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昆岛围垦滩涂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葛宝明 鲍毅新 郑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6-453,共8页
于 2 0 0 3年秋季在浙江温州灵昆岛进行了不同围垦年份的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 ,通过以空间替换代替时间替换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围垦年份滩涂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 ,并探讨了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调查共... 于 2 0 0 3年秋季在浙江温州灵昆岛进行了不同围垦年份的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 ,通过以空间替换代替时间替换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围垦年份滩涂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 ,并探讨了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 33种 ,隶属于 6门 8纲 2 0科。主要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多毛类。在潮沟的不同位置即草滩 (GF)、边滩 (Ba C)和潮沟底 (Bo C) ,物种的组成和数量有所不同 ,草滩发现的大型底栖动物为 18种 ,边滩 2 3种 ,潮沟底 13种。草滩上的种类主要是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多毛类种类较少 ,软体动物的种数多于节肢动物的种数 ,以底上运动迟缓型的面上生活类群 (GS)为主。边滩底栖动物群落主要是由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多毛类组成 ,底内型和穴居型的面下生活类群 (GSB)为主。潮沟底发现种类大多为甲壳动物 ,以底内型和游泳型种类为主。草滩、边滩和潮沟底的种类 GS/ GSB分别为1.4 3、0 .4 4和 0 .4 4。 (2 ) 3条潮沟草滩、边滩和潮沟底的密度 GS/ GSB平均值分别为 3.86、1.14和 0 .2 1。(3) 3条潮沟同一站位生物量的平均值分别为 :草滩 5 8.81g/ m2 ,边滩 6 7.0 7g/ m2 ,潮沟底 14 .38g/ m2 ,按照大小排序为 :边滩 >草滩 >潮沟底。潮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昆岛 围垦滩涂 潮沟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生态学
下载PDF
生态学中关键种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2
作者 葛宝明 鲍毅新 郑祥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2-106,共5页
关键种 (Keyspecies)是生态学研究 ,特别是生物保护学研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关键种可以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优先保护的目标。但是目前的研究来看 ,在群落或者生态系统中确定关键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通过对有... 关键种 (Keyspecies)是生态学研究 ,特别是生物保护学研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关键种可以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优先保护的目标。但是目前的研究来看 ,在群落或者生态系统中确定关键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通过对有关关键种研究的回顾 ,探讨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着重说明了关键种在实际研究中的实践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并且重点阐述了确定关键种的一些实验方法和定量测度方法 ,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种 确定关键种 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
下载PDF
浙江省不同演替阶段的低海拔次生林植物功能群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仲磊 刘菊莲 +4 位作者 丁文勇 田云 陈建华 李铭红 于明坚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93-599,610,共8页
选取浙江省低海拔地区的16个次生林样地并调查其中胸径(DBH)≥1cm的木本植物.通过观察群落外貌,结合数量分类方法(TWINSPAN)和排序方法(DCA),将这些样地划分为4种演替阶段的森林类型(马尾松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演替早期常绿阔叶林,... 选取浙江省低海拔地区的16个次生林样地并调查其中胸径(DBH)≥1cm的木本植物.通过观察群落外貌,结合数量分类方法(TWINSPAN)和排序方法(DCA),将这些样地划分为4种演替阶段的森林类型(马尾松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演替早期常绿阔叶林,演替中期常绿阔叶林).分析了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功能群结构组成变化.结果显示:(1)适度择伐进入采伐期的马尾松可加速整个群落向常绿阔叶林演替;(2)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增加趋势;(3)按生活型、生长型、叶的生活期和对光的耐受性这4种功能群划分,所有样地分别以小高位芽植物和中高位芽植物、乔木和灌木或小乔木、常绿植物和耐阴植物占优;(4)随着演替的进行,功能群结构比例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是矮高位芽植物,先降后升的为小高位芽植物,呈现先升后降的为大高位芽植物、灌木、乔木、小乔木、常绿植物、阴性植物呈现上升趋势,落叶植物和阳性植物呈现下降趋势,而中高位芽植物、灌木或小乔木、耐阴植物则维持相对恒定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群落演替 植物功能群 物种多样性 择伐
下载PDF
浙江地区虎纹蛙肥满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宇 邵晨 王小桃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6期490-493,共4页
