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花菜茎瘤病、根肿病和根结线虫病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会福 钟列权 +1 位作者 余山红 汪恩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7-129,共3页
介绍了青花菜茎瘤病、根肿病和根结线虫病的田间症状、发生特点以及综合防控技术,为青花菜种植户进一步认识和防治该类病害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 茎瘤病 根肿病 根结线虫病 田间症状 发生特点 综合防控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病株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森富 王会福 +1 位作者 余山红 汪恩国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6-99,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预报与持续控制能力,应用最小二乘法、频次分布、聚集度指标、m*-m回归分析和Taylor幂法则等对油菜菌核病病株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病株田间分布大多趋向于均匀分布,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聚... 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预报与持续控制能力,应用最小二乘法、频次分布、聚集度指标、m*-m回归分析和Taylor幂法则等对油菜菌核病病株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病株田间分布大多趋向于均匀分布,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聚集分布现象,即为田间中心病株。在此基础上,提出了Iwao最适理论抽样模型N=149.9074/m-84.2619,并建立序贯抽样模型为T0(N)=0.2298N±1.1183姨N,即:调查株数N时,若累计发病率超过上界可定为防治对象田,若累计发病率未达到下界时,可定为不防治田,若累计发病率在上下界之间,则应继续调查,直到最大样本数m0=0.23时,也即发病率15%,所需抽样数568株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 空间分布型 最适理论抽样模型 序贯抽样模型 抽样数
下载PDF
‘浙油50’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与流行模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森富 汪恩国 +1 位作者 王会福 余山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8期218-222,共5页
为了探索‘浙油50’油菜菌核病入侵扩散与灾变流行规律,更好地促进油菜产业的发展,通过采用人工接种与田间发病调查等方法,研究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与流行模型。结果表明:机直播油菜播期迟、密度大有利油菜菌核病发生,植株从出现水渍状... 为了探索‘浙油50’油菜菌核病入侵扩散与灾变流行规律,更好地促进油菜产业的发展,通过采用人工接种与田间发病调查等方法,研究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与流行模型。结果表明:机直播油菜播期迟、密度大有利油菜菌核病发生,植株从出现水渍状病斑到萎蔫枯死为15天左右,自然菌丝入侵总体潜育期为8~17天,发病率可达13.0%,病情流行基本呈线性上升扩散规律,开花期是油菜菌核病的主要流行期,其病情流行呈Logistic函数模型运动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 人工接种 潜育期 发病率 Logistic函数模型
下载PDF
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的密度制约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森富 王会福 +1 位作者 汪恩国 陈伟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019-9021,共3页
[目的]研究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的密度制约效应。[方法]在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不同生育期即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接入不同虫量褐飞虱,调查并分析超级稻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及其变化动态。[结果]分蘖期:褐飞... [目的]研究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的密度制约效应。[方法]在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不同生育期即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接入不同虫量褐飞虱,调查并分析超级稻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及其变化动态。[结果]分蘖期:褐飞虱孕穗期、灌浆期种群数量随分蘖期种群基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灌浆期褐飞虱种群密度升高达到一定限度(>250头/丛)时,其乳熟期种群数量随该密度的加大而呈下降趋势;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发展呈现中间快、两头慢的特点。孕穗期:褐飞虱种群发展在孕穗至灌浆期是随着其基数密度升高而升高,但到乳熟期相关性表现却不显著;超级稻中后期褐飞虱种群仍具有高繁殖能力,对水稻产量潜存极大威胁。灌浆期:褐飞虱种群密度<70头/丛时,其种群发展仍随着其基数密度升高而升高,对产量仍潜存较大威胁。[结论]研究结果为建立和健全褐飞虱监测预警体系、经济有效生态控制超级稻褐飞虱发生危害、提高褐飞虱持续控制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籼粳杂交稻 甬优6号 褐飞虱 繁殖速率 变化动态
下载PDF
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的密度制约效应(英文)
5
