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伴接纳性对中学生内隐社会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郑信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26,共4页
采用内隐记忆加工分离程序的简化方案,以表现人际关系好坏状况的汉语词汇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社会测量地位高中学生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成绩。结果表明:被试对表现不良人际关系状态的行为词汇具有更明显的内隐认知特征;同伴接纳性低的... 采用内隐记忆加工分离程序的简化方案,以表现人际关系好坏状况的汉语词汇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社会测量地位高中学生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成绩。结果表明:被试对表现不良人际关系状态的行为词汇具有更明显的内隐认知特征;同伴接纳性低的学生在内隐记忆中对表现不良人关系状态的行为词汇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关系 内隐认知 中学生 汉语 词汇 同伴接纳性
下载PDF
心罚的危害、成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初锐 《基础教育》 2004年第6期39-41,共3页
在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包括体罚和心罚。体罚学生是一种非科学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是教师在施教中无能的表现,对学生造成严重的危害,这在教育界已达到广泛的共识。然而,人们对伤心动志的心理惩罚,却没有引起足... 在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包括体罚和心罚。体罚学生是一种非科学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是教师在施教中无能的表现,对学生造成严重的危害,这在教育界已达到广泛的共识。然而,人们对伤心动志的心理惩罚,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走进了认识的误区:“君子(此谓教师)动口不动手”何错之有?其实,心理惩罚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和伤害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罚 教师 学生 心理惩罚 体罚 动口 教育界 教育手段 动手 非科学
下载PDF
不良教学习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阻力因素
3
作者 万荣根 郝林晓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7X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教学习惯 课程实施 阻力因素 教学过程 新课程 不自觉 教师
下载PDF
理解理论视野下的学校德育
4
作者 张晓瑜 《教育情报参考》 2005年第3期15-17,共3页
“理解”,心理学的解释是了解、领会的意思,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实践是理解的基础。理解始于实践,又回归实践。正是借助理解,个体才能对道德属性的本质、规律进行领会和把握,进而形成相应德性,也就是“德... “理解”,心理学的解释是了解、领会的意思,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实践是理解的基础。理解始于实践,又回归实践。正是借助理解,个体才能对道德属性的本质、规律进行领会和把握,进而形成相应德性,也就是“德知:即关于德的知识,处理德问题的机智与策略,反思意识与能力等。德情:即对德的知识与行为的体验,对符合德要求的事物产生肯定体验;反之,则形成否定体验等。德行:即身体力行德的具体要求,坚定不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德育 理解理论 “理解” 道德属性 反思意识 具体要求 心理学 实践 领会 事物 知识
下载PDF
“归去”之忧——《归去来兮辞》的另一面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宗培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2005年第8期26-27,共2页
陶渊明之后,许多失意的文人往往以"归去来"相标榜,津津乐道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趣.对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以下简称<归去>),论者们也似乎多见其乐,未详其忧,窃以为不取也.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下载PDF
直线方程xF_1(x_0,y_0)+yF_2(x_0,y_0)+F_3(x_0,y_0)=0的几何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秀平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直线方程 几何意义 非退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