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内肺炎的常见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祎萍 陈海飞 罗利飞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6期92-93,共2页
目的明确医院内肺炎(NP)的常见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105例NP患者的病原学、药敏学进行分析,并进行细菌耐药性变迁的研究。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189株,G-菌135株,排在前4位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 目的明确医院内肺炎(NP)的常见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105例NP患者的病原学、药敏学进行分析,并进行细菌耐药性变迁的研究。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189株,G-菌135株,排在前4位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3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30%;鲍氏不动杆菌除了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50%。G+菌42株,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近5年来无论是G-菌还是G+菌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NP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呈现出多重耐药性,且耐药率不断增加,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NP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肺炎 病原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华清 张祎萍 罗利飞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6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予以口服替米沙坦胶囊(40~80)mg/d,连用12周;另选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予以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予以口服替米沙坦胶囊(40~80)mg/d,连用12周;另选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予以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至正常(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浆VEGF、ET-1和vW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予以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患者血浆VEGF、ET-1和vWF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浆NO水平明显上升(均P<0.01)。结论替米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能明显改善并保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替米沙坦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下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祎萍 罗利飞 《海峡药学》 2011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机制探讨。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标本中培养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75株,从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胞菌素酶(AmpC酶)的产生状况方面来检测其耐药机制。结果 41株对...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机制探讨。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标本中培养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75株,从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胞菌素酶(AmpC酶)的产生状况方面来检测其耐药机制。结果 4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34株对亚胺培南敏感。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酯酶6株(14.6%);检出产ESBLs10株(24.4%),产AmpC酶6株(14.6%),其中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3株(7.3%)。结论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是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能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 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耐药性 机制
下载PDF
B型利钠肽前体和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方婵娟 余悦能 +2 位作者 龚江锋 陈文婷 王亚茹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9期3372-3373,共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可能由于呼吸系统进入有害气体、颗粒和肺部慢性感染等诱发呼吸道产生炎症,导致慢性支气管炎不断加重导致气流受阻,进一步演变为本病。本病是可长时间影响劳动和生活的慢性病,对社会经济损失巨大[1]。据统计,很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可能由于呼吸系统进入有害气体、颗粒和肺部慢性感染等诱发呼吸道产生炎症,导致慢性支气管炎不断加重导致气流受阻,进一步演变为本病。本病是可长时间影响劳动和生活的慢性病,对社会经济损失巨大[1]。据统计,很多COPD急性期加重期(AECOPD)患者急性加重每年可以发生数次,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高等症状,AECOPD主要表现是缺血和缺氧,常伴有肺外器官的损害。也可伴有全身不适和双下肢水肿。脑组织缺氧数分钟,即可导致不可逆转的脑细胞损伤[2]。AECOPD病情发展较为快速,可发展为心脏、呼吸系统器官衰竭和肺心病等疾病,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增高 社会经济损失 脑组织缺氧 器官衰竭 生命危险 慢性支气管炎 AECOPD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两种品牌试剂检测血清AFU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惠芳 邹继华 +1 位作者 贾江花 黎鹏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7期115-117,12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利德曼试剂和美康试剂检测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的临床价值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义乌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患者121例,包括待产孕妇52例,肝癌患者29例,肝硬化患者17例,肝炎患者23例,另选取102例... 目的探讨利德曼试剂和美康试剂检测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的临床价值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义乌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患者121例,包括待产孕妇52例,肝癌患者29例,肝硬化患者17例,肝炎患者23例,另选取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采用利德曼试剂和美康试剂检测血清AFU,比较两种试剂在不同情况下的检测结果差异和相关性,并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清AFU诊断待产孕妇和肝癌的效率。结果 AFU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疾病组的AFU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组;AFU的阳性率以待产孕妇组最高,其次为肝癌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利德曼试剂和美康试剂在不同组别中的相关性良好(r=0.89、0.98、0.98、0.97、0.95,P均<0.01);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两品牌试剂的AFU检测结果在各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利德曼试剂的结果普遍高于美康试剂;卡方分析显示,利德曼试剂的健康体检组AFU阳性率显著高于美康试剂(χ~2=40.30,P<0.01),而各疾病组的AFU阳性率差异均不大(P均>0.05)。美康试剂从健康体检者中诊断待产孕妇和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利德曼试剂(Z=7.02,P<0.01),敏感性和特异度也更好。