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胃肠道反应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6S”循证护理模型,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JBI循证、UpToDate、BMJ Best Practic...目的总结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胃肠道反应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6S”循证护理模型,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JBI循证、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SinoMed、万方、知网、梅斯医学、医脉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美国肿瘤护理学会(ONS)、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多国癌症支持治疗学会/欧洲肿瘤内科学会(MASCC/ESMO)、日本癌症治疗学会(JSCO)等数据库,时限自建库至2023年3月30日。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最终从护理方式、护理观察、药物治疗、中医护理、饮食护理、对症护理以及其他等7个维度总结形成18条最佳证据。结论提炼出肝癌TACE术后胃肠道反应管理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护理TACE介入治疗后患者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BTX-A)对青年磨牙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附属树兰(杭州)医院接诊的42例夜磨牙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目的研究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BTX-A)对青年磨牙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附属树兰(杭州)医院接诊的42例夜磨牙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治疗前对两组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试验组咬肌区注射BTX-A,对照组咬肌区注射生理盐水,注射4周后再次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和疼痛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参数、咀嚼肌节律性运动(rhythmic masticatory muscle activity,RMMA)事件参数、疼痛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注射4周后,两组多导睡眠监测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咀嚼肌节律性运动发作期间咬肌肌电爆发的峰值幅度(peak amplitude of electromyography burst in the masseter muscle during rhythmic masticatory muscle activity,RMMA.MA)及咬肌最大自主收缩时咬肌肌电爆发的峰值幅度(peak amplitude of electromyography burst in the masseter muscle during maximal voluntary clenching,MVC.M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均低于注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报告吞咽困难或咀嚼不良事件。结论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不能减少夜磨牙的发生,但其通过降低咬肌的强度能缓解夜磨牙症的牙齿磨损和咬肌酸痛,但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展开更多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轻者出现恶心感,重者可长时间呕吐,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脱水、吸入性肺炎及切口裂开等。有研究报道行腹部外科手术的女性患者在未行多模式干预前,PONV的...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轻者出现恶心感,重者可长时间呕吐,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脱水、吸入性肺炎及切口裂开等。有研究报道行腹部外科手术的女性患者在未行多模式干预前,PONV的发生率可达56%~65%;术后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患者,其发生率可达65%[1]。随着新型止吐药物临床应用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普及,早期PONV防治,效果较为满意,但仍有7%患者面临着PONV困扰[2]。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不行标记和黏膜下注射的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NMSI-ESE)治疗胃小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树兰(杭州)医院胃肠外科诊断为胃小胃肠间质瘤的4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NMSI-ESE,26例...目的探讨不行标记和黏膜下注射的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NMSI-ESE)治疗胃小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树兰(杭州)医院胃肠外科诊断为胃小胃肠间质瘤的4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NMSI-ESE,26例行传统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时间、瘤体挖除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手术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ESE组比较,NMSI-ESE组的手术时间更短[38.95(26.50,53.25)min vs 47.30(38.50,52.25)min,Z=-2.60,P=0.011]、瘤体挖除时间更短[17.27(8.75,24.50)min vs 27.08(18.75,35.00)min,Z=-4.32,P<0.001]、手术费用更少[3308(3190,3450)元vs 4107(3972,4232)元,Z=-20.95,P<0.001]、金属夹使用数量更少[(3.86±0.91)个vs(5.04±1.22)个,t=-4.00,P<0.001]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3.1(2.0,4.0)d vs 3.5(3.0,4.0)d,Z=-2.20,P=0.031],而在术中穿孔、R0切除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内,两组患者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NMSI-ESE治疗胃小胃肠间质瘤安全、有效,且较传统ESE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总结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胃肠道反应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6S”循证护理模型,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JBI循证、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SinoMed、万方、知网、梅斯医学、医脉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美国肿瘤护理学会(ONS)、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多国癌症支持治疗学会/欧洲肿瘤内科学会(MASCC/ESMO)、日本癌症治疗学会(JSCO)等数据库,时限自建库至2023年3月30日。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最终从护理方式、护理观察、药物治疗、中医护理、饮食护理、对症护理以及其他等7个维度总结形成18条最佳证据。结论提炼出肝癌TACE术后胃肠道反应管理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护理TACE介入治疗后患者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研究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BTX-A)对青年磨牙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附属树兰(杭州)医院接诊的42例夜磨牙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治疗前对两组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试验组咬肌区注射BTX-A,对照组咬肌区注射生理盐水,注射4周后再次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和疼痛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参数、咀嚼肌节律性运动(rhythmic masticatory muscle activity,RMMA)事件参数、疼痛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注射4周后,两组多导睡眠监测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咀嚼肌节律性运动发作期间咬肌肌电爆发的峰值幅度(peak amplitude of electromyography burst in the masseter muscle during rhythmic masticatory muscle activity,RMMA.MA)及咬肌最大自主收缩时咬肌肌电爆发的峰值幅度(peak amplitude of electromyography burst in the masseter muscle during maximal voluntary clenching,MVC.M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均低于注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报告吞咽困难或咀嚼不良事件。结论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不能减少夜磨牙的发生,但其通过降低咬肌的强度能缓解夜磨牙症的牙齿磨损和咬肌酸痛,但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文摘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轻者出现恶心感,重者可长时间呕吐,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脱水、吸入性肺炎及切口裂开等。有研究报道行腹部外科手术的女性患者在未行多模式干预前,PONV的发生率可达56%~65%;术后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患者,其发生率可达65%[1]。随着新型止吐药物临床应用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普及,早期PONV防治,效果较为满意,但仍有7%患者面临着PONV困扰[2]。
文摘目的探讨不行标记和黏膜下注射的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NMSI-ESE)治疗胃小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树兰(杭州)医院胃肠外科诊断为胃小胃肠间质瘤的4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NMSI-ESE,26例行传统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时间、瘤体挖除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手术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ESE组比较,NMSI-ESE组的手术时间更短[38.95(26.50,53.25)min vs 47.30(38.50,52.25)min,Z=-2.60,P=0.011]、瘤体挖除时间更短[17.27(8.75,24.50)min vs 27.08(18.75,35.00)min,Z=-4.32,P<0.001]、手术费用更少[3308(3190,3450)元vs 4107(3972,4232)元,Z=-20.95,P<0.001]、金属夹使用数量更少[(3.86±0.91)个vs(5.04±1.22)个,t=-4.00,P<0.001]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3.1(2.0,4.0)d vs 3.5(3.0,4.0)d,Z=-2.20,P=0.031],而在术中穿孔、R0切除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内,两组患者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NMSI-ESE治疗胃小胃肠间质瘤安全、有效,且较传统ESE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