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内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郑晓伟 张忠 +1 位作者 汪官富 韩子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1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1200例疑似泌尿系感染中分离的124株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真菌6种124株。主要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占36.3%,其次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占29.8%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7.4%。光滑假丝... 目的探讨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1200例疑似泌尿系感染中分离的124株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真菌6种124株。主要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占36.3%,其次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占29.8%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7.4%。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氟康唑、伏立康唑对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耐药率均<25%。结论泌尿系真菌感染以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可作为泌尿系真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氟康唑和伏立康唑也是治疗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 真菌感染 菌群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左卡尼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纪奕锋 洪万东 朱启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86-4287,共2页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价值。方法:治疗组用左卡尼汀注射液2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联合易善复注射液1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价值。方法:治疗组用左卡尼汀注射液2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联合易善复注射液1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单用易善复注射液1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用药4周,治疗期间不给其他护肝、降酶和降血脂类药物。结果:治疗4周末两组患者ALT和AS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C和TG分别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TC、TG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血脂及B超声像图改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易善复能通过调节肝脏脂质代谢降低血脂,减少肝脏脂类蓄积,并有护肝、降酶和改善脂肪肝B超声像图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NAFLD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左卡尼汀 易善复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水平与肝功能Child分级及门静脉内径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纪奕锋 朱启槐 黄庆科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989-990,共2页
近年来,人们已经注意到肝硬化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glucagon)水平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升高。胰高血糖素作为一种重要的血管舒张物质,在肝硬化时的水平变化及其在门脉高压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50例肝硬化患者胰高血糖... 近年来,人们已经注意到肝硬化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glucagon)水平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升高。胰高血糖素作为一种重要的血管舒张物质,在肝硬化时的水平变化及其在门脉高压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50例肝硬化患者胰高血糖素水平及其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门静脉内径(PVD)大小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CHILD分级 胰高血糖素 门静脉内径 水平变化 肝硬化患者 患者血浆 血管舒张 门脉高压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强化调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田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调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92例U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和普通组各46例。2组均予以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基础治疗...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调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92例U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和普通组各46例。2组均予以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基础治疗。普通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 mg,每天1次,睡前口服,强化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瑞舒伐他汀片20 mg,每天1次,睡前口服,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1与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水平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强化组和普通组分别发生失访2例与4例,2组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血清ET-1与VEC水平较前明显下降,FMD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强化组变化幅度较普通组更明显(P<0.05)。强化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组(χ2=5.49,P<0.05)。普通组与强化组治疗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和5例,症状均较轻,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调脂治疗UAP患者的疗效较显著,安全性较佳,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ET-1与VEC水平,提高FMD水平,保护与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瑞舒伐他汀 强化调脂 内皮血管
下载PDF
川芎嗪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TXA_2/PGI_2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寒冰 王冰洁 +1 位作者 金伟民 钟会春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6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川芎嗪组加用川芎嗪针1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1次/d,10d一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探讨川芎嗪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6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川芎嗪组加用川芎嗪针1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1次/d,10d一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TNF-α、IL-6含量基本一致(P>0.05);治疗一个疗程后,川芎嗪组血浆TNF-α、IL-6含量及TXA2/PGI2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川芎嗪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调节胰腺炎患者外周血TNF-α、IL-6浓度及TXA2/PGI2比值可能是川芎嗪治疗AP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川芎嗪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6 TXA2 PGI2比值
下载PDF
