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不在骨架的承载——论沙可夫的戏剧创作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学海 《嘉兴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4-17,共4页
该文以沙可夫所处特殊时代的历史语境为参照,以历史唯物史观为视点,以剧本《谁的罪恶》为个案,寻找出沙可夫戏剧创作的美学观和它的社会教育意义与功能。并以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的发展及历史人物李叔同、革命戏剧家田汉之戏剧创作来... 该文以沙可夫所处特殊时代的历史语境为参照,以历史唯物史观为视点,以剧本《谁的罪恶》为个案,寻找出沙可夫戏剧创作的美学观和它的社会教育意义与功能。并以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的发展及历史人物李叔同、革命戏剧家田汉之戏剧创作来比较沙可夫的革命戏剧创作,从而找到沙可夫对中国戏剧史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可夫 戏剧创作 革命戏剧 历史语境 美学观 社会变革 思想情感
下载PDF
作为文学批评家的王国维
2
作者 王学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96-99,共4页
作为文学批评家的王国维王学海历史对人的感召和馈赠,就在于让他们直立着走出山洞,在无穷的大自然中行进时,创造了文字去认识自己。文学就象艳抹乾坤的霞光,在形象地证明人的无限而繁复的主体性和被其不断丰富的大自然的奇诡壮观的... 作为文学批评家的王国维王学海历史对人的感召和馈赠,就在于让他们直立着走出山洞,在无穷的大自然中行进时,创造了文字去认识自己。文学就象艳抹乾坤的霞光,在形象地证明人的无限而繁复的主体性和被其不断丰富的大自然的奇诡壮观的客体性。王国维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文学批评家 《人间词话》 三境界 乡土情结 《宋元戏曲史》 势力之欲 文学作品 《红楼梦》 中国文论
下载PDF
从身体里发出诗性的声音——论穆旦与中国现代诗的升华
3
作者 王学海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92-98,共7页
穆旦用诗对苦难与压迫作着最直接的反抗。他的诗以思想铸就名句,在公共历史空间为诗学补充着一个新维度,在生活与社会环境中凸显个性的尊严与美学追求。诗人自身也如王国维所寄寓的,成为一个"不忘天职"的诗人。从穆旦身体里... 穆旦用诗对苦难与压迫作着最直接的反抗。他的诗以思想铸就名句,在公共历史空间为诗学补充着一个新维度,在生活与社会环境中凸显个性的尊严与美学追求。诗人自身也如王国维所寄寓的,成为一个"不忘天职"的诗人。从穆旦身体里发出诗性的声音,是心与词语建构中对社会与公共空间作出放大的人民性的强烈表达。它是精神超越,也是历史性突围。诗人以文本中的思想,竖起中国现代诗的新碑。作为仰望星空式的中国现代诗的开拓者,穆旦在思想之诗与词语探索中,让中国现代诗实现了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现代诗 诗学 诗歌评论
下载PDF
人生的选择
4
作者 王学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23,共1页
与《末代皇孙》同悲欢共命运的二十八个夜晚,终于在既长又短中过去了。捧着还在嘭嘭直跳的心,我觉得这本长达55集的台湾电视连续剧,唯可留给我们思考的,是一项人生的选择。
关键词 正直善良 世昌 雄性动物 船上 正象 微妙关系 焦烧 用文明 正因 中所
下载PDF
人物形象的多元差异与时代性维度——以长篇小说《棋手》的文本分析为例
5
作者 王学海 《艺术广角》 2023年第3期94-100,共7页
作家以自我理解世界的个人意识,以艺术的独特性,赋予角色灵魂的新奇表达。《棋手》正是突破了红与黑的惯性认定思维,对战争与人性、战争中可能的一切,作了全新的诠释。作者利用棋子、棋手与棋艺,拓展了一个不同思路、不同举措的广阔的... 作家以自我理解世界的个人意识,以艺术的独特性,赋予角色灵魂的新奇表达。《棋手》正是突破了红与黑的惯性认定思维,对战争与人性、战争中可能的一切,作了全新的诠释。作者利用棋子、棋手与棋艺,拓展了一个不同思路、不同举措的广阔的交叉空间。人不为宗教所有,但人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成为宗教性的事例。这或许就是一种过去未被关注的特殊的生命形态,在《棋手》里被紧张地暗暗地释放出来,在一场艺术性的棋子风暴中,凸显了人的多样化特性和超越的扩张。自然,它也是人该怎样写的人性向善更向正义的多元性的文学新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棋手 新表达 特殊生命形态 差异动态 超越扩张
下载PDF
畀愚小说:作为一种文化的阐释与反思
6
作者 王学海 《艺术广角》 2010年第1期56-58,共3页