作者 徐森富 王会福 +1 位作者 汪恩国 陈伟强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1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研究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的密度制约效应。[方法]在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不同生育期即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接入不同虫量褐飞虱,调查并分析超级稻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及其变化动态。[结果]分蘖期:褐飞... [目的]研究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的密度制约效应。[方法]在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不同生育期即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接入不同虫量褐飞虱,调查并分析超级稻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及其变化动态。[结果]分蘖期:褐飞虱孕穗期、灌浆期种群数量随分蘖期种群基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灌浆期褐飞虱种群密度升高达到一定限度(>250头/丛)时,其乳熟期种群数量随该密度的加大而呈下降趋势;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发展呈现中间快、两头慢的特点。孕穗期:褐飞虱种群发展在孕穗至灌浆期是随着其基数密度升高而升高,但到乳熟期相关性表现却不显著;超级稻中后期褐飞虱种群仍具有高繁殖能力,对水稻产量潜存极大威胁。灌浆期:褐飞虱种群密度<70头/丛时,其种群发展仍随着其基数密度升高而升高,对产量仍潜存较大威胁。[结论]研究结果为建立和健全褐飞虱监测预警体系、经济有效生态控制超级稻褐飞虱发生危害、提高褐飞虱持续控制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籼粳杂交稻 甬优6号 褐飞虱 繁殖速率 变化动态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规律、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 被引量:35
6
作者 王华弟 祝增荣 +2 位作者 陈剑平 汪恩国 李宝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141-146,共6页
黑条矮缩病为灰飞虱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的水稻病毒病。经2000—2005年协作攻关研究,初步探明了该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再猖獗原因与危害损失,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指标、预测方法与测报调查规范;开发了“3S”监测预警技术,组建带毒率估测模型,... 黑条矮缩病为灰飞虱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的水稻病毒病。经2000—2005年协作攻关研究,初步探明了该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再猖獗原因与危害损失,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指标、预测方法与测报调查规范;开发了“3S”监测预警技术,组建带毒率估测模型,应用于中长期预测预报;提出了以推广抗病良种、改进育秧方式、扒蘖补丛等保健栽培为基础,治秧田保大田、治虫防病的药剂防治为重点的防治新策略;初步形成适合于长江下游稻区特点的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的技术体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危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条矮缩病 流行规律 防治指标 监测预警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番茄育苗期烟粉虱危害情况调查与病毒病传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伟强 余山红 +1 位作者 汪恩国 刘树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2517-2517,2519,共2页
[目的]评价秋冬栽培番茄育苗期病毒病侵入的风险。[方法]对秋冬栽培番茄育苗期烟粉虱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自番茄出苗后烟粉虱即开始危害,且至移栽前番茄病毒传入的风险较高,近30%的番茄苗为带毒苗,移栽后也会成为烟粉虱的重要... [目的]评价秋冬栽培番茄育苗期病毒病侵入的风险。[方法]对秋冬栽培番茄育苗期烟粉虱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自番茄出苗后烟粉虱即开始危害,且至移栽前番茄病毒传入的风险较高,近30%的番茄苗为带毒苗,移栽后也会成为烟粉虱的重要虫源和番茄病毒病的重要病源。[结论]常规育苗将导致烟粉虱的扩散及病毒病的严重发生,秋冬栽培的番茄育苗需采用隔离育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危害情况 番茄 育苗期 番茄病毒病 风险
下载PDF
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发生危害与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会福 陈伟强 +2 位作者 汪恩国 谢宝玉 钟列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4,共5页
通过对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不同生育期接入不同虫量褐飞虱研究其危害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超级稻甬优6号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褐飞虱接入虫量(X)与其产量损失率(Y)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相关模型分别为:分蘖期Y=9.08X-8.... 通过对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不同生育期接入不同虫量褐飞虱研究其危害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超级稻甬优6号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褐飞虱接入虫量(X)与其产量损失率(Y)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相关模型分别为:分蘖期Y=9.08X-8.333 3(n=6,R=0.842 5*)、孕穗期Y=3.741 4X-6.057 1(n=6,R=0.900 8**)、灌浆期Y=0.122X-1.0(n=6,R=0.958 3*),从而拟定超级稻甬优6号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的防治指标分别为2.0、3.0、35.0头/丛,确保超级稻甬优6号优质高产,为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的持续控制提供直接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籼粳杂交稻 甬优6号 褐飞虱 防治指标