分别于2007年6~10月采集了浙江金华、临安和丽水三个地区的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共102只进行肥满度研究,以期为我国唯一的国家二级无尾两栖类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浙江地区虎纹蛙的肥满度指标K在夏... 分别于2007年6~10月采集了浙江金华、临安和丽水三个地区的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共102只进行肥满度研究,以期为我国唯一的国家二级无尾两栖类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浙江地区虎纹蛙的肥满度指标K在夏秋季节、雌雄个体以及成幼体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重/长指标Kwl在夏秋季节和成幼体之间则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而在性别间的差异性却并不显著(P>0.05)。通过对虎纹蛙样本肥满度指标K和重/长指标Kwl的比较,得知Kwl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并建议在无尾两栖类的肥满度研究中将两种指标结合使用,以便得到更为详尽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地区 虎纹蛙 肥满度K 重/长Kwl
下载PDF
浙江金华不同城市绿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被引量:37
5
作者 葛宝明 程宏毅 +2 位作者 郑祥 孔军苗 鲍毅新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7-203,共7页
2004年10-11月对金华市市区8种城市绿地生境中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1231只,隶属3门8纲20目。其中优势类群为近孔寡毛目、膜翅目、双尾目和蜘蛛目,常见类群为正蚓目、等足目、柄眼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 2004年10-11月对金华市市区8种城市绿地生境中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1231只,隶属3门8纲20目。其中优势类群为近孔寡毛目、膜翅目、双尾目和蜘蛛目,常见类群为正蚓目、等足目、柄眼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同翅目,其余类群为稀有类群。不同城市绿地生境中的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以及个体数不同。在土壤动物研究中,群落复杂性指数(C)比Shannon-Wiener指数(H′)更能体现群落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且能修正不同类群个体数对多样性的影响。大型土壤动物显示了明显的表聚现象,垂直分布有明显差异,类群数和个体数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群落聚类以及排序的结果显示,8种城市绿地生境中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可以分为6大类:草坪类、草地类、新植草坪类、无草本层的人工林类、有草本层的人工林类和灌木林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土壤动物 城市绿地 多样性 群落结构 浙江金华 土壤动物群落 10-11月 2004年 个体数 优势类群 类群组成 动物研究 垂直分布 人工林 草本层 生境 金华市 寡毛目 膜翅目 蜘蛛目 等足目 柄眼目 鞘翅目 鳞翅目 同翅目 双翅目
下载PDF
灵昆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56
6
作者 葛宝明 鲍毅新 +1 位作者 郑祥 程宏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037-3043,共7页
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在温州湾的灵昆岛东滩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3种,隶属7门8纲21科。主要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多毛类,其中高潮带25种,中潮带30种,低潮带14种。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潮带的大型... 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在温州湾的灵昆岛东滩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3种,隶属7门8纲21科。主要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多毛类,其中高潮带25种,中潮带30种,低潮带14种。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潮带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数据进行成对t检验分析,结果认为各潮带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分布有明显差异,而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对定量取样中获得的21个物种以Shannon-W iener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宽度测定,以P ianka重叠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重叠值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沙蚕(N ereis jap on ica)、纽虫和线虫的生态位较宽,均为2.80以上,它们之间的生态重叠值也较高,均为0.90以上。以密度数据四次开方为基础,利用欧氏距离进行群落物种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1个物种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潮间带广布种、中高潮带常见种、狭布种和偶见种,通过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也支持以上结果。3类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均有不同的表现,与物种的分布与数量相关。研究表明,物种生态宽度、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物种的分布与数量密切相关,反映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各物种对生境资源的利用能力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系统聚类 排序
下载PDF
围垦滩涂潮沟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胡知渊 鲍毅新 +1 位作者 葛宝明 李欢欢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0-809,共10页
