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MSCT表现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安龙 司马斌 +2 位作者 保春华 张洪涛 邱小伟 《健康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430-43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MSCT表现。方法137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按菌种分为4组,对各组MSCT表现特点及好发部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个菌种组间的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支气管扩张、空洞、胸膜增厚和肺内钙化灶CT征象比例比较... 目的探讨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MSCT表现。方法137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按菌种分为4组,对各组MSCT表现特点及好发部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个菌种组间的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支气管扩张、空洞、胸膜增厚和肺内钙化灶CT征象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胞内分枝杆菌组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及肺内钙化灶较另外3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菌种在支气管扩张、空洞的分布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4个常见菌种的MSCT征象既有重叠又有不同,不同的CT征象及好发部位对于鉴别诊断不同菌种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肺部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3D-VIBE序列增强扫描在面神经炎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向征 朱卫平 +3 位作者 王世威 许茂盛 喻迎星 潘智勇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6期531-532,I0003,共3页
面神经炎(Bell麻痹)俗称“面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与健康。由于面神经行程复杂,临床上很难明确面神经病变的部位和性质[1]。磁共振成像以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多参数成像、多平面扫描以及对人体无电离辐射等优点,日渐成为脑神经... 面神经炎(Bell麻痹)俗称“面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与健康。由于面神经行程复杂,临床上很难明确面神经病变的部位和性质[1]。磁共振成像以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多参数成像、多平面扫描以及对人体无电离辐射等优点,日渐成为脑神经检查的首选方法。我院对32例面神经炎患者采用3D-VIBE序列进行磁共振增强检查,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3D-VIBE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诊断包膜型肝结核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大力 于秀蕾 +3 位作者 赵阳 徐建平 何宁 杨高怡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7期558-559,共2页
肝结核分为浆膜型、实质型和肝内胆管型,对于浆膜型肝结核,由于超声很难区分浆膜层与纤维膜层,故统称为包膜型肝结核[1]。既往研究[2]以肝包膜的连续性评估包膜型肝结核的病程,将其分为Ⅰ型和Ⅱ型。本组通过分析超声造影表现提示包膜型... 肝结核分为浆膜型、实质型和肝内胆管型,对于浆膜型肝结核,由于超声很难区分浆膜层与纤维膜层,故统称为包膜型肝结核[1]。既往研究[2]以肝包膜的连续性评估包膜型肝结核的病程,将其分为Ⅰ型和Ⅱ型。本组通过分析超声造影表现提示包膜型肝结核病灶可能对应的病理特征,从而评估病灶的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结核 结核病灶 肝包膜 包膜型 实质型 肝内胆管 超声造影 纤维膜
下载PDF
稽留流产CT误诊葡萄胎回顾分析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林上奇 保春华 +1 位作者 叶云 任宏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0-460,共1页
关键词 葡萄胎 CT误诊 稽留流产 阴道出血 病例资料 X线胸片 月经史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MRI在颅内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含芝 毛敏杰 +2 位作者 杨高怡 张松 邱小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8期693-694,698,共3页
颅内结核是脑膜或其他脑实质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产生的一种结核性感染病变,是除肺结核之外的一种较严重的结核病[1-2]。颅内结核因其本身的致死致残率及高并发症率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痛苦[3]。随着近年结核感染率的攀升和临... 颅内结核是脑膜或其他脑实质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产生的一种结核性感染病变,是除肺结核之外的一种较严重的结核病[1-2]。颅内结核因其本身的致死致残率及高并发症率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痛苦[3]。随着近年结核感染率的攀升和临床检测技术的发展,颅内结核的患病人数相较以往有增加的趋势[4]。因此,尽早诊断和临床干预对颅内结核患者有着重要意义。颅内结核诊断金标准为脑脊液检测及培养,但周期漫长,对及早治疗造成了不便[5]。随着磁共振成像(MRI)和经颅多普勒(TCD)等技术的发展,为颅内结核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快速直观的新思路[6]。本研究旨在探讨TCD联合MRI对颅内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结核 磁共振成像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HRCT对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安龙 袁杭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1期998-1000,共3页
