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伯龄《蟫精隽》中的词学批评及其词史价值
1
作者 李碧 彭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8-113,共6页
明代文学研究存在着偏重晚明而忽视中前期的问题,文学发展过渡期的不稳定性导致了失衡的文学史叙述,边纠偏边拾遗显得十分必要。《蟫精隽》便是典型一例,此书因被《四库全书》编入子部而被词学研究者忽略,其著述的49条词论堪比一部小型... 明代文学研究存在着偏重晚明而忽视中前期的问题,文学发展过渡期的不稳定性导致了失衡的文学史叙述,边纠偏边拾遗显得十分必要。《蟫精隽》便是典型一例,此书因被《四库全书》编入子部而被词学研究者忽略,其著述的49条词论堪比一部小型词话,且具有明确的词史观和词学观。主要价值在于:(1)较早地关注到秦观词的价值,开词情论风气之先;(2)提出"词贵圆滑"的词学观念;(3)打破代表性词人个体的论述格局,在充分肯定马洪词的同时,扩大到刘泰等人,勾勒出代表性词人群像,丰富了明中期词坛。徐伯龄在论词过程中对格律的忽视,犯下了明词托体不尊的通病,是为其局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伯龄 《蟫精隽》 词学批评 词史价值
下载PDF
新见民国期刊所载《红楼梦》鼓词十种考释
2
作者 李碧 彭志 《红楼梦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177,共16页
20世纪初,北京、上海等地掀起了改编红楼戏的热潮,一时间,鼓词、摊簧、散套等多种说唱艺术纷纷追捧,形成红楼戏的辐射效应。《红楼梦》鼓词除已有单独发行的石印本以外,在期刊上亦有刊载,但因民国期刊史料过于零散繁杂,鲜少走入学者研... 20世纪初,北京、上海等地掀起了改编红楼戏的热潮,一时间,鼓词、摊簧、散套等多种说唱艺术纷纷追捧,形成红楼戏的辐射效应。《红楼梦》鼓词除已有单独发行的石印本以外,在期刊上亦有刊载,但因民国期刊史料过于零散繁杂,鲜少走入学者研究视野。事实上,刊载《红楼梦》鼓词是继案头红楼戏、红楼折子戏之后,与《红楼梦》散套、摊簧等并驾齐驱的说唱艺术,且因其文学底蕴深厚,传唱度较高,既是《红楼梦》小说逐渐走向通俗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又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的经典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期刊 红楼梦 鼓词
原文传递
美形取胜:物质媒介视域下的戏曲美学——以水袖的考察为例
3
作者 李碧 彭志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126,共6页
水袖作为戏曲表演的特技之一,相关史料甚少。经考证,水袖并非完全脱胎于舞蹈艺术,在形制上其水衣外延的初始设计更接近套袖服制。表演过程中,水袖作为衣袖的美饰和手部动作的延伸,成为打造舞台效果所依托的物质媒介。因其既可将日常生... 水袖作为戏曲表演的特技之一,相关史料甚少。经考证,水袖并非完全脱胎于舞蹈艺术,在形制上其水衣外延的初始设计更接近套袖服制。表演过程中,水袖作为衣袖的美饰和手部动作的延伸,成为打造舞台效果所依托的物质媒介。因其既可将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艺术化展示,又可实现人物情思的夸张表达而得到广泛关注,并在近代实现经典化。水袖与翎子、帽翅等服饰类传播媒介在戏曲美学的价值谱系中尚未深入,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挖掘其在指意符号和文化属性层面发挥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水袖 写实功能 写意功能 戏曲美学
原文传递
“以诗论戏”的历史源流探赜
4
作者 李碧 彭志 《戏曲研究》 2021年第2期61-76,共16页
以诗论戏不同于专门曲论、序跋、批注等案头评点对戏曲文本的关注,其主要聚焦于戏曲演出、演员、审美及传播等方面。“琴棋书画,斯文一体,凡讴歌必有诗文。”因诗歌体式成熟较早,以诗体形式对演出进行记录也出现得很早,这些记录逐渐演... 以诗论戏不同于专门曲论、序跋、批注等案头评点对戏曲文本的关注,其主要聚焦于戏曲演出、演员、审美及传播等方面。“琴棋书画,斯文一体,凡讴歌必有诗文。”因诗歌体式成熟较早,以诗体形式对演出进行记录也出现得很早,这些记录逐渐演化为对舞蹈、戏曲等不同艺术样式的刻画,至明清时期,伴随戏曲走向成熟,咏剧诗方成为吟咏戏曲的评点样式之一,并实现文本与演出评点的双重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体形式 咏剧诗 曲论 戏曲演出 诗歌体式 双重建构 琴棋书画 诗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