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肝癌螺旋CT多期扫描不强化的病理基础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胡金文 张德钧 +2 位作者 王恩雨 乔洪波 张雪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分析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从而探讨少数小肝癌不强化的病理基础。方法:52例小肝癌(SHCC)患者行螺旋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平扫后分别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形式。手术病理记录肝脏有无肝硬... 目的:分析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从而探讨少数小肝癌不强化的病理基础。方法:52例小肝癌(SHCC)患者行螺旋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平扫后分别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形式。手术病理记录肝脏有无肝硬化、坏死囊变、透明细胞变及脂肪变性等。结果:52例患者共发现病灶72个,CT动脉期扫描有48个病灶有明显强化。SHCC在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中的典型方式为高-低-低密度等高-等-低密度;不典型方式为低-低-低密度和高-等-等密度。术中见肝硬化者占79.2%,18.1%的病灶内见出血坏死,16.7%的病灶出现透明细胞变或全灶为透明细胞癌。结论:大部分小肝癌在动脉期出现强化,多期扫描不强化的占11.1%,不强化主要是坏死造成,脂肪变性和透明细胞变性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气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胡金文 王恩雨 +3 位作者 都继成 周阿旺 乔洪波 张雪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5期737-739,共3页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在诊断小气道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临床可疑小气道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薄层、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法(VR)重建图像分析诊断,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在诊断小气道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临床可疑小气道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薄层、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法(VR)重建图像分析诊断,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比较不同的重建技术对小气道病变显示的差别和发现病变的敏感性。结果不同重建技术中薄层和MPR发现小气道病变敏感性最高,MinIP对病变显示直观,整体感强,VR显示欠佳。结论 16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小气道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是比较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气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消化道间质瘤42例CT表现回顾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乔洪波 胡金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32-333,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准确率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9月收治并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2例,分别采用X线钡餐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病理学检查。观察记录患者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检...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准确率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9月收治并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2例,分别采用X线钡餐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病理学检查。观察记录患者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术中证实肿瘤部位,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19例,良性肿瘤10例,交界性肿瘤13例;术中证实肿瘤部位来自于胃27例,食道1例,小肠14例。X线钡餐检查的定性及定位准确的结果分别为23例和26例;多层螺旋CT检查的定性及定位准确的结果分别为37例和39例。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定位诊断均显著优于X线钡餐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对整个器官或某个部位进行一次满容积扫描,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检查中定性定位较准确,漏诊率及误诊率低,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维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8期1224-1226,共3页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成人小肠套叠的CT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建国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成人 小肠套叠 CT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肺癌肾上腺转移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周维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期29-29,共1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癌肾上腺转移的诊断价值和CT影像学图像特征。方法应用CT检查肺癌肾上腺转移患者36例。结果螺旋CT对肾上腺转移癌的检出率为88.8%(32/36),CT图像特征表现为圆、椭圆形或分叶状不规则肿块。结论多层螺旋CT对绝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癌肾上腺转移的诊断价值和CT影像学图像特征。方法应用CT检查肺癌肾上腺转移患者36例。结果螺旋CT对肾上腺转移癌的检出率为88.8%(32/36),CT图像特征表现为圆、椭圆形或分叶状不规则肿块。结论多层螺旋CT对绝对多数肾上腺转移癌可作出诊断,可作为肾上腺转移癌较佳的检查方法,有利于正确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肺癌 肾上腺转移
下载PDF
自缢者脑CT表现一例
7
作者 文明 梅金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03-603,共1页