脑血栓形成患者LPA、MDA、SOD检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朱应斌 王冰洁 李运潮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和氧自由基在脑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9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CT组)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PA的浓度情况,并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45例)、对照组(45例)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和氧自由基在脑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9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CT组)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PA的浓度情况,并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45例)、对照组(45例)比较。结果:血清中SOD的浓度,CT组(治疗前)低于TIA组和对照组(P<0.05),TIA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血清中MDA的浓度,CT组(治疗前)高于TIA组和对照组(P<0.01),TIA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血清中LPA的浓度,CT组(治疗前)高于TIA组(P<0.01),TIA组高于对照组(P<0.05)。CT组治疗后,疗效显效组血清中SOD浓度明显高于非显效组(P<0.05),显效组血清中MDA浓度明显低于非显效组(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血清中LPA、MDA的浓度显著升高,SOD的浓度显著降低。LPA可能参与促进了脑血栓的形成过程,而氧自由基可能在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环节加剧了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溶血磷脂酸 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下载PDF
孟鲁司特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_1/Th_2平衡、嗜酸性粒细胞和IgE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郑国毅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9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的调控作用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及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10mg口服,每晚1次,疗程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的调控作用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及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10mg口服,每晚1次,疗程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IgE和EOS数,进行日夜间症状评分和肺功能的测定。并以同期入选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IL-4、IgE水平和EOS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孟鲁司特治疗3个月后患者外周血IL-4、IgE水平和EOS计数均明显降低,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P均小于0.05);同时患者日夜间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均小于0.01),肺功能主要检测指标均明显改善(P均小于0.05)。结论哮喘患者存在外周血Th1/Th2平衡失调。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纠正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抑制EOS聚集,使B细胞分泌IgE减少,从而改善患者的日夜间症状和和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孟鲁司特 白细胞介素-4 Γ-干扰素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田毅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5年第4期332-333,共2页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可造成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临床上常应用胺碘酮进行药物复率,但其有效率仅30%~50%,且易复发[1]。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维持与复发过程[2]。他汀类药物早已被证实具有...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可造成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临床上常应用胺碘酮进行药物复率,但其有效率仅30%~50%,且易复发[1]。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维持与复发过程[2]。他汀类药物早已被证实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抗心律失常作用[3]。本研究观察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对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P波离散度和左心房内径的影响及治疗效果观察,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胺碘酮 阿托伐他汀 超敏-C反应蛋白 P波离散度 左心房内径
下载PDF
下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及产ESBLs和AmpC酶的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国毅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29期40-41,45,共3页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的检测。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扩散法检测ESBLs和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并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18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18种常用抗生素...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的检测。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扩散法检测ESBLs和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并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18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18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180株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单产ESBLs70株(38.9%),单产AmpC酶22株(12.2%),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即超超广谱-内酰胺酶(SSBLs)12株(6.7%)。单产AmpC酶、ESBLs及SSBLs对18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酶菌株(除哌拉西林/他巴唑)。结论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ESBLs和AmpC酶,临床经验用药可选择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头霉素类抗生素,对重症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头孢菌素酶
下载PDF
氧自由基、细胞因子、Cortisol与ACVD应激性并发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应斌 王冰洁 李运潮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细胞因子、皮质醇(Cortisol)与ACVD患者应激性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观察应激状态下ACVD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ortisol的含...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细胞因子、皮质醇(Cortisol)与ACVD患者应激性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观察应激状态下ACVD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ortisol的含量情况,并和无应激反应ACVD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SOD含量,应激反应组低于无应激反应组(P<0.05),无应激反应组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MDA、IL-6、TNF-α和Cortisol含量,应激反应组都高于无应激反应组(均P<0.05),无应激反应组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结论:氧自由基、IL-6、TNF-α、Cortisol共同参与了ACVD应激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临床可以通过监测外周静脉血中SOD、MDA、IL-6、TNF-α和Cortisol的含量作为预测ACVD应激性并发症的指标,同时亦可将其作为临床干预效果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氧自由基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皮质醇
下载PDF
贝络纳治疗便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美兰 周月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10期751-752,共2页