肺结核病是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痰液或肺泡灌洗液中检出结核杆菌是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金标准,但肺结核患者抗酸杆菌试验的菌阳率低,且痰抗酸杆菌培养耗时长。因此,在早期对痰涂片阴性(简称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 肺结核病是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痰液或肺泡灌洗液中检出结核杆菌是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金标准,但肺结核患者抗酸杆菌试验的菌阳率低,且痰抗酸杆菌培养耗时长。因此,在早期对痰涂片阴性(简称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是控制肺结核病传播的基础。笔者分析痰涂片阴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HRCT资料,为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涂阴性活动性肺结核 HRCT 诊断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邱小伟 叶云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6期140-14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与总结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SPTP)的CT特点与病理对照,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搜集9例经CT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完整资料,5例行平扫+静脉期扫描,4例行动脉期+静脉期扫描。结果9例患者均为女性。胰体尾部... 目的回顾性分析与总结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SPTP)的CT特点与病理对照,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搜集9例经CT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完整资料,5例行平扫+静脉期扫描,4例行动脉期+静脉期扫描。结果9例患者均为女性。胰体尾部6例,胰头颈3例,肿块直径2.7~12.8cm,平均8.2cm。囊实性混合性肿块9例,其中以实性肿块为主2例,囊性为主3例,实性与囊性成分相当者4例。平扫囊实性混合性肿块的实性部分密度较均匀,增强后轻中度均匀强化,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逐渐强化,强化不及胰腺。囊性部分为无强化的液性低密度伴边缘有壁结节、乳头状、飘絮样或分隔状强化,包膜显示清楚,厚薄较均匀,轻度强化。胰管、胆总管均无扩张。结论多排螺旋CT的检查对SPTP具有定位、定性价值,为外科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活动性肺结核痰涂片抗酸杆菌含量与HRCT征象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袁杭 王安龙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9期838-840,共3页
痰液抗酸杆菌(acid-fastbacilli,AFB)涂片是肺结核诊断中的常规检查项目,其阳性程度与肺结核感染的程度相关;高分辨 CT(high reselution CT, HRCT)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准确显示病灶范围,还能通... 痰液抗酸杆菌(acid-fastbacilli,AFB)涂片是肺结核诊断中的常规检查项目,其阳性程度与肺结核感染的程度相关;高分辨 CT(high reselution CT, HRCT)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准确显示病灶范围,还能通过特征性表现提示病灶活动情况。本文探讨不同AFB含量的痰涂片对应HRCT表现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痰涂片 HRCT 抗酸杆菌
下载PDF
18例肺炎型肺腺癌CT诊断分析
9
作者 邱小伟 袁杭 +1 位作者 司马斌 任宏宇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5期412-414,I0006,共4页
肺炎型肺癌是周围型肺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近年来,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但肺炎型肺癌并不多见[1-2]。Volpino 等[3]报道,肺炎型肺癌占原发性肺癌0.48%-3.33%。为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我们收集了2015 年2 月-2018 年3 月浙江省中西... 肺炎型肺癌是周围型肺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近年来,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但肺炎型肺癌并不多见[1-2]。Volpino 等[3]报道,肺炎型肺癌占原发性肺癌0.48%-3.33%。为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我们收集了2015 年2 月-2018 年3 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经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8 例肺炎型肺腺癌的CT影像资料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型肺腺癌 影像学表现 准确率
下载PDF
心房颤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并发部分小肠、部分结肠坏死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倪文彬 任宏宇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8期131-134,共4页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肠系膜上动脉被栓子完全阻塞所致的疾病,大多数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病史。此种疾病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各有差异。其诊断困难,若诊治不及时容易导致肠管梗死,甚至死亡,死亡率高达70%~80%。现提供参考病例1例。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腹部增强CT 并发症