In Nov. 2005,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y and niche analysis at creeks in three diked tidal flats were studied at Lingkun Island,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 revealed 31 species belonging to 19 families... In Nov. 2005,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y and niche analysis at creeks in three diked tidal flats were studied at Lingkun Island,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 revealed 31 species belonging to 19 families, 7 classes and 6 phyla most of which were gastropoda, lamellibranchia, crustacea and polychaeta. In the different habitats of the creeks (the grass flat, the bank of creek and the bottom of the creek), the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the macrobenthic differed. There were 16 species in the grass flat, 21 species in the bank of the creek and 13 species at the bottom of creek. The macrobenthic structure and life forms of the creeks were different in these three habitats, and showed that the creeks changed regularly with the environment factors. In general, the Margalef’s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BaC > BoC > GF; the Shannon-Wiener’s index: BaC > Boc > GF; the Pielou’s index: BoC > BaC > GF; the Simpson’s index: GF > BaC > BoC. The analysis of the niche breadth and niche overlap showed that these two were closed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and density of the species, which revealed that the niche breadth and the niche overlaps reflect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the abundance and the species ability of utilizing the environmental resource. Combined with the data of the four times extraction of the density of macrobenthic species, using the Hierarchical Cluster of between-groups linkage method and the Non-matric Multidimentional Scaling method, these species could be assigned to several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沟 大型底栖动物 生态位 系统聚类 排序
下载PDF
灵昆岛围垦滩涂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物种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葛宝明 郑祥 +2 位作者 程宏毅 鲍毅新 陈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5-681,共7页
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在浙江温州灵昆岛选取了1997年围垦的潮沟断面,进行了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物种生态位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3种,隶属于6门8纲20科,主要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多毛类;在潮沟... 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在浙江温州灵昆岛选取了1997年围垦的潮沟断面,进行了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物种生态位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3种,隶属于6门8纲20科,主要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多毛类;在潮沟的不同生境即草滩(GF)、边滩(BaC)和潮沟底(BoC),物种的组成和数量有所不同,草滩发现的大型底栖动物为18种,边滩23种,潮沟底13种。生物多样性的大小顺序为: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BaC>GF>BoC;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BaC>Boc>GF;Pielou均匀度指数:BoC>BaC>GF;Simpson优势度指数:GF>BoC>BaC。对定量取样中获得的21个物种进行了生态位宽度以及生态位重叠值分析,结果表明短拟沼螺、日本沙蚕和纽虫的生态位较宽。以密度4次开方数据为基础利用欧氏距离系数进行群落物种的系统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2维排序分析,发现21个物种可以分为3大类,即广布种、边滩种和偶见种。研究表明,物种生态位宽度、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物种的分布及数量密切相关,反映了物种对各种生境资源的利用能力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系统聚类 排序
下载PDF
受污农田中农作物对重金属镉的富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73
9
作者 李铭红 李侠 宋瑞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75-679,共5页
采用湿法消化法研究了浙江省不同地区农田污水灌溉后水体、土壤和多种农作物各器官的镉含量,分析了土壤污染状况及农作物对重金属镉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污水和受污土壤镉含量极显著相关(R^2=0.617,P〈0.01)。不同农作物对镉的... 采用湿法消化法研究了浙江省不同地区农田污水灌溉后水体、土壤和多种农作物各器官的镉含量,分析了土壤污染状况及农作物对重金属镉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污水和受污土壤镉含量极显著相关(R^2=0.617,P〈0.01)。不同农作物对镉的吸收程度不同,富集系数为紫云英〉水稻〉大豆〉大麦〉玉米〉小麦。未受污染农作物和受污农作物根系及地上部镉含量差异明显,但镉富集系数差异不明显。同一农作物不同器官对镉的累积规律为根系〉茎叶〉果实。不同农作物果实的富集系数为紫云英〉大麦〉大豆〉水稻〉小麦〉玉米。对几种农作物富集系数和吸收系数的比较发现,玉米和小麦根系及茎叶等营养器官富集镉的能力较强,但果实富集量却很低。6种农作物对镉的转移系数为玉米〉大麦〉紫云英〉小麦〉大豆〉水稻,且转移系数介于0.50~0.95之间,说明这几种农作物均对镉有很好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生物富集 富集系数 转移系数