畀愚小说引起全国关注,在于描写时下社会底层生活的真实性,并能梳理出在俗世生活中尚有坚守真爱的一族。由小说生发的一个社会人类学与政治学的问题,依然是男权社会下女性沉重的肉身。畀愚的小说同时也向小说家提出了警示:故事是小说的... 畀愚小说引起全国关注,在于描写时下社会底层生活的真实性,并能梳理出在俗世生活中尚有坚守真爱的一族。由小说生发的一个社会人类学与政治学的问题,依然是男权社会下女性沉重的肉身。畀愚的小说同时也向小说家提出了警示:故事是小说的胶状物,但故事永远不能覆盖小说,小说作为一种对应文化的构造物,并非是人类生存之中生活场景的一个故事性的自然层面,它与故事对立之处正在于是一种反构性的创造。小说写作不是一个故事的单纯记忆与记述,而是一种谁也无法预料的一个文字的艺术性创造,是任何故事都做不到的一种文学的神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生活 女性肉身 故事 文学的神学
下载PDF
风月繁华记盛时,欲将宝鉴警顽痴——读吴世昌诗词有感
7
作者 任少云 《嘉兴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21-123,129,共4页
著名红学家吴世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同样可以在其诗歌的表达上体现。先生传承文脉,倾情诗词,又敢于推陈出新,有所作为,从而使我们看到了一位文化人的精神世界与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 吴世昌 诗词 评论
下载PDF
梦想和希望
8
作者 莫永强 《广播歌选》 2011年第3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共同 火塘 长寿 繁荣 阳光 烦恼 快乐 收获 老人 分享
下载PDF
笔者的插图创作感悟
9
作者 冯琎 《美术教育研究》 2015年第6期110-111,共2页
文章首先阐明了插图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插图和文学的关系,以及文学修养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系统地分析了插图创作中关于生活的积累、创作的构思和艺术的表达等内容。笔者结合自身的创作体会和经验,提出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以期为... 文章首先阐明了插图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插图和文学的关系,以及文学修养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系统地分析了插图创作中关于生活的积累、创作的构思和艺术的表达等内容。笔者结合自身的创作体会和经验,提出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以期为文学插图的创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插图 创作
下载PDF
第三届中国“海宁杯”王国维戏曲论文奖暨百年越剧论坛征稿启事
10
《戏曲研究》 2006年第2期369-371,共3页
中国"海宁杯"王国维戏曲论文奖已成功举办了二届。为进一步促进戏曲理论评论研究工作,推动戏曲事业发展,即日起,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省文联、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海宁市委市政府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浙江省戏... 中国"海宁杯"王国维戏曲论文奖已成功举办了二届。为进一步促进戏曲理论评论研究工作,推动戏曲事业发展,即日起,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省文联、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海宁市委市政府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浙江省戏剧家协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家协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 浙江省文化厅 艺术研究所 浙江省文联 剧协 主办单位领导 获奖文章 评选
原文传递
穆旦诗歌中不存在宗教意识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学海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1-165,共5页
