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腹部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
29
1
作者
张旭飞
陈军
+22 位作者
王培戈
罗苏明
刘纳新
李学民
何显力
王毅
毕小刚
张平
汪泳
吕忠船
周波
麦威
武华
胡阳
王道荣
罗福文
夏利刚
赖家骏
张东明
王黔
韩刚
吴秀文
任建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36-1042,共7页
目的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可显著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加重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调查全国范围内腹部手术后SSI的发生率,分析其风险因素,为腹部手术后SSI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
目的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可显著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加重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调查全国范围内腹部手术后SSI的发生率,分析其风险因素,为腹部手术后SSI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全国68家医院2020年6月1—30日期间所有接受腹部手术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数据以及感染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主要结局指标为腹部手术后30 d内SSI发生率,次要结局变量为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30 d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56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有163例(2.9%)发生SSI,其中器官(腔隙)感染98例(60.1%)、深部切口感染19例(11.7%)、浅部切口感染46例(28.2%)。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为SSI的主要病原菌(22.7%,37/163)。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1.792,95%CI:1.194~2.687,P=0.005)、手术部位为小肠(OR=6.911,95%CI:1.846~25.878,P=0.004)、手术时间延长(OR=1.002,95%CI:1.001~1.003,P<0.001)、手术切口等级(污染切口:OR=3.212,95%CI:1.495~6.903,P=0.003;感染切口:OR=11.562,95%CI:3.777~35.391,P<0.001)为SSI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行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OR=0.564,95%CI:0.376~0.846,P=0.006)以及术前白蛋白水平每升高1 g/L(OR=0.920,95%CI:0.888~0.952,P<0.001)为SSI发生的保护因素。与非SSI患者相比,SSI患者术后ICU入住率[26.4%(43/163)比9.5%(514/5397),χ2=54.999]和术后30 d病死率[1.84%(3/163)比0.01%(5/5397),χ2=33.642]更高,ICU住院时间(中位数:0比0,U=518414)、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17 d比7 d,U=656386)和总住院时间(中位数:25 d比12 d,U=648129)均显著延长,住院费用亦明显增加(中位数:7.1万元比3.9万元,U=5579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腹部手术后SSI发生率为2.9%。为降低术后SSI的发生,术前应纠正低蛋白血症,选择微创手术,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在围手术期内对高血压、小肠手术以及切口污染较严重的患者,予以关注并加强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横断面研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腹部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
29
1
作者
张旭飞
陈军
王培戈
罗苏明
刘纳新
李学民
何显力
王毅
毕小刚
张平
汪泳
吕忠船
周波
麦威
武华
胡阳
王道荣
罗福文
夏利刚
赖家骏
张东明
王黔
韩刚
吴秀文
任建安
机构
东部战区总
医院
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南京
医科大
学
附属
金陵临床医学院
青岛
大学
附属
医院
急诊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
医院
综合外科
浙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腺炎诊治中心
郑州
大学
附属
郑州
中心
医院
普通外科
空军军医
大学
第二
附属
医院
普通外科
三峡
大学
第一
临床医学院(湖北省宜昌市
中心
人民
医院
)胃肠外科
山西省人民
医院
胃肠胰外普通外科
吉林
大学
第一
医院
肝胆外科
安徽
医科大
学第二
附属
医院
普通外科
山东烟台毓璜顶
医院
普通外科
安徽
医科大
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普通外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医院
胃肠外科
山西
医科大
学
第一
医院
普通外科
四川省人民
医院
胃肠外科
苏北人民
医院
普通外科
大连
医科大
学
附属
二院急腹症外科
深圳市人民
医院
胃肠外科
粤北人民
医院
胃肠外科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中心
医院
普通外科
贵州
医科大
学
附属
医院
胃肠外科
吉林
大学
第二
医院
胃肠营养及疝外科
出处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36-1042,共7页
基金
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9304005)
军事医学创新工程(16CXZ007)
江苏省医学杰出人才(JCRCB2016006)。
文摘
目的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可显著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加重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调查全国范围内腹部手术后SSI的发生率,分析其风险因素,为腹部手术后SSI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全国68家医院2020年6月1—30日期间所有接受腹部手术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数据以及感染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主要结局指标为腹部手术后30 d内SSI发生率,次要结局变量为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30 d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56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有163例(2.9%)发生SSI,其中器官(腔隙)感染98例(60.1%)、深部切口感染19例(11.7%)、浅部切口感染46例(28.2%)。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为SSI的主要病原菌(22.7%,37/163)。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1.792,95%CI:1.194~2.687,P=0.005)、手术部位为小肠(OR=6.911,95%CI:1.846~25.878,P=0.004)、手术时间延长(OR=1.002,95%CI:1.001~1.003,P<0.001)、手术切口等级(污染切口:OR=3.212,95%CI:1.495~6.903,P=0.003;感染切口:OR=11.562,95%CI:3.777~35.391,P<0.001)为SSI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行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OR=0.564,95%CI:0.376~0.846,P=0.006)以及术前白蛋白水平每升高1 g/L(OR=0.920,95%CI:0.888~0.952,P<0.001)为SSI发生的保护因素。与非SSI患者相比,SSI患者术后ICU入住率[26.4%(43/163)比9.5%(514/5397),χ2=54.999]和术后30 d病死率[1.84%(3/163)比0.01%(5/5397),χ2=33.642]更高,ICU住院时间(中位数:0比0,U=518414)、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17 d比7 d,U=656386)和总住院时间(中位数:25 d比12 d,U=648129)均显著延长,住院费用亦明显增加(中位数:7.1万元比3.9万元,U=5579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腹部手术后SSI发生率为2.9%。为降低术后SSI的发生,术前应纠正低蛋白血症,选择微创手术,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在围手术期内对高血压、小肠手术以及切口污染较严重的患者,予以关注并加强护理。
关键词
腹部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横断面研究
危险因素
Keywords
Abdominal surgery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Cross-sectional study
Risk factors
分类号
R656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腹部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张旭飞
陈军
王培戈
罗苏明
刘纳新
李学民
何显力
王毅
毕小刚
张平
汪泳
吕忠船
周波
麦威
武华
胡阳
王道荣
罗福文
夏利刚
赖家骏
张东明
王黔
韩刚
吴秀文
任建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