下载PDF
漩门湾不同类型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任鹏 方平福 +3 位作者 鲍毅新 李海宏 王华 龚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632-5645,共14页
为研究漩门湾围垦后自然滩涂湿地和不同利用方式人工湿地7种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状和受扰动情况,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在两个区域中进行了为期两周年8个季度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两周年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5门8纲41科6... 为研究漩门湾围垦后自然滩涂湿地和不同利用方式人工湿地7种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状和受扰动情况,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在两个区域中进行了为期两周年8个季度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两周年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5门8纲41科63种;第一周年为47种,其中自然滩涂湿地41种,人工湿地14种;第二周年为58种,其中自然滩涂湿地50种,人工湿地10种,人工湿地的物种数明显少于自然滩涂湿地。采集到的物种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为主,分别为32种和23种,各占总物种数的50.00%和37.10%。两周年的年均栖息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在生境间从高到低依次为,年均栖息密度第一周年HS>GT>HH>RL>SC>NY>SK,第二周年GT>HS>HH>SC>NY>RL>SK;年均生物量第一周为HS>RL>HH>GT>NY>SK>SC,第二周年是HS>HH>RL>GT>NY>SC>SK。3种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表明,两周年7种生境3种多样性指数均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人工湿地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相对于自然滩涂湿地偏低,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人工湿地大于自然滩涂湿地。聚类和排序的结果表明,围垦使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AB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滩涂湿地受到的干扰程度较轻,而人工湿地受到的干扰程度较大。围垦改变了潮滩高程、水动力、盐度、沉积物特性,再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因素是造成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围垦结束后的生态修复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周年变化 围垦 人工湿地 自然滩涂湿地 群落特征
下载PDF
基于粪便DNA的小麂亲权鉴定和婚配制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鹏 龚堃 +3 位作者 鲍毅新 黄相相 周晓 韩金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933-6944,共12页
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在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收集634份粪便样本,2份肌肉样本。通过严格筛选,最终获得390份可用于PCR扩增的样本。用多态性较高的8个微卫星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共识别出177个小麂个体。SRY基因性别鉴定显示研究... 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在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收集634份粪便样本,2份肌肉样本。通过严格筛选,最终获得390份可用于PCR扩增的样本。用多态性较高的8个微卫星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共识别出177个小麂个体。SRY基因性别鉴定显示研究样本中雄性84只,雌性93只。所使用的8个微卫星位点在177个样本中,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11,平均观测杂合度(Ho)在0.960—1.000之间,平均值为0.9685,平均期望杂合度(He)在0.799—0.887之间,平均值为0.8429,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766—0.872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8214,基因杂合度水平较高,为遗传多样性丰富的种群。采用Cervus3.0进行亲权分析,当置信度为95%和80%时,8个微卫星位点的鉴定率均达到100%。共鉴定出父-母-子24对,母-子23对,父-子19对,涉及到104只个体。根据亲缘关系分析小麂的婚配制,结果发现小麂的婚配制属于1雄多雌,但并不是目前所知的亚型,而可能是一种被称作"检查策略"的一雄多雌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麂 亲权鉴定 遗传多样性 婚配制
下载PDF
浙江黑麂栖息地评价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25
12
作者 鲍毅新 郑祥 葛宝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425-2431,共7页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分析黑麂栖息地的地形、植被、水系和人为干扰等地理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九龙山和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黑麂栖息地分布、栖息地质量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有黑麂潜在栖息地3172·6hm2,由于...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分析黑麂栖息地的地形、植被、水系和人为干扰等地理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九龙山和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黑麂栖息地分布、栖息地质量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有黑麂潜在栖息地3172·6hm2,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栖息地丧失501·5hm2,目前尚存的黑麂适宜栖息地2671·1hm2。