的影响。本文试图将两者学... 特纳与拉铁摩尔都是边疆史研究的主要推动者。特纳作为边疆学派的创始人,其学术贡献主要是以边疆为切入点,来研究美国历史。将拉铁摩尔的学术思想与其作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拉氏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特纳学说的影响。本文试图将两者学术观点进行简要比较,从而达到对两位学者有更为全面的了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纳 拉铁摩尔 边疆
下载PDF
历史学中的“时间”探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序雅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2,共5页
历史学中的"时间"有客观时间、历史上的时间观念和历史学家拟构的历史时间三种。第一、二种"时间"构成"时间历史",是对客观时间的记录和描述,一般不带有价值判断和历史评价,但蕴含了先人们的世界观,是历... 历史学中的"时间"有客观时间、历史上的时间观念和历史学家拟构的历史时间三种。第一、二种"时间"构成"时间历史",是对客观时间的记录和描述,一般不带有价值判断和历史评价,但蕴含了先人们的世界观,是历史研究的具体内容。"历史时间"是历史研究内容划分的单位,也是历史研究的特定手段和方法,是历史评价的依据和史学理论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历史 “历史时间” 历史评价 历史教学
原文传递
论宋代“浙学”与理学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国灿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7-76,共10页
本文较系统地考察了两宋时期浙学与理学诸流派之间关系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了其不同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具体形态和特点,认为在北宋中后期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潮开始传入浙江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浙学的兴起;南宋前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浙... 本文较系统地考察了两宋时期浙学与理学诸流派之间关系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了其不同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具体形态和特点,认为在北宋中后期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潮开始传入浙江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浙学的兴起;南宋前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浙江各理学流派和反理学流派的相继形成以及由此促成浙学与理学的全面融合与冲突;南宋后期则主要表现为浙学向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全面回归和发展。这表明,浙学不仅深受理学的影响,而且对理学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同期理学与各地方学术关系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浙学' 理学 关系 宋学发展过程
原文传递
历史美学中的“类”与“典型”——兼析《后汉书》“类传法”
20
作者 路新生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111,208,共13页
以历史美学的规定性为视角,“类”与“典型”相通。中国传统史学的“类传法”表现出“类”与“典型”的诸多面相。《后汉书》继承了《史记》《汉书》的类传法体制又有所创新,其以“类”传人,旨趣落在以“多”见“一”,通过“类”的集中... 以历史美学的规定性为视角,“类”与“典型”相通。中国传统史学的“类传法”表现出“类”与“典型”的诸多面相。《后汉书》继承了《史记》《汉书》的类传法体制又有所创新,其以“类”传人,旨趣落在以“多”见“一”,通过“类”的集中让读者识别“善类”与“恶类”,具有历史美学规定性之诸多特点,值得当今史学界在鉴赏的同时深思再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美学 典型 《后汉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