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
1
作者 郑素洁 刘芳 +3 位作者 姜鑫钊 郭舜源 耿昱 史宗杰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38-642,共5页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患者54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观察...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患者54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观察组)23例和预后不良组(对照组)31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T灌注成像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灌注成像与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不匹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和不匹配率均是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不匹配率预测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的AUC为0.660(95%CI:0.509~0.811,P=0.046),最佳截断值为2.30,灵敏度为0.696,特异度为0.645。结论CT灌注成像与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核心脑梗死 CT灌注成像 早期血管内治疗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对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周俊宇 杨蕾 +4 位作者 张寅昊 余灵艳 阳馨仪 杜璟 童向民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4期2589-2594,I0003,共7页
目的 研究双氢青蒿素(DHA)对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的协同疗效。方法 以MDS细胞株SKM-1为对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DHA、固定浓度DHA和不同种类凋亡抑制剂、固定浓度DHA和不同... 目的 研究双氢青蒿素(DHA)对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的协同疗效。方法 以MDS细胞株SKM-1为对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DHA、固定浓度DHA和不同种类凋亡抑制剂、固定浓度DHA和不同种类化疗药物[阿扎胞苷(5-AZ)或阿糖胞苷(Ara-C)]。采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CK-8)法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存活率,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细胞生存状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DHA对SKM-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凋亡抑制剂可逆转DHA对SKM-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单独使用化疗药物相比,DHA联合5-AZ或Ara-C处理细胞,SKM-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随着药物浓度增高,细胞凋亡率增高,ROS水平增高;DHA联合5-AZ或Ara-C处理细胞,细胞ROS水平进一步增高,凋亡效果更明显。结论 DHA可诱导SKM-1发生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与5-AZ和Ara-C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双氢青蒿素 活性氧 凋亡
下载PDF
ICU老年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风险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向红 何方 +2 位作者 吕智全 洪军 孙仁华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ICU老年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碳氢酶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合适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ICU 119例院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和44例碳氢酶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血流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 目的探讨ICU老年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碳氢酶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合适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ICU 119例院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和44例碳氢酶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血流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发生ICU院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d内使用过碳氢酶烯抗生素(OR=3.068,95%CI:1.196~7.872,P=0.002),30d内抗生素使用个数≥3个(OR=1.693,95%CI:1.159~2.472,P=0.006),30d内使用过激素(OR=4.528,95%CI:1.671~12.272,P=0.003),其它部位CRKP定植或感染(OR=5.384,95%CI:1.886~15.368,P=0.002)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OR=4.489,95%CI:1.664~12.106,P=0.003)是发生CRKP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前30d内使用过激素、碳氢酶烯抗生素、抗生素使用个数≥3个及合并MODS、其它部位CRKP定植或感染是ICU老年患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碳氢酶烯抗生素暴露及常规对CRKP进行主动筛查可能会减少CRKP血流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氢酶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院内感染 高危因素 重症监护室 老年
下载PDF
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多黏菌素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强 朱永泽 +2 位作者 朱建俊 胡志伟 陈伟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291-129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及流行特点,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分离的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241株,通过VITEK-2 Compact系统检...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及流行特点,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分离的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241株,通过VITEK-2 Compact系统检测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应用WHONET 5.6软件统计药敏结果;通过PCR法检测多黏菌素耐药相关基因;应用多克隆序列位点(MLST)测定菌株克隆型别;应用接合试验验证多黏菌素耐药基因转移。结果241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中,分离出6株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2.5%。PCR检测显示6株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均携带mcr-1耐药基因,MLST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属于不同克隆型别。此外,6株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mcr-1耐药基因均可以成功传递至受体菌大肠埃希菌J53菌株中。结论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携带mcr-1基因,该基因定位于质粒进行水平播散,需密切监测携带mcr-1基因的菌株,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多黏菌素耐药 mcr-1 质粒
下载PDF
eRNA AP003059.2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基于TCGA数据库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卫忠 何雪倩 +2 位作者 冯杜金 陈燕敏 赵钊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5期1605-1609,共5页
目的通过人类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乳腺癌中关键的增强子RNA(eRNA),探讨其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下载组织特异性增强子来源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其调控基因的列表,并下载TCGA数据库中相关的RNA测序数据和临床... 目的通过人类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乳腺癌中关键的增强子RNA(eRNA),探讨其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下载组织特异性增强子来源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其调控基因的列表,并下载TCGA数据库中相关的RNA测序数据和临床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预后相关的eRNA,筛选标准为与肿瘤的总体存活率(Kaplan–Meier对数秩检验,P<0.05)和调控基因(相关系数r>0.4,P<0.001)具有显著相关性。结果与乳腺癌总体存活率相关性最强的eRNA是AP003059.2,基因共表达分析显示包括苹果酸酶3(ME3)在内13个基因的表达与AP003059.2显著相关,AP003059.2可能通过影响这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在乳腺癌发生中发挥作用。结论AP003059.2可能是乳腺癌中关键的eRNA,并且与乳腺癌的预后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003059.2 长链非编码RNA 增强子 乳腺癌 苹果酸酶3
下载PDF
运用间接法建立杭州地区血清钾、钠、氯、钙、镁、磷的参考区间 被引量:3
6
作者 沈宇欢 夏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20期2475-2478,共4页
目的运用间接法建立杭州地区血清钾、钠、氯、钙、镁、磷的参考区间,与行业标准推荐的参考区间进行比较,探究间接法的可靠性,并为地区人群参考区间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选用2016年本院体检人群数据,利用偏度-峰度值检验数据的正态性,若... 目的运用间接法建立杭州地区血清钾、钠、氯、钙、镁、磷的参考区间,与行业标准推荐的参考区间进行比较,探究间接法的可靠性,并为地区人群参考区间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选用2016年本院体检人群数据,利用偏度-峰度值检验数据的正态性,若非正态则使用BOX-COX转换成近似正态,四分位距法剔除离群值后用Hoffmann法获得参考区间,计算同直接法的偏差,与各项目参考变化值(RCV)进行比较,并用20例体检结果正常的个体进行参考区间的验证。结果间接法建立6个项目钾、钠、氯、钙、镁、磷的参考区间相对偏差均<RCV(<13. 13%、2. 87%、4. 17%、8. 16%、11. 99%、23. 50%),通过20例健康个体验证了间接法得到的参考区间。结论运用间接法建立的参考区间同直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考虑到地区因素,间接法可用于地区实验室对该地区的人群建立适合自身的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法 参考区间 电解质