下载PDF
硝酸甘油片在飞利浦Brilliance iCT冠脉CTA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倪文彬 朱卫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7期96-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心率(90~110次/min)患者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对飞利浦i CT冠脉CTA血管扩张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各科室疑为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患者共82例,男48例,女34例,平均年龄(60.12±11.4)岁,随机分成舌下含硝... 目的探讨高心率(90~110次/min)患者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对飞利浦i CT冠脉CTA血管扩张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各科室疑为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患者共82例,男48例,女34例,平均年龄(60.12±11.4)岁,随机分成舌下含硝酸甘油片(1组)及不含硝酸甘油片(2组)两组,心跳在90~110次/min之间,分别行飞利浦i CT冠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冠状动脉血管宽度分别进行测量,并对两组冠脉的6个节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照国际心血管CT协会(SCCT)分段标准指南,两组冠脉6个节段中,右冠状动脉近段(第1段)、后降支近段(第4段)、左冠状动脉主干(第5段)、前降支近段(第6段)、第一对角支(第9段)、回旋支近段(第11段)可分析血管患者例数相同,两组4段的血管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舌下含硝酸甘油片行256层i CT冠脉CTA对成像有提高作用,可对临床诊断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心率 硝酸甘油片 冠脉CTA ICT
下载PDF
磁共振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司马斌 邱小伟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的磁共振(MR)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CSP患者的MR检查资料,总结其MR影像特征。结果:11例CSP均清楚显示孕囊,其中4例呈囊状信号特征,位于子宫下...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的磁共振(MR)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CSP患者的MR检查资料,总结其MR影像特征。结果:11例CSP均清楚显示孕囊,其中4例呈囊状信号特征,位于子宫下段前壁瘢痕处,囊壁厚薄均匀;4例中1例孕囊位于子宫肌层,3例向子宫肌层浸润的同时向宫腔内生长。7例孕囊表现为混杂信号包块影,向子宫前壁肌层浸润生长,部分突入宫腔,其中1例同时向宫腔外突出,局部肌层信号不连,子宫轮廓改变,膀胱受压。增强后扫描团块影血供丰富,表现为包块内结节状、团片状明显不均匀强化,7例均见切口处或切口周围明显强化,积血及囊液区无明显强化。11例CSP均能清楚显示手术瘢痕。增强扫描见孕囊附着处瘢痕明显结节状及团片状强化。结论:MR对CSP的诊断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切口妊娠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磁共振ESWAN序列R2^*值与酪氨酸羟化酶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13
作者 王安龙 李立红 +1 位作者 张洪涛 王静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887-889,I0003,共4页
目的应用ESWAN序列测量正常大鼠和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脑黑质R2^*值,探讨R2^*值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标志酶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面积的相关性。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20只为对照组,剩余40只大鼠通过向左侧黑质输注6-羟基多巴胺(6-... 目的应用ESWAN序列测量正常大鼠和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脑黑质R2^*值,探讨R2^*值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标志酶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面积的相关性。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20只为对照组,剩余40只大鼠通过向左侧黑质输注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PD模型,于造模后第15天进行旋转实验以验证模型,最终造模成功23只,作为模型组;期间每隔10d对两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进行观察,第45天对两组大鼠进行旋转实验、MRI测量黑质R2^*值及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模型组大鼠损伤侧黑质R2^*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损伤侧多巴胺能神经元TH的表达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对照组大鼠黑质R2*值与TH阳性面积之间呈负相关。结论ESWAN序列可以成功测量PD大鼠黑质R2^*值,对早期评价PD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情况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 ESWAN序列 酪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胸部CT检查预测肺癌患者PICC置入长度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春兰 吴连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339-341,共3页
