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辨析——对原真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的再认识 |
王巨山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6
|
|
2
|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起源地的认识误区 |
陈映婕
张虎生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2 |
4
|
|
3
|
文化民族主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
王巨山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8
|
|
4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自主保护实践及启示 |
陈映婕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5
|
文化空间、价值取向与文化遗产保护——从西藏“日姆栋”史前“血祭图”岩刻画被毁事件说起 |
陈映婕
张虎生
|
《文化遗产》
|
2008 |
1
|
|
6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传统”或“传统主义”——以两个七夕个案为例 |
陈映婕
张虎生
|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7
|
完善之路: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保护 |
陈映婕
张虎生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
2012 |
2
|
|
8
|
关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的对策报告 |
陈华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
2010 |
3
|
|
9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辨析——对原真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的再认识 |
王巨山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
2008 |
2
|
|
10
|
略论国外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以亚欧多国为例 |
钟红清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
2012 |
1
|
|
11
|
“物”与“非物”之辩——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物”的角色 |
王巨山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
2009 |
0 |
|
12
|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性与传承力 |
陈映婕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
2011 |
0 |
|
13
|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璧钟馗画 |
李燕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
2009 |
0 |
|
14
|
反思西藏社会现代化中的文化变迁 |
张虎生
陈映婕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5
|
|
15
|
村落记忆与空间表征——对山西上安村的文化地理学考察 |
陈映婕
张虎生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6
|
走出瓶颈:浙江青田石雕的生产性保护经验 |
陈映婕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5 |
5
|
|
17
|
农村社区工业化中的时间生活变迁:浙北C村研究 |
陈映婕
张虎生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2010 |
2
|
|
18
|
城市化进程中村落寺庙的复兴——浙中H村将军庙的个案研究 |
陈映婕
张虎生
|
《三峡论坛》
|
2011 |
3
|
|
19
|
文化空间、价值取向与文化遗产保护——从西藏“日姆栋”史前“血祭图”岩刻画被毁事件说起 |
陈映婕
张虎生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
2008 |
0 |
|
20
|
现代变迁与民族经验——西藏社会的个案 |
张虎生
陈映婕
|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