原文传递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史宗杰 郑素洁 +2 位作者 施天明 潘婕 耿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比较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机械取栓的14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直接机械取栓85... 目的比较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机械取栓的14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直接机械取栓85例、行桥接治疗61例,比较直接机械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患者基线资料、诊治情况、并发症和临床预后等的差异。结果直接机械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的年龄、性别比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血压病比例、糖尿病比例、心房颤动比例、基线血糖水平、血小板计数、肌酐水平、基线收缩压、脑卒中病因、闭塞部位、麻醉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机械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的到院至影像学检查时间、到院至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到院至血管再通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机械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的成功再灌注率(91.8% vs. 95.1%)、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1.8% vs. 21.3%)、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率(41.2% vs. 47.5%)、死亡率(20.0% vs. 1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具有与桥接治疗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直接机械取栓 桥接治疗
原文传递
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史宗杰 郑素洁 +2 位作者 施天明 潘婕 耿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73-979,共7页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是否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相关。方法连续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14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脑...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是否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相关。方法连续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14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脑白质疏松程度将患者分为无至中度脑白质疏松组和重度脑白质疏松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成功再灌注率、术后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90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率和术后90d死亡率;根据预后差异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脑白质疏松程度与术后90d预后的关系。结果146例患者中,无至中度脑白质疏松组100例,重度脑白质疏松组46例;与无至中度脑白质疏松组相比,重度脑白质疏松组的年龄更大[70.50(59.75,79.75)岁vs.79(73,82)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20(16,25)分vs.22(18,28)分],手术成功再灌注率更低[97.0%(97/100)vs.84.8%(39/46)],术后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更高[11.0%(11/100)vs.26.1%(12/46)],术后90d预后良好率更低[54.0%(54/100)vs.21.7%(10/46)],术后90d死亡率更高[14.0%(14/100)vs.30.4%(1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6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组64例,预后不良组8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年龄更大[70.50(59.75,79.75)岁vs.79(73,82)岁],基线NIHSS评分更高[20(16,25)分vs.22(18,28)分],TOAST病因学分型中心源性栓塞型比例更高[68.8%(44/64)vs.76.8%(63/82)],重度脑白质疏松比例更高[15.6%(10/64)vs.43.9%(3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脑白质疏松(OR=3.109,95%CI:1.241~7.788,P=0.015)与年龄、基线NIHSS评分、TOAST病因学分型均是术后90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度脑白质疏松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脑白质疏松 预后
原文传递
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史宗杰 郑素洁 +3 位作者 张圣 施天明 潘婕 耿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初步分析其基线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联。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2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 目的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初步分析其基线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联。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2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手术并发症及临床预后,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预后患者间基线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88.9%)血管成功再通,发病至再通时间平均为(418.92±223.96)min;2例(7.4%)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病后3个月随访时14例患者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13例患者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其中8例(29.6%)患者死亡。统计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mss)评分[23(12.5,33.8)分 vs.35(23,39)分]、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评分[9(8,10)分 vs.7(4,9)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43,P=0.041;Z=-2.387,P=0.017)。结论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及安全性,患者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与临床预后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基底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
原文传递
口腔感染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解鸿翔 吴园园 +4 位作者 刘翠萍 吕士玉 董秀涛 郭建壮 孙晓军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7期453-454,共2页
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non-O1 non-O139Vibrio cholerae,NOVC)感染常与腹泻、肠道外感染有关,如菌血症、中耳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口腔感染NOVC的病例极少被报道。现报道1例食管癌术后化学治疗患者口腔出现NOVC感染。患者以腹泻、腹... 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non-O1 non-O139Vibrio cholerae,NOVC)感染常与腹泻、肠道外感染有关,如菌血症、中耳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口腔感染NOVC的病例极少被报道。现报道1例食管癌术后化学治疗患者口腔出现NOVC感染。患者以腹泻、腹痛伴发热起病,口唇和脸颊出现血疱,上下唇内侧和上腭黏膜出现广泛糜烂,舌底出现较大溃疡创面,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后腹泻好转,口腔感染症状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感染 霍乱弧菌非O1 霍乱弧菌非O139
原文传递
痛风患者血清补体C3与尿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珍 沈宇欢 +2 位作者 祝忠良 刘津麟 杨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64-465,468,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补体C3水平在痛风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人员间的关系,并研究痛风患者血清补体C3与尿酸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检测495例痛风患者补体C3、尿酸浓度以及同期7 909例健康体检的补体C3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体... 目的研究血清补体C3水平在痛风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人员间的关系,并研究痛风患者血清补体C3与尿酸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检测495例痛风患者补体C3、尿酸浓度以及同期7 909例健康体检的补体C3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体检组比较,痛风患者组血清补体C3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在痛风患者中补体C3与尿酸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补体C3水平与痛风密切相关,可用来辅助痛风的诊断,但是补体C3与尿酸并无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3 痛风 体检 尿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