目的 探讨胸部CT检查预测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长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PICC置管长度采用体表测量公式计算,观察组PICC置管长度采用胸部CT上... 目的 探讨胸部CT检查预测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长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PICC置管长度采用体表测量公式计算,观察组PICC置管长度采用胸部CT上腔静脉定位得出。比较2组PICC置管长度调整率,PICC置管精确率,患者满意度及置管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长度调整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置管精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CT上腔静脉在肿瘤患者PICC置入长度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PICC置管精确率,降低置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4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CT及MRI表现分析
15
作者 谷亮 周涛 朱卫平 《健康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458-460,464,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BFH)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例BFH患者影像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其中行X线检查7例,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7例。结果14例BFH均为发生于长骨... 目的观察分析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BFH)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例BFH患者影像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其中行X线检查7例,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7例。结果14例BFH均为发生于长骨的单发病灶,其中胫骨6例,股骨5例,腓骨1例,肱骨2例。X线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呈偏心性改变,边界清晰,骨皮质变薄,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缘,病灶均未见骨膜反应。CT表现为骨质破坏区软组织密度灶,硬化边明显,常表现为花边样,可不连续,CT值与邻近肌肉相似,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MRI病灶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混杂高信号。结论骨BFH的影像表现为主要位于髓腔内的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硬化边可不连续,结合影像学特征有利于骨BFH的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组织细胞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磁共振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袁杭 王安龙 +3 位作者 林上奇 邱小伟 朱卫平 吴莲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085-3087,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技术和钆喷酸葡甲胺盐(GDPA)增强MRI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9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行常规TSE序列T1WI/T2WI、FLAIR序列及MRI增强检查,对比3种成像方法对结核... 目的评价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技术和钆喷酸葡甲胺盐(GDPA)增强MRI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9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行常规TSE序列T1WI/T2WI、FLAIR序列及MRI增强检查,对比3种成像方法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显示能力。结果 90例患者检查结果显示,MRI增强发现脑膜病变83例,FLAIR序列发现脑膜异常72例,TSE序列T2WI发现脑膜异常61例,3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3种检查方法对结核性脑膜炎显示率的两两比较发现,单纯结核性脑膜炎的MRI增强检查、FLAIR序列、T1WI/T2WI显示率分别为45.6%、37.8%、33.3%,合并脑内结核瘤分别为33.3%、28.9%、22.2%,伴有并发症分别为13.3%、13.3%、10.0%,在单纯结核性脑膜炎及合并脑内结核瘤中,经χ2检验3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查方法对伴有并发症的患者的显示率,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MRI对结核性脑膜炎具有特征性表现,结合FLAIR序列可以显著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显示率,并为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性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侧卧位对髋臼杯假体安置失当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端木群立 陆凯 +3 位作者 邱小卫 黄东辉 赵琦辉 武垚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90-491,共2页
近年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开展,对这一手术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但有关髋臼杯安置失当的原因分析报道不多,我们自1998年9月-2006年1月,行侧卧位全髋关节置换术76例,术中、术后发现8例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安置失当,报告如下。
关键词 髋臼假体 髋臼杯 侧卧位 失当 安置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发现 原因分
原文传递
螺旋CT对肝结核的诊断评价
18