它们主要分布于上寮坑、九龙山、内北坪、外九龙和大岩前附近区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有黑麂潜在栖息地4635·75hm2,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丧失栖息地1118·11hm2,目前尚存的黑麂适宜栖息地3517·64hm2。它们主要分布于青尖、古田山、巧观尖、催顶尖附近区域。目前九龙山和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黑麂栖息地基本上处于多斑块破碎化状态。为了使黑麂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对这两个研究区域黑麂栖息地的恢复和重建工作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麂 栖息地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舟山群岛春秋季獐栖息地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鲍毅新 张龙龙 +2 位作者 孙波 魏德重 沈良良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5-243,共9页
2008年3月和2008年11月,在舟山群岛以獐的足迹、粪便和卧迹等新鲜活动痕迹为依据,对獐春、秋季栖息地利用特征进行研究。共设置样方420个,对样方内生境类型、乔木盖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坡位、坡度、坡向、海拔、人为干扰距离和水... 2008年3月和2008年11月,在舟山群岛以獐的足迹、粪便和卧迹等新鲜活动痕迹为依据,对獐春、秋季栖息地利用特征进行研究。共设置样方420个,对样方内生境类型、乔木盖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坡位、坡度、坡向、海拔、人为干扰距离和水源距离等10个生态因子进行测量评估。结果发现,獐春、秋两季的栖息地利用特征是(1)隐蔽和食物因子:春、秋季利用阔叶林、农田和山坡地,秋季对灌木林也有较高的利用率,而对农田的利用率下降;春、秋季乔木盖度、灌木盖度和草本盖度较低处(≤50%)利用率较高,但春季对乔木盖度较高处(>50%)也有较高的利用率;(2)地形因子:春季对坡度较缓、中下坡位、海拔较低处(<100m)利用率较高;秋季对坡度较缓、中下坡位、海拔较低(<100m)的南坡利用率较高;(3)水源因子:春季利用水源距离较近(<200m)的区域;秋季对水源距离较近(<200m)和较远(>600m)区域的利用率均较高;(4)干扰因子:春季主要利用距离人为干扰近处(<100m),秋季主要利用距离人为干扰远(>200m)处。逐步判别分析显示,春、秋季獐栖息地利用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乔木盖度、坡度、坡向、海拔和人为干扰5个因子是主要的区分因子。舟山群岛人为干扰剧烈、次生乔木和灌木较为发达以及草本植物不发达等一系列特点,造成了舟山群岛獐特殊的栖息地现状。本研究将对制订适合于海岛的动物栖息地保护对策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了解海岛生境下獐不同季节的生存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利用 季节变化 舟山群岛
下载PDF
溪源湿地秋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龙龙 鲍毅新 +3 位作者 胡知渊 孙波 赵庆洋 许婧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453-459,共7页
2008年秋季在浙江景宁望东洋溪源湿地对5种代表性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望东洋溪源湿地的土壤动物隶属4门7纲17目,其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双翅目、膜翅目,常见类群为蜱螨目、线虫目、鞘翅目、同翅目、等翅目和半翅目,其他... 2008年秋季在浙江景宁望东洋溪源湿地对5种代表性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望东洋溪源湿地的土壤动物隶属4门7纲17目,其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双翅目、膜翅目,常见类群为蜱螨目、线虫目、鞘翅目、同翅目、等翅目和半翅目,其他均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群落复杂性指数(C)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稀疏小乔木林>五节芒草丛>白茅草丛,Shannon-W e iner指数(H′)和P ielou均匀性指数(J)呈显著负相关;望东洋溪源湿地土壤动物的表聚性现象明显.根据5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动物的聚类和二维非度量标度排序(MDS)的结果,可将土壤动物分为3种类型,即湿润江南桤木林型、干燥乔木林型和杂草型,反映了土壤动物群落对湿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响应;并依此推断含水量和植被的盖度,尤其是灌木盖度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溪源湿地 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两栖类动物抗菌肽对病原微生物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雯 叶书培 +4 位作者 李秋燕 陈爱乐 赵紫扦 何蕾 郑荣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75-178,共4页
两栖动物抗菌肽是体内经诱导产生的1种对抗外源性致病菌作用的防御性小分子多肽,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是构成防御病源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对两栖类动物皮肤抗菌肽的种类、功能、在两栖类中的作用及其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两栖类 抗菌肽 分类 病原微生物
下载PDF
中国有蹄类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郑祥 鲍毅新 葛宝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92-397,共6页
综述了中国有蹄类栖息地选择研究的特点和方法.简要介绍了在定性描述水平、不同空间和不同时间尺度上有蹄类栖息地选择的研究概况,以及有蹄类栖息地选择研究的几种常用方法和基本模型,探讨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误差来源和适用范围等.并... 综述了中国有蹄类栖息地选择研究的特点和方法.简要介绍了在定性描述水平、不同空间和不同时间尺度上有蹄类栖息地选择的研究概况,以及有蹄类栖息地选择研究的几种常用方法和基本模型,探讨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误差来源和适用范围等.并探讨了栖息地片断化与隔离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影响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有蹄类动物 栖息地选择 栖息地片断化 野生动物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长序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文巧 刘鹏 +5 位作者 吴玉环 邱志军 高建国 蔡妙珍 刘春生 徐根娣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3-206,共4页