关键词 自缢 CT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在肾上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臧国礼 黄品同 +2 位作者 乔洪波 金振晓 占海晏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94-798,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7个肾上腺病灶(恶性26个,良性31个)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重点观察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结果正常肾上腺超声造影表现为均匀、离心性和快速的髓质至皮质的...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7个肾上腺病灶(恶性26个,良性31个)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重点观察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结果正常肾上腺超声造影表现为均匀、离心性和快速的髓质至皮质的增强。肾上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的4项增强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早期动脉相和动脉相相对增强并快速廓清诊断肾上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2%和77.4%;以周边向中心向心性增强诊断恶性病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9%和80.7%。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有助于肾上腺肿瘤的良恶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肾上腺肿瘤
原文传递
先天性肝静脉门静脉瘘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 被引量:3
9
作者 臧国礼 黄品同 周维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1-823,共3页
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venous shunts,IPSVS)被认为是发病率极低的疾病,可导致肝性脑病。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中肝内肝静脉门静脉瘘分流量常较小,近年来经超声检查偶然发现没有症状的肝静脉门... 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venous shunts,IPSVS)被认为是发病率极低的疾病,可导致肝性脑病。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中肝内肝静脉门静脉瘘分流量常较小,近年来经超声检查偶然发现没有症状的肝静脉门静脉瘘的病例数量明显增高。本研究运用超声造影技术对先天性肝静脉门静脉瘘进行检查,以评价其超声及造影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表现 门静脉瘘 肝静脉 先天性 常规超声 门-体静脉分流 超声造影技术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臧国礼 黄品同 +4 位作者 许伟莹 乔洪波 金进晓 占海晏 孙英杰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肝内门一体静脉分流(IPSVS)的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对19例经CT血管成像证实的先天性IPSVS患者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HAAT)、到达门静脉时间(PVAT)及到达肝静脉时间(HVAT... 目的探讨先天性肝内门一体静脉分流(IPSVS)的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对19例经CT血管成像证实的先天性IPSVS患者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HAAT)、到达门静脉时间(PVAT)及到达肝静脉时间(HVAT),计算造影剂从肝动脉到达肝静脉间隔时间(HA—HVTT)和门静脉到达肝静脉间隔时间(Pv-HVTT)。结果病变的特征基于Park分型进行归类,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门静脉分支和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之间的异常交通,脉冲多普勒显示分流门静脉出现类似于肝静脉起伏的三相波形。超声造影在门脉相显示门静脉分支和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之间的异常交通血管,而且HVAT、HA—HVTT、Pv-HVTT缩短,与肝硬化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先天性IPSVS是罕见的血管异常,通常无症状,超声是诊断先天性IPSVS有效的工具,超声造影可为先天性IPSV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先天性肝内门一体分流
原文传递
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臧国礼 黄品同 +1 位作者 周维平 金振晓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0-593,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价值.方法 经螺旋CT检查证实的SMAS患者29例,全部进行口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分析SMAS的经口服胃窗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29例患儿胃肠超声造影均可显示明显减少的肠系膜上动脉... 目的 探讨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价值.方法 经螺旋CT检查证实的SMAS患者29例,全部进行口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分析SMAS的经口服胃窗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29例患儿胃肠超声造影均可显示明显减少的肠系膜上动脉(SMA)-腹主动脉角度和SMA-腹主动脉距离,仰卧位患儿出现由SMA引起的十二指肠压迹和"漏斗形"、"葫芦形"图像,可见十二指肠近端扩张和造影剂来回流动.经口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和CT检查诊断SMAS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 胃肠超声造影检测SMAS具有特征性表现,并对筛选可疑的SMAS病例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上肠系膜动脉综合征 儿童
原文传递
胸内壁巨大侵袭性纤维瘤病CT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汉朋 林速建 邱乾德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36-1038,共3页
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fibromatosis,AF)也称韧带样纤维瘤、肌腱膜纤维瘤病和硬纤维瘤,其发生率在实性肿瘤中占0.03%-0.10%,在纤维性肿瘤中占3.60%,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发生于胸壁者国内文献仅见个案报道。笔者搜集... 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fibromatosis,AF)也称韧带样纤维瘤、肌腱膜纤维瘤病和硬纤维瘤,其发生率在实性肿瘤中占0.03%-0.10%,在纤维性肿瘤中占3.60%,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发生于胸壁者国内文献仅见个案报道。笔者搜集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和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CT资料完整的6例胸内壁巨大侵袭性纤维瘤病,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纤维瘤病 CT表现 胸壁 内壁 乐清市人民医院 韧带样纤维瘤 腱膜纤维瘤病 纤维性肿瘤