穆旦诗歌中有宗教意识,这是近年穆旦诗歌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仔细考证,穆旦思维流程的十个波段及其诗作中,从未对这个所谓宗教意识有过深度表述。穆旦亲属及其好友也均未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穆旦生前有信教的言行甚或思想倾向。穆旦诗... 穆旦诗歌中有宗教意识,这是近年穆旦诗歌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仔细考证,穆旦思维流程的十个波段及其诗作中,从未对这个所谓宗教意识有过深度表述。穆旦亲属及其好友也均未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穆旦生前有信教的言行甚或思想倾向。穆旦诗歌中的"救主"、"上帝",是文字的,而非宗教的,是接受西方文化在运用中的习惯体现,它只是一个借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诗歌 宗教意识 诗歌研究 思维流程 思想倾向 “上帝” 西方文化 考证
原文传递
当代文学的焦虑关注与历史期待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学海 《中文学术前沿》 2016年第1期127-135,共9页
文学作品的高雅审美,有时只有在与思想的胁迫、精神的痛苦挣扎中,才有可为地出奇上升。文学面对的是作品,而不是它存在的位置。我们不仅要打开故事叙述与生活之间更宽阔的空间,还要让审美与阅读有一个可供精神进行深度对峙与批判的外延... 文学作品的高雅审美,有时只有在与思想的胁迫、精神的痛苦挣扎中,才有可为地出奇上升。文学面对的是作品,而不是它存在的位置。我们不仅要打开故事叙述与生活之间更宽阔的空间,还要让审美与阅读有一个可供精神进行深度对峙与批判的外延存在。一个高度自觉的作家,他的作品必然具有个人参与人类历史的当下性。缺失政治维度的文学作品,是很难成为一部具有社会意义与美学高度的经典作品的。它应该高于生活的挑战,以批判的精神凸显政治维度而进人历史。以历史与虚构、现实与梦幻交叉互进的叙事,反映当代世界物质社会的现状与人类精神层面的多样性。叙事方式上的创新不仅是技巧,也是美学意义上的人性的拷问。叙事方式与故事内容不在于新奇,而在于精神的深度开掘。自由精神和想象力的严重缺失是当代中国作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成为当代中国作家发展的威胁。中国当代文学缺失的正是大气雄浑。文学作品是社会群体的精神混合剂。我们应该让伟大的生命在文学的创造体验中,显得更美好、更高尚,同时也被揭露得更丑恶、更卑贱。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怀疑现实,但我们又有更坚定的信心相信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政治维度 焦虑 期待 自由想象力 历史期待
原文传递
重读殷夫
13
作者 王学海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4-120,共7页
将殷夫仅仅定位于一个革命诗人是不全面的。殷夫的诗对爱与生命的歌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思想性,诗中营造色彩缤纷的美的空间;殷夫的小说、散文与论文,其率真的自我反省与大胆的剖析批判,在凸显出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的同时,也... 将殷夫仅仅定位于一个革命诗人是不全面的。殷夫的诗对爱与生命的歌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思想性,诗中营造色彩缤纷的美的空间;殷夫的小说、散文与论文,其率真的自我反省与大胆的剖析批判,在凸显出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的同时,也呈现出富于感染力的人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夫 美学价值 意义与启示
原文传递
历史脉络里的寒冷与温暖——萧殷小说分析
14
作者 王学海 《新文学评论》 2012年第4期126-129,共4页
一翻检萧殷先生的小说,历史不禁又一次让我们扯开了它尘封着的沉重一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萧殷作为一个旧中国的知识分子,如何运用小说揭示着底层劳苦百姓蒙受战争苦难与生活煎熬的沉重叙说,以及作为作家的萧殷,如何在小说中表达自... 一翻检萧殷先生的小说,历史不禁又一次让我们扯开了它尘封着的沉重一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萧殷作为一个旧中国的知识分子,如何运用小说揭示着底层劳苦百姓蒙受战争苦难与生活煎熬的沉重叙说,以及作为作家的萧殷,如何在小说中表达自己对这个时代的生命感悟及其责任思考的。由花城出版社1984年2月版的《萧殷自选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 自选集 战争 历史 生命 尘封 脉络 小说
原文传递
与潮共舞(外一首)
15
作者 莫永强 《诗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外一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