下载PDF
单季稻褐飞虱种群数量增长拐点与吡蚜酮防控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汪恩国 王会福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629-630,共2页
为了揭示单季稻褐飞虱的种群行为特征和增长拐点(虫口急增期),以及持续有效控制褐飞虱灾害,2008-2010年开展了单季稻褐飞虱种群数量消长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单季稻褐飞虱种群数量增长拐点为8月底9月初,防控关键节点为增长拐点前30 d内。... 为了揭示单季稻褐飞虱的种群行为特征和增长拐点(虫口急增期),以及持续有效控制褐飞虱灾害,2008-2010年开展了单季稻褐飞虱种群数量消长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单季稻褐飞虱种群数量增长拐点为8月底9月初,防控关键节点为增长拐点前30 d内。应用50%吡蚜酮(顶峰)防控褐飞虱的节点为增长拐点前10~15 d,常规时期为8月中旬。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用50%吡蚜酮(顶峰)20 g加水75 kg采用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喷雾处理,褐飞虱持续控制效果90%以上可达40 d,可控制单季稻中后期褐飞虱拐点出现,即1次施药可达全季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褐飞虱 增长拐点 吡蚜酮
下载PDF
单季稻褐飞虱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抽样技术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会福 汪恩国 陈伟强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0-273,共4页
为了提高预测预报与持续控制水平,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单季稻褐飞虱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单季稻褐飞虱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强度是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通过对抽样技术分析,提出了单季稻褐飞虱抽样方... 为了提高预测预报与持续控制水平,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单季稻褐飞虱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单季稻褐飞虱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强度是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通过对抽样技术分析,提出了单季稻褐飞虱抽样方式以5点式抽样为最佳,其次为跳跃式和z字型;同时应用Iwao抽样通式建立理论抽样数模型,由此确定了一套单季稻褐飞虱在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即在一般低密度(m≤5.0)田,每公顷查570~14895丛;在中、高密度(m>15.0)田,每公顷查300~570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褐飞虱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下载PDF
肟菌·戊唑醇对水稻穗颈瘟预防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余山红 王会福 汪恩国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5期50-52,共3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肟菌·戊唑醇在破口前5d喷施,能有效预防水稻穗颈瘟,其防效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其中20g/667m2用药1次的防效为95.47%,显著优于肟菌·戊唑醇10g/667m2+三环唑40g/667m2破口前5d用药1次后齐穗期三环唑4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肟菌·戊唑醇在破口前5d喷施,能有效预防水稻穗颈瘟,其防效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其中20g/667m2用药1次的防效为95.47%,显著优于肟菌·戊唑醇10g/667m2+三环唑40g/667m2破口前5d用药1次后齐穗期三环唑40g/667m2再用药1次的处理(高3.93个百分点),极显著优于肟菌·戊唑醇15g/667m2破口前5d用药1次的处理(高6.51个百分点),以及对照药剂三环唑40g/667m2破口前5d和齐穗期连续用药2次的处理(高16.38个百分点),持效期长、安全性好,而且田间综合表现为水稻青秆黄熟,因此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肟菌·戊唑醇 水稻穗颈瘟 防效 持效期 安全性
下载PDF
单双季稻混栽区二化螟种群演变规律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克松 方学县 +1 位作者 汪恩国 朱贤正 《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465-467,475,共4页
根据1991-2006年二化螟测报资料分析,单双混栽区二化螟种群演变规律为越冬代、三代蛾量大幅上升,而一、二代蛾量则大幅下降,即一、四代发生为害加重,二、三代发生为害趋轻,其种群结构消长呈谷形曲线,全年二化螟虫发生为害与二、... 根据1991-2006年二化螟测报资料分析,单双混栽区二化螟种群演变规律为越冬代、三代蛾量大幅上升,而一、二代蛾量则大幅下降,即一、四代发生为害加重,二、三代发生为害趋轻,其种群结构消长呈谷形曲线,全年二化螟虫发生为害与二、三代螟虫种群发生量密切相关,明确越冬基数上升、越冬成活率提高、受虫比变化幅度大、生育期与发生期吻合度改变、高秆品种推广是形成单双混栽区水稻二化螟种群结构特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栽区 二化螟 种群 演变规律 原因