原文传递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卵巢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维平 林平 林速建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DCE-MRI)对卵巢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患者术前且未经治疗的DCE-MEI影像资料,据药物动力学模型获得病灶的对比剂容积转移常数( Ktrans )、血...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DCE-MRI)对卵巢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患者术前且未经治疗的DCE-MEI影像资料,据药物动力学模型获得病灶的对比剂容积转移常数( Ktrans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 Ve)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卵巢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并对DCE-MRI参数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与MMP-2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 P<0.05);卵巢恶性肿瘤Ktrans与Ve均值亦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Ktrans、Ve与VEGF、MMP-2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DCE-MRI能够无创在体评价卵巢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情况,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 卵巢肿瘤 血管生成 侵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联合高频超声对急性阑尾炎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准确性及影像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乔洪波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12期63-64,共2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高频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经MSCT及高频超声诊断的疑似急性阑尾炎并经外科手术的病例830例。分析MSCT联合高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符合率、...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高频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经MSCT及高频超声诊断的疑似急性阑尾炎并经外科手术的病例830例。分析MSCT联合高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结果高频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敏感度为80.81%(501,620),特异度为76.67%(161/210);MS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敏感度为84.35%(523/620),特异度为91.90%(193/210);高频超声联合MS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为95.18%(790,830),敏感度为95.16%(590/620),特异度为95.24%(200/210)。结论MSCT联合高频超声有利于提高急性阑尾炎诊断的符合率,提高了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临床建议联合MSCT和高频超声来诊断急性阑尾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超声检查 阑尾炎
原文传递
MSCT容积灌注成像对肺部结节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雪辉 胡金文 +2 位作者 张建国 乔洪波 林培卫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年第3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MSCT容积灌注成像对肺部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至2012年12月期间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肺孤立性结节患者57例,根据组织病理学分为良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两组病例均选用16层螺旋CT容积灌注模式扫描,测定肺... 目的:探讨MSCT容积灌注成像对肺部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至2012年12月期间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肺孤立性结节患者57例,根据组织病理学分为良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两组病例均选用16层螺旋CT容积灌注模式扫描,测定肺内病灶有效层面的平扫CT值、强化值、血流量(BF)、血容积(BV)、结节-动脉增强值之比(S/A)、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透通性(PS)和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TDC),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灌注定量参数之间差异和TDC图特点。结果:肺部恶性结节的强化值、S/A比值、BF、BV和PS均高于良性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病变平扫CT值和MTT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平均TDC形态类型分布明显不同,良性结节的TDC呈略低平曲线,各时间点的CT值变化不大,而恶性结节的TDC呈较陡峭快速上升支,达到峰值后持续缓慢下降。结论:MSCT容积灌注成像提供了较全面的肺部结节血流模式的定量参数信息,对肺部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部结节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图像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
16
作者 周维平 藏国礼 林速建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12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图像的解剖与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1-11月收治的面部神经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50例面部神经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将眼眶上缘至外耳道下缘连线作为水平线,范...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图像的解剖与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1-11月收治的面部神经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50例面部神经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将眼眶上缘至外耳道下缘连线作为水平线,范围从乳突下缘至颞骨岩部上缘,将获得的数据在Wizard工作站中进行重建.所有测量数据均为两位以上医生的测量结果 的平均值.结果 对照组面神经管均可以在一幅图像中清晰地显示出来,显示率为100.00%(50/50),且各段数据可以准确测量得到;轴向重建、冠状位重建和矢状位重建三个方向测量的结果 比较,迷路段、水平段和垂直段的长度和直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一弯曲角度和第二弯曲角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不同面部神经疾病患者的显示率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对面部神经疾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面神经 曲面重建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