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知识认知现状及专科培训模式探索
1
作者 郑晓佳 金丽红 +2 位作者 刘良红 施赵维 方国美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6期176-179,183,共5页
目的调查了解非内分泌科护士的糖尿病知识认知现状,并探讨提高非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知识认知的专科培训模式。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择2019年1—6月医联体在职在岗的100名非内分泌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糖尿病知识认知调查问卷... 目的调查了解非内分泌科护士的糖尿病知识认知现状,并探讨提高非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知识认知的专科培训模式。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择2019年1—6月医联体在职在岗的100名非内分泌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糖尿病知识认知调查问卷对护士开展现场调查,现场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统计调查结果,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护龄、不同职称的糖尿病知识认知情况。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名非内分泌科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由医院内分泌科组织进行糖尿病知识常规培训,观察组由医院专业的糖尿病内训师进行糖尿病知识培训,比较两组的培训结果。结果100名非内分泌科护士的调查问卷均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达到100.00%。100名非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基本知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用药知识、血糖监测知识及并发症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8.00%、73.00%、71.00%、69.00%、72.00%、67.00%;不同年龄、不同护龄、不同职称护士对糖尿病基本知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用药知识、血糖监测知识、并发症护理知识的认知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的糖尿病基本知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用药知识、血糖监测知识、并发症护理知识等认知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糖尿病管理能力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低护龄、低职称护士,医院方面需加强对非内分泌科护士进行专业的糖尿病知识专科培训,以增强其糖尿病知识认知度和糖尿病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内分泌科 护士 糖尿病 认知现状 专科培训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季晓珍 官常荣 +1 位作者 杜晓明 陈日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8期920-924,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前期患者应用二甲双胍降糖治疗或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变化情况。方法:筛选糖尿病前期患者176例,随机分成二甲双胍治疗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和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组5... 目的:观察糖尿病前期患者应用二甲双胍降糖治疗或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变化情况。方法:筛选糖尿病前期患者176例,随机分成二甲双胍治疗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和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组52例,在一般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片口服;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60例,根据个人饮食习惯为基础,制定热能。给予低脂饮食,控制饮食,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对照组64例,仅给予一般生活方式干预。测定干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脂、hs-CRP、胰岛素敏感指数变化。结果:经干预治疗2年后,对照组糖耐量转为正常21例(32.81%),转为糖尿病12例(18.75%);二甲双胍组糖耐量转为正常41例(78.85%),转为糖尿病3例(5.77%),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转为正常32例(53.33%),转为糖尿病4例(6.67%)。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及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2年后,二甲双胍治疗组及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且二甲双胍治疗组效果优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P<0.01)。结论:糖尿病前期时,血清hs-CRP水平已经开始升高,且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二甲双胍降糖治疗或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均能明显减低血糖,并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前期 二甲双胍 强化生活方式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 被引量:27
3
作者 丁莉 陈日秋 陈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163,共2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并禁用任何改善血液循环和影响神经传导的药物。治疗组给予前列地...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并禁用任何改善血液循环和影响神经传导的药物。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10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微泵持续静脉注射,qd;同时给予α-硫辛酸45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10μg加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微泵持续静脉注射,qd。疗程均为20 d。记录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0%)显著高于对照组(60.9%,χ2=6.491,P<0.05),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Α-硫辛酸 糖尿病 病变 周围神经
下载PDF
^(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Graves眼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日秋 官常荣 丁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716-718,共3页
目的:评价^(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Graves眼病患者96例14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应用甲基强的松龙针冲击治疗,间歇期口服强的松片,试验组静脉滴注^(99)Tc-... 目的:评价^(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Graves眼病患者96例14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应用甲基强的松龙针冲击治疗,间歇期口服强的松片,试验组静脉滴注^(99)Tc-MDP针剂,同时应用甲基强的松龙针和强的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Graves眼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好转,在突眼度方面,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raves眼病活动性方面均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两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未出现与^(99)Tc-MDP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99)Tc-MDP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Graves眼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在改善突眼度方面效果好,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眼病 糖皮质激素 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于并发症体验提升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敏华 雷冬英 刘良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1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 :探讨并发症体验对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召集接受过系统的个体化门诊教育和6个月随访的32例初发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开展并发症体验活动。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 目的 :探讨并发症体验对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召集接受过系统的个体化门诊教育和6个月随访的32例初发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开展并发症体验活动。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饮食、运动及遵医用药3个维度的自我管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护理、血糖监测2个维度的自我管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并发症体验可以提高初发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饮食、运动及遵医用药行为的改善效果较好,并改善血糖指标,可以尝试在糖尿病患者教育管理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体验 中青年糖尿病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能力
下载PDF
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6
作者 陶静 王小飞 丁莉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4期71-73,77,共4页
目的 分析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8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与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治疗... 目的 分析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8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与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常规组(85.7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纯音听阈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纯音听阈值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可帮助患者有效改善听力,值得实践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白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评价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官常荣 朱英标 +1 位作者 叶一萍 陈日秋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3期82-84,88,共4页
