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导致雄性大鼠子鼠尿道下裂畸形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恩惠 魏海彬 +4 位作者 黄邦高 张琦 徐智慧 何翔 张大宏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孕晚期染毒诱导雄性SD大鼠子鼠发生尿道下裂畸形,并进一步探讨DBP致雄性子鼠发生尿道下裂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孕鼠20只,怀孕14~18 d,随机分为对照组和DBP染毒组,每天分别予大豆油及DBP 750 mg/kg灌胃。出生... 目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孕晚期染毒诱导雄性SD大鼠子鼠发生尿道下裂畸形,并进一步探讨DBP致雄性子鼠发生尿道下裂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孕鼠20只,怀孕14~18 d,随机分为对照组和DBP染毒组,每天分别予大豆油及DBP 750 mg/kg灌胃。出生后(PND)1 d,统计雄性子鼠中尿道下裂的发生率,观察尿道下裂雄性子鼠生殖结节的病理学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雄激素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生殖结节中雄激素受体(AR)、音猬因子(Shh)、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和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8(Fgf8)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中无尿道下裂发生,DBP染毒组中雄性子鼠尿道下裂发生率为43.6%,病理学检查发现生殖结节典型的尿道下裂畸形。尿道下裂雄性子鼠的血清雄激素水平[(0.49±0.05)ng/ml]较对照组[(1.12±0.05)ng/ml]明显降低(P<0.05),生殖结节中AR、Shh、Bmp4和Fgf8基因的mRNA水平(0.50±0.05、0.65±0.07、0.42±0.05、0.46±0.04)较对照组(1.00±0.12、1.00±0.15、1.00±0.13、1.00±0.12)明显降低(P<0.05),蛋白水平(0.34±0.05、0.51±0.07、0.43±0.05、0.57±0.04)较对照组(1.00±0.09、1.00±0.12、1.00±0.11、1.00±0.13)明显降低(P<0.05)。结论:孕晚期DBP染毒可以导致雄性子鼠发生尿道下裂畸形。DBP通过降低雄性子鼠血清雄激素水平和生殖结节中AR、Shh、Bmp4、Fgf8基因的表达,影响生殖结节的正常发育,是DBP导致尿道下裂畸形发生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尿道下裂 雄激素受体 音猬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 大鼠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红激光汽化剜除术治疗前列腺穿刺术后BPH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魏海彬 李恩惠 +7 位作者 何茫茫 王珩 胡林义 黄新冕 黄邦高 徐智慧 杨克冰 张大宏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56-859,共4页
良性前列腺丧生(BPH)是长期困扰老年男性生活的常见慢性进展性疾病之一,给国家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部分BPH患者常因各种原因合并PSA升高、直肠指检异常、B超或MRI异常,对于这部分患者,常需进行前列腺穿刺而排除前列腺癌。经直... 良性前列腺丧生(BPH)是长期困扰老年男性生活的常见慢性进展性疾病之一,给国家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部分BPH患者常因各种原因合并PSA升高、直肠指检异常、B超或MRI异常,对于这部分患者,常需进行前列腺穿刺而排除前列腺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仅为30.8%,绝大部分病理结果提示良性病变[1];对于穿刺阴性、下尿路症状较明显患者,当药物干预无效时,仍有BPH外科治疗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红激光 穿刺
下载PDF
抗M3R抗体在干燥综合征并发间质性膀胱炎中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聪颖 徐智慧 李涯松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7-640,共4页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要临床特点,以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慢性膀胱炎性疾病,以尿频、尿急、夜尿多和/或盆腔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理改变以膀胱黏膜下溃疡和...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要临床特点,以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慢性膀胱炎性疾病,以尿频、尿急、夜尿多和/或盆腔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理改变以膀胱黏膜下溃疡和纤维化为主要表现。干燥综合征并发间质性膀胱炎不少见。抗毒蕈碱型3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不仅会引起干燥综合征患者腺体分泌功能障碍,同时在间质性膀胱炎中发挥重要的致病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①伴有肥大细胞参与的免疫性炎症和膀胱感觉神经上调的神经源性炎症;②引起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诱发三磷酸腺苷释放,刺激感觉神经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间质性膀胱炎 抗毒蕈碱型3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致病机制
原文传递
假血管肉瘤样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4
作者 赵明 张琦 +2 位作者 张欣 何向蕾 张大宏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8-789,共2页
假血管肉瘤样尿路上皮癌是新近描述的一种罕见的尿路上皮癌亚型,组织学上存在类似于血管肉瘤的交织网状血管样腔隙。该亚型尚未收录在2016版的WHO泌尿系统与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目前英文文献中仅报道18例.生物学行为上大多为高... 假血管肉瘤样尿路上皮癌是新近描述的一种罕见的尿路上皮癌亚型,组织学上存在类似于血管肉瘤的交织网状血管样腔隙。该亚型尚未收录在2016版的WHO泌尿系统与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目前英文文献中仅报道18例.生物学行为上大多为高度侵袭性。我们收集3例假血管肉瘤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期引起国内病理和泌尿科医师对该亚型尿路上皮癌的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血管肉瘤样 临床病理特征 尿路上皮癌 生殖器官肿瘤 高度侵袭性 生物学行为 泌尿系统 英文文献
原文传递
肾脏血管球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明 王爱香 +6 位作者 朱翔 余晶晶 王伟 张大宏 何向蕾 贺慧颖 滕晓东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80-584,共5页
目的探讨肾脏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以及浙江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间诊治的4例肾脏血管球瘤,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学... 目的探讨肾脏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以及浙江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间诊治的4例肾脏血管球瘤,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特征以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男性,2例女性。发病年龄37~66岁(平均55岁)。3例患有高血压病(Ⅱ级,3~10年)。肿瘤最大直径3.0~4.0 cm(平均3.6 cm),切面灰白至灰黄灰褐。镜下,肿瘤均与周围肾实质分界清楚,无包膜。1例组织学上表现为血管球瘤伴广泛的黏液变性,1例为富于细胞的实体性血管球瘤,1例为球血管瘤伴局灶的肌周细胞瘤,1例为共质体性血管球瘤伴部分肌周细胞瘤。2例瘤细胞胞质稀少,核形态温和,大小一致,未见核分裂象;1例瘤细胞胞质丰富呈上皮样,胞膜相对清楚,核形态温和,核分裂象约4/50 HPF,未见不典型核分裂象。1例瘤细胞部分可见多形性核,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例肿瘤均表达至少3种肌样分化标志物(平滑肌肌动蛋白、h-Caldesmon、肌特异性蛋白、Calponin),3例弥漫强表达Ⅳ型胶原,2例弥漫强表达CD34,1例局灶表达结蛋白。4例均不表达上皮、神经内分泌、肾源性、黑色素性、STAT6、S-100蛋白、CD117以及β-catenin等标志物。2例行超微结构分析均显示胞质内丰富的肌丝束和细胞间基底膜物质,未见菱形肾素小体。术后3例高血压患者血压均未见明显变化,4例随访6~64个月(平均4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证据。结论血管球瘤罕见的可发生于肾脏,预后较好,组织学观察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超微结构分析可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血管球瘤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