作者 邱小伟 林上奇 任宏宇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分析肝结核的CT表现,探讨螺旋CT动态扫描对肝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48例肝结核患者行三期动态螺旋扫描观察各期病灶强化特点。结果(1)平扫:所有病灶为低密度,其中6例病灶内可见钙化,2倒“粉末状”钙化。10例肝包... 目的分析肝结核的CT表现,探讨螺旋CT动态扫描对肝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48例肝结核患者行三期动态螺旋扫描观察各期病灶强化特点。结果(1)平扫:所有病灶为低密度,其中6例病灶内可见钙化,2倒“粉末状”钙化。10例肝包膜受累增厚,6例伴腹壁结核性脓肿形成,18例腹水形成,7例合并脾结核,8例可见腹腔淋巴结钙化。(2)增强扫描:动脉期26例病灶边缘可见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6例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其余病灶不均匀强化。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对肝结核的强化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肝/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特点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含芝 孙琪 +3 位作者 袁婧 邱小伟 崔岩飞 余日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257-2260,共4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118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为试验组,另外选取同期于医院治疗的肺结核未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痰液,检测致病菌类型;所有患...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118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为试验组,另外选取同期于医院治疗的肺结核未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痰液,检测致病菌类型;所有患者行CT检查。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点,观察分析患者的CT表现特点。结果 118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中共分离出136株真菌菌株,其中以曲霉菌属102株占75.00%为主;118例患者CT显示病灶位于双肺35.59%,累及2个肺叶46.61%;CT表现为空洞影79.66%、结节影74.58%,以空洞影、结节影、斑片状影和树芽征为多见;试验组CT显示两个肺叶受累、支气管播散、胸腔积液和空洞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霉菌属是导致肺结核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肺结核继发肺真菌感染后CT表现多样,感染灶范围扩大,病灶形态边缘更模糊、多样化,胸腔积液率高,支气管播散病灶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真菌 CT 感染
原文传递
MR场强及设备类型对健康人腹部实质脏器表观扩散系数值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佳音 张加成 +3 位作者 杨正汉 李金凝 陈敏 周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1.5T与3.0T及不同的1.5T设备测量健康志愿者肝、脾及胰实质ADC值的稳定性。方法利用美国GE1.5T、德国Siemens1.5T及荷兰Philips3.0TMR仪对33名健康志愿者行腹部DWI,b值为0及600s/mm^2。测量肝、脾、胰(分为头、体、尾... 目的探讨1.5T与3.0T及不同的1.5T设备测量健康志愿者肝、脾及胰实质ADC值的稳定性。方法利用美国GE1.5T、德国Siemens1.5T及荷兰Philips3.0TMR仪对33名健康志愿者行腹部DWI,b值为0及600s/mm^2。测量肝、脾、胰(分为头、体、尾)的ADC值。比较各脏器在2台不同1.5T设备及3.0与1.5T设备所测得ADC值的差异。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在GE1.5T、Siemens1.5T与Philips3.0T设备上,肝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6±0.10)×10^-3、(1.67±0.15)×10^3及(1.35±0.12)×10^3mm^2/s;脾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6±0.10)×10、(0.98±0.11)×10^3及(0.81±0.14)×10^3mm^2/s;胰头的平均ADC值分别为(2.09±0.27)×10^-3、(2.20±0.21)×10^3及(2.05±0.27)×10^3mm^2/s;胰体的平均ADC值分别为(2.03±0.27)X10^-3、(2.09±0.30)×10^3及(1.76±0.25)×10^3mm^2/s;胰尾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88±0.28)×10^-3、(1.88±0.27)×10^3及(1.56±0.27)×10^3mm^2/s。不同场强下肝、脾、胰体及胰尾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E1.5T与Philips3.0T相比,肝:t=11.073,P〈0.01;脾:t:4.143,P〈0.01;胰体:t=4.677,P〈0.01;胰尾:t=5.356,P〈0.01;Siemens1.5T与Philips3.0T相比,肝:t=12.795,P〈0.01;脾:t=5.376,P〈0.01;胰体:t=5.174,P〈0.01;胰尾:t=4.648,P〈0.01);而胰头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E1.5T与Philips3.0T相比:t=0.340,P〉0.05;Siemens1.5T与Philips3.0T相比:t=1.349,P〉0.05)。在不同的1.5T设备上,肝的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3,P〈0.01);而脾(t=-0.732,P〉0.05)、胰头(t=-0.879,P〉0.05)、胰体(t=-1.020,P〉0.05)、胰尾(t=0.054,P〉0.05)的平均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同场强及不同1.5T设备上,对腹部实质脏器的ADC值测量部分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可重复性 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