目的分析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至我院就诊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53例与实验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常规组加用二甲双胍肠溶片... 目的分析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至我院就诊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53例与实验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常规组加用二甲双胍肠溶片进行治疗,实验组加用黄连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4%与75.4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与血糖变化情况相比常规组明显较优(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黄连素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可帮助患者控制血糖与血压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黄连素 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朱英标 官常荣 +1 位作者 叶祖森 汤亚男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至我院就诊的8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至我院就诊的8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与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周、2周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1周和第2周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8%与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实践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阿加曲班 氯吡格雷
下载PDF
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玲 郑晓佳 +1 位作者 林小燕 田江宣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9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医联体... 目的探讨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尿MA)、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6.2±1.1)%,尿微量白蛋白(尿MA)为(7.2±0.7)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4±1.3)%、(18.3±1.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联体联动模式下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尿微量白蛋白(尿MA)水平明显降低,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联动模式 糖尿病 健康教育 糖化血红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甲钴胺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丁莉 陶静 叶菁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患者选择甲钻胺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患者11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要求所有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患者选择抽签的形式展开临床分组;对照...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患者选择甲钻胺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患者11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要求所有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患者选择抽签的形式展开临床分组;对照组应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应用甲钻胺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耳聋耳鸣疗效。结果在耳聋疗效方面,观察组(98.21%)显著高于对照组(76.79%)(P<0.05);在耳鸣疗效方面,观察组(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73.21%)(P<0.05);在消极情绪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患者确诊后,临床选择甲钻胺联合银杏叶注射液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确保耳聋耳鸣症状获得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银杏叶注射液 2型糖尿病 耳聋耳鸣
下载PDF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菁 丁莉 +1 位作者 曾志复 陶静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7期16-18,22,共4页
目的探讨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施以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对其胰岛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3月收治的144例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患者的病程表现展开分组:分别设为A1组(新诊断)、A2组... 目的探讨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施以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对其胰岛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3月收治的144例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患者的病程表现展开分组:分别设为A1组(新诊断)、A2组(病程在1~5年)及A3组(病程在5~10年)。对于所有患者于临床施以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控制时间为2周;在准备对所有患者开展治疗前及完成治疗后,对患者于临床开展胰岛素检测工作、75 g OGTT检测工作及C-P检测工作;最终对HOMA-β(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I30/△G30(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功能指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治疗前比较,三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HOMA-β和△I30/△G30水平获得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疾病病程相对较短的T2DM患者在施以治疗期间,胰岛素泵强化疗法的充分应用可对患者胰岛功能的改善做出充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 胰岛功能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玲 陈敏华 +2 位作者 刘良红 毛细花 吴伯乐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1期128-131,共4页
目的总结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月我院治疗的64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治疗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记录并比较... 目的总结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月我院治疗的64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治疗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起效时间、换药次数。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起效时间和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积极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糖尿病足 溃疡 疗效 护理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对老年性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叶斌 陈日秋 季晓珍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8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关注治疗对血清中瘦素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130例老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按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性的治疗,观察组加用养血...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关注治疗对血清中瘦素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130例老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按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性的治疗,观察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二组疗效及治疗后血清中瘦素表达的差别。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MI、SBP、FPG、PPG、TC、LDL-C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瘦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积极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能更好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使患者血清中瘦素的表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代谢综合征 瘦素 养血清脑颗粒 对照研究
下载PDF
