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窒息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艳 孙小英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18期2966-2968,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窒息的影响,为临床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的监测和早产儿窒息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接诊的自发性早产产妇178例为观察组,足月分娩产妇17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窒息的影响,为临床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的监测和早产儿窒息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接诊的自发性早产产妇178例为观察组,足月分娩产妇17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对比两组新生儿发生窒息情况和死亡率。将发生窒息的早产儿分为窒息组,未发生窒息的早产儿分为正常组,分析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与早产儿窒息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孕前BMI指数为(23.76±2.96)kg/m2,产检次数(4.51±2.07)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合并下生殖道感染、盆腔手术史及近两次妊娠间隔时间〈半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有盆腔手术史、近两次妊娠时间间隔〈半年为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前BMI指数是自发性早产的独立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2.92%,新生儿死亡率为3.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早产儿各项高危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有盆腔手术史、近两次妊娠时间间隔〈半年为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早产儿窒息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早产 高危因素 早产儿窒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