下载PDF
台州西兰花主要病虫发生为害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典东 汪恩国 王永才 《蔬菜》 2013年第2期65-67,共3页
为了探索台州西兰花病虫组合发生规律,揭示主要生育期病虫组合发生为害特性,应用蔬菜病虫测报调查办法进行定点调查和普查,结果表明台州西兰花整个生育期主要发生病虫害有20种,其组合发生为害主要有3个盛期,第1个盛期在苗期,以甜菜夜蛾... 为了探索台州西兰花病虫组合发生规律,揭示主要生育期病虫组合发生为害特性,应用蔬菜病虫测报调查办法进行定点调查和普查,结果表明台州西兰花整个生育期主要发生病虫害有20种,其组合发生为害主要有3个盛期,第1个盛期在苗期,以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猝倒病和黑腐病为主体,相对集中为害较重;第2个盛期为西兰花莲座期和花蕾生长期,主要以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银纹夜蛾、菜青虫、菜螟和黑腐病为主体组合发生为害;第3个盛期主要为迟熟西兰花采收后期,突出表现为小菜蛾和菌核病发生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生育期 病虫害 组合为害 发生规律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药剂防治试验
14
作者 汪恩国 李兴高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8-48,39,共2页
水稻白枯叶病是我市水稻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在晚稻上发病流行渐趋频繁,1990年晚稻发病面积达28.5万亩,占全市晚稻面积的71.3%,在杂交稻上暴发成灾,损失粮食4万多吨。为了测定大田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效果,探讨药剂防治技术,1991年应用金核... 水稻白枯叶病是我市水稻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在晚稻上发病流行渐趋频繁,1990年晚稻发病面积达28.5万亩,占全市晚稻面积的71.3%,在杂交稻上暴发成灾,损失粮食4万多吨。为了测定大田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效果,探讨药剂防治技术,1991年应用金核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农药 防治 试验
下载PDF
虱纹灵防治稻虱和纹枯病试验
15
作者 汪恩国 李兴高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9-59,56,共2页
稻虱和纹枯病是我市晚稻主要病虫,常年发生面积60万亩以上,对产量威胁很大,为了搞好这一病一虫防治,开发一药多治药剂,提高综防水平。笔者对虱纹灵药剂在晚稻进行了田间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药剂 (1)30%虱纹... 稻虱和纹枯病是我市晚稻主要病虫,常年发生面积60万亩以上,对产量威胁很大,为了搞好这一病一虫防治,开发一药多治药剂,提高综防水平。笔者对虱纹灵药剂在晚稻进行了田间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药剂 (1)30%虱纹灵粉剂为噻嗪酮和井冈霉素复配制剂,由省植保总站提供。 (2)25%噻嗪酮粉剂为江苏淮阴电化厂生产(市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枯病 水稻 稻飞虱 防治
下载PDF
浙江台州西兰花小菜蛾种群数量运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典东 汪恩国 +1 位作者 王永才 余山红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37,共3页
于2001~2011年应用性诱剂监测方法对小菜蛾种群数量运动规律及季节性消长规律进行了长期定点系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西兰花小菜蛾种群运动态势在监测的11年中呈螺旋式下降,年度大发生频率约30%;生长季节其发生消长随西兰花生育期推进... 于2001~2011年应用性诱剂监测方法对小菜蛾种群数量运动规律及季节性消长规律进行了长期定点系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西兰花小菜蛾种群运动态势在监测的11年中呈螺旋式下降,年度大发生频率约30%;生长季节其发生消长随西兰花生育期推进而逐渐加重,全季主要有两个发生盛期,第1个盛期在西兰花的莲座生长期和花蕾生长期,发生频率47%,第2个盛期在结球采收期,发生频率40%;气温(T)对小菜蛾种群数量(M)发生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其关系模型为:M=0.221T+0.0457或M=-0.034T2+1.4912T-9.4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小菜蛾 种群数量运动规律 影响因子
原文传递
浙江三门县单季稻褐飞虱灾变预警技术研究
17
作者 任典东 汪恩国 王会福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44,共3页
为了揭示褐飞虱种群数量灾变规律,提高监测预警水平,2012年对单季稻甬优9号露地栽培与笼罩栽培处理的褐飞虱种群数量消长与为害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无论在露地状态,还是田间笼罩状态下,褐飞虱种群数量增长拐点均出现在水稻拔节期(... 为了揭示褐飞虱种群数量灾变规律,提高监测预警水平,2012年对单季稻甬优9号露地栽培与笼罩栽培处理的褐飞虱种群数量消长与为害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无论在露地状态,还是田间笼罩状态下,褐飞虱种群数量增长拐点均出现在水稻拔节期(8月中旬)至孕穗期(8月底至9月初),然后种群数量快速上升,直至9月底水稻乳熟期达种群数量高峰,致使田间陆续出现冒穿、倒伏灾变。经统计分析,单季稻拔节期褐飞虱虫量(m2)、孕穗期褐飞虱虫量(m3)与产量损失率(y)关系模型分别为y1=2.840 9m2-18.940 1和y2=1.249 8m3-11.0669。故在单季稻区对褐飞虱的灾变预警应以8月中旬和9月上旬的虫口密度为主要指标,即一般虫量达到7~10头/丛时就应发布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褐飞虱 灾变规律 增长拐点 预警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