结论相较于利德曼试剂,美康试剂具备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L岩藻糖苷酶 肝癌 妊娠 诊断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华清 张祎萍 《海峡药学》 2011年第12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抗凝、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抗凝、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舒降之)20mg.d-1,每晚睡前口服,连用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HDL-C及LDL-C水平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患者TC、TG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辛伐他汀组下降的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降脂,抗炎和抗血栓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推测辛伐他汀可阻断和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脂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下载PDF
甲状腺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刘萍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27-27,244,共2页
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共118例,以及健康人员118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健康人员设定为对照组,均采... 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共118例,以及健康人员118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健康人员设定为对照组,均采取相同检测模式。对比两组人员相关疾病指标数据情况。结果:相同检测模式下,对比两组人员相关疾病指标数据情况,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查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员,其中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人员,并且观察组中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过氧化物抗体以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指标水平亦高于组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水平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甲状腺过氧化物抗体以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可以说是桥本甲状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水平则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疾病的重要诊断依据。实验对此结论做出了有效验证,故方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自身抗体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抗体诊断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临床价值的探讨
8
作者 刘萍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20-21,共2页
主要探究在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日常诊断中关于相关过氧化物酶抗体诊断的有效运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间首次收治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患者中60例作为实验对象,另选取健康人员60例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对两组设定为实验... 主要探究在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日常诊断中关于相关过氧化物酶抗体诊断的有效运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间首次收治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患者中60例作为实验对象,另选取健康人员60例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对两组设定为实验对照组和常规对照组,采取化学发光检测法进行两组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指标水平检测,并总结相关临床意义。结果:相同检测方式下,对比两组参与实验人员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指标水平,发现实验对照组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指标水平呈现阳性比例以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参与实验人员,且上述差异均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0.05)。结论:过氧化物酶抗体在诊断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以此指标作为参考依据,能够有判断患者所得到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干预措施的知道方案,并有效提升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故方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抗体 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金云 李珺 +6 位作者 傅鹰 杜小幸 宋铁军 蒋琰 赵锋 杨青 余悦能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8年第3期197-204,共8页
目的了解浙江部分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Gs)耐药情况,揭示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及耐药菌株分子流行病学规律。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浙江省4家医院分离的CRKP菌株104株,包括浙江大学医学... 目的了解浙江部分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Gs)耐药情况,揭示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及耐药菌株分子流行病学规律。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浙江省4家医院分离的CRKP菌株104株,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简称S医院)56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简称z医院)22株,义乌市中医医院(简称Y医院)13株和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简称F医院)13株。采用VITEK2Compact法和K—B纸片法检测菌株对常用药物及3种AGs(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进行药敏分析。通过PCR及测序技术筛查常见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B和armA)及氨基糖苷修饰酶耐药基因[aac(6’)Ib],并分析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携带状态的关系。采用PFGE对rmtB阳性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解析各医院菌株流行播散规律。结果104株CRKP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对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中的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及呋喃妥因均具有极高的耐药率,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3.1%(76/104)、64.4%(67/104)和56.7%(59/104);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rmtB56.7%(59/104)、aac(6’)Ib17.3%(18/104)、armA1.9%(2/104),未检到rmtA,未携带筛选基因的菌株有37株。阿米卡星耐药株同时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且均为rmtB阳性菌株。PFGE分型结果显示,104株菌分为11个克隆群,每家医院均存在散在分布的非流行克隆。携带rmtB基因菌株有7个主要流行克隆群(Ⅰ~Ⅶ),其中Ⅰ型、Ⅲ型和Ⅴ型流行于S医院,Ⅱ型、Ⅵ型和Ⅶ型流行于Z医院,Y医院的菌株呈克隆散在分布,F医院有Ⅳ型克隆型别(3株)。结论AGs对CRKP菌株仍有一定敏感性,菌株对AGs耐药产生的主要机制是rmtB基因介导的16SrRNA甲基化酶,医院须加强院感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基因 16S rRNA甲基化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