可穿戴设备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晓佳 田江宣 +1 位作者 施赵维 毛细花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0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可穿戴设备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60例/组),入院后第2天对照组患者的指尖血糖监测采用血糖仪,观察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实... 目的探讨可穿戴设备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60例/组),入院后第2天对照组患者的指尖血糖监测采用血糖仪,观察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实时监测,并佩戴胰岛素泵,两组患者均根据监测结果适当调整胰岛素泵的输注剂量,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最后1 d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用时、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治疗前、治疗2周后两组24 h平均血糖值(MBG)及其标准差(SD)、CGMS参数,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日内血糖平均漂移幅度(MAGE)、日内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治疗2周的空腹血糖、早、中、晚餐后2 h血糖。结果治疗后两组MBG、SD、AUC、MAGE、MODD、两组空腹、早、中、晚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对照组的血糖达标用时、胰岛素用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CGMS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可有效控制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糖尿病 血糖管理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下载PDF
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杜晓明 季晓珍 陈敏华 《海峡药学》 2008年第12期102-103,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妊娠糖尿病患者18例,分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组(CSII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治疗组(MSII组),CSII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加三餐前大剂...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妊娠糖尿病患者18例,分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组(CSII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治疗组(MSII组),CSII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加三餐前大剂量;MSII组给予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和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对比两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治疗3月后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在治疗1月时,CSII组和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10±3)d和(18±5)d〕、胰岛素用量〔(0.65±0.18)U/(kg.d)和(0.92±0.25)U/(kg.d)〕、低血糖发生率(0.2%和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妊娠糖尿病能更快、更有效、更安全控制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泵 皮下注射 胰岛素 妊娠糖尿病
下载PDF
静脉微量泵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良红 付丹 《海峡药学》 2010年第6期246-248,共3页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Lipo-PGE1)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及时有效处理,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60例,对其发生的不良反...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Lipo-PGE1)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及时有效处理,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60例,对其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依次为注射部位静脉炎(10.0%)、循环系统不良反应(5.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3.1%)、精神神经系统不良反应(2.2%);用药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重要因素,用药前须详细告知药物知识,输注中加强巡视,关注患者不适主诉,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确保疗效,可以降低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下肢坏疽以致截肢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微量泵 前列地尔 治疗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不良反应 观察及护理
下载PDF
四位一体化循环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晓佳 方国美 +1 位作者 金丽红 刘良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1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四位一体化循环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四位一体化循环护理模式(即对护士实施培训-... 目的探讨四位一体化循环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四位一体化循环护理模式(即对护士实施培训-考核-日常运行-质量督导四位一体的PDCA循环模式)。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及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7%(χ^2=4.556,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及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χ^2=7.884,P<0.05)。结论对护士实施培训-考核-日常运行-质量督导四位一体的PDCA循环模式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位一体化 循环模式 2型糖尿病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6
18
作者 季晓珍 杜晓明 +1 位作者 卢海燕 田江宣 《海峡药学》 2008年第10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10μg加入生理盐水50mL微泵注射1日1次30min,依帕司他片50mg 1日3次口服;对照...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10μg加入生理盐水50mL微泵注射1日1次30min,依帕司他片50mg 1日3次口服;对照组25例单用依帕司他片50mg 1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肌电图检测四肢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正中神经、腓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均有好转,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及P<0.01)。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 依帕司他片
下载PDF
1000名健康体检人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洪春霞 王益丽 田江宣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3期68-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情况,并对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具有完整资料的1000名健康体检人员进行探讨和分析,统计发生2型糖尿病的例数,比较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的平均年...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情况,并对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具有完整资料的1000名健康体检人员进行探讨和分析,统计发生2型糖尿病的例数,比较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的平均年龄、男性比率、BMI、腰围、TC、TG及HDL-C、LDL-C及SBP、DBP水平,并进行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000名健康体检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6.0%。40~49岁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9%、50~59岁为4.9%、60岁及以上为9.3%,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年递增趋势。糖尿病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男性比率、BMI、腰围TC、TG及HDL-C、LDL-C水平、SBP、DBP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腰围、TC、TG、SBP、DBP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高血压、肥胖和高血脂等均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要加强人们健康知识的宣教、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改变生活方式,加强体力活动、控制体重、定期进行血糖检测,才能预防和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健康体检人员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医联体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玲 郑晓佳 +1 位作者 林小燕 田江宣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7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医联体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未实施医联体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前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我院实施医联体血糖... 目的探讨医联体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未实施医联体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前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我院实施医联体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后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应用医联体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胰岛素用量、人均低血糖次数及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应用医联体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后,HbA1c、FPG、2 hFPG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应用医联体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后,胰岛素用量、人均低血糖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应用医联体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后,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过程中,应用医联体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能够加强对患者血糖的管理,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降低胰岛素的用量,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 糖尿病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