关键词 贝络纳 便秘 药物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糖尿病性胃病内镜检查1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纪奕锋 钟春芳 纪素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6期58-59,共2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胃、十二指肠慢性病变患者的胃镜观察特点、病理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伴有慢性上腹部不适症状患者120例(糖尿病组),均行胃镜检查和Hp检测,并与非糖尿病患者110例(对照组)进...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胃、十二指肠慢性病变患者的胃镜观察特点、病理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伴有慢性上腹部不适症状患者120例(糖尿病组),均行胃镜检查和Hp检测,并与非糖尿病患者11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胃、十二指肠慢性病变总检出率、复合性病变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组病理检查慢性胃炎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越长,胃、十二指肠慢性病变发生率越高,病变程度越重。糖尿病组检出Hp感染81例(67.5%),对照组检出Hp感染76例(6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视2型糖尿病合并胃、十二指肠慢性病变的发病规律,对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慢性病变的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胃病 胃镜检查 螺杆菌 幽门 感染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月明 田毅 朱海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4期210-211,共2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的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CM心力衰竭患者123例,并以同期住院的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67例为对照组,采用美国Biosite公司生产的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的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CM心力衰竭患者123例,并以同期住院的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67例为对照组,采用美国Biosite公司生产的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诊断仪测定BNP,同时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等,分析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压力等的关系,比较心力衰竭组治疗前后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DCM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随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而升高,左室扩大明显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患者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但经治疗心力衰竭好转后BNP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判断DCM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的一项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血浆B型钠尿肽
下载PDF
96例右中叶综合征病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国毅 程一锋 严绍南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5期572-573,共2页
目的探讨右中叶综合征的病因分布规律。方法分析96例临床诊断右中叶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并按年龄分组进行比较。结果病因组成炎症占66.7%,肿瘤占17.7%,结核占9.4%。炎症在青年组和中年组间有显著差异(P均<0.05);肿瘤及结核在青年组和... 目的探讨右中叶综合征的病因分布规律。方法分析96例临床诊断右中叶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并按年龄分组进行比较。结果病因组成炎症占66.7%,肿瘤占17.7%,结核占9.4%。炎症在青年组和中年组间有显著差异(P均<0.05);肿瘤及结核在青年组和中年组间、青年组和老年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右中叶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炎症、肿瘤和结核,对于年龄>40岁的患者应高度警惕罹患癌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叶综合征 炎症 肿瘤 结核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汉取 《海峡药学》 2009年第3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剂、阿司匹林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剂、阿司匹林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原则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天1次,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其间无出血和过敏反应,头颅CT复查无梗死后出血现象。结论氯吡格雷能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膜糖蛋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IL-6、TNF-α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应斌 王冰洁 李运潮 《江西中医药》 2010年第5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日,6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浆ET-1、IL-6、TNF-α...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日,6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浆ET-1、IL-6、TNF-α含量基本一致(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ET-1、IL-6、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但治疗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CSS评分、BI评分基本一致(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CSS评分下降、BI评分升高均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ET-1、IL-6、TNF-α含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安全可靠,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通心络 内皮素-1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四逆散加味治疗肝气郁结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镇印 谢红 纪奕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5期500-502,共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组消化不良症候群,临床常见。单用西药治疗疗效不十分理想。笔者临床使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肝气郁结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气郁结型 四逆散加味
下载PDF
血清B型脑钠肽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英武 张慧冠 田毅 《中国乡村医药》 2013年第20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B型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水平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17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预后情况不同分成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死亡组三组,与同期体检的健康对照组对比外周血血清BNP、hsCRP... 目的探讨血清B型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水平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17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预后情况不同分成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死亡组三组,与同期体检的健康对照组对比外周血血清BNP、hsCRP的含量情况。结果健康对照组患者的血清BNP、hsCRP含量低于预后良好组患者,预后良好组血清BNP、hsCRP含量低于死亡组,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BNP、hsCRP含量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BNP、hsCRP含量水平可作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患者的血清BNP、hsCRP含量水平越高,提示患者的预后则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B型脑钠肽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6例体会
19
作者 叶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9年第3期170-171,共2页
自1996年5月~1998年6月我院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6例,现将治疗结果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36例全部为内科急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标准。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 自1996年5月~1998年6月我院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6例,现将治疗结果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36例全部为内科急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标准。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7岁;糖尿病Ⅰ型8例,Ⅱ型28例。发病诱因:(1)感染24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治疗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的运动负荷与左室舒张功能
20
作者 李顺华 陈永旭 赵慧燕 《临床中老年保健》 2002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运动负荷 左室舒张功能 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