长序榆(Ulmus elongata)是1979年我国发现的一个榆属新种,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目前,现存的野生原种数量极其稀少,分布范围狭小,天然更新不良,濒临灭绝边缘。对长序榆的深入研究对于拯救濒危植物、保存珍贵种质资源具有重要... 长序榆(Ulmus elongata)是1979年我国发现的一个榆属新种,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目前,现存的野生原种数量极其稀少,分布范围狭小,天然更新不良,濒临灭绝边缘。对长序榆的深入研究对于拯救濒危植物、保存珍贵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从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态学、种群、群落、繁殖特性等方面对我国长序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了相应补充。利于构建更为合理的濒危植物优先保护种群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长序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乐清湾红树林和光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郑荣泉 葛宝明 +1 位作者 张永普 郑祥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4期299-302,共4页
2004年5月,对浙江乐清西门岛的人工红树林及周边滩涂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8构组成介于红树林和光滩之间,三种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分别为452ind..m-2,310ind..m-2,620ind..m-2,生物量分别为40.53g.m-2,44.80g.m-2... 2004年5月,对浙江乐清西门岛的人工红树林及周边滩涂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8构组成介于红树林和光滩之间,三种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分别为452ind..m-2,310ind..m-2,620ind..m-2,生物量分别为40.53g.m-2,44.80g.m-2和42.75g.m-2。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为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esculenta和难解种,隶属6门7纲15科;主要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底上生活类群(groupofsurface,GS)种类数少于底内生活类群(groupofsurfacebelow,GSB)种类数。通过在红树林、幼红树林和光滩三种生境的调查发现,幼红树林群落结不等蛤Enigmoniaaenigmatica。三种生境中,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优势度最小,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红树林生境的复杂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 红树林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增塑剂DEHP的发育和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晓虹 沈超 +3 位作者 周易 秦泽旭 梅成龙 施剑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209-212,216,共5页
就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的发育和神经毒性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婴幼儿的DEHP摄入量远高于成年人,母体内的DEHP可能通过胎盘脂质及锌代谢影响胚胎发育,抑制多器官的生长发育并有致畸作用;胚胎期和新生期DEHP可能主要作用于睾丸间质... 就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的发育和神经毒性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婴幼儿的DEHP摄入量远高于成年人,母体内的DEHP可能通过胎盘脂质及锌代谢影响胚胎发育,抑制多器官的生长发育并有致畸作用;胚胎期和新生期DEHP可能主要作用于睾丸间质细胞而影响生殖系统发育.DEHP不仅导致大鼠胚胎神经管发育畸形,还可通过血脑屏障影响脑内芳香化酶活性,抑制出生后海马脑区神经元密度,改变果蝇触角叶投射神经元突触前传递,这些作用有可能会改变动物成年后的神经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 发育毒性 神经毒性 环境雌激素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志祥 刘鹏 +4 位作者 刘春生 李成惠 张家银 廖进平 徐晟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4,共8页
为了揭示南方铁杉的种群特征,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主要分布地设置400 m2样方10个,以种群年龄结构和存活曲线分析南方铁杉种群的基本数量特征,应用扩散系数、丛生指标、聚块性指数、平均拥挤度指数、负二项式分布参数、Cassie指标... 为了揭示南方铁杉的种群特征,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主要分布地设置400 m2样方10个,以种群年龄结构和存活曲线分析南方铁杉种群的基本数量特征,应用扩散系数、丛生指标、聚块性指数、平均拥挤度指数、负二项式分布参数、Cassie指标6种聚集强度指数和Greig-Smith和Kershaw 2种格局规模分析方法确定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南方铁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南方铁杉种群年龄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同种群均表现为增长型,幼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成年个体数量相对较少;不同年龄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主要体现在:幼苗和幼树阶段都为集群分布,中树和大树向随机分布发展;不同区组大小的南方铁杉种群分布格局不同,但在不同样地之间差异不明显,南方铁杉种群的聚块规模大体为8 m2和32 m2;种群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岩石裸露率、土壤有机质含量、郁闭度和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铁杉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聚集强度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