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放置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的不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4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Ⅰ-Ⅱ级的病人,年龄16~65岁,接受标准的麻醉方法,随机分配至口咽通气道组和鼻咽通气道组。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体重和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目的:探讨放置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的不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4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Ⅰ-Ⅱ级的病人,年龄16~65岁,接受标准的麻醉方法,随机分配至口咽通气道组和鼻咽通气道组。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体重和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所有两组病人在麻醉诱导之后有显著的血压降低(P<0.01),在鼻咽通气道放置的过程中,病人的收缩压较放置前有明显的升高(P<0.001),与诱导前血压相比无明显升高(P=0.808);而口咽通气道组的血压较放置前没有显著变化(P=0.619),在放置后1 min,鼻咽通气道组平均动脉压为122±21.6 mm Hg,明显较口咽通气道组103±15.3 mm Hg高,有显著差异(P=0.017),舒张压具有同样的变化情况。心率(HR)在诱导后明显下降,放置导管的过程中HR进一步下降,在放置后4 min后HR较置管前和诱导前明显下降,而在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372)。结论:在麻醉诱导后的病人中,鼻咽通气道的放置较口咽通气道的放置具有更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超过诱导前的水平,因此比口腔插管和鼻腔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要缓和。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放置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的不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4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Ⅰ-Ⅱ级的病人,年龄16~65岁,接受标准的麻醉方法,随机分配至口咽通气道组和鼻咽通气道组。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体重和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所有两组病人在麻醉诱导之后有显著的血压降低(P<0.01),在鼻咽通气道放置的过程中,病人的收缩压较放置前有明显的升高(P<0.001),与诱导前血压相比无明显升高(P=0.808);而口咽通气道组的血压较放置前没有显著变化(P=0.619),在放置后1 min,鼻咽通气道组平均动脉压为122±21.6 mm Hg,明显较口咽通气道组103±15.3 mm Hg高,有显著差异(P=0.017),舒张压具有同样的变化情况。心率(HR)在诱导后明显下降,放置导管的过程中HR进一步下降,在放置后4 min后HR较置管前和诱导前明显下降,而在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372)。结论:在麻醉诱导后的病人中,鼻咽通气道的放置较口咽通气道的放置具有更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超过诱导前的水平,因此比口腔插管和鼻腔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要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